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五年六月四日)

  

  在这么一个重要会议上,我想先就裁减军队这件事
情,讲几句话。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
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
界和平作出贡献。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
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
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过去我们讲
过,这么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不要说指挥作战
,就是疏散也不容易。“消肿”,比较难的是安置退下
来的几十万干部。杨尚昆同志在小组会上讲了这个问题
,我们要想妥善的办法把它解决好。这次军委会议开得
很好,大家想到一块儿了。在这方面,我看没有不同意
见。这说明我们军队的同志是从全局着眼,从国际大局
和国内大局着眼来看问题的。

  今天我主要想讲一讲国际形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
对外政策。这个问题同我们会议也有关系。粉碎“四人
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
际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
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过去我
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
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山、散、
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
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
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
不敢打。首先,苏美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
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毁灭人类恐怕还办不到,但有本事
把世界打得乱七八糟就是了,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其
次,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
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同时,苏美两家还
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
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
,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
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这
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
,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
争的。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
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还要看到
,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
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由此得出结论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
,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
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

  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过去有一段时间
,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
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世界
上都在说苏、美、中“大三角”。我们不讲这个话,我
们对自己力量的估计是清醒的,但是我们也相信中国在
国际事务里面是有足够分量的。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
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
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
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所以,中国的发展是和平
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现在树立我们是
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
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
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我们
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这个我
们说到做到。这就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了
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

  总之,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
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的两个大变化。现
在看来,这两个变化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
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
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我们的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但是我们搞开放政策,
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对
加速我们的发展比较有利。

  最后我再讲一点。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
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
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
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
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
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
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
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可以从外
国买,更要立足于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设计出好的飞
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
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
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