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孙憨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69【执手杯】(童年)童年,那片竹林(散文)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6-5-19 10:58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屋后也有一片竹林呢。我却写不出这样的文气,学习一下子。
问好!
工作中走个私,溜来顶一下。

17#
发表于 2016-5-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围绕竹林,展开叙述和描写,童年的光阴氤氲在竹林边,细节清新,真切感人。
18#
发表于 2016-5-19 11:43 | 只看该作者
那记忆中的美景与美味,写得深情又舒情。
19#
发表于 2016-5-19 14:31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竹林,难忘的儿时记忆,以景寄情,感叹逝去的竹林,逝去的童年。
文风质朴,描写细腻,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欣赏佳作!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4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19 10:58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屋后也有一片竹林呢。我却写不出这样的文气,学习一下子。
问好!
工作中走个私,溜来顶一下。

谢谢康康文友光临,向文友学习。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4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围绕竹林,展开叙述和描写,童年的光阴氤氲在竹林边,细节清新,真切感人。

感谢剑鸿版主高评,请版主多指点。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4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19 11:43 | 只看该作者
那记忆中的美景与美味,写得深情又舒情。

谢谢梦儿文友鼓励,向文友学习。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4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19 14:31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竹林,难忘的儿时记忆,以景寄情,感叹逝去的竹林,逝去的童年。
文风质朴,描写细腻,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欣赏佳作!

感谢瑞雪版主鼓励,向版主学习。
24#
发表于 2016-5-20 11:25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全文,作者对竹子的习性、口味颇为了解,语言也别具匠心,细腻形象生动。问好朋友!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8:0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20 11:25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全文,作者对竹子的习性、口味颇为了解,语言也别具匠心,细腻形象生动。问好朋

谢谢文友的来访,江南翠竹是孩提的玩伴,非常熟悉.
26#
发表于 2016-5-20 21:0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关于竹子,知道的那么多。我小时候,家附近也有这样一片竹园,也曾在里边翻转、玩耍,但远没有孙老师笔下的竹园有趣味!特别是竹笋,写得人只想吃呢!
27#
发表于 2016-5-20 21:41 | 只看该作者
竹林世界,原汁原味,既展现出人文的世界,也让人看到了乡间美丽的大好时光。童年在文中是一种回味,干净纯洁在文中是一种滋长,由文到心底的抒发,显示出真、纯的一面。谢老师支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6:2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20 21:0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关于竹子,知道的那么多。我小时候,家附近也有这样一片竹园,也曾在里边翻转、玩耍,但远没有孙老师笔下的竹园有趣味!特别是竹笋,写得人只想吃呢!

感谢袅袅文友的鼓励,向老朋友学习.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6:3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6-5-20 21:41 | 只看该作者
竹林世界,原汁原味,既展现出人文的世界,也让人看到了乡间美丽的大好时光。童年在文中是一种回味,干净纯洁在文中是一种滋长,由文到心底的抒发,显示出真、纯的一面。谢老师支持。

感谢木版的肯定,还得恳求高手指教.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21:24 | 只看该作者
对此文又仔细修改了一遍,请文友指教:

