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1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喜欢的十首李双江演唱的歌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14 2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6-6-14 21:22 编辑

  

  演唱曲目过千,三百多首被录制成唱片和磁带,报道显示有人收集到的李双江的作品已经达到160多首左右,这是以前没有特意注意的事情。平常的做法就是不去做为粉丝去挖空心思去寻宝,而是遇到了就会欣赏。所以属于比较逍遥的一派。在双江老师的歌唱每首几乎都是精品的感觉里,找出十首喜欢的歌曲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收听得太多,感受也已经是渗透在岁月里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可以快活地去完成这一个选题带来的自我作业。

  第一首:《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降B调,1977年的作品。纪念领袖的歌曲,数目不少,但是能深入灵魂撼动心魄的歌唱,还是属于李双江。究其原因,像歌唱家本人说的那样;在唱《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这首歌的时候,是把毛主席当做伟大的父亲来歌唱的。融注情感在里面,饱含激情,气息饱满,气贯长虹,催人泪下,情动环宇。我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是在小学,虽然不懂得欣赏男高音的门道,但是深深的吸引和感动是真实的感受。没有想到过声音可以如此高亮,好多年来也很少听到过有人演唱这首歌曲。听了双江老师的学生演唱的这首歌曲,虽然可以完整地演唱下来,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这个可能就是缺乏双江老师所说的情感的原因。不过能够顺利地演唱下来,都属于了不起的进步。也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双江老师之外的歌唱者对于这首歌曲的演绎。

  学唱这首歌曲,是以前没有想到的。做为一个业余歌唱爱好者,除了对于优秀作品的聆听,就是尝试着演唱。双江老师对待歌唱的态度可谓精益求精,不练下一百次不会进录音棚。本着这种精神,学唱这首歌曲的练习,不下几个一百次,终于感到可以学唱下来了。双江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的最后一句,千代传万代唱的唱字,感觉就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所有的后来者。必须凝神静气,全力以赴,把对领袖的情感推向歌曲的演唱高潮。当终于顺利完成这首歌曲的演唱之后,考验感受到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一个业余小发烧友,居然也可以唱一首喜爱多年的歌曲。欧嘢。

  第二首:《想起周总理纺线线》。德贤词利国、双江曲 。降E 音域范围中音2-~高音6。叙述色彩浓郁的歌曲。怀念总理的歌曲,也有很多。印象最深的还有柯岩的那首诗作改编的歌曲。可以说是纪念总理的歌曲里面的两座高峰。陕北风情,明朗如花。口语化的表达,让歌曲显得淳朴自然,情感真挚。双江老师把每一个字词都处理拿捏的恰到好处。周总理纺的线哪又匀又细,白个生生真好看。绘声绘色,亲切感人。看到过一张双江老师的演出照片,手握着邓颖超老人的双手,感觉这是一个最好的礼物,献给一位值得尊敬和永远怀念的人。

  官员们难得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盘腿而坐和战士们一起纺线线的总理,被边区的人民想念,被亿万群众喜欢和敬爱,党的温暖和火热的心肠,在一首歌曲里如此鲜活明朗,一九四山年,转瞬七十多年过去,歌曲在记忆里面,只要想起来,就会有红太阳照亮的枣园,就会有总理和战士们演出般的纺线线方阵,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为人民倾情而操练和演出。

