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园里长棵芨芨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8-5 08:22 编辑

  园里长棵芨芨草
  
  我家园子里似乎什么都长。
  
  当然,我所说的“什么都长”只是指适合当地生长的一些植物,而且特指那些不用种植,自己长出来的植物。
  
  比如,每到孟夏,我家园子里就会时不时地长出一两棵榆树或柳树来。
  
  柳树初生时长得很慢,茎很细,叶子很小,所以很难被发现。一不小心,就会被父亲的锄头铲掉了。而榆树则长得快,叶子又大,直挺挺地铺展开,叶缘有一排细密的锯齿,宛如一朵鲜绿的花。当然,榆树的命运一般也不过如此,除非它们恰好长在栅栏边上——初生时没被注意,等被发现时,它已经偷偷地长到一米多高了。村里许多人家都有一两棵高大的榆树,大抵都是这么活下来,又这么长大成材的。而园子里之所以会时而长出几棵榆树,也是因为它们在暮春时飞落的榆钱。
  
  我家园子里也会偶尔长出一两棵果树。当然,如苹果、鸭梨之类的果树是不会自己长出来的,能长出来的只能是桃、杏、樱桃之类的核果。前一年,不知是谁吃过的果子,把果核随手丢了园子里,经过一冬的休眠,果核再冻裂,第二年春天,时机成熟,就会悄悄地钻出来了。
  
  这三种果树,樱桃比较常见,所以熟视无睹,没人会拿它当一回事儿。如果想栽一棵樱桃,随便谁家樱桃树下都有几棵,随便找一棵挖来栽上也就是了。难得的是杏树和桃树——种子本来就少,能侥幸自然长出来的就更少。所以,我很羡慕那些园里长出杏树或桃树的人家,因为俗话说:“桃三杏四”,如果长出一棵树,再用心培养几年,很快就能吃上鲜香可口的果子了。
  
  那年,我家园子里就长出一棵杏树来。杏树的叶子和榆树叶子大小、形状都很相似,只是杏叶表面十分光滑,不像榆树叶子那些粗糙,农家孩子见得多了,很容易区分。所以,当我一眼看见,并且确定是一棵杏树时,简直喜出望外,急忙找来几截干树枝,插在周围,将它重点保护起来。因为它这么小,不要说是爸爸的锄头,就是随便谁在园子里走一趟,都会不小心踩到它的。我不权对它采取了保护措施,还格外进行呵护,每天都要给它浇上半瓢水助它生长。果然,它在我的照料下长得很快,简直是日新月异,没过多久,就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只有两三片叶子,长到十几片叶子,而且足有二尺多高。我甚至还经常会想到入冬前它会长成多大,一年后又会怎样枝繁叶茂,直到四年后,我就可以吃到又甜又面的大杏子了。
  
  可惜的是,这棵杏树并没有如愿长大,它仍在父亲的锄头下做了枉死鬼。它长得实在不是地方,正在园子中间,父亲是不会允许这种地方长成一棵果树的。由于我家没有杏树,也很少会吃到杏子,杏核被丢到园子里的机会更少,所以长出杏树只有这一次。后来,我也在别人家园子里或路边壕沟里发现过初生的杏树,然后悄悄地移回来培养,但由于它们实在太小,根还没有长成,所以无一成功。
  
  我家园子里还会经常长出几棵菇娘(菇茑)秧。那时的菇娘秧也没有卖的,要栽,除了前一年留下几个大菇娘作种,然后在育苗时和茄子、西红柿等一起种下去,等育成秧苗后再移栽,就只有等它们自己长出来——这种情况常常都会发生的。
  
  菇娘秧的出现也不怎么出人意料,一般来说,在种小白菜、生菜、菠菜、香菜等的菜畦中,总会偶尔长出几棵。因为以上这些叶菜种得早,要扣上个小小的塑料棚,要浇透水,所以就给菇娘秧的生长创造了足够的条件。我一直以为,菇娘的种子太小,要长出来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后来却不能止一次在沟边,在树壕,甚至在城市街边台阶的砖缝里发现它们的身影,才忽然想到,诸如柳树、榆树之类,哪个种子不小呢?可是却丝毫不影响它们生根发芽,更不会影响它们悄悄钻出地面,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前提条件只是要它们不被人发现,不被人破坏。
  
