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场佛事(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6 10: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6-9-7 10:24 编辑




  2015年三月初的一天,我在医院见到王老师的时候,王老师刚刚做完大手术,面容憔悴。听主治医生说王老师最好是在病房中活动一下,走廊里有风就不要去了。王老师说话有气无力的,我为了让她少说话,刻意把话题转向她今后的康复上。
  
  现在是衣食丰足的年代,相信经过食疗以及合理的锻炼,王老师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王老师出院后三个月的一天,我和爱人专程去了一趟王老师母亲家里,去看望她。王老师没有回自己家养病,而是选择在离家六十公里的母亲家里养病,应该是图一个清静吧。那天王老师告诉我,大热天的,她每天穿着毛衣,戴着大口罩在小区边上的马路上散步。一边散步一边颂经,大口罩在挡风的同时也掩盖了她的诵经声,说到这里时王老师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来。王老师还告诉我说,在单位很少有人知道她信佛,她毕竟是多年的优秀教师。她丈夫不阻止她信佛,只要能够让她身体好起来,她做什么事情她丈夫都不会阻止。前些年每到假期,王老师都会到北大听世界各地的僧人讲经。
  
  这时,大殿里的那个僧人还在高声念经,时而用手中的小锤敲击一下木鱼。我发现他念经文的时候,节奏把握得很好。在一长串诵读之后,短暂地缓口气,随后跟进一个低平音,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段落中。当木鱼声响起的时候,小的高潮就来了,就像地方戏曲中的锣鼓齐鸣的时刻,是总结式的喧嚣。
  
  大厅里的人几乎都是穿着长袍,我很难在他们中间寻找到王老师的身影。王老师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样长时间站立她能吃消吗?
  
  我向门口挤去,身后有两个三四岁的小朋友推着我。一个中年妇女在我身后喊:给俺孩子让一让,他们个子矮,站在后面什么也看不见。我侧过身把两个小孩抱起来递过门槛,让他们站在大厅里面。我心想他们是小孩子,站在大厅里也无妨,谁知他们在那里笑嘻嘻地打闹起来,似乎到了一个游戏大厅里。有人在我身后喊:小朋友不要大声喧哗。声音不大,但是铿锵有力。我回头看看,一位老妇人由年轻人搀扶着要进到大厅。我再一次侧过身给老妇人让出一个很小的缝隙。通过门槛的时候,老妇人把腿翘得高高的,可是门槛对她来说确实太高了,几经尝试她都无法将腿迈进门槛。我扶着老妇人通过门槛,她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很快就在那一排排念经行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淡出了我的视野。
  
  这大雄宝殿的门槛把信佛与不信佛的人们,就这样分开来。其实佛教并没有门槛,谁想信都可以。我不信佛,只是在我自己心里设置了一道门槛。我试图迈过那道心里的门槛,还是我的信心不够坚定,并没有像眼前这位老妇人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努力尝试,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大雄宝殿的那道门,老妇人内心的信念是多么坚定。我多么像那两个孩子,来到这里只是好奇,站在大厅里大厅外不过是地理位子不一样罢了。
  
  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收佛家的教义,我来到这里参加一场佛事,其实只是来亲历一场佛事,我没有跟随老妇人一起走入念经的队伍。谁能把我领入佛门呢?我捡到的那块长着咒语的奇石,会不会就是要充当这样的角色呢?
  
  念经的人们身着宽松的袍子,佛家称这样的袍子为青衣。我不习惯叫青衣,我觉得还是俗家的称谓更加亲近一些。那些袍子松松垮垮裹在念经人的身上,感觉就像等待起风的风向标,等待着风的口令。
  
  王老师这次有没有戴口罩呢?我想王老师这次不会带口罩的。在这样多的诵经人面前,王老师不会在意身边的人听到她诵经的声音,一定会随着大家一起忘我地诵经,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寺庙开光的现场。
  
  我踩在门槛上环视着大厅里念经的人们,有一半的诵经者是面朝我站立着的,我没有发现他们中间有戴口罩的人。从穿戴和面部表情相近的人中间,找到王老师是件困难的事情。更关键的是从这群人诵经的声音中,我无法鉴别出王老师有气无力的声音。我只好从王老师特别的微笑来寻找她的踪影,王老师的微笑一直都很特别,就像一个躲在石缝里的花儿,在常年处在缺少阳光照射的环境中,它纤细的身姿好像是贴在石壁上一幅画,风儿拨动它一下,它才柔弱地摆动一下,流露出一丝生命的气息来。

