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50|回复: 16

[原创] 上庄老太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竹 于 2016-9-1 20:02 编辑

上庄老太太

      长沟是京西房山区南部重镇,有两条公路在那里交叉会和,还有两条溪流在那里相汇,是交通枢纽,是军事要地。无论是抗日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有敌人的重兵驻扎。长沟之比,半里之遥,有座村庄叫上庄。顾名思义上庄是在太行山麓断层之上,而长沟是在断层之下。相对于上庄长沟亦可以称作下庄。

      于“下庄”是仰视上庄,于上庄是俯瞰“下庄”。从太行山流下来两条清溪,不曾有一条流进上庄,都流进了“下庄”。所以那白鹅碧水鱼翔浅底,以及欸乃之声,都存在于“下庄”。不过上庄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村庄西口有一超高超大的大道斜坡,犹如一座打造的天梯。我于长沟完小上学时,每每要约上几个顽童骑车遛大坡。即使人仰马翻,也乐此不疲。

       话说一阵清风徐来,头顶掠过一群麻雀。村口坡头出现了一位老太太,她不紧不慢,一步一步走下来。看得出来她的腰板硬朗,头发已经花白,眼睛放光。穿大襟夹袄,黑色长裤。两个腿腕处裹住裹腿,鞋是黑色的,袜子是白色的,步履有风。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满脸微笑地看我们。她的右手提着一袋很沉的东西,她的左肩还扛着一袋很重的东西。她从我们之间从容地走了过去。

       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那个肩扛手提的上庄老太太原来是地下革命工作者,她无儿无女一个人过日子。她提着的袋子是盐,她扛着的袋子也是盐。分着装,分着拿,不引起他人注意。她是盐贩子,革命的盐贩子。敌人封锁解放区,盐是被封锁的战略物资之一。

       老太太的盐从哪里来?从长沟镇购来。每次购盐,半斤一斤至多二斤,买多了会引起敌人怀疑。每次下长沟,她都会在清清的河水边洗一把脸,抹一把汗,坐在一块石头上歇一歇。观察有没有人跟踪,警惕自身是否引起敌人的注意。

       每当凑成二十斤,上庄老太太就要肩扛手提出行往西走,走向太行山。走进一道山沟沟,然后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叫石门的小山村。那里有人接头,会把盐接过去,把钱付给他,完成公平的交易。然后那人会翻越一座大岭,走进解放区。

       上庄老太太如此这般地为革命送盐,每五天送一次,风雨无阻,无冬无夏。前后送了十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有位记者前去采访,为她计算了一下,每次二十斤,每五天一次,每年是七十几次是一千五百斤,十年是一万五千斤!这个数字和数字后面的事迹应当载入革命的史册!

       说也奇怪在战争年月,长沟作为一个集镇,各种物资集散地,始终保持着人来人往繁荣的态势。而到了建国以后和平建设时期,原有的繁荣应当更加昌盛,应当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供销社一统天下,事情却发生了人为的逆转。

       供销社的宗旨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其实那供销社是供与销,是不承担经济发展任务的,这是其一。其二本来是众多私营者进行供销,于市场交易中维持着一种供销与需求的平衡。而改为供销社独此一家供销,由于政策的失误经济的下滑,物资极度匮乏,却无法保障供给。

       于是就有了粮票油票布票猪饲料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等五花八门的票制。票的出现与存在本身就在说明不能保障供给满足供给而是限制供给。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即使老百姓手里握有那“票”也买不到相应的东西。

       在上述背景下,上庄老太太又被历史推向了前台。因为上庄老太太能够到长沟供销社买出来别人买不出来的东西。犹如京城高干商店的特供,只能由高干去享受。上庄老太太是长沟一方的高干,享受着他人不能享受的特供,万人敬仰有口皆碑!有困难去上庄,去找革命老太太!犹如当下人们于闹市街头不辨东西去找警察。

       笔者的老家是长沟下属的东良人,村里就曾经发生去上庄找革命老太太的事情。话说一妇女坐月子,需要红糖佐以营养。红糖哪里有?十里八乡唯独长沟供销社里有!但平民百姓买不出来!怎么办?去上庄走进老太太家门!老太太一听,二话不说,拄起拐杖就出门往外走。