  所以,尽管菇娘秧的种子细小,尽管菇娘秧的茎干柔弱,尽管菇娘秧的叶子轻软,却仍然阻止不了它们生长的决心,只要条件一成熟,它们就会蓬勃成长起来,而且会很快拔高身体,放大叶片,在一群密集的白菜、菠菜、生菜、香菜中间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向人们昭示它们的存在。而母亲一旦发现,就会给它们浇透水,然后用小刀连根带土剜下来,移栽到固定的位置。它们从此便可以在新家肆意生长,直到开花结果,把圆如珍珠、甜如蜜糖的果子奉献给人们。
  
  我家园子里甚至还会长出一些鲜花。鲜花也不只一种,诸如夜来香,扫帚梅、姜斯辣……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芨芨草。
  
  知道芨芨草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凤仙花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小时候我们都叫它芨芨草。
  
  芨芨草刚出土时是两片小小的圆片,比黄豆粒略大,也和黄豆初生时的子叶相像,只是更水灵一些,更娇嫩一些,似乎一碰就会瘫软并融化的样子。然而实际上它们却无比坚强,即使被锄头铲掉了,只要根须还扎在较大一些的土块里,只要还能吸取一丁点儿水分,就会努力活下去,再向下生根,向上长叶。芨芨草的叶子也是水灵灵的,便如婴儿的脸,吹弹可破。然而它们初生时便注定了是农家娃,不比温室里的花朵,既不娇,又不弱,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
  
  芨芨草长出来就可能是一大片,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承受被残忍铲除的命运。只有幸运的极少数,母亲也会像对待菇娘秧一样,给它们浇透水,再挖出来,移栽到葱地里。母亲说,芨芨草可以防雾。大雾过后,大葱往往会得白斑病,葱地里如果栽上几棵芨芨草,就好多了。我并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但芨芨草却确实因为有了这点本领而生存下来了。
  
  在叶如长长的竹笋一般单调的葱地里生长着几棵花繁叶茂的芨芨草,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所以我更怀疑母亲们之所以要在葱地里栽上几棵,并不是因为它们拥有防雾的本事,而只是为了好看。芨芨草开花有红的,有粉的,有白的,有单瓣,有重瓣,无一不妖娆妩媚,宛如少女的笑靥。事实上,它们也更招女孩子们喜欢,因为它们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指甲花。把粉红的花瓣加明矾捣碎,涂在指甲上,会长久不掉,不但方便省钱,也远比什么指甲油更绿色,更健康。
  
  等芨芨草的花落了,就会结出一簇簇浅绿或淡黄色的果实。果实两头尖,中间圆,形如枣核,外皮肥厚,柔软多汁,纵向有条痕。待成熟时,轻轻一碰,整个果实就会沿着条痕炸开,将里面黑褐色的形如白菜籽一样的种子弹射出去——这就是园子里长出芨芨草的原因了。而这些肥厚多汁的外皮也深受女孩子们喜爱,因为它们一弹开后就会蜷成一团,女孩子们则会将其中的一条夹在耳垂上当耳环——这种耳环,新鲜俏皮,还可以随时更换。
  
  芨芨草不但自己美,还能把美带给别人,仅这一点,想叫人们不喜欢都不成。
  
  记忆中,我家园子里似乎什么都长,只是有的被铲除,有的被薅掉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生存下来。那些除掉的,只有重新化作泥土,给后来者提供生存所须的养料。而那些生长起来的,便会结出可口的果实,或是开出鲜艳的花朵,如许之花,如许之果,便甜美着我们的童年,丰富着我们的记忆,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2#
发表于 2016-8-1 1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6-8-1 10:58 编辑

初看我还以为是戈壁里的最多植物——芨芨草呢,这图片一出来,原来是指甲花啊!这叫法真是南北各异,让读者也迷糊。好在有图片!
3#
发表于 2016-8-1 11:0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指甲花又叫芨芨草,长见识了。
另外,菇娘,是不是就是结那种有苞叶包着的小圆果?我们这里前些年才见卖,称为菇娘果,不知是不是作者笔下“圆如珍珠、甜如蜜糖”的果子。
另外:“它已经偷偷地长到一米多主同了”,疑心主同是高的笔误。

文章写得自然、舒展,读着很舒服,而意在言外,对植物的坚韧有着点到不说破的含蓄,因而读来能够会心,同时又因没有较强势或说下结论的句子,而使得文章十分平和、亲切。
欣赏并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1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6-8-1 10:56
初看我还以为是戈壁里的最多植物——芨芨草呢,这图片一出来,原来是指甲花啊!这叫法真是南北各异,让读者 ...

