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云逸斋日志,2011年,在武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6 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4 编辑 <br /><br />422日  星期五  阴
高中时,政治老师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条法律也有漏洞。因为只有富人才拥有大量的私有财产,所以它的实质是在保护富人的利益。
后来,我发现这种评价并不对。富人固然有私有财产,穷人就没有吗?一间茅屋、一件棉袄、一块菜园都是穷人的私有财产。对于他们的生存而言,这些东西比起富人的人参燕窝、名车别墅更重要。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忽略了对私有财产(尤其是穷人的私有财产)的保护。直到今天,征地拆迁酿成的血案数不胜数。我们总认为,土地是国家的,下层人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财产,何谈保护私有财产?
我们的意识应该纠正过来,不要让下层人民仅有的物质资料被无情地剥夺。
423日  星期六  晴
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大家为了相互交流,都会问对方要手机号、电子邮箱、QQ号。交流,无非是要多结交几个朋友,毕竟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我们悲哀地发现,熟人多了,朋友少了。
在一起的日子,大家交流会很频繁。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大家各奔东西后,还能继续交流的就少了。有的人对我们来说,只是匆匆的过客,我们可能以后一生都不会再联系。还有的人只会在他困难的时候和你联系,而且只想你关心他,他从不关心你。真正值得一辈子怀念、敬重的人的确太少了。
我常常将电子邮箱、手机中的通讯录一条条地删掉。这使我想起了一个英语新词“unfriend”(删除好友)。我觉得有的人只是过客,离开了就永远离开了。熟人太多了,能够成为朋友的熟人太少了。
425日  星期一  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这首诗的首句有“胡马大宛名”,课文中将“宛”注成了“wǎn”。
其实,“宛”是个多音字。“大宛”的“宛”应该读“yuān”,不读“wǎn”。而且,按律诗的平仄,“宛”这里应该是平声,“wǎn”显然是错误的。杜甫的诗以工于格律著称,怎么会在该用平声的地方轻易用上仄声呢?
这个编者的确太缺乏文化常识了。
427日  星期三  晴
昨天去点睛教育应聘,结果很糟糕。简历资料别人根本不看,一去就准备试讲。我虽然对高中的内容有一定的研究,可毕竟一年多没上讲台了,学生也不是很听话。讲到一半就草草收场了。
我现在才深刻地明白了,教辅编辑不适合人的长期发展。在这个位置上干时间长了,出去能干什么呢?连老师都做不了。一次试讲、一次笔试就能将你淘汰。语文有它的特殊性,有些开放性的问题硬要人为地设置参考答案,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如今又逢新课改,老一套教学方法已经不顶用了。新的方法又是什么?不知道。
当初选择做教辅编辑完全是迫于无奈。早在实习的时候,我就是个准编辑。真正上讲台的机会太少,主要的工作是整理试卷。实习结束后,正缺钱用。病急乱投医,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到公司后,也曾接到过慧德高中的简历回复。但我那时没有路费,只好放弃。我的经济状况一直不见好转,学校和家里都要钱,我就不敢轻易换工作。任何一个新工作,试用期待遇不会很高,重新适应也要过程。我只好选择一忍再忍,忍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快与世隔绝了。
我不知道曙光还有多远,也许在前方,也许没有也许……
4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早晨听到一个辞职的同事讲,他想跟现在的女朋友分手。为什么呢?他担心以后他或者他的女朋友中有一个人会出格,真到了那么一天感情没办法延续。长痛不如短痛,干脆现在狠心一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个年代人心叵测,感情往往是靠不住的。然而,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一个男人如果深爱自己的女友,又怎么会出格呢?一个男人如果不能抵御诱惑,那他还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至于说到女方出格,那也只是一种猜测。如果你信任女友,你会相信她出格吗?如果你不信任她,为什么要和她恋爱?在她还没出格时,在你还没有证据证明她会出格时,你就下这样的断语,不是冤枉人吗?
一个对女朋友都不负责任的人,会对这个社会有责任感吗?
429日  星期五  晴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新旧字形对照表》中说“吴”的旧字形是将“天”的第一横变为一折,在《词典正文》中的“吴”字条后的括号里又将它的旧字形标出来了。
看了《凡例》,我们知道,字条后的括号里的字是繁体字(或异体字)。而大陆的书籍,即使繁体字一般也用新字形。例如“旧”的繁体字写作“舊”,而没有必要将草字头的一横断开来写。一个字的旧字形没有必要在当做繁体字(或异体字)来处理。我们看《古代汉语》或者大陆出版的繁体字读物,“吴”还是写作“吴”。既然《新旧字形对照表》中已经将这个字作为旧字形来处理,中文中再把它当做繁体字(或异体字)标出来,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别的字的旧字形都没有在正文中列出来,凭什么“吴”字要搞特殊?
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居然存在了这么多年,实在不应该。


2#
发表于 2016-7-17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4 编辑 <br /><br />对“吴”字一说的解读有些意思,可给《咬文嚼字》建议一下。

3#
发表于 2016-7-17 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4 编辑 <br /><br />建议:发帖尽量不要用同一个标题,可以把内容整理一下,按月发等等方式,标题也就相应可以改为:云逸斋日志,2011年四月,在武汉,诸如此类。
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27 , Processed in 0.18292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