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姬宇 于 2016-5-25 08:33 编辑
人有五官,眼睛位于五官的上端,可见眼睛在五官之中的重要性。在相学中,眼睛是“监察官”,也就是眼睛关系一个人的意志力、心地良善。在五官之中,它最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曾有一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虽说这是练气的心法,但也可以看出眼睛在其中的地位。眼睛可以凝聚鼻和口,乃至人的心,让人达到心神的统一。
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一个人的美貌都离不了突出写眼睛。眼睛是通向心灵的窗户,借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精神。有精神的人,自然也美。“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是《汉书·李夫人传》中一句,只要一读就知这位汉代的李夫人有多美,只是两看就倾城倾国了。此句描写眼睛不露痕迹,眼睛之美在字里行间中尽泻。曹雪芹可谓写眼之大师,《红楼梦》里对美女的眼睛有众多的描写,林黛玉长着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宝钗“眼如水杏”,那个凤辣子有着一双“丹凤三角眼”,真是“明眸善睐”,“目流睇而横波”。美女的美要从眼睛开始。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以杏仁眼、丹凤眼,灵动有神韵的眼睛为美,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灵灵有神、楚楚动人。
都说眼睛是水做的,所以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眼睛的描绘都提到了“水汪汪”一词。“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这是《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一句,“清扬”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灵动明丽的眼睛。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横波清”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的更好:“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以“秋水、寒星、宝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看来眼睛是水中的尤物,是水保持了眼睛的灵动。
以上是以眼睛之美描写女人之美的,同样男人也离不开一双美目。我认为男人应该有一双深邃的眼睛,而且应该是炯炯有神,尽显阳刚之气。鲁迅就有这样一双眼睛,深邃,能洞穿人间万象,能穿越亘古,给人以睿智,内省。最美的眼睛应该是一汪清澈的湖水,清可见底。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达,即使长了一双不美的眼睛也不可怕,可以去美容。所以说现如今缺少的不是美丽的眼睛,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孟子曾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可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折射一个人心灵的美与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察言观色。但现实的社会中,有的人善于掩饰,从表象来看,我们往往会被蒙蔽,所以我们看事物还不能光看表象,要多一双慧眼,看清事情的实质。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可以分清事物的真假,看清事物是我们眼睛的本能,也是其职责所在。既然眼睛的职责是看事物,我们就不能睁着眼睛说胡话,我们就应该以眼见为实据,说出自己所见,不能用假话来蒙蔽我们的双眼。历史上这样的事件是有的,最著名的就是秦朝的宦官赵高“指鹿为马”。那段历史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只要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赵高那厮擅用手中职权,独断妄行,用权力蒙蔽了大臣们的双眼,让他们说假话,不敢说真话。结果,秦朝在这个宦官手里断送。历史证明,我们不能睁着眼睛瞎说,我们要凭心而论,说人话。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必将遭到历史的唾骂,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揉不得沙子的。
现实生活中,“指鹿为马”的人仍不少。他们忘记了初衷,为着一己私利,有的做一个有眼无珠的人,对于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是视而不见;有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中山狼之状假寐,有利自己就上,无利自己就避而不见;有的是长着一双狗眼看人低,他们的眼睛只向钱看,不向前看。对待给自己有利的就摇尾乞怜,对待无利的就龇牙咧嘴,空长着一双向上看的狗眼。在群众的眼里,他们是社会的渣滓,必将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去寻找光明。”这是已故诗人顾城的名句。想当初,我们的父母给我们一双眼睛是明亮的,清澈如泉,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就应该像保护我们的生命一样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它清澈如初,不要被生活的尘埃所蒙蔽。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用最纯洁的眼睛去看世界,保持一颗纯正之心。
切记:我们的眼睛是用来明辨是非的,是用来分清善恶和美丑的。不是用来睁着眼睛瞎说的,我们不要污秽自己的眼睛,污秽自己的眼睛就是在侮辱自己的人格。至死,人的眼睛都要和心灵一样纯净,那样才是一双真正的美目!
(2016-5-21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