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苏轼的空灵意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煜以词抒写亡国的悲痛,范仲淹以词抒写苍凉悲壮的边塞生活,柳永以词抒写个人的怀才不遇(如《鹤冲天》),羁旅离情(如《雨霖铃》)和城市繁华(如《望海潮》),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好像把婉约词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殊不知,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创立了豪放词,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便形成了所谓的“苏辛”词派。王鹏运在《半塘遗稿》中有这样的评介:“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永,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木無    拟得其仿佛。……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半塘遗稿》)在词境上,王鹏运认为辛弃疾达到“人境”,苏轼却达到“仙境”,可谓对苏轼评价颇高。
        
  清代陈廷焯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陈毅在《冬夜杂吟·吾读》中说:“吾读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这是因为苏轼所创作的词把题材从单纯的儿女情长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把词的格调从感伤的艳丽的情调拓展到抒发宏伟的志向,表达自我的胸襟。可以说,词在苏轼的手里由雕虫小技变成了黄钟大吕。苏轼的词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苏洵没有词作传世,苏辙存词仅4首,不足以称名家。而苏轼所填的词很多,现存300多首,而且是豪放词的创立者。 在他之前,“词为艳科”,宋词写的多是男女相思之情,离别之苦,风花雪月之愁,风格是极为柔弱。苏轼给词注入了新的血液,变柔弱为豪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词的豪放派。以东坡词为代表的豪放词,在北宋中叶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苏轼一生坎坷不平的复杂经历,也为他创作豪放词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词自中唐以来的长期发展,苏轼要创立豪放词也是不可能的。苏东坡是在被贬黄州时才发现了词,对此极其喜爱,苏东坡不但成为一代大词家,而且脱离那种柔靡伤感的陈词滥调,在坎坷人生当中却写出豪放洒脱的词,成为这豪放词派的代表。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和意境,并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任杭州通判时开始填词,迈出了具有划时代的一步,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俯仰今古,浮相联翩,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五年(1082)七月他游赤壁后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的巅峰之作。
         
  苏轼的超脱,仅从黄州词中我们便可信手拈来:“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满庭芳·归去来兮》)怨而不怨,轻松洒脱。“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满庭芳·三十三年,今谁存者》)万般痛苦,“真梦里”一笔代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块哉亭》)昂然豪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一生的生活道路是复杂艰辛的,宦海浮沉,有顺境也有逆境。因此,在苏词中,有踌躇满志的“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放不羁,有遭受政治打击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叹,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有“俯仰人间今古”的旷逸。在南迁北徙的贬谪生活中,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有“三十三年,飘流江海”的叹息,有“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怀乡之情。在历尽艰难困苦的生活之后,有“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顿悟。他对朋友的聚别,情深意厚,有“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凉”、“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的离愁,有“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的怀念。胡寅《酒边词序》称赞曰:“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苏轼词的创作情况正是如此,佛老思想不仅影响了苏轼的社会行为,也影响了他的文学活动,其词中诸如彻悟的人生感受、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等表现主题以及空灵澄澈的意境等,都反映着佛老思想的影响。佛老思想的影响,便他形成了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而这种人生又使他一直涵养一种萧散空明的创作心境。空灵的心境与空灵的意象一拍即合,从而形成了东坡词的空灵的意境。
        
  元丰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三咏赤壁的诗文——即流传入口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苏轼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前赤壁赋》通对对黄州赤壁江山水月的描写、歌辞唱和,主客对话,表现了苏轼自己追求、失望以至旷达的心灵历程。《前赤壁赋》里流露的正是苏轼蒙冤受屈后“归诚佛僧”,“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的精神面貌。但整个阙词激昂壮阔,读来激奋人心。《赤壁赋》里所表现的那种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思想,正是道家和佛家思想相互融合在苏轼思想而起作用的。苏轼从超然达观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人生,虽身处逆境,仍就能够热爱生活,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佛老思想对东坡词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上述表现主题方面,还体现在艺术风格上,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形成了东坡词空灵的意境。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东坡的词作,“词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黄庭坚《山中题跋》)词至苏东坡而臻高格,胡寅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污垢之外。”显然是与佛老思想的渗透、滋润紧密相关的。
         
  前人评价说:“东坡老人自灵气仙方,所作小词,冲口而出,无穷清新。”(《词林纪事》卷五,引楼敬思语)“东坡词具有神仙出世之姿”(《艺概》卷四《词概),“无一语着人间烟火,此自大罗天上一种”(俞彦《爰园词话》);又诸如仙、灵、出世、烟火、气等审美感觉,首先是从东坡词空灵的意境中获得的,在这方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最具代表性。一首咏月的《水调歌头》,全诗通彻清奇,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便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就形式来说,以往的词十分注重音律,而苏轼则重视词的文学意义,他打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让自由奔放的风格突破形式局限而自由发挥。刘熙载尝言“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艺概》卷四《词概)所谓不犯本位,即语言表达游离于表现主题,词中不直接涉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倾向,而是通过接受者的反复体味,才对词的表现主题豁然有悟。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羁旅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谪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之评。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阳关曲·受降城下紫髯郎》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如《沁园春·孤馆灯青》写青年时代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写贬谪后孤高自赏,不肯随人俯仰的情绪;《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生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向上的精神;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借历史英雄人物诉自己豪迈的气概;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里表现出开阔的胸怀和昂扬的精神,等等。这些词作都是很有个性特色的。苏轼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农村风俗画。苏轼的词,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可以婉约标称。豪爽放宕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淡透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婉转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清人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艺概》卷四《词概》)这话是颇有道理的。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走了一个“之”字路,来了一个否定之否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豪放诗词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一支奇葩。
        
  清·周济说:“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介存斋论词杂著》)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一生把自己的真情真意倾注入作品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他穷毕生精力致力于艺术创作,不断探索艺术规律的奥妙,对词的写作也是一样的。他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也是一个活脱脱的苏东坡的思想再现。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1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43 编辑

有关苏东坡的文章,就到这几篇与大家分享,以后不发了。

3#
发表于 2008-12-14 1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43 编辑

欣赏了。关注你的文章!

4#
发表于 2008-12-19 1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43 编辑

厚重大气!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2:12 , Processed in 0.0474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