多谢关注!
必须有图有真相嘛,否则,俗名不同,会把人弄糊涂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1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1 11:08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指甲花又叫芨芨草,长见识了。
另外,菇娘,是不是就是结那种有苞叶包着的小圆果?我们这 ...

多谢昙花版主!
错处已改正,并加一图,以示分别。
菇娘有两种,黄的和红的,一般单说都指黄的。而红的是野生的,我们那里习惯叫苦菇娘,因为没熟时是很苦的,以前没人当回事,如今据说有药用价值,也价格飞升,城里都有卖的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16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8-1 11:24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8-1 11:15
多谢昙花版主!
错处已改正,并加一图,以示分别。
菇娘有两种,黄的和红的,一般单说都指黄的。而红的 ...

谢图,就是在我们这里卖的菇娘果了。羡慕呀,你们那里竟然会自己从土里长出来。我有朋友专门在花盆里种上几棵,果实成熟时摘得几颗来给我女儿,都稀罕得不得了——自己种的,原生态,无农药……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30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1 11:24
谢图,就是在我们这里卖的菇娘果了。羡慕呀,你们那里竟然会自己从土里长出来。我有朋友专门在花盆里种上 ...

其实这果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在没成熟前摘下来,把芯拔掉,把里面的种子挤出来,只留一个空心的皮儿,然后放在嘴里,吸满气,再轻轻咬,就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叫”咬菇娘儿“,小女孩儿们很喜欢玩的。下面搜一篇别人的博文,里面也提到这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7794990100srg5.html
关于红菇娘或者叫苦菇娘,也有人写的,一搜就有很多。
9#
发表于 2016-8-1 11:38 | 只看该作者
南北差异,指甲花叫芨芨草,拜读老师文章,努力学习
10#
发表于 2016-8-1 11:5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8-1 11:30
其实这果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在没成熟前摘下来,把芯拔掉,把里面的种子挤出来,只留一个空心的皮儿,然后 ...

大约菇娘果我们这里过去没有吧,所以没有玩过。
看到红菇娘的图片了,美爆了!
11#
发表于 2016-8-1 18: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两种植物我都认识,生来就对植物及其敏感,喜欢和植物为伍,喜欢您写的两种植物
12#
发表于 2016-8-1 18:39 | 只看该作者
有了人的气场参与,有了赏识目光的打量,有了呵护思想的介入。加上家常的语境,使本文有了亲切感和较高的可读性。
13#
发表于 2016-8-1 19:09 | 只看该作者
芨芨草,我陇右称作“胭脂”,不管何种称谓,均是一种很随意却能带给女性美的物种。
此文由园中树的生存之难,再到草的生存之艰,很实在的展现乡村园子对自家庄稼和菜蔬的看重,这是一个乡村人真是的心灵写照。他们在园中留下的仅是与自家物种相符的物种,说白了均是为了园中庄家和菜蔬的生长。
芨芨草与葱的密贴关系,道出了一个乡村农人对自己园中物种的偏爱,也是生存之道。
很高兴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欣赏很朴实却暗含情思的散文!
14#
发表于 2016-8-1 20:32 | 只看该作者
结构完整的一篇文字,自上而下一气呵成,让人看到了你家的院子和那院里的种种。仔细地观察成就细心的文字,更有融入在文字之中的清淡的思绪。那思绪来自童年,也来自现在你对事物客观且富有真情的认知。交流互访总是大事,热烈欢迎来自江天的朋友。再好把那一孔也给我忽悠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48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1 11:52
大约菇娘果我们这里过去没有吧,所以没有玩过。
看到红菇娘的图片了,美爆了!

也很好吃的,生时候苦,但熟时候就甜了。晚秋采下来,带皮串成一串,可以留到冬天吃,甜甜的,凉凉的,又有药用价值,好东西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3:54 , Processed in 0.1183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