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6-8-1 15:45 编辑
浪迹于微信朋友圈这个江湖
平时工作忙,很少上微信。放假了,闲着无事,躺床上、沙发上,打开手机,手指滑动,朋友圈打开,丰富多彩的世界尽享眼底,从此乐此不疲,一时间成了“微信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打开微信,就进入了一个江湖。
人在江湖走,总需要有个宝家伙仗胆,总需要有点奇门武功护身,比如倚天剑、屠龙刀,比如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只有这样,才好挺直腰板,仗剑走天涯。十八般兵刃,总有一样是你擅长的,总有一样是你得心应手的兵器。
朋友圈晒的都是自己擅长的、出类拔萃的手艺。有晒精美手工作品的,也有晒甜蜜爱情生活的;有晒私房美食的,也有晒养生健身的;有晒旅行摄影的,也有晒美娃娇妻的;有晒生活感悟的,也有晒奇闻异事的……五花八门,无所不能,真是江湖之大,无奇不有,且个个有料,就像闰土和迅哥见面聊的是农村的捕鸟、跳鱼等独门秘籍一样,吸引着看官们。
作为欣赏者,我们可以吐槽,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其间,可能还掺杂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咱的生活咋就没人家丰富多彩呢?
不管现实中,你多么事业有成,甚至有多么怂,在朋友圈都尽可以显示你的神勇,尽情展示你的威武,每个人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某一行业的达人、大咖,这就是江湖的魅力,让平凡人也能与众不同,都有不一样的烟火。
朋友中,有手工达人,一日秀出一款自制的、独一无二的包包,淡雅脱俗,立即点赞,真心赞美几句,朋友第二天就把包包送给我了,简直受宠若惊。
有一个朋友,特级教师,功成名就,退休后,学起了摄影,由老师做回到学生,作品越来越专业,屡屡获奖,还加入了摄影家协会。本来靠专业“颜值”就能衣食无忧的人,却偏偏靠拼实力,创出了一片天地,让我们这些无爱好的人情何以堪?
还有一位朋友,本来是一位叱咤机关的公务员,级别很高,闲时,重拾自己年轻时的爱好,专心写作,一不小心成了著名翻译家,翻译的小说总能在大报刊发,家喻户晓。但能人也有弱爆了的时候,前不久,霍建华、林心如大婚,一位妹妹发了一张他们的照片,说了一句:太帅!朋友评论:“你儿子和他女朋友?是帅!”妹妹回复:故意的吧?答:真不认识!我看着他们一问一答,简直乐晕了!
看着他们在江湖驰骋,我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谁让咱没有宝剑呢!
江湖总是鱼目混珠的地方,总是有正邪之分,好在邪不压正,正能量总是满满的,让邪恶无处遁形,这不用我们操心,总有人适时地删去不恰当的帖子,还江湖以清净澄明,比如满天飞的广告,比如一些有违宪法的言论。
有一件事,感触很深。去年年初,我们学校一位学生得了白血病,在日报上报道了,师生通过微信转发了这个消息,目的是通过多层转发筹款,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想到的是,朋友圈纷纷转发,退休的老师、散布在各地的学生以及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纷纷转来善款,最终筹款70多万,使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朋友圈圈住了真情和善心,让人见识了正义江湖的威力。
一个我过去当班主任时的学生,得了癌症,晚期,也是群里看到的,同学们自发捐款给她12岁的孩子,并准备以后每个月捐一点,作为他的成长基金。钱不在多,而在于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友爱,在于真挚的同学情、师生情历经几十年不变,并且在不断延续中鲜活,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同学情最美”,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
朋友圈本来就是一个信息场,可能有碎片化的只言片语,也可能有熟人之间小心机的秘密博弈,但更多的是享受它的便利,享受它的现场感的快捷,享受咫尺天涯的亲切,这就是直播神器好吗?直播之下,公开、透明越来越成为可能,直播之下,不能倒带,每天都在现场。
浪迹江湖,快意恩仇,需要见多识广,需要我在场,就像牛家村一个名家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就曾聚集了东邪西毒北丐几位大师,所以,刷微信,很多时候是在“刷存在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存在是需要靠刷来实现的,我以为,刷微信的最高境界就是“我已不在江湖多年,但江湖上仍有我的传说”。
点赞是证明我来过的最好方式,但很多时候,它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不意味着你的人气很高、你的东西很受欢迎,因为有些是礼貌性点赞,他根本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好好读文章或图,敷衍一下而已。至今我依旧保持着喜欢的文章好好读,然后再点赞或评论的习惯,不喜欢的题材不打开,更谈不上点赞了。
这个江湖造就了很多武林高手,文青、愤青居多。在这个没有门槛的平台,谁都可以当一回文艺青年,当一回指点江山的愤青,写几个字、刷几回脸,就可能是网红了,粉丝无数。在全民皆微信的时代,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忙,相互之间的真实交流也变得异常珍贵,当微信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被它淹没了。
我们羡慕那些有着极好武功的高人,我们也妄想得到武功秘籍,就像《九阴真经》、就像《武穆遗书》,至于《葵花宝典》就免了吧,代价太高。在微信上订阅的杂志就像是武功秘籍,它教会你如何调整好内功,像全真教马玉道长教给郭靖的上乘内功一样,需每天必读,才能有武功的精进。
我查看了一下,订阅了50种杂志,好在它们不是每天都更新,有的已经很长时间不更新了,是不是该删了?这些杂志内容广泛,都是我喜欢的,包括与我工作有关的教育类、旅行类、电影类、美文类,逐渐我就成了标题党(可见,标题有多重要),一段时间内,心灵鸡汤喝了不少,内功不见长进,悲催,是不是快餐类真不适合修炼呢?
江湖武功都是分门派的,往往门派之间互相争斗。微信群就像门派,只是这些门派相安无事,不必争个你死我活,更不必兵戎相见,它们可以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统计了一下,有22个群,不知道啥时候入了这么多门派,有同学群、同事群、会议群、学生群、作家群。这些群很多都是有个轰轰烈烈的开始,最后销声匿迹,无人说话。真的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我加入了一个特别的群叫“博来无恙”,是原来博客上的朋友聚在一起的组织。虽然没有博客时的红红火火,但这些天南地北、未曾谋面的文友们,还是息息相通的,延续着博客上亦庄亦谐的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今年大年三十,大家还聚在群里,相互拜年,有朋友唱黄梅戏,有朋友唱歌,还有朋友深情朗读诗歌,其乐融融,比春晚还要吸引人。弄得没能参加的人,辛苦爬楼梯,边看边笑,喜不自禁。
其实,相互喜不喜欢,看聊天记录就知道了。喜欢的总会露个脸,说句话的。
相同的人总会走到一起。行走朋友圈,就如同浪迹江湖,就是品味形形色色的人,就是欣赏清清爽爽的景,就是修炼干干净净的心,无他。为美丽点赞,为善良讴歌,没必要指指点点,更没必要说长论短,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日子,做好自己就好。
江湖就在每个人心中。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