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耳顺”的涵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4 2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天斌

  孔子说过一句话:60而耳顺。那么,离退休的同志,无疑都在60上下了。能不能达到“耳顺”的境界,当是能不能平静地安度晚年的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

  怎么理解这个“耳顺”的内涵呢?古人的解释是:“耳顺,所闻皆通也。”今人的另一种解释是:“一听到别人言语,就可以辨别真假,判明是非。”

  说“所闻皆通”,一听就能辨是非识真假,这恐怕很难。还有一种解释,胡适先生认为:耳顺是容忍的意思。人到了60岁,听起人家的话来,已有容忍的涵养,所以即使听到“逆耳之言”也不觉得“逆耳”了。

  在此强调的是“涵养”,年过60,阅历多了,经验教训多了,涵养也就深了,过去不能理解的“逆耳之言”,现在再听听,再想想,再回味回味,都不难理解,不难容忍了。当然喽,“容忍”并不等于就是“赞同”,只是听了能理解罢了。这大概是年龄为“耳顺”提供的条件吧。但是,年龄、阅历、个人想法等等,也不是都那么依附的,年大经验多的也未必都有涵养,如果只是凭这一己的经验来辨别是非,定善恶喜好,那还少不了有“逆耳”的时候。所以,如何看待自己的经验又是影响涵养的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情趣和价值取向变化极快,而且日益多样化。如果总凭老经验、老眼光去评人论事,听不顺耳的话将会越来越多,可谁敢说听不顺耳的话就一定是错的呢?即使是在一个家庭里,长幼之间的“代沟”也日益明显。一些被长辈们视为勤俭朴素、厉行节约的生活习俗,儿孙们未必能够满心接纳,若是老一辈们以“想当年”的传统模式去要求晚辈,一听不顺耳的话就生气、斥责、埋怨,那就难有家庭的平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了。“想当年”看见青少年们留长发,穿花衣,跳迪斯科,跷二郎腿,等等之现象不知道令多少老年人摇头叹息。然而,时至今日,不是也有好多的老年人自己也乐融融地在做美容、穿花衣、跳街舞来了呢?所以,要想达到“耳顺”的境界,的确需要把自己几十年的阅历、态度、想法化为“容忍”的涵养,真正洞察时移世易的必然之举、新陈代谢的不可阻挡。倘能如此,就不会把“逆耳之言”都是为“大逆不道”而愤愤不已了。

  鲁迅当年讲到怎样做父亲的问题时说,长辈对晚辈的态度,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因为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总体上来看,“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在我看来,由远见有涵养的长者,只要做到不唯我正确,唯我独尊,对后辈、对别人能多理解,少挑刺;多宽容,不苛求;己所不欲,不施予人;己之所欲,不强施予人,那就离“耳顺”之境不远了。当然,这主要是讲生活中的小事情,如果是事关子女健康成长、事关整体形象发展、事关全局利益进退的原则问题,那自然不能马虎,或者听之任之了,该批评的还要批评,该教育的还要教育,该遏制的还要遏制,以尽到老一辈的责任。

  邮箱:ltbym0529@sina.com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4-15 08:44 | 只看该作者
  “所闻皆通”之“通”,似可两解:通晓、通行。人家刚讲过来,你就顶回去,那就不通行。胡适之的“容忍”说,更能讲通“耳顺”。
3#
发表于 2008-4-15 11:15 | 只看该作者
  耳顺,也就是体现一个气度气量的问题,从此就可看出一个人怎么样。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淮南 发表
  “所闻皆通”之“通”,似可两解:通晓、通行。人家刚讲过来,你就顶回去,那就不通行。胡适之的“容忍”说,更能讲通“耳顺”。


淮南先生博学,望不吝赐教!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耳顺,也就是体现一个气度气量的问题,从此就可看出一个人怎么样。


照老师好,一直关注和学习你的精辟美文,自叹弗如!握手致意——
6#
发表于 2008-4-16 08:03 | 只看该作者
对别人能多理解,少挑刺;多宽容,不苛求,是“耳顺”的一种好形式。不错的文字!
问好!
7#
发表于 2008-4-16 08:27 | 只看该作者
由“耳顺”生发开来,一路写将下来,痛快!
8#
发表于 2008-4-16 10:17 | 只看该作者

受教益!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也偏向“容忍”说。
9#
发表于 2008-4-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耳顺”之年,很多人并不是耳顺,而更多是耳不顺。人常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话多,就是这看不惯那看不惯才引起的。现在的老人,与儿孙们过不到一起的很多很多,儿孙们固然有不对处,但老人的脾气变得固执也是不和谐的因素。
  此文是很好的。我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的。老人们应该“耳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1:3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由“耳顺”生发开来,一路写将下来,痛快!


感谢跃农老师鼓励与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对别人能多理解,少挑刺;多宽容,不苛求,是“耳顺”的一种好形式。不错的文字!
问好!


问好程老师!感谢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受教益!

最初由 飞飞儿 发表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也偏向“容忍”说。


感谢飞飞的认同。问好!
13#
发表于 2008-4-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早先读过,再品!
耳顺,也要口顺才行。这是个人休养的表现,果然是难啊。足以引以为戒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9:00 , Processed in 0.2268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