【执手杯】﹙童年﹚童年,那片竹林﹙散文﹚

        童年家居,是稻草屋顶泥土墙的农舍;童年伴侣,是农舍周围的青青翠竹。这片竹林真大呵,蔓延在福山塘两岸,从县城的北门,一直延伸到三四十里外的长江岸边,莽莽苍苍,像绿墙,像飘带,像游龙。老人说,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种下了这片竹林,倭寇从长江拐进福山塘,埋伏在竹林中的戚家军手持竹竿,与之拼搏。倭寇的倭刀锋利,削去竹竿一截,剩下的竹竿依然锐利,竹竿长,倭刀短,倭寇只能败下阵来。
        天下竹子的品种有多少?数不清。童年那片青青翠竹,没有粗壮的毛竹,没有拥挤的孝竹,更没有供观赏的紫竹、罗汉竹之类,只有燕竹、橡竹、篾竹三种经济实用的小杂竹。它们的面孔和习性,就跟我的兄弟姐妹一样熟悉
        燕竹占多数,娃娃手臂般粗,苗条修长,竹梢刚窜过屋顶。上学,放学,竹林中穿过,它那楚楚动人的身影,脉脉含情的风韵,款款迎送的姿态,跟亲人无异。清明前后,几点春雨撒下,地皮湿润松软,燕笋接二连三拱出地面,这叫“雨后春笋”。远远望去,像皮肤上泛起一层鸡皮疙瘩,密集而尖利。
        扛把笋凿,挖出燕笋,大人手指般粗,瘦骨伶仃,黑不溜秋,其貌不扬。若以貌取人,你就会看走眼。燕笋之鲜是笋氏家族中的极品。那时,它是我家早春的家常菜,做起来极简单。我把一支支燕笋壳剥去,妈把它切成滚刀块,码在碗里,放半匙细盐,滴几滴菜油,放在饭锅里清炖。我蹲在灶下烧火,米饭熟,它也熟,不嫩不老,恰到好处。一块入口,鲜得直钻心窝,刺激食欲。用农民的话来说,叫“鲜得掉眉毛”,吃在嘴里,“打耳光不掉”,属于蔬菜中的“第一品”。燕笋鲜美,并且出笋的时间长,但它的竹竿除了囫囵用作晾衣竿外,别无它用。把它劈成竹篾,又脆又嫩,东村的顾竹匠轻蔑地称它“燕鼻涕”。
既能用材,又能食用的竹子是橡竹。燕笋出过,橡笋才懒洋洋地冒出地面。橡竹长得粗壮,成人手臂粗,比燕竹高过一头,看上去英武潇洒。挖橡笋,要在它将出土而还未出土之时挖出。否则,长出地面的橡笋带有苦味,质量变差。挖出的橡笋,矮矮的,胖胖的,通体匀称的米黄色,像个金娃娃,人见人爱。橡笋的口味没燕笋鲜,燕笋的鲜,像黄公望的山水画,浓墨淋漓;橡笋的鲜,像倪云林的田园画,清淡幽远。橡笋的特点是脆嫩,嫩得像水梨,咬上去,满口碎琼乱玉,吃过后,神清气爽。橡笋的出笋时间短,只有六七天。过了这段时间,要等到春末夏初,篾竹笋才现身,篾竹笋是苦的,很少有人吃它。
        以笋的口味排列,那是燕笋、橡笋、篾笋。以竹子的材质排列,要倒过来,篾竹、橡竹、燕竹。篾竹的竹篾,劲韧细腻,竹匠把它编成席子,据说能折成小方块,放在口袋里带走。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春天,竹林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暑期放学,竹林便是孩子的天下。
        我们带点布条,搓成布绳,竹竿间,织一张张蛛网样的床,躺在上面,晃晃悠悠,竹梢摆动,沙沙响。一根粗绳,在竹竿间绕成索道。脚踩索道,手扶竹竿,便可走亲访友。
        文静的同伴躺在网床上看书;顽皮的孩子踩着索道,手执竹枝,袭击骚扰。闹够了,网床上一滚,享受竹荫的馨香。竹林清爽凉快,无毒虫蚊蚋叮咬,就像一块天造地设的乐园。
竹林边,有块荷塘,荷花高起荷叶一头。孩子不会欣赏,总希望荷瓣快点飘落,莲蓬快点长成。折一根竹枝,把莲蓬勾过来,可以美美地剥吃莲子了。
        荷塘多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青黑条纹的“老虎蜻蜓”,喜欢“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它立在荷苞上,立在荷瓣的最高处,立在荷叶的边缘,纹丝不动,像一幅静置的画。绯红的“小红蜻蜓”喜欢集结成堂堂大阵,在雷阵雨将到未到的时候,密密麻麻飞上天空,熙熙攘攘,像一片绯红的云。暗红的“晚饭蜻蜓”,是羞涩的少女,整天躲在密集的竹叶丛中,粗看上去,与竹叶无异。夏日炎炎,有小伙伴在网床上沉沉睡去,“老虎蜻蜓”飞来,立在鼻尖上。大家也不去打扰,让他做个去蜻蜓王国历险的梦吧。
