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6-6-2 07:04 编辑
旧事三则2
一 遣返
文革伊始,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分子”便开始遣送回老家,后来由着单位里的造反派扩大到不戴帽子的人,直至出身成分高的子女们。
我家楼上的王叔叔,户口上写着富农,按年龄算,最多也就是富农子女了。
这日,红卫兵一窝蜂的涌来,严词勒令:马上滚回老家去!王叔叔傻了眼,急忙辩白:“听我细说,听我解释呀!”还不错,红卫兵还允许他说话了。
原来王叔叔的成分还就是有猫腻的。土改时,他十五岁,一个孤儿,又是文盲,定成分是雇农。但是,王叔叔知道这是最穷的人才定成雇农的。觉得没面子,于是缠着土改工作队,非要定个地主不可。当时的成分划分是在本地占百分比的定地主富农。所以说有些穷困地方的地主比富裕地方的贫农占有的土地还少。后来工作队终于答应给了王叔叔富农的成分。至于这些人出于什么考虑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王叔叔工作了,无知而无谓,也没把成分的事放到心上,现在真的大祸临头才吐露出真相。红卫兵们也是目瞪口呆,扫兴而归。不过,从此王家儿女不再背这出身不好的包袱了 。
二 成分与盛粪
新生入学考试,学校也是政治第一,首先审查历史。老师问一儿童:“你家什么成分?”六岁的孩子懂什么呀,家长着急,后悔没事先告知。不就是贫农么,咋就没想起来呢,心里正着急,那孩子却还不怯场,张嘴即来:“粪箕子盛粪。”家长一听心里立马凉了半截。只听老师说:明年再来吧!家长求老师,无用。老师说:“要实事求是,毛主席是这么教导的。”如此上纲上线,还说什么!
第二年,又是新生报考时。家长再三叮嘱:贫农!记住了吗?小孩子委屈的说,一年了早记住了。我又不是傻子!还是当年的那位老师:“你家是什么阶级啊?”孩子看了大人一眼,似有埋怨:“我家是地主富农阶级。”家长一听,脸都白了。老师说:“你们这孩子,怎么教的?”家长就差给老师跪下了:“老师,您一定收下孩子,今年再不要他,就晚二年了。他的智力绝对没问题的。”老师犹豫了半天,我收下他,你们可别说出去啊,要不我就会挨整了。家长千恩万谢总算把孩子送进了校门。
后来,这孩子一直上到了高中,赶上恢复高考,竟上了重点大学,不但给家里,还给学校扬了名。
三 冲锋在前的老工人
汪叔叔,八级工,工资比十六级干部还高出两元。就是好酒,醉了常出丑。一次躺在大街上,让人扒了手表,还有一次,让人把皮鞋脱去。不喝酒时倒是蛮好的。
文革开始,汪叔叔掺和到年轻人居多的造反派里,手舞着大棒子打走资派,邻居们都吃惊,一个老工人怎么这样的张狂,整天高喊着口号,眼里都是阶级敌人。
一天突然传来消息,汪叔叔被管制了,关在小黑屋里交代问题。确切的信息是这样的:汪叔叔在十几岁时学徒,有人让他盖了手印,说介绍他入了国民党,以后会有好处。汪叔叔以为这段历史不会暴露,就极力表现积极;不想有革命警惕更高的人,看到他的行为反常,提出了建议,于是就有了外调的结论。汪叔叔受了好多的折磨,挨打挨斗,最后回了家。他的弄巧成拙,也成为笑话流传很远。
当被他斗过的走资派都平反之后,他几乎不出门了,可想而知,他的愧疚有多深。那个时代,让很多人内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