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秦公一号大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9 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山 于 2016-8-29 23:45 编辑

                                                                                             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为了采写这篇文章,我来到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所在地南指挥乡,来到大墓博物馆。

       从大门进去,顺着两边柳树枝条摇摆的小道走向前去,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及宏大工程所给人以感觉和视觉的直观感受。这座位于凤翔县境内距今二千五百多年陵墓,是秦公陵园43座墓葬中,被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墓的主人为秦景公,是秦始皇的第十四代先祖。

       大约前行三十米左右,向左有一个大坑,东西长86.3米,南北宽24米,面积2000余平方米。这是一座迄今我国所发现的最大的一座车马坑,是秦公一号大墓的陪葬墓,由于各种保护设施不完善,此车马坑没有发掘。已探明坑内埋有车辆60多乘,马160多匹,驾手,将士,殉奴100人左右,兵器,礼器,陪葬品等众多。是秦景公时代群臣驾御车马狩猎和军事训练的场景。

       再向前行大约五十米,又进一道大门,在右侧展现在眼前的是秦景公的主墓。站在大墓的上方向下俯视,看着如此宏大的工程,我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所深深震撼,同时也体会到了古代帝王的残暴与自私。

      大墓平面呈“中”字形,全长300米,面积为5334米,有东西墓道和墓室,东墓道长156.1米,西墓道长84.5米,墓室长59.4米,宽38.8米,深24.5米,四壁有三层台阶,呈倒金字塔状第三层台面正中为椁室,椁室长14.4米,高宽5.6米,副椁室位于主椁室南面偏西,由于小门相通,面积小于主椁室。

       顺着大墓的四周前行,看着下面殉人椁具,思想穿越时空,进入历史。秦景公宏大的下葬仪式,在秦国举行,哀乐齐鸣,举国同哀。
无数强壮的将士守卫在墓室周围,陪葬的人从秦国各个部门选出,有秦景公生前要好的大臣、有将士、有嫔妃、有奴婢。一个个被反绑双手,每个人的表情复杂,有庆幸自己被选中的,他会觉得这样会伴随君王升天,到极乐世界去。也有的面带哭容与哀怨,还有流露出丝丝反抗,这些人被凶恶的将士反绑后推入椁具,面朝上躺着,再严实地盖上椁盖,一时间哭声大震,然后一个个被活埋于地下,去陪伴死去的秦景公,再现了古代帝王的残暴本质。

       秦公一号大墓是我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墓葬,墓内殉葬有180人,是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椁具是迄今发掘的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有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秦公一号大墓经过汉、唐、宋各代多次盗掘,墓内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铜、金、铁、漆木器、纺织品等。历史的回声已远去,踩在足下的是三秦大地,此地曾是秦国的国都。一直是秦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它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古代文明。
2#
发表于 2016-8-30 10:0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详细地描述了秦公一号大墓,像解说词一般,让我这样没有去过的人,也对其有了一些认识。
佩服朋友笔力,如此笔耕不缀,必有收获!
欣赏并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0:1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30 10:04
文章详细地描述了秦公一号大墓,像解说词一般,让我这样没有去过的人,也对其有了一些认识。
佩服朋友笔力 ...

多谢,如果说收获那就悲哀了,高兴时写一些,安慰自己。失落时写一些,安慰自己。
4#
发表于 2016-8-30 21:2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写法适合做新闻,散文还是要充盈一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作”一点。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23:25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8-30 21:26
这样的写法适合做新闻,散文还是要充盈一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作”一点。

感谢指教,好多地方我还做的不够,还有待提高,问好。
6#
发表于 2016-8-30 23:29 | 只看该作者
用数字说明,很有特色。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23:46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8-30 23:29
用数字说明,很有特色。

感谢,我用简单明了清新献给读者。问好。
8#
发表于 2016-9-1 16: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稍显单薄一些,再深挖背后的故事及大墓所蕴藏的内涵及价值,也许正像木门版主所说,适合于新闻,散文则要尽力丰富些、深厚些!

     欢迎交流,取长补短!
9#
发表于 2016-9-1 18:06 | 只看该作者
红山非常勤奋,笔耕不辍,发文很勤,值得我们学习,长此以往必会有长进。
本文深入墓地内部,像解说词一样为我们介绍了挖掘情况,使大家对这里的文物有了初步印象,普及了考古知识,非常好!
提点小建议,这篇散文如果属于历史散文,应该向深度挖掘一下,像文华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是风景散文,应再多一些想象和文采,可以抓住一个重点文物,或者某个细节生发开来,这样会生动些。
写这类散文可以多读读祝勇的文字,会有启发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9:53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9-1 16:39
感觉稍显单薄一些,再深挖背后的故事及大墓所蕴藏的内涵及价值,也许正像木门版主所说,适合于新闻,散 ...

感谢您赐教,我好多地方还做得不够,还要继续学习,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9:59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1 18:06
红山非常勤奋,笔耕不辍,发文很勤,值得我们学习,长此以往必会有长进。
本文深入墓地内部,像解说词一样 ...

感谢您的指教,在这里第一个认识您,感到很亲切。我在继续努力,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9 04:59 , Processed in 0.2036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