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后财政工作的方针,我现在分六条来讲。第
一,归口。为什么提出这个方针?这是鉴于过去的预算
,特别是一九五三年的预算有危险性,而更大的危险性
是财政部代替各部门决定政策,这是不懂得数字中有政
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归口就包括政策问题,数
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
,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财政部代替各部作决定,有
人说是“有财无政”。“政”是有的,但是错了。过去
财政部管得多,反而挨了骂。挨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
袖筒里谈交易,不给钱挨骂,给了钱也挨骂;另一方面
是预算不采取归口的办法,控制不住,干预过多,因而
财政部成了被斗争的焦点。归口以后,就易于控制,预
算就容易确定。所以预算要归口,不能有不归口的预算
项目。归口不等于财政部不管,财政部有干预的权利,
要提出意见。财政部提意见,是从全局出发,考虑有钱
没有钱,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预算不能由各
部自行决定,但必须以各部门为主,共同商量。各级、
各部门对归口是赞成的,现在有一些还没有归口,归口
以后,工作就主动了。
第二,包干。以后是否永远包干?不一定。有些是
长期的,有些则不一定。但至少一九五四年必须包干,
一九五五年也有不少还要继续包干。包干的目的主要是
控制预算。包干的提出,是鉴于一九五三年预算在二月
十二日通过,三月底总预备费就花光了,八月即失掉收
支平衡,出现二十一万多亿元的赤字。因此,今后为了
控制预算,才实行包干。包干分两种:一是中央各口的
包干,主要是归大口。财委是一大口,其中农林水归四
办,交通归三办,财金贸归二办,工业归一办。总的预
算投资多少,由财委、计委审核。各项事业的轻重缓急
与投资的分配,由各口去考虑。二是地方的包干,主要
是大区包干。包干之后,由地方去调剂。现在规定三级
财政,实际上是两级财政,只包到中央和大区两级,包
到省有困难,将来还是要变的。有人问:包了开支,是
否还包收入?当然包。一九五四年预算指示中已规定,
总收入不应减少,并争取超过;总支出不应突破,并力
求节约。可见收入也包干了。这样收支都由大家包起来,
才能保证预算的巩固性。大家都负起责任,就不致于突
破预算。包干的好处很多,所以一九五四年预算指示从
去年十一月十日发出后,两个月来变动不大,这是过去
没有见过的。
第三,自留预备费,结余留用不上缴。这点最麻烦
,有的同志及苏联专家都不同意。其实,没有这一条,
大家不可能有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归口和包干;有了这
一条,大家才能有勇气和胆量实行归口、包干,地方才
有力量应付意外开支。这次规定周转金为预算的百分之
三至四,预备费为预算的百分之三至五,这就是摊了牌
,摆在桌子上,大家来过日子,不要再在袖筒里办事,
不要突破总预算。结余不上缴,但基建结余在外。
第四,精减行政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如果不
控制,是很危险的。理由不必解释。
第五,动用总预备费须经中央批准。这样,大家提
出要求时就会更慎重一些了。这个批准权不应在财政部
,而应在中央政治局。过去国家总预备费有相当一部分
是买烧饼油条用掉了,如一九五三年就是如此。现在有
了这一条规定,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有了这一条
的好处,是让大家知道要动用总预备费不容易。总预备
费是留着解决大问题的,不是用来买烧饼油条的。
第六,加强财政监察。毛主席在中央的会议上特别
提出这一点,这是以后财政工作的关键。财政上的浪费
是很大的。毛主席说:“有些项目节约百分之十,数字
就了不起了。”如国家预算节省百分之十,就是二十多
万亿元。因此,要加强财政监察。
为什么要提出六条方针?概括地说是因为:第一,
六条方针有一个重大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把国家财政放
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今天国家财政是不
稳固的,经不起重大考验的。我们要认识这种形势,要
兢兢业业地改变这种形势。财政如何稳固,大家要研究
,要谈清楚。过去的财政就是不稳固的。一九五○年全
国刚解放,金融不稳定,财政不可能稳固;一九五一年
抗美援朝,要打仗,财政也不可能稳固;一九五二年财
政情况比较好;一九五三年过早地花光了总预备费,只
好“搜刮”地方及中央各部门四十多万亿元,如无大问
题,万事大吉,如出现大问题,即束手无策。立国的政
策应放在有力量应付外侮和应付万一。“刮光”了地方
上的底子,如出现像抗美援朝这样的战争,或发生严重
灾荒,或须紧急兴建一个大工程,或有了新的技术发明
要采用,就没有后备力量了。那时就只有加税和减少人
头费,就要弄得大家哇哇叫。再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必
要的开支,把国家工业化的投资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经费也刮掉,这样影响就更大,就会动摇根本。财政后
备力量基础的巩固,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上。为了发展
经济,保证物价稳定,工商企业须有固定的流动资金,
银行须有足够的银行基金,而这些过去是没有的或者不
足的,且各大区各级都已没有底子,各方面搞得很枯竭。
我们要花几年功夫才能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
这就要把后备力量放在各方面,要在各方面打底子。怎
样打底子,尚须研究,要看力量,逐年补一点,慢慢就
补足了。如商业、银行要考虑有多少资金才够用,每年
补一些,补足后就放心了,没有顾虑了。如果我们给够
了,才能理直气壮地检查他们,现在检查他们,他们还
有理由说是因为没有补足。对于中央与地方的企业,也
要逐步补充其后备力量。如果花几年功夫补充了这些力
量,我们就能应付万一,就不会陷入困境。我们必须做
到这一点。这不光是要财政部来做,要靠大家来做。自
留预备费,不是请大家浪费,而是为了打基础。第一步
希望财政部做到在预备费外还有十万亿元,连同大区和
省市的在内,希望共有二十万亿元底子,才可以应付万
一。这一点,中央尚未讨论,是我个人的意见,不是定
论。这样,若有意外事件,地方上的底子可以拿上来,
因为谁都爱国,拿上来也是愉快的。
第二,有了后备力量,国家财政才能集中力量保证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就是要建立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要
保证这一点。如果财政不稳固,是不能保证的。实行归
口包干后,剩下的预备费才能用到重大的事情上去,避
免把钱用到买烧饼油条上去,才能保护住国家的总预备
费,站稳脚跟,保证工业建设。
第三,为了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保证社
会主义工业建设,必须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开支,克服
浪费。但如果没有六条方针,就不可能办到,即不可能
发扬积极性,让大家来办财政。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
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要
因地制宜。只有大家管财政,大家热心财政,事情才好
办。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
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
实行六条方针有这样一些作用,至少在今天看来是
正确的。当然,将来可能有变化,但这是将来的事,今
天必须这样做。
(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所作报
告的一部分。当时邓小平同志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
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