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五年六月的莲花,比任何时候都开得繁盛——对于解职从合州回京城汴梁的周敦颐来说,冥冥中似有上苍特意的安排。
某个午后,天色将暮,夕晖在后院莲池内的莲叶与素洁的莲花上流连忘返。池畔,周敦颐目含惊喜,对每一朵圣洁的莲花投注着深情的凝目与注视,并暗自思忖:这汴京的莲花最懂得我的心思,才开得如此繁多,如此内敛,如此洁身自好啊!
忽然,他的随从上前禀报:“老爷,王安石大人来访!”周敦颐稍微一愣,随即说:“请到客房,看茶,叙话吧!”当他转身时,一位仪表堂堂的官人已经向他走来,远远地拱着手,朗声问候。不用问,他便知是小自己四岁,且被自己三次拒见的王安石。他连忙拱手相迎,并作出请到客房上座的手势。不料,王安石道:“茂叔兄爱莲早已名传九州。眼前恰逢如此美景,又在汴京莲开时节相逢,咱们就在莲池边设座,赏莲之美,品茶之香,聆听兄从政为官之教诲,岂不更好?”原来,王安石回京述职,得知周敦颐回京,便欣然来访。于是,王安石在京城莲花氤氲的清雅之气中,深深感受到周敦颐对“莲”的热爱、尊崇,甚至从“莲”中读懂了为官从政之道。
那个夜晚,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也是令王安石终身受益的夜晚。据周敦颐回忆,他和王安石在莲池边相谈甚欢,不觉已被夜露打湿衣衫。他邀王安石到客房休息,王安石谈兴依然很浓,并在他悬挂于客房亲绘的《清莲图》前久久凝视,似有所感,似有所思,似有所悟。次日告别时,诚恳地请求道:“敦颐兄,能否将您绘的这幅<清莲图>惠赠予愚弟?本来,我拜访您时带了一个玉如意想作为见面礼,没想到您比坊间所传更加爱‘莲’。深感惭愧,唐突之处,诚望海涵!但这幅画,当是晚生一生需要悬挂于正屋厅堂的瑰宝啊!”
后来,周敦颐不止一次地回想起他和王安石的这次“京城会晤”,直到熙宁六年,在五十七岁那年的六月初七病逝,这个未解之谜还在心间?那就是,王安石是否真正读懂了他当年所赠的那幅画呢?真实的状况是,此后的王安石在仕途上日渐声隆。周敦颐也记得,那次会面后的第七年,即位的宋神宗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次年,神宗召见王安石商讨摆脱面临的政治、经济与外侵困境的对策,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随后上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此在宋朝政坛叱咤风云数十年。身为宋相的王安石,职业生涯中有几件清廉的故事,也时不时地传入周敦颐的耳廓:
有一次,王安石患哮喘病,医官要使用紫团山人参作为重要成分。当时薛师政托人把这种人参送去,王安石坚决拒绝,言辞凿凿地说:“我一辈子没有用紫团山人参也活到了今天!”。还有一次,因王安石的面色黝黑,为了保持仪表,门人让使用澡豆,他却认为肤色乃天生,于是断然拒绝。在担任宰相期间,王安石曾收到友人赠送的作为感谢的三百瓶好酒,始终坚持不接受,甚至将酒送往官府表明不接受任何形式贿赂的心迹。每每听到这样的传闻,周敦颐不止一次想:难道王安石真的读懂了他的那幅画吗?
此后,周敦颐还有一件事刻骨铭心。嘉祐八年五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至,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他凝神提笔,稍一思索,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写下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短文——名传后世的《爱莲说》。那幅手稿,他后来作为礼物赠给了王安石。在去世前写了一封信,他叮嘱儿子周寿,定在王安石在他的墓前祭拜时交付。
熙宁六年六月的一天,王安石得到周敦颐去世的噩耗,处于党争漩涡的他向着庐山莲花峰的方向,双膝跪地,痛哭流涕,心绪如潮汹涌,久久地不能平息。他哪里能想到,辞官归隐的周敦颐骤然辞世,令他痛断肝肠,深感惋惜之至……可是,他由于远隔千山万水,不能亲去灵前祭奠,并送周敦颐最后一程。那一天起,王安石每天都会在那幅《清莲图》前凝视良久,或者小心翼翼地打开《爱莲说》的手稿,虔敬地诵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每每读罢,总是泪流满面。不用说,他又怀念周敦颐这位恩兄了。
此后的事,周敦颐没法知晓。次年四月,曹太皇太后、高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便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这年六月七日,王安石特地赶到庐山莲花峰的濂溪畔,深深地跪在以家乡之名命名门前溪流的周敦颐的墓前。闻讯赶来的周寿,郑重地把一封写着“介甫亲启”的书信双手呈在王安石面前。王安石接过颤抖着双手打开的信,分明看见那一张素净的信笺上,只端端正正地写着一个字。那一刻,他再一次泪如雨下,几乎哽咽高呼:“恩兄啊,第一次和你相遇,就是因为读懂了您的《清莲图》,才恳求您惠赠予愚弟的啊!”
王安石在周敦颐墓前久久跪拜,直到一场猝不及防的阵雨淋得浑身湿透,才在周寿等人的竭力相劝下起身。临别时,王安石对周寿说:“您的父亲一生爱莲,懂莲,并以绘莲之画和写莲之文教诲与我,实乃吾人生导师也!”顿了顿,他又续接话头:“你也许想知晓,你的父亲给我的信中写的什么?真真切切只有一个字——廉!其实,他要告诉我的,我早已心如明镜般明晰。”因为,他在莲池畔的那个夜晚,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为那幅《清莲图》中的“莲花”是由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廉”字组成的。
此后,王安石再去周敦颐墓前祭拜,他欣喜地发现恩兄的墓前,池塘内的莲花又一次开得繁盛而圣洁。不远处,在林梢间喧闹如潮的夏蝉,似乎在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廉,廉,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