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云逸斋日志(2010年,在武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523日  星期天  晴
实习的时候,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游褒禅山记》。他说:“我们做事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有的同学本来可以考北大,就因为不努力结果只能上黄冈师范学院。如果付出了努力也只能上黄冈师范学院,就可以问心无愧。”其实,这位老师也是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的。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如此公开的场合去贬低自己的母校确实不应该!而且,北大也有败类,黄师也有精英。我们不能说上北大的就高人一等,上黄师的就低人一等。社会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以上大学为目标,成才的途径有很多种。
52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看河大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这本书有很多错误。
这本书选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注释中说“馀”是“余”的繁体字。其实,“余”的繁体字有两个:表示“我的”写作“余”,表示“剩余的”写作“”。今天在简化字中,它们统一写作“余”,但当两个字意义容易混淆时仍将“剩余的”的这个意义的“余”写作“馀”。作为初中语文课本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不用“馀”而用“余”。如果一定要用“馀”就应该阐释清楚,不能简单地说“馀”是“余”的繁体字。初中语文课本能用繁体字吗?我们只能说“”是“余”的繁体字,而绝不能说“馀”是“余”的繁体字。
还有一篇课文,将贾祖璋的出生年1901年写成1911年。这样的常识性错误的确犯得不应该。
525日  星期二  晴
以前听过德国的一句谚语,叫“不怕穷就怕老”。西方不像中国有孝道文化,老了就意味着被社会抛弃了。中国则不同,老了有儿女相伴,中国的老人在这一点上比西方老人要幸福。
然而,我们不能说我们的这种孝道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在当下的中国,人均收入还不够高,子女的教育、成长已经压得中年人喘不过气来,他们还要赡养年买迈的父母。这样一来,中年人的压力就非常大。中国人信仰多子多福,这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子女之间勾心斗角,有的父母老迈昏庸,偏听偏信,这样造成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关系的不和。政府因为有孝道文化而回避社会责任,社会养老制度就不健全,老年人的生活就缺乏社会保障。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人一般只能寄希望于儿子,女儿长大后多半会嫁到别人家里。于是,中国人重男轻女,不能简单地从道德上进行批判。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是我们沉重的思想包袱。
526日  星期三  雨
2009年湖州的中考题选了赵丰先生的《炊烟》。赵丰先生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没有提到炊烟,因此他怀疑陶渊明没有真正体验过乡村生活。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确没有提到炊烟,但据此就认定他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恐怕太武断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里不提到了炊烟吗?赵丰也太以偏概全了,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妄下结论,实在可笑。更何况,表现乡村生活的意象并非只有炊烟,就算陶渊明的作品中没有提到炊烟,我们也没有必要怀疑他是否体验过乡村生活。作家选择什么意象,什么材料来表达思想、情感,那是他的自由,别人无权说三道四。比如,这篇《炊烟》中可以引用邓丽君的《又见炊烟》,你赵丰为什么不用?那是你赵丰的自由,你当然可以不用。当然,你赵丰也没有权利要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一定要提到炊烟。
一篇犯有如此明显的知识性错误的文章居然可以做中考阅读文章,可见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改革了。
527日  星期四  雨
曾经听人说,中国的年轻人娇生惯养,过得太幸福了。我想,既然如此,为什么偏远农村的学生还在睡硬板床,吃冷酱菜?为什么高考逼得那么多学生未老先衰?
曾经听人说,80后和90后的青年是堕落的一代。然而,汶川地震中奋斗在一线的军人却多是80后和90后的青年。
可见,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论,绝对的东西往往是错的。


2#
发表于 2016-7-3 0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这样的日记,极富个人色彩,整理出来出书,一定会惠及更多人。在杂文版,我也在整理我的陈年书信。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0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这样的日记,极富个人色彩,整理出来出书,一定会惠及更多人。在杂文版,我也在整理我的陈年书信。[/quote]
我曾经也想过要出书,可是如今公费出书可能性不大,自费出书需要花很多钱,而且卖不出去,我基本上不会再考虑出书了,除非有特殊的情况。

4#
发表于 2016-7-3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我曾经也想过要出书,可是如今公费出书可能性不大,自费出书需要花很多钱,而且卖不出去,我基本上不会再 ...[/quote]
出书有出书的好处,如果评上文化之星,每年就有六千元创作资助。没有著作,是不可以参评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出书有出书的好处,如果评上文化之星,每年就有六千元创作资助。没有著作,是不可以参评的。[/quote]
我目前还没有出书的条件,主要是没有资金支持。

6#
发表于 2016-7-3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再次拜读佳作,问好朋友!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好么?

7#
发表于 2016-7-4 1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2 编辑 <br /><br />每一天的点滴,写得入心入理,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5 14:54 , Processed in 0.3252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