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6|回复: 33

[原创] 王维的宁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4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5-5-7 08:28 编辑

王维的宁静

  王维是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喜欢他的诗,更喜欢他这个人。千百年来,他是唯一一个以佛的心境人的身躯活在纷繁的红尘中,一生隐在朝,一生置于山水间,活得睿智通透宁静的公务员和诗人与凡人,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与世无争,这是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们都不能企及的。更甚的是,王维精修儒释道,尤其精修佛教,但他从来不进寺庙烧香拜佛,也不在家里供奉佛台,身上不穿佛衣,脖颈、手腕上不戴佛珠。他的佛在名字里,在眼睛里、心里、诗歌里、绘画里、辋川里。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连后世的弘一法师也难以企及。
  
  我最早读到王维的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出现在当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语文老师是同一个人,他对这两首诗的讲解极其细腻,记得他是这样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重阳节这一天早晨,一个清瘦的少年在离家乡很远的城市里爬上了附近一座大山的山顶上,对着东面使劲地望着,思念着他老家的亲人,眼角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泪水,因为他看得太入神了,仿佛看见了老家门前那座大山的山顶上也站着他的亲弟弟,他也在朝向他站的这座大山的山顶上眺望着他这个亲哥哥,并为他这个哥哥栽下了一棵叫做茱萸的小树苗祈福。
  
  语文老师讲解完后,深情地对我们说,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座的同学中一定有亲人们在另一座城市里打工,他们回不来与家人团聚,一定会像王维一样站在高处,望着天空中的圆圆月亮深情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每逢佳节”就是每当一个节日到来,“倍”就是“特别”“更加”的意思,“思”就是思念,“亲”就是亲人。语文老师接着说,一个人在遥远的他乡站在高处望着圆圆的月亮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这种思念极其浓烈,家乡的亲人站在高处望着圆圆的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他,这种思念也极其浓烈,这两种思念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王维的这首诗歌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语文老师的讲解中,眼前浮现出来的画面是我对母亲的浓烈思念,诗歌中的清瘦少年王维,我看到的是我自己。那一年我十二岁,长得清瘦,五月十七日,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与母亲都离开了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母亲去了广州。那时的我对母亲的爱浓得化不开,但纵有千般不舍也必须要放她走。从此,我成了一个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日日夜夜思念,比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还要浓烈。因此,在读到他的这首诗后,在语文老师的讲解里,我记住了这首诗,更记住了王维这个诗人,并喜欢上了他,以后每当读到这首诗,想起语文老师讲解时说到的清瘦少年,我看到的不是王维,而是我自己。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最后一年读到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时的情感比一年前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要浓烈,因为是毕业季,一个月后就要分别,两年的师生情到了分别时,彼此心里都有着诸多的不舍,王维的这首诗抒写的正是这种不舍。记得语文老师那天带了两只水杯,现场请语文课代表与他一起表演诗中的不舍画面,把我们感动哭了。语文老师说,“渭城”指的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朝雨”指的是早晨的小雨,“浥”为打湿,“轻尘”是地下的泥土,“客舍”是旅店,“青青柳色新”是旅店边上的柳树刚刚冒出来绿色的柳叶,表示时间是早春。“君”为王维的朋友元二,“更尽一杯酒”就是再喝一杯酒,“阳关”也是地名,“故人”是老朋友,指的是元二。整首诗的意思是在一个早春的宁静早晨,渭城的天空下着小雨,雨水打湿了地上的泥土,诗人王维和朋友元二站在旅店门外边刚长出绿色柳叶的柳树下举着酒杯,他俩喝了这一杯酒后,王维又给元二倒满了一杯,劝他再喝下去,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次一别后,再见到老朋友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语文老师说,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分别的画面都是最真挚、最伤感的,也是最无声胜有声的,王维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劝酒中进行的。它还有好几个题目,其中《渭城曲》和《阳关三叠》最为出名,在唐朝,这首诗被音乐家谱成了曲,是一首送别亲朋友好时必唱的歌曲,也是流传最广的歌曲。
  
  语文老师还说,王维是中国千百年来唯一一个十全十美,找不出任何瑕疵的高情商男人,五官清秀帅气,为人低调亲切,性情温和宁静,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还是大唐的状元,对亲情极其浓烈,对爱情极其专一,对友情极其深笃,在整个大唐时代,诗人成千上万,王维一直排名第一,李白、杜甫都远在他之后。
  