2#
发表于 2016-9-6 10:5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字叙写脉络清晰,思想取向明显。
佛门之外的人,暂时都是槛外人。秋叶渐入佛门了哦!
3#
发表于 2016-9-6 16:47 | 只看该作者
很细腻流畅的文字,对王老师信佛的意愿表达很自然,“我”的心理也表达也很坦然,心中有佛,心存善念,便会一切安好!
4#
发表于 2016-9-6 18:05 | 只看该作者
   先粗粗浏览一遍,一如既往的细腻而传神,虽说不在佛门内——心中有佛,无论进门不进门,都一样的感受到一种平和、随缘……晚上再细细品味!问好文友!
5#
发表于 2016-9-7 09:08 | 只看该作者
当一种关怀成为普遍的精神皈依,人的生存就变成概念性的,这是一种超越,个体人融合到群体中去,群体作为宇宙存在的元素之一,和宇宙诸元素就是对等的,这是人的存在的最高境界。
终篇看似流于散漫,实则洞见了这个道理。
6#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27 |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6-9-6 10:52
这篇文字叙写脉络清晰,思想取向明显。
佛门之外的人,暂时都是槛外人。秋叶渐入佛门了哦!

谢谢解读,不知以后会不会入佛门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28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6-9-6 16:47
很细腻流畅的文字,对王老师信佛的意愿表达很自然,“我”的心理也表达也很坦然,心中有佛,心存善念,便会 ...

谢谢评点,心存善念,一切安好哈。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29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9-6 18:05
先粗粗浏览一遍,一如既往的细腻而传神,虽说不在佛门内——心中有佛,无论进门不进门,都一样的感受到 ...

谢谢提读,期待着朋友的建议哈。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16-9-7 09:08
当一种关怀成为普遍的精神皈依,人的生存就变成概念性的,这是一种超越,个体人融合到群体中去,群体作为宇 ...

很赞同老师的观点,人都离不开集体,以关怀为宗旨的群体都是有亲和力的。王老师找到了这样一个群体,她因此过得很快乐。秋叶昨天又去了莲华寺,和长期住在寺院里念佛的人们交谈了一下,发现他们都很虔诚,都很快乐。
10#
发表于 2016-9-7 11:49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上写娟子,这次写退休后有病在老家养病的王老师。也许,有了信仰的支撑,有了一种自认为能得到心中愉悦、灵魂得到安慰与慰藉的佛教的呵护,她的心中安然,疾病自会满满好转起来……
      期待下一篇的精彩呈现!
11#
发表于 2016-9-7 12:57 | 只看该作者
秋叶的文字,平静、从容,隐约间,有种气度。
”诡异的微笑来“,个人认为诡异一词,有待商榷,狡黠或更好一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问好秋叶!








12#
发表于 2016-9-7 21:24 | 只看该作者
任何宗教都是救赎,心灵的救赎,佛教也如此。
几天前看了一档节目,是中央4台播的,叫《佛教与科学》,请了一个哲学教授和一个大学校长,是科学家,他们对佛教的阐释,让我茅塞顿开。不管佛教是否科学,它的很多教义对当今灵魂迷茫之人还是很有裨益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09:28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9-7 11:49
再读,上写娟子,这次写退休后有病在老家养病的王老师。也许,有了信仰的支撑,有了一种自认为能得到 ...

也许娟子对佛的信仰是朦胧的,只是一心向善与佛教的教义有近似之处。而王老师却不同,下文有交代。谢谢文华朋友的点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09:30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9-7 12:57
秋叶的文字,平静、从容,隐约间,有种气度。
”诡异的微笑来“,个人认为诡异一词,有待商榷,狡黠或更好 ...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意见,老师的建议很好,秋叶想用“神秘的微笑”不知合适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09:31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7 21:24
任何宗教都是救赎,心灵的救赎,佛教也如此。
几天前看了一档节目,是中央4台播的,叫《佛教与科学》,请 ...

我看到他们都很虔诚,我做不到那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9 04:59 , Processed in 0.50939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