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沉沦》里的自我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2 10: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显然有郁达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内。
    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格局。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末尾这痛彻肺腑的呼喊,升华了作品的爱国主义主题,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文学格调,同时也冲淡了作品中多处出现的性描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狭造成的,也都能推到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支那人”的歧视上:因为“我”不仅是感到“日本人”对自己的冷淡而发出复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亲的兄长,也会反目成仇。而郁达夫所描绘的伤感中,也包含了有所不幸、有所苦闷即大大发作的性情中人和浪漫主义。
     郁达夫小说惯用第一人称“我”,这个“我”并不仅仅是起到讲述故事或者勾连情节的作用,在一些作品里“我”竟至成了作品的主人公,情绪由“我”起伏波动,情节由“我”而发展变化。同时,这个“我”并不仅仅是作者个人,而是相当典型的概括出了“零余者”即正直、善良、清贫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命运。
    与单纯的性爱描写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秽之作更有天壤之别,《沉沦》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当的、合理的性爱要求,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描写的,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
    郁达夫由于所处的社会黑暗透顶,周围的环境光怪陆离,个人遭遇又颇多挫折与磨难,所以显得比常人更复杂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愤与哀怨并存,有时甚至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感伤情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其实就是(或者说标志着)人性的丰富性。

101 (9).jpg (6.56 KB, 下载次数: 789)

http://qccpl.Lxthz.com

http://qccpl.Lxthz.com

60.jpg (3.91 KB, 下载次数: 780)

http://f3rdv.Lxmhz.com

http://f3rdv.Lxmhz.com
2#
发表于 2016-8-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早年曾经读过这篇文章,赞成作者的解读。
3#
发表于 2016-11-10 11:0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苦闷和呼吁的铺垫和张扬,有些牵强。早些年间读过,感到了其中压抑的的气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7:43 , Processed in 0.15708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