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6-9-9 09:41 编辑
女性视域下的从容书写与精彩呈现 ——杜富桂散文印象
杜富桂是素有“中国乞巧之乡”之称的甘肃西和县人,也是陇南作家阵营里的有生力量。她的散文作品以前零星读过,这次又集中阅读了她的10多篇散文,被作品的独特视角、叙述风格、语言特点深为触动。在此,试谈点初步阅读的感受。
首先,杜富桂散文的题材,来源于和她休戚相关的生活,既有对亲身经历的深情陈述,又有对耳闻目睹事物的精心描写,更有对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对所关涉的素材的取舍趋向于多元化。
这些作品的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以写人记事为主,主要是写和她血脉相连的亲人,叙述他(她)们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往事,也写和她们之间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有趣而难忘的故事,还有同学之间不离不弃的真挚情谊等。这类题材,在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云在青山月在天》,写她追念逝去的美好时光,感念深刻于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亲人,叙述和表姐的初见、亲密无间的经历,以及对其婚姻状况的密切关注,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呈现表姐的外貌、言行、性格、品质等特征。《行云流水》叙写似水流年中的人生片段,以她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呈现“幼时贪玩、不慎受伤、高考落榜、创业受挫、企业就业、恋爱出嫁、女儿出生”等事件,溶渗在字里行间的是对生存境遇的思考,以及内心的担忧、彷徨、失落、无奈、欣喜、憧憬等情愫。《时光时光慢些吧》,翔实叙写爸爸对我关爱有加的事,通过“用手绢包冰棒”、“骑在爸爸脖子上看节目”、“登上领奖台后爸爸的骄傲和对我的表扬”、“爸爸为我打‘女儿’屁股”、“爸爸帮我买房、装修”等系列事件,饱含深情地写出这位父亲对女儿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心呵护,也表达了她对美好人生中的真“爱”的看重、珍视与珍惜。
当然,她写“乞巧女”的散文《草儿》,也是写人记事散文中的佳作。她从草儿的出生不幸起笔,主要呈现草儿的“幼年丧母”、“姐姐抚养”、“后娘劣待”、“生病寻医”、“相遇爱情”、“体面出嫁”、“公婆责难”、“丈夫嫌弃”等过程,书写了一位六十年代出生的乞巧女“草儿”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通过穿插其中的“乞巧”程式和草儿“乞巧”的场景,表达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赞美了草儿身上具有的善良、勤劳、坚韧、坚守、执著等美好品质。结尾部分,写步入老年的“草儿”和丈夫观看“乞巧”的情景,从另一个侧面凸显出“乞巧”对人的教化、对人的救赎等功能。
此外,《歇台》、《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今生有你》和《守护》,也各有亮点。
第二类,是以景观描绘为主,主要记录游历过程中景观的旖旎,描写旅途所见景物的优美,以及从中汲取到的主观感受。记游类散文,极易有“照相机”的弊病,容易写成图解景点的说明。杜富桂却能另辟蹊径,绕开老套的书写套路,以较为独特的观察角度,呈现眼中景物的独特性,书写自己真切的感受。尽管只有《我从江南走过》一篇,但也能体现出她这类散文的写作特色。这篇散文,选取“周庄”、“古里”、“秦淮河”等景点,避开对景物的直接描绘,而是融进更多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穿插进了她对生活、对现实、对人生的点滴思考,使得文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有艺术的高度。
其次,杜富桂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叙述风格的唯美化,能通过较为个性化的表述语言,将那些触动心灵的“人”、“事”和“物”,凭借清新绮丽的流畅语言,以女性化的柔美灵动笔触,进行细腻的描摹、叙事和抒情,由于文本切入视角独特,使得她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具有了诗意化的节奏、韵味、意蕴和美感。《做女人》这篇文章,先引出《红楼梦》中“水做的女儿”的观点,后联系到现实生活、内心的感受、个人的思索,表达出了做女人应该“妩媚、虚心学习、穿旗袍、从容”等论点,突出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散文书写特色。《守护》中写和母亲同病房的“靠门的女人”与陪护的丈夫对话的细节,不仅截取了丈夫对妻子“揉肚子”、“揉背”、“揉膝盖”等相关动作,还详细记述了丈夫和她之间的对话,通过感人至深的现场事件,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和睦、相濡以沫。由于语言渗透了作者的真实感情,并把她表述的优势做了充分运用,对赞美和颂扬美好的人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时,她的散文的书写,善于引用诗词名句和经典歌词,增强散文的底蕴、内涵和丰富性,不仅营造出了不同的艺术境界和叙述气场,还彰显出了其散文作品的独特的情境、情趣、义理和韵味。如:《做女人》引用“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秦淮河》引用“青砖红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等,有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趣味。当然,杜富桂对修辞的应用,也为她的语言增加了不少亮色,虽然多用比喻、借代、反问、比拟、夸张、通感、对偶、排比等,但都新颖而别致、巧妙而贴切,如“女儿已齐我的肩,清新美丽的如一朵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美姐姐的声音是甜的,歌是甜的,故乡的月儿也应该是甜的”,“那种心情是鬼扔给我的一件灰披风”,“黛玉的泪,是江南说不清的烟雨,宝玉的恨,是没有人能读懂的一卷经”,“黑瘦黑瘦的草儿,还没有六月的一穗麦子饱满”等,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印象很是深刻。
还有,杜富桂擅长在叙述语言中使用动词,来增强语言的韵律、隽永和动感。这样富有特色的语言,在描写场面和反衬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使用频率较高,使得她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描写准确、生动、形象,人物性格刻画精准、到位、丰腴、立体和传神,渲染和烘托氛围的效果极大增强。这样的举例,在她的散文中随处可以采撷。由此观之,她的散文语言已经初具个性化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征。
最后,还是要说点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出发点是为了促使她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把杜富桂的散文投射到更大的屏幕上比照,肯定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开拓疆域:一方面在题材的开掘和审视上,可以有更广阔的外延,散文的内涵也可以有更丰富的元素,从而增强题材的多元化和文本的丰厚性;另一方面,要在散文格调上尝试改变和转型,因为太女性化的风格既是优势,又是提升散文创作层次的羁绊,只有探索多种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才会促使散文书写水准的真正飞跃。相信她有这个实力,也期待她的散文作品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