  第三首:《北京颂歌》,歌曲里面的政治抒情诗。洪源词,田光、傅晶曲。降A调,音域范围低音5~高音3。这首作品产生在一九七一年。有管弦乐版和钢琴版两种。都是我的最爱。一首作品出来以后,谁先唱谁后唱其实无所谓的,倘若较真,作曲者就是首唱,没有作曲在哪里哼哼唧唧寻觅歌词的声调和旋律,哪来的歌曲演唱。我在小学校园的聆听,被如雷灌顶整个人忘掉了天地左右之际,我不知道的是事情是,在北京,在新疆, 在甘肃,在内蒙的,以及在干校劳动回来路上,从大喇叭里传出的这首歌曲,让众人都纷纷停下了脚步,比我年龄大许多的葛优,陈佩斯,刘欢等等名人和知青,都被歌声震撼得泪花闪闪,哽咽而幸福。怀念之情,歌声的深情豪放,似乎都熔铸了在一个时刻。当我从一个个识破和访谈中了解到这些人们的共同记忆,我庆幸和自豪,我不到十岁就知道了这样一首著名的歌曲,当然也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这首作品最难得的是,歌唱出来要有飞翔感才格外动人。双江老师的演唱气势磅礴,驾驭如此难度的歌曲,反而有驾轻就熟之感。有比较才有区别,听过许多新老歌唱家的演唱,包括青歌赛上一个个想突出重围的新手哪里,可以说双江老师的演唱,依然是一座艺术高峰,代表者这首歌曲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对这首歌曲的粗浅感受,我试着写了一篇文字,被市区的电台采用,专门予以配以双江老师的歌唱版本予以播出,我感到了快乐。当然,这首歌曲也被我学唱录制多遍。百听百唱而不厌。另外我也采纳了一些朋友们的简易,采用原来的歌词,更有意义和经典品质。

  第四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小时候对于海南岛的想象和印象,只停留在椰子树的剪影上。因为小学作业本上有这样的图案。三个没有去过海南的人打造出了这首作品。原创不是李双江,但是记得原创的几乎很少,除非对于这首歌曲有着特殊爱好的人。七十年代初开始演唱这首歌曲,直到一九八七年在春晚上演唱。双江老师喜欢在声调上做调整,以利于更好的抒情,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演唱效果。我喜欢这首歌曲,是因为有红军的叙述,有战士的情怀。五指山的红石岩我没有去拜访,万泉河的千重浪其实不存在,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河道。但是歌唱家投入的激情,让这首歌曲,充满英雄的情感和情怀,足以让我这样一个单薄少年着迷。

  我许多次地演唱这首歌曲,在高音的冲刺和旋律的跌宕处感受无限的激情。沙哑和破音,可能是由于劳累,能够驾驭和相对轻松完成,预示着练习的成效和快乐。喜欢这首歌曲的人们非常多,我经常可以听到年龄相仿或者年龄稍大的人们那里,听到这首歌曲的片段。虽然可能唱得一般,但是说明这首歌曲被人们接受和喜欢的程度,已经潜移默化,深入内心。红军的钢枪,永在手中握的握字,只有双江老师的处理,最富有气势和感染力,也符合歌曲演唱的气息要求。看到过双江老师为这首歌曲专门拍摄的MTV,巨大的红布,铺放在岩石礁石之上,海风飘荡,孩子们跑过。年轻的省份,飘荡着歌颂她的歌曲,怒放着属于她的情怀。

  第五首:《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F调,音域范围中音1~高音4。有过男中音男高音的演唱,听过了双江老师的演唱,可以不去再听了。细腻之处有豪放,抒情之中有激情。战争年代产生的作品,其实也可以非常富有艺术品位,就像《在太行山上》那首歌曲一样,提升了歌曲艺术境界。也让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文艺作品,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六首:《牧马之歌》。石夫词曲,降B调。音域范围低音7—高音3。五十多年前双江老师就唱过的作品。经过几次录制都选用过的歌曲,说明了双江老师对这首歌曲的看重。牧民的口吻演唱的歌曲,欢快而高亢。八十年代初我就有了双江老师的歌曲磁带,里面也有这首歌曲。那个时候没有想过要唱好这首歌,在年轻人聚集的一次联欢会上,一个团队要选出一个代表演唱一首歌曲,有一个小青年选唱了这首歌曲,看得出他对这首歌曲有好感,但是没有演唱出他想唱出的效果。我当时想过,也许有一天,我会很好地把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因为我也喜欢。

