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嫣然往昔,似水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2 1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6:45 编辑 <br /><br />    
  
       这一日,春色如此之好。我与你相约在2016年的时光码头。你静静地坐着,宛如岁月雕刻的棋盘。我也在这里就坐,安静地解读棋盘上每一枚棋子。
  
  平遥,是一座古城的名字,它古老而优雅。两千年前,你来到这里筑成了它。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平陶。春秋时它属于晋,战国时它属于赵。但不论是晋还是赵,帝王们都视它为一方地域的战略要地。
  
  你叫尹吉甫,是周宣王姬静重用的大臣,官至内史。你也曾经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后人尊称为中华诗祖。你来到这里与它相见,为北伐猃狁设点将台,专为训练士卒之用。后来,你将墓地也留在了这里,用身体和灵魂守候它,使它成为一座永远的城。
  
  那个时候,你一定自豪过,用你华美的诗篇倾诉过对它的爱慕。你穆如清风的诗作《大雅·庶民》《大雅·嵩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都曾经属于过它,你的血汗也曾经属于过它。平遥,就像一枚黄色的棋子,在你的马蹄下荡起了的烟尘,走入你的生活。你为它撕杀,为它祈福。
  
  岁月的罗盘,旋转。明朝初期,做了皇帝的朱元璋颁布了一条以城隍为重要神祇的御旨,使古老的平遥也因此开始了城隍庙的筹建工作。城隍为儒教《周宫》八神之一,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掌管着冥界。置身于城隍庙的砖瓦木雕之间,我能看到戴罪之人死后坠入地狱的场景,也能看到各种信条与礼教。刀山、火海、五马分尸,诸多折磨魂灵的场景都在这里再现。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可见,他是多么爱民,他在借这尊神保民安康。
  
  现在的平遥城隍庙经过历代修缮,到清朝时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已然形成了以城内南大街为轴,与平遥县衙东西对称,集儒教、道教、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宏大的官祀庙宇。其建筑格局采用木质结构,其开间、上限、木雕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皆严格遵循了当时的礼制。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鱼虫鸟兽随处可见。在这座庙前我又想到了你,想你一定驾灵云而来,于平遥的上空俯视人间,用你平静安祥的心为百姓们送上一丝甜甜的微笑。
  
  听雨楼,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就建在平遥老县衙的围墙外。站在高高的楼台之上,我仿佛听见了雨,听到了风,嗅到了空气中传来的岁月清香。平遥古城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遵从八卦方位,充分体现了明清时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形制布局。站在听雨楼上,我的目光穿过大街小巷,看各类遗址、古建筑和诸多的明清民宅,品味时光雕刻在它们身上的印迹——灰色的数十米高的屋墙,灰色的被风侵蚀的深浅不一的墙基,灰色的挂着铜玲的屋檐,还有偶尔自屋檐上飞起,窜向空中的鸟儿。一切都是那样精致,沿着听雨楼下挂满旗帜的街道蜿蜒向前。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每一个名字都让人流连忘返。
  
  日昇昌,平遥古城内的第一大票号,位于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它占地约1386平方米,建有21座建筑,正院沿南北中轴线,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清代中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用于商人们经营之需。在晋中,首创这种机构和经商方式的人叫做雷履泰。这个长得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人,因父亲去世过早家境贫寒,只好到平遥城当学徒做买卖。某一日,李家二少爷李大全看上了他,并邀他进入了西裕成颜料铺。到李大全继承父业执掌号东之时,他又被委与总经理一职。清道光三年,雷履泰创立了晋中赫赫有名的票号——日昇昌。
  
  我仿佛看到衣着鲜亮的晋商们,站在日昇昌营业室里兑换银票的情景,仿佛看到商人们带着银票正走向中国的四面八方。晋商,在明清时期曾一度主宰了泱泱中华的经济命脉。而善于经营与交际的雷履泰正是利用与他们的关系,四处招揽生意,此处交钱,彼处用款,将汇总业务发展到了沿海一带。日昇昌票号因此门庭若市,日升月昌,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雷履泰也因此成为平遥人的骄傲——一代票号始祖。
  
  时光就像一条流动的线,在你的面前飘摇不定;时光,更像极了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在飞逝的历史中刻下痕迹。
  
  古城墙,是在你初建的基础上建成的。至明朝洪武年间,它已由原来的“九里十八步”扩建为“十二里八分四厘”。城墙也由你筑时的夯土变为了砖石,并且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的说法,筑成了一只乌龟的样子。所以,平遥城又称龟城。城内建有重门瓮城六座,南曰迎熏,北曰拱极,上东门太和,下东门亲翰,上西门永定,下西门凤仪。城外建护城河,环城而绕,长年流水不断。而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则弥补了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与城四角的“霞叠”楼、“栖月楼”、“瑞霭楼”、“凝秀楼”交相呼应,呈巍峨之势。
  
  在古城的墙体上,平遥人将那些向外突出且附着于墩台之上的建筑体叫做马面。马面的建造从根本上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并且在城池守卫中消除了战场的死角,发挥出击退敌人的有利地势。踏上城墙,从雄伟的城楼上望下去,鳞次栉比的青砖灰瓦、方正祥和的四合小院、匆匆行走中的平遥百姓,都是风景。而那打更的更夫,微笑着缓步而行,如归来的你一般悠闲。
  