  我小学毕业后,读王维的诗貌似都在课外,那时的我并不热爱古诗,但只要读到了王维的诗,内心就会宁静美好,仿佛站在春天的月光下吹拂着田园里的风,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留着短碎发,穿着干净的白衬衣,身材欣长,五官清秀,满脸浅浅微笑的青年男子站在水边举头望明月,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向他走过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相思》是王维最负盛名的五言,被后人们一直当成情诗引用和谱曲吟唱。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间读到这首诗的,但记得和所有人一样把它当成情诗,我脑海里浮出的画面是在江南一个春天的月光夜晚的水边,一位穿着白衣骑着白马的英俊书生从遥远的长安哒哒而来,在水边的一棵红豆树下下马,将马拴在离这棵红豆树不远处的另一棵树下让它吃青草,自己回到这棵红豆树下认认真真地挑选着最美的红豆,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粒一粒地摘下来,然后蹲在水边一粒一粒地洗干净,放在青石板上让月光温柔地照着,等夜风轻轻地吹干水分,再一粒一粒地捡拾起来,纵身跳上一条乌逢船,朝向划来的另一条乌篷船上巧笑倩兮的美丽女子划过去。
  
  后来,我得知这首《相思》不是爱情诗,而是友情诗,是王维赠给同性好友音乐家李龟年的,我大为震慑,立即想到了知音,想到了高山流水,想到了伯牙与钟子期。一个男诗人能把写友情的诗写得比爱情诗更像爱情诗,这个男人是怎样的儒雅、俊秀、多情、风流、细腻、温和、浪漫啊,然而,当我得知王维的爱情是苦涩的,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女人却在生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孩子也没有保留下来。那年王维刚满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可他没有再娶妻,也没有纳妾,没有孩子。大唐盛世,一个最有才华,长得最俊俏,最会写诗的男人,一生却没有为任何一位女性写过一首诗,也没有为亡妻写过一首悼念和思念的诗,这让许多读者无法理解,揣摩不透王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其实王维不复杂,一个真正的纯情诗人,他最优秀的作品是不会写出来的,因为写不出来才是最真的美。最真的美是要放在心里珍藏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有多深,他就会把这份爱埋在心里有多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有多深,他心里的苦就有多深。苦是不能轻易向外界倾诉的,只能独自咀嚼并吞咽——王维的宁静就是从妻子死亡的那一刻开始的。
  
  很多人说盛世出不了优秀的作品和诞生不出来伟大的作家与诗人,这话对,但不绝对。唐诗宋词是中国几千年文苑里最繁盛的两朵花,一朵牡丹,一朵芍药。这两个朝代都是繁盛时代,却涌现出了最繁盛的文学作品和最优秀的诗人与词人。唐朝经历了三百余年,其中盛世有一百余年,也就是我们说的盛唐,但文学上的盛唐只有四十多年,中国最伟大的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正是出生和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三人的作品流传都很广,影响后世都很深,但真正能代表盛唐时期的作品只有王维的。李白的诗太过仙气,缺少骨和肉,缺少烟火味,与我们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相符,杜甫的作品大多创作于安史之乱中,安史之乱前的作品有影响力的没有几首,代表不了盛唐,只有王维的作品把整个盛唐时代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是一幅盛唐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很多人说王维的诗太过于寄情山水和田园,像一桌丰盛的宴席,但都是素菜,且碗碗清淡,吃起来不带劲,无论他的诗写得再好,也无法与李白、杜甫比肩。这比喻没有错,但中国一直以来是以农立国,农民的首要任务是种地,种地离不开山和水,也离不开国家的关心。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中的两位灵魂人物,但王维的诗要优秀过孟浩然,这是因为王维的主要身份是国家公务员,但他的心始终牵系着百姓,时常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感受着他们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要高于生活。孟浩然不是官员,一生也未做过官,他的诗是我手写我心,无论写得再有灵气,再有艺术,也都是实际生活,无法高过生活,这里的高过生活就是身份上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都向往活成李白的人生,可没有人能实现,大多数人活的像杜甫,却又痛恨。诗仙过于虚幻,诗圣过度沉郁,唯有诗佛宁静淡然,因为佛由人修炼而成,佛是自然界中最高境界最孤独的人。凡人是有欲望的,无法接受和忍受这种孤独。王维是诗歌里的佛,是人间最清醒的人,他懂得生而为人活在这个世上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因此,他不会选择做仙,也不会选择做圣,也不会选择成佛,他只选择做人,做人必须要接地气,他的诗首首都接地气。他不是写不出李白一样的诗,早期作品《少年行》第三首“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完全能盖过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也不是写不出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诗,一首《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便把安史之乱中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且这首诗还救了他的命,还有《相思》,能让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弹奏使所有人落泪,这不是李白和杜甫能达到的高度。
  
