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哦,胡同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13 0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1 编辑 <br /><br />


  在我的意念里,胡同,除了字形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曲折幽远之外,更有一系列思绪无法抵达到的深长意味和密匝情思。在那个似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的神秘地带,埋葬着我厚厚的一沓情感纸页。这当然是我的主观臆测,因为,我从没有用心灵的血管去感知过那纸上的文字,也不曾在一个幽暗的黄昏,完成过一次指尖与键盘的愉快做爱。可是,透过那又远又近的时空距离,我分明从那纸页间嗅到我身上的血腥味道。那里或仰卧或平躺或颦眉或沉思的每一个字,旁逸斜出、别出心裁的每一个标点、停顿,都解读着某个时段某个空间的我的一种存在以及与世界的交流方式。当然,那字里没有吼叫、没有急促的喘息、没有开怀的大笑,这又多么地像极了我,那个甘愿躲在美辞丽句后的小小标点,总在极度地隐忍中强烈的表达着某种暗喻,也因此总在一系列纠结和矛盾中碰触自己心头的那朵小小蓓蕾,便钻心地疼,却依旧不大声,生怕一连串的惊叫扰乱了春天的浅梦。


  嗯。经过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之后,经过了无数个光照和月落之后,我确认,那胡同口分明清清楚楚地存在着。


  那是一个明暗交织的胡同口。那是一个思想与物质的矛盾体。那里有碰撞,有粗重的呼吸;有失语,有一个名叫痴情的哑巴;有蠕动,如春天孕育在树叶尖的软软的毛毛虫。当然,更多的时候,那里是一片依山的自然湖。湖面上最多的是风平浪静。可是,风太平了,浪太静了,恍惚中,我似乎闻到了时光发霉的味道,又仿佛目睹冰冻的时光在残阳下一点一滴的化成水,水再升华为虚无。不是所有的静都会让人心安,有一种封尘的静会让人害怕,会让人误以为会被时光的漩涡悄无声息地卷走。有时候,静是一种吞噬,是一种相貌安然的歹徒,它能巧妙地盗走人的灵魂,使人成为一具挂在树梢上的下玄月。有时候,静之下,藏着一种比空洞还枯槁的脸。这脸让你心力憔悴,让你的思绪仿佛被千万条金属线五花大绑,春光未远,却再也无法捡拾那些红花绿叶之间的爱情碎片。这样的静隐匿在那个明暗交织的胡同口。我走在路上,常常感觉到世界突然发生一阵剧烈晃动,以前那些熟悉的不熟悉地事物纷纷发生了错位或断裂。有时候,在阴霾的日子里,眼前突然闪过一道诡秘的光线。有时候,在晴朗的日子里,眼里,突然凝上一层凝乳状薄雾。有时候,在温暖的时刻,五官却自动摆布出“委屈”的架势,心突然地被电钻了似得疼痛。


  胡同口。你可以完全把它想象成一个人。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眯着眼睛终日昏昏欲睡的人。一个踩着时间的钢丝时刻游走在悬崖边上的人。一个早出晚归为了家庭事业不辞辛苦的人。或者更具体地想象成一个男人。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身材消瘦略带颓意的中年男人。一个声音磁性幽默干练的中年男人。一个一本正经偶尔有点坏心思的中年男人。或者一个高个子的胖男人。一个笑起来满是玄机的胖男人。一个杯盏交错间口吐莲花般的胖男人。还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枚落叶,一枚最温暖的也最早飘向大地怀抱的落叶,一枚用生命的经络吟诗著作的深沉的落叶。还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女子,或者想象成阳光下优雅女子长长裙衫下的那片阴影:步移景异之间,暗香浮动,碎步生辉之时,光影驿动,此刻,百媚柔情的一抹也好,浓墨重彩的一泼也罢,那些牵动着你衣襟的明暗交织的忧伤或温暖,总会邂逅那片云淡风轻,总会颔首为你的潇洒行走让路。


