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2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狗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20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竹 于 2016-5-24 20:35 编辑

狗命

       只念过一年初中的李友人其学历在部队中算是最高的,归国复原后报考大学他的学历却变成了最低的。令人称奇的是,学历最低的李友人,1956年参加高考,硬是堂而皇之地步入了辽宁大学中文系殿堂。

       入学的第二年共产党整风。动员号召人们提意见,做共产党诤友。李友人兴奋不已,夜不成寐。想一想昨天长达三年朝鲜战争,他李友人可以说是无时无刻都不是在提意见 ,他的那个小老乡正是听从他的意见,才得以死里逃生;那个彝族师长正是听从了他的意见,才得以使部队渡过冰冷刺骨的大同江;那50军各级指挥员正是听取采纳了他的意见,才得以重创敌人一个旅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

       50军军长曾泽生归国后受到毛主席接见,各级指挥官都立了战功。直接参战全歼皇家坦克营全体官兵都挂上了军功章,但唯独李友人除外。因为在战后评功大会上,他向连长提了一条意见:我们浪费了不少子弹!自此他与连长 (其后提升为营长) 形同陌路,直到回国分道扬镳,一个复原到地方,一个考进大学。

      其实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提意见与接受意见的历史,一部进谏与纳谏的历史。所谓纳谏如流国则政通人和国富民强,反之则专横跋扈百姓遭殃。李友人就是从那条“谏”河大流中漂然流而下的人物,面对1957年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所形成的提意见大水,进谏的大潮,他感感到的是苍天赋予了他一种使命,他不能有辱于自己的使命。

       一向别出心裁的李友人,倡导组建鸣放团。一呼百应,自然推举他为团长,他也就顺水行舟当仁不让。“团”的宗旨目的就是协助辽大领导,把学校办成一所学术高度自由管理高度民主的自由民主的大学,要超越的目标是当下的北大与历史上的西南联大。要培养出属于辽宁大学自己的丁肇中李政道。

       作为团长他开始巡视大字报区。水蛇腰使他的腰板直立不起来,他情不自禁地把两只手放在背后,他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倒背手走路。他嘱咐随行的秘书,传达他的口谕,不管是鸣放还是写大字报,要说理,要心平气和,不可过激,不可无理取闹。说罢,他扭着身子仰起脸,望天空的湛蓝,有一朵云向远方飘去。

       风云突变,随着《文汇报资产阶级方向必须批判》的面世,随着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诡辩论的出台,全国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反右派的斗争。在辽大第一个被揪出来的右派就是团长李友人。李友人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会结社,有宗旨有目的有纲领有步骤地向党进攻,是想篡党夺权把红彤彤红色辽大变成资产阶级的江山!

      李友人拒不承认!他镇定自若,他的无畏来自他的无私,他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只是一心一意真心实意地帮助共产党整风!他的所作所为皆是宪法所给予的自由——公民享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他站立着,他用一口四川方言进行争辩。人们厌恶他的振振有词,厌恶他的一口四川话,斥责他“大放厥词”的同时,也在斥责他的方言!

       李友人把放在身后的双手移到胸前来,有时抱住双颊,有时放下双臂,腰总是微微地弯着。他态度从容而又淡定。他对人们的批判充耳不闻,他认为人们的怒责乃至辱骂与他的初衷风马牛不相及!是驴唇对不上马嘴!他被认作态度极其恶劣,是在负隅顽抗。他被划为极右派!他拒绝在右派认定书上签字!他声称他在维系一个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赋予的公民权利!

       李友人保留学籍(念他曾到朝鲜出生入死没有被开除)被下放到农村改造。谁也不会想到东北的农村同情那些从大城市下放改造的右派,随即又把右派转入工厂由工人直接监督改造。李友人被遣送到辽源电子管厂,那是苏联援助中国156(对这个数字,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印象极为深刻)项目中的一项,由于中苏的决裂厂里的苏联专家已经撤走回国,工厂已经被迫宣布停工停产。从高等学府下架而来的李友人,被认作是天外来客,被厂长看成是一根救命稻草,委以重任,奉为不是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天晓得这个只学过一年多一点数理化的李友人,是怎么在几个月时间内把矿石收音机 (晶体管的进化) 搞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场比消灭皇家坦克营还要艰难许多倍的攻坚战。工厂终于起死回生。然而就在全厂职工敲锣打鼓欢庆之余,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指示下达。厂长重用阶级敌人,遭受批判,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免职留党察看。作为钻进工人队伍的阶级敌人,妄图颠覆工厂无产阶级专政的李友人,被开除厂籍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