  你知道许立廷吗?他是平遥纱阁戏人的创始人之一,别名叫许老三,曾经运用高超的手工技艺,以及对戏剧文化的深刻理解,用谷草、泥巴、宣纸、绸缎等制作出一系列的小人。这些小人,女的身高约16公分左右,男的身高在20公分上下,个个形体优美、面目传神、惟妙惟肖。许立廷将它们置于木格之中,配以屏风、诗文,制造出了一阁一戏,一戏一场,引人入胜的纱阁戏人,让它成为了平遥一份珍贵的民俗文化。洗耳恭听,我仿佛能听到苍凉的声音自清光绪年间传来,在流动的光影中婉转悠扬,把那千里走单骑的关公唱得荡气回肠,把那醉酒的贵妃唱得哀怨惆怅。
  
  嫣然往昔,似水流年。每一座古城都有它的美丽和镌刻。平遥是时间留下的风景,也代表了一份好的心情。现如今它已是中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的美丽无与伦比。
  
  初建于北魏时期的平遥县衙,距今也有600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占地26000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县衙。在它的内部设有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坐在大堂之上望出去,我便有了升堂抓捕的愿望。倘若再穿上一套县丞的官袍,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的谆谆告诫,则会成了我的座右铭。此时,我希望你陪在我的身边,褪下争战时的铠甲,安放好你的马匹刀枪,与我同审一个案子,同安一个百姓,在缜密与推理之间共享碧云蓝天……
  
  我知道你能做得到。尹吉甫,因为你心里装着这里的黎民百姓,你也曾站在这里为他们默默地祝福。
  

  

2#
发表于 2016-5-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没有对一座古城身心相融的倾慕,就不会有对平遥这座古城里的人和事宽泛的叙述、灵性的感悟。木木版主又一篇游记散文,其实用庸常的眼光看这是一篇游记,然而认真读完全文,整篇文章给人传递出的气息超越了文字的本身, 从听雨楼到日昇昌,到古城墙,仿佛都有一个叫尹吉甫的人,他站在古城的身后,或隐或现,而木木版主正是巧妙地用,对这一人物的倾慕,对这座城寄予了内心浪漫,唯美的情愫。从而使行文独特、别样、厚实。
拜读,学习!
问好木姐!

3#
发表于 2016-5-12 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呵呵,还是一个大沙发呢!真好!

4#
发表于 2016-5-13 0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游记我一直写不好,不知用如何的手法把那些风景与文化来描摩,木版主的这一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6-5-13 0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文采飞扬吸引了我的眼球。以历史为线索观瞻风物旧址抑或景象人文并加以感悟的游记散文特征这篇文章有,解构历史人物的人生走向呈现精神地理经纬的抒情散文韵致这篇文章也有。这种交融与跨越之后的多文体并驾齐驱的写作方式,就是本文的文才所在。散文贵在呈现的新颖与别致,发掘别人没有发现的魁宝,从熟视无睹抑或漠视的事物之中展现自然的真谛,这样的基本元素在本文中均获得了感性的展现,确实值得点赞。这篇文章我准备收下了,请木门与我论坛短信进一步联系相关事宜。

6#
发表于 2016-5-13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这篇游记写得十分别致,纵观全文,写得厚实、大气,而又独特。
如敬版所评的:“以历史为线索观瞻风物旧址抑或景象人文并加以感悟的游记散文特征这篇文章有,解构历史人物的人生走向呈现精神地理经纬的抒情散文韵致这篇文章也有。”的确是非常精彩的一篇游记。欣赏并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没有对一座古城身心相融的倾慕,就不会有对平遥这座古城里的人和事宽泛的叙述、灵性的感悟。木木版主又一篇 ...[/quote]
肖老师解读得仔细,且深入文章的内里。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游记我一直写不好,不知用如何的手法把那些风景与文化来描摩,木版主的这一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学习了![/quote]
问好虹叶,互相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文采飞扬吸引了我的眼球。以历史为线索观瞻风物旧址抑或景象人文并加以感悟的游记散文特征这篇文章有,解构 ...[/quote]
敬版的评更是文采飞扬,断面切面皆在照应,非常感谢。祝周末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这篇游记写得十分别致,纵观全文,写得厚实、大气,而又独特。
如敬版所评的:“以历史为线索观瞻风物旧址 ...[/quote]
问好版版,祝周末快乐!

11#
发表于 2016-5-15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2 编辑 <br /><br />移步换景,每到一处,写得却是厚重的历史,时空交相辉映,让历史的片段与现实的古城熠熠生辉,这是这篇文字的成功与与众不同之处。欣赏,学习!

12#
发表于 2016-5-15 18:34 | 只看该作者
挖掘平遥背后的历史,比那个闪婚的表演更有感染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0:59 | 只看该作者
杨先 发表于 2016-5-15 17:59
移步换景,每到一处,写得却是厚重的历史,时空交相辉映,让历史的片段与现实的古城熠熠生辉,这是这篇文字 ...

谢杨老师评读,在此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1:00 | 只看该作者
运涛涛 发表于 2016-5-15 18:34
挖掘平遥背后的历史,比那个闪婚的表演更有感染力。

平遥有闪婚表演吗?
15#
发表于 2016-5-16 21:41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5-16 21:00
平遥有闪婚表演吗?

那个表演应该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5 14:54 , Processed in 0.5478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