  这样说来,这该是一个湿润的胡同口。它会舔舐伤口。用轻柔的恰到好处的碰触和体温。它会接收阳光。伸出小心翼翼的灵性的双手。它会如同小兔子一样乖巧地看你,凝视你,端详你,却并不开口说话,只把开阔无边的美好意境呈现给你。它会在夜色里向你眨眼,却并不微笑,让你感受神秘的曲径通幽。它这样乖巧的时候,你会听到它的心跳,进而你会看到它那张挂满羞涩的脸,打着卷的花朵似得,藏在那头蓬松飘香的长发里。


  但凡湿润的地方,总会涌现出生机。春雨过后,你踩过那片发散着泥土气息的土地吗?你对视过一片翠绿欲滴的玉米叶吗?你是不是发现玉米叶会张开无数个小嘴巴,和你、和大地、和它们身边的姊妹用快乐的语调交谈?那声音是不是和清脆的百灵相似?是不是有着如耳边爱人软语般的甜度?它们的眼神,是不是像极晨露中绽放的喇叭花,或者园丁浇灌后摄影师镜头下那朵盎然的牡丹?


  胡同口。静的胡同口。湿润的胡同口。神秘的胡同口。有自然湖有自然山的胡同口。日子如白开水一样流过。我有时如烟熏一样萎靡,却实在找不出萎靡的理由。于是常常端坐着,向胡同口的自然湖里投掷石子。一个石子投过去。湖面依旧平静。又一个石子投过去。湖面依然平静。第三个石子投过去。胡同口里的自然山用力量的反射给了我回应。却微弱的很。好像一个充满着表达的微张的嘴。吊我的胃口。吊石子的胃口。影响自然湖的品味。影响自然湖的诚意。于是,藏在我体内的那个黛玉就出来了,她提着一篮桃花瓣,颦眉,浅息,低叹。她叹这自然的湖偏偏这般不自然。她叹这自然的山偏偏这样不坦荡。她叹这自然的山湖偏偏成不了世间自然的风景。她叹着叹着,便泪流满面,便吟诗诵曲,便不再为落花做冢,而是让一枚枚落花成为湖水的枕,试图以流淌的动态摸索出一个光亮的出口。黛玉来了,黛玉又走了。水波曾经潋滟,水波又趋于沉寂。其间,谁也不曾怀疑过风的到来。如同,谁也未曾想到,在一个流火的七月,一个中年女子面对湖心那冲动又调皮的石子投掷动作。


  也许,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藏着一个胡同口。有时,我们可以通过窥视这个胡同口,借以窥视这个人的个人品味或生存状态。也许胡同口只是一个离你很远的梦,也许胡同口的门楣下种植着一棵你曾触摸过的爬山虎,也许在那个胡同口,你真的就邂逅过一次对视,相遇过一次心跳。可是,却仅此而已。那只是一个胡同口。一个现实生活里的死胡同口。因为是死胡同,所以,那里没有维持生命的阳光、水分和面包,那里只藏着对你来说充满着玄机的鬼魂。人类向来对神秘感最为渴望。对越是无法得到的东西、无法抵挡的地方越是渴望。包括那个没有阳光和水分的死胡同。可是,人生却因为这个死胡同的存在而走向完整和饱满。因此,这个没有阳光、水分的地方却提供给你精神的阳光和水分,呈现出一种别有洞天的绿意盎然,可是在这个过程里,一个人要付出的却往往是,无数张纠结愁闷的脸,无数个情绪失控的时刻。


  于我,它是一个远离我心脏的胡同口,它远离我身上的一切伤口,却同时又是我的另一个新的伤口。它远离阳光,自然是一个黑暗的胡同口,却因这黑暗,燃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特定区域。所以,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无论天空中飘着雪花还是挂着月亮,它都是一处优雅神秘的所在,更有可能的是,它会因为我思绪的频繁光顾而沾染上我的体征分子,从而深深地嵌入我的骨缝,使我对它的瞭望姿势,成为一种我无法戒掉的毒瘾。


