中财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2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儒家的仁爱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及其追随者孟子的文化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亮点,那就是仁爱的思想。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它像一盏明灯那样在漫长的黑夜里给人们送去点点光明,它像又缕缕春风那样在刺骨的的严寒中给人们送来些许暖意。今天我们无论是读孔子的语录《论语》,还是读其他的儒家学派著作如《易经》、《春秋》、《孟子》等等,都时时会感到这种仁爱思想的流露,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心灵。
  孔子与孟子的儒家学说,其根基也便是这种仁爱的思想。在孔孟的人生及社会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也便是这种仁爱的思想。儒家的伦理体系包括仁、孝、弟、忠、恕、义、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这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原则和境界。在儒家思想受到推崇的年代里,仁爱的精神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思想追求,也是政治家们为政的一种理论基础,更是人们所憧憬向往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什么是仁?孔子说得很简单:仁者爱人。用现在的话来表述,仁就是爱天下人的意思。所以仁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哲学,爱的召唤。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作为普通人,做到了仁的要求,就会对他人产生爱心,就会做出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爱老怜贫、扶危济困的善行义举;作为统治者,符合了仁的标准,就会对国家实行仁政的治理方式,就会在制定各项政策的时候充分兼顾普通百姓的利益,就会做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就会促进经济的繁荣,百姓的富裕,就会让人间出现欣欣向荣的稳定发展局面。
  对天下苍生施以爱心,这既是一种善者的风度,也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众所周知,春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有名的乱世,天子失威,诸侯争霸,地方豪强以及有实力的贵族大夫都可以拥兵割据,称王称霸,致使人间兵祸不断,百姓流利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孔子提出关于仁爱的思想,毫无疑问是符合天下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的。百姓们既希望任何人之间能够互敬互爱,关系融洽,也希望统治者能够去除苛政,为民谋福。当然,在以后的封建统治的时代,统治者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需要充分实行仁政,以取得天下人的拥戴。这样,孔子的仁爱思想,可以说既有群众基础,又能得到官方支持。那么孔子千百年来被人们认可为圣人,也就非常有道理了。
  这种宣传人类之爱的思想意识,别的学派也不是没有,例如墨家学派就曾经提出“兼爱”的思想。所谓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同样也是要求人们要爱天下人,并且要做到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对陌生之人都要做到无差别的爱。兼爱还要求统治者做到“非攻”,也就是说大国不要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不应该有战事。这自然也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墨子的“兼爱”理想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却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难题。一方面,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人际关系有冷暖,笼统地要求人们做到对天下人“无差别的兼爱”是很难办到的;另一方面,要求国与国之间不应该有战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基本上可以说就是空想。而孔子的仁爱就不同了。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师为仁爱的实现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行为模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在家里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利用血缘关系的纽带开启人们的仁爱思想萌芽。虽然它不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样的豪言壮语听上去让人感到那么豪迈,那么无私,但是孝敬父母、疼爱子女以及关心亲友乃人之常情,这个起点并不高,可以说是不难做到的,是非常切实可行的;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将这种爱心推及到社会,即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生活在人世间,人和人天天打交道,将心比心,也就可以做得到。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就达到孔子的仁爱的理想境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也可以说达到了仁爱的上乘境界。最后,将仁爱的思想延伸到国家的治理之中,就形成了“仁政”的思想。这一切一切,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极强。
  此外,为了保证仁爱思想的实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政治活动中,儒家学派倡导以“礼”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君臣之间、主仆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礼数。事实证明这种礼教的方法是很有利于仁爱思想的推行的。这样一来,儒家的仁爱就成为一种“有序”的爱,有制约的爱。不同的人之间,不同的关系之间,同样讲究爱,但是爱的性质、爱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它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向外界社会辐射,并且在仁爱实施的过程中讲究一定的先后层次和人伦秩序。墨家曾认为儒家的这种“有序有别”的仁爱是“私爱”,但是它符合社会现实,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也容易为统治者所采纳。这比起那些无法实现的空洞的豪言壮语要有价值的多。
  孔孟之道“仁爱”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将我国古代社会教化成了一个礼仪之社会,文明之国家。在仁爱思想的熏陶之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礼仪,讲究礼节,互相尊重,温文尔雅,互敬互谅,谦虚谨慎,即使是普通百姓也颇有君子之风度。另外,儒家的仁爱思想虽然是从血缘家族的人伦关系为起点的,但是它所提倡的爱却不仅仅局限于一家一户,而是推及到整个社会乃至于整个天下。而每当国家处于动荡危亡的时候,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了整个社会的“大家”而顾不上经营自己的“小家”,他们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人物,无不是在儒家仁爱的思想的熏陶之下才出现的。
  当然,如今时过境迁,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并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学习研究古代的文化呢?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学者张昭远所著《旧唐书·魏征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教育我们,对古代文化应该“吸收其精华”。这样看来,我们很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尤其是在我国各方面影响巨大的儒家文化,吸取其仁爱思想的精华,这对于我们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毫无疑问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3-2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6 编辑

文章论述的儒家学派的核心内容,即“仁爱”的思想渊源,并阐述了仁爱的思想对我们这个社会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笔严谨、流畅。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2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多谢版主的鼓励!愿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4#
发表于 2008-3-4 0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其实孔子的思想现在仍能非常有用,不像有的人认为的,是古董,要以明星代替之。

5#
发表于 2008-3-6 2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欢迎大家多发贴多交流!

6#
发表于 2008-3-12 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啊,范公子是做学问的人呢,令人仰视啊。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啊,南子过奖了。谢谢你的鼓励!我争取努力学习,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做学问的人。

8#
发表于 2008-3-17 1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仁爱”思想的内涵、发展阐述得很细致,学习。

9#
发表于 2008-7-29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27 编辑

可惜,“仁爱”的思想,在现实中,正在缺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4:44 , Processed in 0.1172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