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姬宇 于 2016-8-21 12:07 编辑
最近迷上了看电视连续剧,一有空闲时就去看《秀丽江山》。并非是电视剧中演员吸引了我,而是电视剧中的刘秀这个人物的性格吸引了我。上过初中的都知道,刘秀是后汉的第一个皇帝,他虽是长沙定王之后,尚为地主贵族,但当时是王莽乱政,他也可以说是一介布衣。他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崛起,并且将大汉江山延续二百年的寿命,这一切与他的忍是分不开的。完全可以说正是有了刘秀的忍,才有日后的光武中兴。
刘秀小的时候在家里的兄弟姊妹中,是很勤快的。做事情踏实,一点也不虚夸,显得颇为憨厚,平和,老实。他虽然想出人头地,但是从来不露出声色。为此,他的哥哥刘演说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成天干活,认为他庸人也!还不断的嘲笑刘秀是蠢人!实则不是这样,刘秀喜欢读书,当他读到“小不忍则乱大谋”时非常高兴,并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以后的斗争中他也是这样做到的。
从历史来看,刘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新莽地皇三年,刘秀与长兄刘演在南阳白水村起义反抗王莽,称为舂陵军,刘演号称柱天大将军。后在小长安被王莽麾下甄阜梁丘赐所部击败,投靠绿林军更始皇帝刘玄。昆阳之战后,更始帝刘玄麾下大将朱鲔李轶等为铲除异己,唆使刘玄杀害刘演。兄长被杀,按常理定会报仇雪恨。而刘秀闻讯后,没有兴师问罪,反而主动认罪,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当时舂陵军与绿林军已合并,声势壮大,昆阳一战更让刘秀的威名达到顶点。而刘秀所部共计不过两三万人,面对王莽未灭,天下大乱的局势,刘秀若然兴兵报仇,纵能一解心头之恨,难免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届时必然为他人所灭。所以刘秀选择了忍,由于刘秀这样的忍,才会让刘弦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才让他能积聚力量,自身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刘弦抗衡。后来刘秀生擒朱鲔而未杀,杀兄之仇不了了之。其实,并非刘秀不想报杀兄之仇,一来自己势力还不够强大,正需要用人之际,朱鲔会领兵打仗,不杀他也可以收买人心。能成大事者,就要将很多东西放下,轻装上阵,才会走得更远。正是基于这一点,后来才会有更多的将士投靠刘秀,为他夺取大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这里,我想起同为刘氏的另一个人,他也有帝王之相,他就是三国时的刘备。刘备也是高祖之后,虽为帝王之后,但也是一介平民,刘备不过是一个贩履之人,他们打着帝王的旗帜,只不过是想为自己立帝称霸铺平道路。刘备也不易,他能在蜀地称霸四十年,可足见他也有帝王之才。但他不能忍,才导致蜀国短命,被魏国吞噬。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蜀地,命关羽驻守荆州。诸葛亮攻占成都,东吴孙权索取荆州不得,遂趁关羽北伐曹魏之时派兵攻占荆州,而后擒杀关羽父子。关羽随刘备久已,又有结义之情,刘备大怒,为报杀弟之仇,夺城之恨,遂率举国之兵,兴师伐吴。结果兵败彝陵,身故白帝城。此后,蜀国节节败退,最后被消灭。如果历史可以重写,刘备忍一时之恨,不与东吴开战,仍然会是三足鼎立,也就不会又被吞灭的危险。
古人有点迷信,讲究什么谶纬。在刘秀没有起兵之前,坊间就有“刘秀当为天子,李氏辅之。”刘秀从小就伴随着这个谶言长大,面对这样的谶言,刘秀非常低调。毕竟在当时那样的乱世之中,太过高调,随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那时的刘秀一直表现出一种很满足现在生活的样子,做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如果刘秀要像那个国师刘歆一样,相信改名刘秀就可以当皇帝,岂不落个死无葬身之地。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秀亦然。在刘秀求学长安之时,他就说过“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那时刘秀只不过是个小小鸟,发出这样的感慨足见他对阴丽华的爱是情真意切的。也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兄长被杀之时,迎娶阴丽华才让刘弦认为他“冷血”,放他去河北,才得以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征战河北的旅程中,刘秀又做出一大隐忍。当时,邯郸的王郎政权,声势浩大,追杀刘秀。当地的封国真定国有十万之众,倒向王郎。刘秀向真定王刘扬劝降,刘扬开出的条件是:刘秀须和他的外甥女郭圣通成亲。虽然刘秀已有妻子,但形势使然,他不得不缔结了这段政治婚姻。有了真定王的兵马作后台,刘秀势如破竹,打败了王郎,并进一步加强了实力,最终称帝。称帝之后,刘秀把阴丽华也接过来了。最终,考虑到郭圣通已有皇子,立了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为贵人。很快,郭圣通之子刘强被立为太子。但没多久,刘秀就声称真定王谋反,设计杀了真定王;但又立了真定王之子为王。在这局棋里,封皇后、杀其族,足见刘秀的忍能力之强大。
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智慧。它是一种养精蓄锐,它是在蓄势待发,是命运的炼金石。成大事者必须能忍,只有忍才会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顺境之中,要能忍;逆境之中,更要忍。凡是能成大事者,定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刘秀就是个实例,他的忍造就了他的帝王之梦。 (2016.08.21) 注:有些资料是参考蔡东藩的《后汉通俗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