      北大荒,零下三十几度的冬天,没有屋子只有帐篷。李友人扛着一把铁锹,戴着一顶狗皮帽子,穿着棉大衣,腰间系着一根绳子,靴筒里塞满了乌拉草。李友人感到的是充盈与暖意。因为他想起了穿着单衣,挺进在北朝鲜的冰天雪地。很多人冻死病死在北大荒,李友人不会死不可能死。是朝鲜战争冬天的阅历,使他非但活着,还屡创业绩,数年后摘掉了头上的帽子。他可以回辽大继续学习,或直接被分配工作。他选择了后者,到某县一中任教。

       从劳改犯到人民教师,这个巨大转化,使他双手按住两臀,歪歪扭扭地挺直起来。精神上巨大的鼓舞,使他的水蛇腰一时间有所消失。他有意地正襟危坐于教研室,他有意地直立在课堂。学生喜欢他的板书,那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硬笔书法。学生崇拜他的书法艺术,尤其是他的小楷,晶莹玉润清晰秀美,令他的学生倾倒。他是唯一不用普通话而用四川话教学的老师,学生非但不反对,反而欣赏他的四川话,听之,就让人想起革命老前辈邓小平陈毅。李友人接受1957年祸从口出的教训,发下毒誓今生今世不再提意见。在电子管厂他缄默不语,在北大荒他守口如瓶。但是今天面对全校师生拆解大礼堂的劳动,熙熙攘攘热火朝天,只孤零零留下七对立柱七座房架,一旦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找来校长直陈。那位个子高大的校长,听罢李友人的阐述,当即下令停止劳动。就在劳动大军撤离现场不肖三两分钟,一座房梁房架轰然倒下,随后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七座房梁房架全部倒下。所发生的巨响,所激起的灰尘,宛如朝鲜战争美国空中堡垒B29投下重型炸弹的爆炸。

      转年文革起,那些没有被房梁房柱砸死的生灵,戴上红袖章去批斗校长,也把李友人揪出来示众。李友人是钻入革命队伍内部企图破坏我电子管厂的阶级敌人,是潜入朝鲜要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进行勾结的阶级敌人,是与校长为伍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帮凶。革命小将要保卫红色江山,要保卫伟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必须投以乱棍打,必须投以铁条抽,必须投以木牌挂,必须砸烂阶级敌人的狗头而后快。两场批斗会下来,皮开肉绽满脸浮肿一身血污的李友人,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话说李友人所在部队那个连的连长(后来提升为营长)复原,复原到正是李友人所任职的那个县城(城名笔者忘记),被委以公安局局长。他虽然与李友人不睦,两人的私交不好,但考虑到他是自己的兵,无论怎么说是一起出生入死过的战友。特别是考虑到部队占领汉城(首尔)后又决定撤出,50军殿后,战斗惨烈而艰难。他们的连队是固守最后一个阵地的连队,而李友人则是全连最后一个离开阵地的战士。昨天李友人作为一名战士保护过全连兄弟,今天他要站出来保护李友人这条狗命!怎么保?逮捕法办!放置于大牢中,躲避开革命小将的无法无天!

     李友人躺在担架上,是由几个战士抬进公安局的。他睁开浮肿的眼皮,看见了站在他眼前的连长,沉默不语流出两行热泪……一位穿着白布裙的战士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卧有两个鸡蛋的热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朱竹 于 2016-5-20 17:17 编辑

写李友人共三篇 《狗》(已经发帖于上上周)《狗命》今发,《功狗》(待发)。
3#
发表于 2016-5-20 10:5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人的宿命。这是岁月的风霜,也是天地间人的一种走向。
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6-5-20 12:3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历史多多少少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在叙述那段历史的时候,采用平和的语气,一点点剥离事件。本来很有硝烟味的争斗,在作者看似风平浪静的描绘中变得理性,并且有着以静制动的奇效。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7:15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6-5-20 10:54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人的宿命。这是岁月的风霜,也是天地间人的一种走向。
欣赏并问好!