  第七首:《战士第二故乡》。张焕臣词,向彤改词,沈亚威曲。A调,音域范围低音3~中音6。这首歌来自于战士,所以在部队广为传唱。我小时候的同学都喜欢唱这首歌曲,多年以后的聚会,有个别同学也拿这首歌曲进行联欢。虽然难度不大,却要拿捏得当,唱出娴熟,亲昵和自豪之感,也不容易。多年以后,也少见能唱得更好的歌者出现,是有意的躲避,还是难以驾驭,不得而知。好听的歌曲,就会被人们传唱。我练习过消音版的演唱,和双江老师一起的合唱,升调演唱,被个别双江的所谓资深歌迷,很是肉麻地吹捧了一下。只是我感觉到,双江老师的行腔和韵味,能学到几分之一,已经是可以感到快乐的事情了。 

  去一家乒乓球俱乐部打球,人不多的时候,女老板对我说,听说你喜欢唱歌。能不能唱一首。我说怕扰民吧。她说不要太大声啊。我说唱什么啊,你喜欢听什么歌啊。她说我也不知道唱什么,你随意唱一个就行。我说我唱的你不熟悉也不好。你想一个吧。她说那也行。好像有一首歌挺好听,是唱什么岛的歌。我说是战士第二故乡吗?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那首歌,她说对对对,就是这首歌。我喜欢听着呢。一个文化水平不高,只知道帮助老伴做好后勤服务的女老板,爱好的歌曲中居然也和一个唱歌爱好者达到了一致。

  第八首:《歌唱白云山》。刘白羽词,郑律成曲。E调,音域范围中音1~高音5。反映抗美援朝的歌曲。其实我只听过一次,还是在小时候。在李双江的一个讲座里提到的一首歌曲, 示范的时候听到的,高的令人眩目的歌唱,表达出战士们的忠诚和心声,对于胜利的诉求和决心。有文章说此歌知名度虽然不如《延安颂》,但是抒情性战斗性和演唱难度不亚于后者。有了网络之后,有时候会想到寻找这首歌曲,后来才终于寻觅到手,几十年的邂逅和拥有,自有一番感念。我还把这首歌曲处理成伴奏,让喜欢的人们去演唱。

  第九首:《船工号子》。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降A调,音域范围低音5~高音3。高中时候上演的一部电影里的歌曲。在青歌赛上多次被选手选用的参赛曲目。既有高亢入云的演唱难度,又有销魂迷人的抒情。也被称为男高音的一块试金石。欣赏青歌赛,看到一些选手表演这首歌曲或者演唱片段,几乎立刻可以判断出优势和不足,因为双江老师的歌唱已经烂熟于心,气息和沉稳,高音的结实和稳定与否,可以鉴定比较出来。可以说,至今也未有出其右者,因为双江老师既有实地的一个多月的体验生活,又有全力打造的豪情和细腻,让这首歌曲成为了双江老师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品,是双江老师师生音乐会上,盅弟子和双江老师一起合唱,让现场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学唱这首歌曲,一样要像双江老师对待常规作品一样,每个字每个字去抠去打磨,郁钧剑老师也仔细分析过这首歌曲的演唱特点,众多有点之外,特别指出嗲字的运用,是双江老师唱好这首歌曲的一个明显特点和出色之处。虽然是细节,但是因为有了如此精雕细刻,才有了大作品的气象万千,深邃细致,立身于精品的缘由所在。

  第十首:《风帆》。高峻词,徐锡宜曲,降B调,音域范围低音7~高音1。这首歌曲虽然没有高音,却很是难唱。又有高音的位置,又要保持着气势的舒缓,让我想起了美声唱法中提到的高弱唱法。说明双江老师并不只是善于驾驭高音,同样也可以处理好重低音的歌唱。远去的风帆,美丽的风帆,在双江老师动情而微妙的演唱里,带来对于远方的遐想。好多年前,我在附近的百货商店里闲逛,看到黑木唱片封面上,双江老师选用这首歌曲做为唱片的名字。聆听学唱多年,总会想起来年轻的岁月,邂逅了一位歌者,一位了不起的歌唱家,会给自己的业余生活,带来诸多的感念和收获,感觉也是一种美丽的邂逅。

