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0|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说诗三百之十八 《羔羊》透露的大夫公务生活点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9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6-5-19 19:11 编辑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自公退食,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经》反映了周朝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当时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轮廓,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林林总总,横向到点,纵向到面,呈现出一副立体的图画,它为我们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现在的人文传承提供了依据《羔羊》所呈现的就是士大夫公务生活的点滴。

        
诗歌本身很简单,就是穿着羔羊皮袄、扎着没有花边丝带的人,在王府办完公事准备去吃饭的神态和步履。这有什么可以描写的吗?这样的描写又能让我们看到什么?看到的人能看到很多背后的事,看不到的会认为这首诗很无聊。穿个烂皮袄也要写出来? 是的,一定要写出来,因为在周朝的服饰制度中,羔羊皮袄是身份的象征,什么身份的人穿什么衣服,不能穿错,就像今天的军队,一看你穿的衣服,就知道你是什么级别。服饰是周朝立政的基础之一,自天子至贫民在穿着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级别越高,衣服的定制越严格。一般规定,士大夫以下衣着相对随意, 《礼记》上有“士不衣织”的规定,即士大夫以下的人是不能穿丝织品的服装的,除此,可以随便穿。但贵族不行。自天子以下,贵族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每个爵位用衣(上身)、裳(下身)、深衣(连体)的不同搭配以及花边、配饰区分,衣裳必须用丝织品,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裳用间色,即 绿、红、碧、紫、赤红。由此我们可以认定,《羔羊》所述穿羔羊皮衣的人必是士大夫,因为百姓是无权上朝的。“素丝五紽”、“五緎”“五总”均是形容缝合之细密,有致,做工可谓考究,而素丝更显其颜色搭配浑然一体,不突出。

        
关于周制服饰规定,《礼记·玉藻》《礼记·杂记》《礼记·缁衣》《礼记·深衣》都有相关记述。朝服、祭服、礼服、丧服、便服各有其序,不能混穿,而以朝服最为隆重。对衣着要求之严格,一方面为巩固国体,体现等级之威严,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各级人员的行为规范。服装是个标记,穿什么服装做什么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你一出现,大家就知道你是什么级别的人,你的行为就会处于众人的监督之下。这也是我们现在要求穿工作服的原因吧?试想,如果我们今天对工作服装的要求更细致一些,标记更明显一些,那么对抑制腐败、恢复礼仪一定会起到明显效果。

     羔羊皮袄因其质地柔软、毛质细密、毛色纯洁而深受人们喜爱。一个破羊皮袄也值得炫耀?当然!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过去的事。在粗麻葛布时代,能穿上洁白素雅的羔羊皮袄,实属不易。而且,这是用来上朝的服装,可见珍贵。这应该是那个大夫最好的衣服了,再加上针线缝合一丝不苟,自然是一件值得显摆的东西。何况,洁白正是君子的象征呢!从这件衣服上,也似乎暗示着这位大夫的敬业、正直高雅、彬彬有礼的品质。

  
   从“退食自公”或“退食自公”我们能看到大夫公务生活的另一个事情,即公办是管饭的。士大夫以上入朝公办,君主给予膳食,也是周制。公膳于朝,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体现君主体恤下属的怀仁之心,表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亲民姿态;二是勉励士大夫一心为公,不因匆忙回家吃饭而分心于私。民间现在也有把公务员称作“公家人”的说法,就是希望他们以公为家,勤勉敬业。《礼记》就有公务人员不能带着文件回家的周礼典制,可见周朝公私分明要求之严。今天这个传统却消失了,而“以国为家”也有了另一种含义。

    《羔羊》释译分歧在于“委蛇委蛇”,这是历代大儒把这首诗定性为“颂歌”或是“讽语”的关键。“委蛇”是什么?庄子·达生》记载:齐桓公打猎遇鬼而一病不起,皇子告敖告诉他:“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听后大喜,因为他遇见的正是委蛇,瞬间痊愈。后果然称霸。民间传说委蛇就是一男一女双人头共一蛇身的神物。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想要阐述的是做人的境界:心神宁静释然方为上。那么诗中用“委蛇委蛇”引申大夫退食自公”的行为表情,显然是有着赞美情绪。那么我们可以理清诗作者的意图了:这是通过观察一位自公堂出来准备吃公赐之食的士大夫的穿着打扮、步履神态,进而赞扬其纯正、顺随、安适、勤勉的君子之风。郑玄和孔颖达《羔羊》大加夸赞,认为此诗立意高深:“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朱熹也跟着应和。笔者并未看出其中奥妙,不敢妄语;清以后学者转而认为此诗讽刺意味极强,大致是穿着考究的小皮袄,吃的肥头大耳,一步三摇得意洋洋的丑态云云,不知有没有政治因素。笔者眼拙,也看不出为何讽刺,故更不敢胡言。

   只是感觉,如此之公务员,放在今天,也是不错的。





2#
发表于 2016-5-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在老师这儿长见识啊。谢谢,辛苦了,老师!敬!

是不是有了等级,加深了人性的某种发展?

工作中走个私,溜来顶一下。不想,占了沙发。
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康康 发表于 2016-5-19 10:55
在老师这儿长见识啊。谢谢,辛苦了,老师!敬!

是不是有了等级,加深了人性的某种发展?

你说的有道理!等级制度中,等级越高,对其行为规范要求越严,现在也是,只不过缺乏监督和制裁,故有胡作非为之说。
4#
发表于 2016-5-19 11:38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了讽。这篇文章,我个人很喜欢。
5#
发表于 2016-5-19 1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搞不清楚是不是讽刺,也许可能是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这有点接近朱熹的解释了。清以后的学者认为讽刺,是不是和个人意识觉醒有关?
6#
发表于 2016-5-19 18:35 | 只看该作者
跟着18兄弟学诗经,并体悟。
时代决定了许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气象。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4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6-5-19 11:38
我看到了讽。这篇文章,我个人很喜欢。

我看到了赞!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1:34 | 只看该作者
无所见 发表于 2016-5-19 16:27
搞不清楚是不是讽刺,也许可能是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这有点接近朱熹的解释了。清以后的学者认为讽刺,是不 ...

你说的对。但这不是治史原则。应该站在当时看当时。否则,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历史,就没有正确的东西。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2:09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5-19 18:35
跟着18兄弟学诗经,并体悟。
时代决定了许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气象。

没错!
10#
发表于 2016-5-20 08:05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11#
发表于 2016-5-20 09:25 | 只看该作者
每看老师文章,我就想该好好的读书了,要充电,要继续学习。拜读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0: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寻梦天涯读评!
13#
发表于 2016-5-20 11:06 | 只看该作者
提帖先。
14#
发表于 2016-5-20 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善洁用 于 2016-5-20 12:29 编辑

跟着18兄高尚高尚。
如果原诗再解释点,更易读懂读准。强烈要求!
拜读了!
15#
发表于 2016-5-20 13:31 | 只看该作者
清以后的学者,那是要崇尚自由,多从海外舶来的民主呼号。
人生观不一样,价值观当然就不同了。
果真没品出到底是赞美或是讽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真的对于公务员有排斥心理,不如做一介布衣更是自在。
再引申一下竹林七贤,这些都是历史上货真价实的逍遥派们,一个个地不愿入朝为官。只是也仿佛并不见得就活得痛快,而且还颇显痛苦。记得那谁(刘伶?)爱喝酒,走哪里醉哪里,令家人扛着锄头工具,说死哪就把我埋哪里吧。这是否就是传说中归隐的逍遥,还真没觉出这样的人生能够被我们接受及推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23:03 , Processed in 0.0565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