谢谢你的阅读与点评!
6#
发表于 2016-5-20 20:3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生真是黑色幽默!这样的世事真是感慨无限!结尾很精彩,如小说!问好!
7#
发表于 2016-5-20 21:26 | 只看该作者
不急不缓的抒写是朱老师一直以来风格,对李友人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有代表性,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出了,人性的圆滑、结局的悲凉。这篇文章也是朱老师文字功底的又一次见证。欣赏,问好朱老师!
8#
发表于 2016-5-21 10:37 | 只看该作者
从日常生活最为熟悉抑或最为难忘的事件进行呈现,往往因为洞悉内里脉络走向,阅历深情感深创痛越烈导致遍遍锤打壳落白出的结果以及感同身受形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不情不抒,胸臆排解宣泄而出的文字更具有张力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便是散文写作的高境界,也是作者人物散文写作的格调所在,一如本文。本文在具象上平铺直叙,在意象上却泄露出了曲笔的成分,狗命,冷幽默和灰色调等元素,无不表征了作者对特殊岁月发生的特殊事件的特殊感受。对讽刺的讽刺,对冷幽默的冷幽默,既把漂泊动荡之中把握生把握死把握对人类灵魂的描述和挖掘拓展得如此精深精妙确实很难得,同时也让看似说人实则向内写作的形态呈现出来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不仅热烈、悲悯和深厚,而且还十分忧郁。我一直很喜欢这类深度写作的作品。问好!
9#
发表于 2016-5-21 10:38 | 只看该作者
从日常生活最为熟悉抑或最为难忘的事件进行呈现,往往因为洞悉内里脉络走向,阅历深情感深创痛越烈导致遍遍锤打壳落白出的结果以及感同身受形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不情不抒,胸臆排解宣泄而出的文字更具有张力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便是散文写作的高境界,也是作者人物散文写作的格调所在,一如本文。本文在具象上平铺直叙,在意象上却泄露出了曲笔的成分,狗命,冷幽默和灰色调等元素,无不表征了作者对特殊岁月发生的特殊事件的特殊感受。对讽刺的讽刺,对冷幽默的冷幽默,既把漂泊动荡之中把握生把握死把握对人类灵魂的描述和挖掘拓展得如此精深精妙确实很难得,同时也让看似说人实则向内写作的形态呈现出来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不仅热烈、悲悯和深厚,而且还十分忧郁。我一直很喜欢这类深度写作的作品。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0:02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5-20 12:36
一个人的历史多多少少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在叙述那段历史的时候,采用平和的语气,一点点剥离 ...

谢谢你的点评!精到的点评,谢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秦时明月 发表于 2016-5-20 20:38
这样的人生真是黑色幽默!这样的世事真是感慨无限!结尾很精彩,如小说!问好!

谢谢朋友精要的点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0:05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5-20 21:26
不急不缓的抒写是朱老师一直以来风格,对李友人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有代表性,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出了,人性 ...

谢谢斑竹认真的点评!
13#
发表于 2016-5-22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朱先生善于,将他所描述额人物,放在一个时代背景里,去呈现个人的挫折、沧桑、命运。佐,以个人的阅历、见证,以及对一个时代的理解和认知,来表现自己所关注的人物与事件。李友人这个人物,更是通过历史事件和命运变化,彰显出独特的个性色彩与时代悲剧。
问候朱先生。
14#
发表于 2016-5-22 11:32 | 只看该作者
一向喜欢朱老师书写方式:以质朴的文字展现一个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文章写得平静、深沉,读来却有惊心动魄之感,在那个年月中,命运的啼笑皆非让人感觉到深深的悲凉,所幸那一碗有鸡蛋的热面,使得已跌至谷底的人性有了那么一丝光亮和温暖。欣赏并学习,问好朱老师!
15#
发表于 2016-5-22 11:35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5-21 10:38
从日常生活最为熟悉抑或最为难忘的事件进行呈现,往往因为洞悉内里脉络走向,阅历深情感深创痛越烈导致遍遍 ...

一并学习敬版力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7:42 , Processed in 0.17611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