  其实喜欢双江老师的曲目,可以说首首基本都会喜欢。有的还要超过提到的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战士歌唱毛主席》、《美丽的姑娘》、《我的花儿》、《再见吧,妈妈》、《白沙湖之歌》、《清明》、《双脚踏上幸福路》、《我爱老山兰》、《理想是不灭的火光》、《骑马挎枪走天下》等等歌曲,都喜欢反复聆听。从另外的角度去品评,喜欢的程度,也可能超过提到的歌曲。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爱,性格阅历等等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喜欢是自然的结果。我说出自己的喜欢,只是一种交流,愿意见到更多的不同或者相同的喜爱。通过交流,以期达到进步和快乐的目的和愿望。

                                                                                                                     2016614

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6-6-14 20:41 编辑

3#
发表于 2016-6-14 21:01 | 只看该作者
李双江老师的歌曲,我记得有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还有一首小白帆什么的,听是肯定听过,但是不会唱,他的歌曲带有时代气息,激情饱满,洪亮辽远,印象颇深的。万里老师整理的很细致。有空我再好好搜下听听。
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21:07 | 只看该作者
翠袖倚修竹 发表于 2016-6-14 21:01
李双江老师的歌曲,我记得有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还有一首小白帆什么的,听是肯定听过,但是不会唱, ...

应该是《风帆》那首歌,小白帆倒是有首儿歌。
5#
发表于 2016-6-14 22:0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喜欢李双江的歌曲,但没有万版会唱的多。
6#
发表于 2016-6-14 22:4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万里老师,问好
7#
发表于 2016-6-14 22:44 | 只看该作者
李双江的歌曲说实话喜欢的不多,应该是不喜欢他的声音吧,我想这个是没有理由的,就像我喜欢某个人的声音同样没有理由
8#
发表于 2016-6-14 22:47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李双江还是咋们湖北 的女婿,一个在中国大地有名气 的艺术家,儿子是那样 的不争气,真是令人惋惜
9#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20 | 只看该作者
杨志广 发表于 2016-6-14 22:04
我也很喜欢李双江的歌曲,但没有万版会唱的多。

遇到喜欢的就不放过,也是对得起自己的事情。好多歌唱家都由衷喜欢的大家,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20 | 只看该作者
云飞燕 发表于 2016-6-14 22:41
支持万里老师,问好

问好飞燕老师,上午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27 | 只看该作者
云飞燕 发表于 2016-6-14 22:44
李双江的歌曲说实话喜欢的不多,应该是不喜欢他的声音吧,我想这个是没有理由的,就像我喜欢某个人的声音同 ...

喜欢与不喜欢,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这个是人的自然属性。再说李双江的歌声也不是易学易唱的类型,让许多人们望而却步,也是正常的事情。许多歌唱家注定一生难以超越的大家,即使现在当红的演唱者,也只能心向往之。庆幸自己能够沉浸在李双江老师的歌声里多年,获取了不少感动和点滴的唱歌心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33 | 只看该作者
云飞燕 发表于 2016-6-14 22:47
说起来李双江还是咋们湖北 的女婿,一个在中国大地有名气 的艺术家,儿子是那样 的不争气,真是令人惋惜

孩子的问题已经受到了最沉重的处罚。再说是不是冤假错案实在难说,枪毙多年才侥幸平反昭雪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6-6-15 12:48 编辑



1978年6月1日,李双江满怀深情地演唱了他和母亲参与创作的《想起周总理纺线线》,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音乐会结束后,邓颖超同志上台握住李双江的手说:“双江,这首歌没有高山,没有大海,没有青松,
没有白云,只有一架纺车和一个纺车人,却把我带回当年暖烘烘的窑洞里去了,谢谢你!谢谢同志们!”
14#
发表于 2016-6-15 16: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精美的文字,太棒了~~!
15#
发表于 2016-6-18 23:12 | 只看该作者
斑竹大人,我先说了哈,你删除了你的帖子就算发了一次了哈,第二次发就是违规了,反正我挺闲,我就天天盯着这事儿了,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0:52 , Processed in 0.05372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