  我喜欢山西作家赵树义的那篇题为《虫洞》的文章。这篇文章里,赵树义没有用他那能挂镰刀的舌头进行伶牙俐齿的演说,却是用一种柔软的蚕茧样泛着莹光和血色的丝状物在编织,灵巧而精致的编织,理性而感性的编织,他自己被编织了进去,一个又一个活色生香地他或她被编织了进去,最终却无论是谁,无论是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逃不了那张名叫忧伤和矛盾的巨网。他把每一个生命体包括一枚落叶、一篇文字、一个生命的动态的核心的生存轨迹统统称之为“虫洞”,他把凝视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当成是一次对故乡温暖而诗意的回归。那么,我所说的胡同口,是不是就是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对远方游子的等待姿势呢?是不是一枚落叶、一篇文字、一个生命动态而核心的生存轨迹外那亲切而热烈的心灵关照呢?或者说,它是暗夜中一抹惨淡的月影,陪伴着你的同时,又冷落着你,给你光亮的同时,又赐予你永恒的黑暗。然而,不管你当时的感觉如何,它最终给你的,依旧是一份婉约的诗意。


  也好,也好,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近距离的永恒的神秘的美丽吗?


  我这个悲观主义兼完美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是摇头。也许生命如我,思想如我的人,终需要一个泛着惨淡白光的遥远的胡同口吧。


  生命短暂,生命忧伤,生命美丽,其行且珍惜。








2#
发表于 2016-6-13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先占沙发,问好荷风,午饭后看。

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先占沙发,问好荷风,午饭后看。[/quote]
玉琴,久违。

4#
发表于 2016-6-13 1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这是一篇很质感的感性文字,期间的用词不仅仅是娴熟,更多的是用言说的方式构建心灵的对话,以及对生命的再思考。
胡同口是什么?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粗读此文可能感觉繁琐意象交错,细读即会感悟到作者书写的意象何所指极其事物本身的能指。
一篇很好的质感之文,也是一篇意象深刻、所指和能指兼具,深入心灵的好文,美文!
欣赏并问好!

5#
发表于 2016-6-13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首先,我个人喜欢作者的语言方式。它通过对物象的剥离,进而剥离人的精神内在,它尖锐、明晰,在展开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延展出自己的人生感知经验,一条胡同也就成为了作者观察、认识事物和人世的最敞开也非常隐秘的内心缺口。这是一个有追求的作者,交织着理性与感性而生发出来的,对生存与社会的认知。同时,它具有了智睿的观察和体验目光。欣赏,并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这是一篇很质感的感性文字,期间的用词不仅仅是娴熟,更多的是用言说的方式构建心灵的对话,以及对生命的再 ...[/quote]
谢谢文友的热情鼓励,让我感动不已。遥祝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首先,我个人喜欢作者的语言方式。它通过对物象的剥离,进而剥离人的精神内在,它尖锐、明晰,在展开的想象 ...[/quote]
谢谢房子老师的鼓励,内心暖暖滴

8#
发表于 2016-6-13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老师很有才华,写的如此之好,令人敬佩。

9#
发表于 2016-6-13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文字写得纷繁跳跃,但至始至终一直都在围绕着胡同口,于是胡同口便成了作者一如放射性思绪的一种依托,与承载,同时胡同口也成了,对一个人内心波动、对生活、情感的见证着。这种见证也似乎暗喻着,作者对自己内心大胆的透视与反观。很有风格的文字。
欣赏,问好荷风!

10#
发表于 2016-6-1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耐读,厚实。欣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2 编辑 <br /><br />老师很有才华,写的如此之好,令人敬佩。[/quote]
谢谢鼓励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4:23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6-13 22:40
文字写得纷繁跳跃,但至始至终一直都在围绕着胡同口,于是胡同口便成了作者一如放射性思绪的一种依托,与承 ...

谢谢用心评论和鼓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4:23 | 只看该作者
李有旺 发表于 2016-6-14 08:45
耐读,厚实。欣赏

谢谢鼓励
14#
发表于 2016-6-14 15:39 | 只看该作者
胡同口就是一个拒绝外界干扰回归生活本质,透视灵魂,解剖自己的洞口,突破口,也是出口的地方。这个地方离生活表面只是抬高一厘米的距离,但是不能没有距离,唯美主义和悲观主义者需要它。学习问好荷风,炎炎夏日读你美文,犹如饮了一瓶甘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19 | 只看该作者
郭玉琴 发表于 2016-6-14 15:39
胡同口就是一个拒绝外界干扰回归生活本质,透视灵魂,解剖自己的洞口,突破口,也是出口的地方。这个地方离 ...

问候玉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5 14:58 , Processed in 0.2521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