  王维的才华与智慧高过苏轼,应制诗最能考验一个诗人的文学功底及情商与智商,历朝历代陪伴在皇帝身边的文臣都写过应制诗,苏轼写过好几首,但只有王维写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之作应制》最成功,流传也最广,而且还是最难写的七律。我每次去大运河看拱宸桥,眼前便会浮出皇帝带着文武大臣下江南春游浩浩荡荡的画面,就会想起王维的这首应制诗里的最后两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王维活了六十岁,是病死的,死时仍保持着宁静的面容与心态,他的死与安史之乱爆发时饮下的泻药脱不了关系,若是不饮那杯泻药也能活下来,他一定是大唐里最长寿的诗人,而且一定是无疾而终。
  
  王维的宁静人生也是他的苦楚人生,苏轼是崇拜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足以证明。他与苏轼也很相似,尤其是亲情,都有一个血浓于水的弟弟,都在朝廷里做大官,都为了救哥哥的命主动向皇帝求情降职或革职,这应该是王维、苏轼活在人世间最大的不孤独。
  
  多年前我在《读者》杂志上读到过贾平凹赏析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的一篇散文,文中写到他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真正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文中写到:“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贾平凹把王维比喻成唐朝的爱因斯坦,他写到:“他(王维)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其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他写到:“王维的人生态度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三十岁后最真实的心境。大唐有多繁华,王维就有多宁静,这宁静里装满了一个朝代盛世的山水,也装满了一个诗人肚子里的全部苦水。
  
  2025.5.2—3 杭州·钱塘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论坛瞅瞅,不经意间看到心旷有新文,好巧好巧
心旷,节日快乐哈,不出门看人头,宅家写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当年的语文老师若是读到此文,得多感动哪。
语文课老师讲解的细节,都能清晰如昨,记忆犹新,太强了,足见当时带给了少年多大的震憾。
有些记忆不会随着岁月流失,而是镶刻在了心底,形成肌肉记忆。
心旷一直在工余努力读书、潜力写作,好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乡好文,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腹经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实 发表于 2025-5-4 21:23
上论坛瞅瞅,不经意间看到心旷有新文,好巧好巧
心旷,节日快乐哈,不出门看人头,宅家写文不失为一种很好 ...

哎,秋秋好。一眨眼,就夏天了。时间过得真快。
   今年我几乎没来论坛,也没写文。
        今年遇到了很大的不顺心的事情,折磨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实 发表于 2025-5-4 21:27
你当年的语文老师若是读到此文,得多感动哪。
语文课老师讲解的细节,都能清晰如昨,记忆犹新,太强了,足 ...

我一直很喜欢王维,喜欢他的那种静,喜欢他的与世无争。也喜欢他的才貌双全。读他的文字和故事,能给我内心一些安宁。
   当年读小学时老师讲王维的这两首诗,可能恰好触碰到了我的神经吧,因此,记忆就永恒了。
语文老师当年教我的时候都已经40多岁快50岁了,那是1995年和1996年,转眼整整30年了,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现在他也快80岁了。

一直想写一篇王维的文章,但自己水平有限,知识也浅薄,这次写了,还是写的浅薄。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匡建华 发表于 2025-5-5 09:29
欣赏老乡好文,节日快乐!

匡老师,夏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手写我心啦。哪来的满腹经纶,我达不到这个深度啊。
珠珠,夏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此篇将王维的诗句讲解得详尽,赏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极有穿透力的。以柔克刚,以宁静熄浮躁,以淡泊养心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高烧未退吧,我怎么读到王维是苏轼的崇拜者,不是我老眼昏花吧,可那个他只能理解为王维

也有可能是王维几百年后从棺材里蹦出来找苏轼比试谁才是唐宋第一诗人,然后王维甘拜下风,才有崇拜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写此文可见你终于活明白了,不再怨气冲天。幸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馨 发表于 2025-5-5 18:34
老师此篇将王维的诗句讲解得详尽,赏读学习了!

谢谢云馨老师支持、鼓励。
浅浅而谈。
祝初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5-5-6 08:55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极有穿透力的。以柔克刚,以宁静熄浮躁,以淡泊养心胸。 ...

是的。就喜欢他的淡雅宁静。千年过去了,但他的每一首诗仍然像是刚出炉的,是那么熟悉而清新。
我住的地方是新农村,现在正是插秧时节,农民在犁田,后面跟了许多白鹭,立即就想起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还有遇见山和水与云,就会想起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 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7-13 06:58 , Processed in 0.0392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