        老婆婆,阿姨们也来了,拎着针头线脑的篮子。一边纳鞋补衣,一边家长里短地闲聊。几个孩子溜下荷塘,捞上几个野生菱盘,摘一捧菱角,扔进她们的针线篮。老婆婆用剪刀将菱角剪作两半,抠出雪白的菱肉,送进少牙的嘴里,艰难地咀嚼。古老的吴歌从嘴里飘出:“上种红菱下种藕,红菱牵着莲藕走;片片红菱片片游,丝丝莲藕丝丝愁。”这大概是老人当年唱的情歌吧。
        灵巧的女孩子做起手工,摘几张竹叶,两张对叠,腰部一叶缠住,对叠两叶弯插成筒状,一个风转子做成了。用根蛛丝吊在竹枝上,它便骨碌碌地转动,做得多了,一个个像风铃,转得天花乱坠。
        “夏雨隔牛背”,晚来几点烂桃子大的雨点砸过来,砸在荷叶上,“扑通,扑通”响。雨小住,风来了,荷叶像少女的裙一样飘舞,“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纳凉的人散了,雷阵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速。夕阳在山,我们又像鸟雀般回来。竹林地面,走的人多,踩得光溜溜的,寸草不生,几点雨湿润下。大家研究地面上的裂纹,哪条裂纹下有鞭笋生长?拿来笋凿,挖起来。挖到鞭笋,一阵欢呼;没挖到的,就一阵笑骂,竹林又热闹起来。
        夏季高温,美食家青睐清淡的竹笋,但无处寻觅。吃鞭笋倒是时候。鞭笋在地下向四面八方伸展。它从初夏,一直生长到深秋。鞭笋长在土里,难于发现,所以量少价贵,鞭笋以橡竹鞭笋品质最佳。毛竹鞭笋粗壮但有苦味,燕竹鞭笋口感上乘,但短小,食用价值不高。橡竹鞭笋成为鞭笋中的顶尖上品。它通体雪白,有成人的大姆指粗,一尺来长,笋头微翘,码在一起,像一只一只小型象牙,更像羊脂白玉。一看,就知道是名贵之物。橡竹鞭笋有橡笋的鲜嫩可口。盛暑天,用鞭笋丝和着豆瓣,或雪菜做成汤,清清爽爽,味道悠长,一勺入口,你就会明白“清高”两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记得,一次过中秋节。对农家来说,这是“荒三春苦七月”,青黄不接时候。我妈眼看着膝下一群孩子,翻箱倒柜找不出一分钱。如何过中秋呢?这时小弟弟说,他和小朋友捉迷藏,藏到了床底下,小屁股被一支鞭笋的尖头戳痛了。经他指点,大家七手八脚,把床挪开。果真,下面有几个拱起的小土堆。妈妈拿来笋凿,挖出了四支穿墙而来的橡竹鞭笋。妈妈发动大家到后面竹林里找,又挖到了三支鞭笋。她剔除了那支戳痛弟弟屁股的鞭笋,因为它已经长出地面,笋壳不再雪白,而带黄色,有些老气。她拿了六支橡竹鞭笋进城,不大一会儿,就带回三斤猪肉。她说,她一进城,有人肯出三斤猪肉的价钱买下这几支鞭笋。
        三斤猪肉,我们包了一顿馄饨,美美过了中秋。兄弟姊妹庆幸自己好运气,暗笑那个买鞭笋的痴人,竟肯出三斤猪肉的价钱来买六支鞭笋,真是个憨大?鞭笋再好吃,也没有猪肉煞谗呀!直到后来,我读了李笠翁的《闲情偶记》,有“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竹”的说法,才知道,那位用三斤猪肉钱换六支橡竹鞭笋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美食家。
        啊,童年那片竹林,有多少温馨的记忆﹗古代雅士也偏爱竹子,感叹“不可一日无此君”。但有哪片竹子,能和我童年的竹林相比?它伴随我童年始终,相亲相依,同甘共苦。可惜,这片竹林也如同我的童年生活,只可回味而不可再现了。那种跟自然景物的和谐融合,那种跟草木虫鱼的深情交流,现在想来,便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6:33 , Processed in 0.0468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