      此时的上庄老太太已经不是彼时的上庄老太太,背弯了下去,腰已经直不起来,两个脚后跟趿拉着走路,时不时地还伴随着几声咳嗽。她已经是风烛残年!所庆幸的是她不必再到河边洗手洗脸,不必再察言观色有人跟梢。她把红糖买出来连同找回来的零钱一起交给你,她也不会收取你一分钱,原因很简单她是为乡亲们服务,她是革命的老太太!她该回家了,她拄起拐杖一摇一晃沿着那条清水河边走去……至此人们也就明白,京城里的“特供”为高干自己用,上庄老太太的“特供”是为他人用!

      文章写到此处会让人想起戏台上《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每当屏幕上出现了京腔京调京味的李奶奶,我就会浮想出我儿时于上庄大坡所看到的上庄那位老太太!她还好吗?好人应当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6-8-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老乡晚安。
一个活灵活现的老太走到脸前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很生动,特别是买红糖一段,十分动人。欣赏!问好朱竹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太做地下工作者时,非常谨慎,为新中国成立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平时期,为人着想,也是善良之人,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关注并学习老师的文章。
文笔练达,语言朴实,对人物的塑造娓娓道来。通过学习,对“上庄老太太”这一人物的印象深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在细节上用力,有镜头感,同时也让人物鲜活起来。感到朱老师的文字越来越靠近读者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可亲可爱可当作历史的老人形象跃入眼前,一次次的奋不顾身,一回回的虽则看似平平常常,却要冒着极大危险的为解放区运送盐巴——那可是要冒着被抓住杀头的危险来做的。而后来,物资供应紧张时,老太太所做的一切,就更加令人肃然起敬了。

    拜读学习朱老前辈溢满历史沧桑与风尘的回忆文章,一是有梳有密(前密后梳),强略得当,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老人扑面而来;二是冷静客观,公正平和的叙述,历史虽则一走远,但我们不应也不该忘记昨天的一幕;三是夹叙夹议,且虽无自己的判断与好恶,阅读完文字,自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佩服朱老师的毅力和功力,虽则七八十岁了,但依旧持之以恒的默默无闻做自己喜欢的文学事业,留存那些只得留存的宝贵记忆,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干脆利朗,老太太的故事叙述的也很生动,作为客观书写,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场对上庄老太太的追忆,具有地方史料性的价值,也是地方性文化的一种有益的传承。没想到朱竹先生有这么大的年纪,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小刚 发表于 2016-8-26 21:06
问候老乡晚安。
一个活灵活现的老太走到脸前的感觉。

谢谢你的到来与点评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27 19:19
文章写得很生动,特别是买红糖一段,十分动人。欣赏!问好朱竹老师!

谢谢问斑竹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8-29 15:38
来关注并学习老师的文章。
文笔练达,语言朴实,对人物的塑造娓娓道来。通过学习,对“上庄老太太”这一人 ...

谢谢你的到来与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8-29 16:32
文字在细节上用力,有镜头感,同时也让人物鲜活起来。感到朱老师的文字越来越靠近读者了,问好。

谢谢你的理解与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9-1 10:43
一位可亲可爱可当作历史的老人形象跃入眼前,一次次的奋不顾身,一回回的虽则看似平平常常,却要冒着极 ...

谢谢你的到来谢谢你认真详尽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剑鸿 发表于 2016-9-2 16:57
行文干脆利朗,老太太的故事叙述的也很生动,作为客观书写,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场对上庄老太太的追忆,具有地 ...

谢谢先生的理解认知与点评!谢谢谢谢!问好!一向看重先生所写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段陈年的往事,却依旧令人沉思和清澈;这是一个岁月深处的老人旧事,却感人动人和令人尊重;这是一段在新时期再现的一瓶陈年老窖,醇香却越来越浓······
朱老师一直在让岁月深处的并非如烟的往事再现,他是在让历史复活?我看,并非如此简单,那么他要告诉新时期的我们什么呢?
紧握,问好朱老师!期待您更多的往事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 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4 10:41 , Processed in 0.0321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