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云逸斋日志,2014年,在家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6 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21  星期四  
在我们现代汉语里,自称“老子”是不礼貌的。电视剧《新乌龙山剿匪记》里,何山做过土匪,经常自称老子。结果,女同志不满,让他改正。何山说:“行,老子以后再也不说老子了。”这话听了又可气又可笑。
古人骂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刘邦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这里的“乃公”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老子”。
古人也有自称“老子”的,不过和今天是大有区别的。陆游在《夜泊水村》中说:“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水浒传》中也有老年人自称“老子”的。这个时候,“子”要读上声,而不能读轻声。“老子”在这里就不是粗话,而是指“老夫”。
822  星期五  
袁隆平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后,有人不再称呼他袁老师,而称呼袁院士。袁隆平说还是叫袁老师亲切。与此相反,中国还有一位讲礼仪规范的教授金正昆,他说不喜欢普通人叫他金老师,而要叫金教授,还解释说称呼对方要就高不就低。
我想,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有点文化的,一般都知道袁隆平。原因很简单,他解决了我们十三亿国民的吃饭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大功臣。和袁隆平比起来,你金正昆连狗屁都不是。袁隆平尚且知道要低调,你金正昆凭什么摆教授的架子?礼仪的核心就是要尊人卑己,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教授连起码的宽容大度都没有,普通人叫你老师都觉得不行,一定要叫教授。一个教授的称呼就那么重要吗?别人不叫你教授你就应该耿耿于怀吗?这样一个傲慢的人还不断地教大家如何彬彬有礼,这不是很滑稽吗?
说起袁隆平和金正昆,我们应该崇拜谁呢?如果大家崇拜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我们的民族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如果大家转而崇拜金正昆这类人,我们的民族就完蛋了。礼仪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如果用来要求别人会起反作用,会让国民变得虚伪古板,变得斤斤计较。
826  星期二  
《水浒传》中,吴用骗卢俊义写了一首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然而,吴用后来欺骗李固说卢俊义已经投靠梁山时,这首诗却成了“芦花荡里一扁舟,俊杰那能此地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
两个版本都是藏头诗,合起来就是“卢俊义反”,这是一样的。然而为什么书中两处文字又不一样呢?难道是作者疏忽了导致前后不一致吗?
我原来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才知道作者并没有写错。第一个版本是吴用骗卢俊义的,如果造反的意思太明显,卢俊义还会上当吗?第二个版本是吴用要做实卢俊义谋反的罪名,话语就不用客气了。原来的“俊杰俄从此地游”是先骗你走一遭再说;后来的“俊杰那能此地游”才是真相,这条路是不归路,走了就不可能回头。原来的“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是骗卢俊义照吴用说的去做,这样可以免除灾祸;后来的“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才是真相,这么做是要逼卢俊义造反。总之,前面让卢俊义远游是表象,后面污蔑卢俊义造反才是其真实意图。从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吴用太阴险狠毒了,先装和善,等时机一到再露出爪牙。
827  星期三  
《三国志》里,孙綝曾经杀了腾胤和吕据。后来,皇帝孙休要杀孙綝,孙綝说:“我愿意流放到胶州。”孙休反问:“你当初为什么不流放腾胤、吕据?”他又请求说:“我愿意收做官奴。”孙休又反问:“你怎么不收腾胤、吕据为奴?”
其实,不管孙綝杀没杀腾胤和吕据,孙休都要杀他。但孙休的话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做绝,不宽容别人的人不值得被宽容。多行不义必自毙,害人者终将害己。
829  星期五  
《水浒传》中的李逵,很多人说他粗鲁残忍,其实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欺软怕硬。
对于力量弱小的,他不论好坏,看谁不顺眼就就杀谁。可是一旦遇到都不过的马上奴性十足。他和戴宗一起去找公孙胜,戴宗嘱咐他不能吃荤。他自作聪明,偷着吃肉,以为戴宗不知道。第二天戴宗故意捉弄他他,害他一直跑,就是停不下来。遇到饭店停不住,要接戴宗的烧饼也够不着。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戴宗的称呼都变了,一会儿好哥哥,一会儿好爷爷,一会儿又是老爹。他斧劈劈罗真人,结果被罗真人惩罚。罗真人害他从云里跌下去,众人以为他是妖人,朝他身上泼狗血和大粪。等他吃尽了苦头,马上对罗真人讨饶:“铁牛不敢了也。”
对李逵这样的流氓恶棍,就得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
发表于 2016-7-26 07: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称呼也有很多感想,就像现在很多人见面都互称老师一样,以前是称师傅,都是敬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24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7-26 07:22
关于称呼也有很多感想,就像现在很多人见面都互称老师一样,以前是称师傅,都是敬称

谢谢姐姐点评。是这样。我最反感民国时候不论男女都叫先生,男女毕竟有别。
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26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7-26 07:22
关于称呼也有很多感想,就像现在很多人见面都互称老师一样,以前是称师傅,都是敬称

我读大学那几年,百家讲坛等节目吹捧金正昆,说他的讲礼仪很实用,我那个时候就对此很反感。
5#
发表于 2016-7-27 22:23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7:40 , Processed in 0.0643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