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3|回复: 20

[原创] “莲”之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5-6-11 11:27 编辑


“莲”之爱


嘉佑五年六月的莲花,比任何时候都开得繁盛——对于解职从合州回京城汴梁的周敦颐来说,冥冥中似有上苍特意的安排。


某个午后,天色将暮,夕晖在后院莲池内的莲叶与素洁的莲花上流连忘返。池畔,周敦颐目含惊喜,对每一朵圣洁的莲花投注着深情的凝目与注视,并暗自思忖:这汴京的莲花最懂得我的心思,才开得如此繁多,如此内敛,如此洁身自好啊!


忽然,他的随从上前禀报:“老爷,王安石大人来访!”周敦颐稍微一愣,随即说:“请到客房,看茶,叙话吧!”当他转身时,一位仪表堂堂的官人已经向他走来,远远地拱着手,朗声问候。不用问,他便知是小自己四岁,且被自己三次拒见的王安石。他连忙拱手相迎,并作出请到客房上座的手势。不料,王安石道:“茂叔兄爱莲早已名传九州。眼前恰逢如此美景,又在汴京莲开时节相逢,咱们就在莲池边设座,赏莲之美,品茶之香,聆听兄从政为官之教诲,岂不更好?”原来,王安石回京述职,得知周敦颐回京,便欣然来访。于是,王安石在京城莲花氤氲的清雅之气中,深深感受到周敦颐对“莲”的热爱、尊崇,甚至从“莲”中读懂了为官从政之道。


那个夜晚,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也是令王安石终身受益的夜晚。据周敦颐回忆,他和王安石在莲池边相谈甚欢,不觉已被夜露打湿衣衫。他邀王安石到客房休息,王安石谈兴依然很浓,并在他悬挂于客房亲绘的《清莲图》前久久凝视,似有所感,似有所思,似有所悟。次日告别时,诚恳地请求道:“敦颐兄,能否将您绘的这幅<清莲图>惠赠予愚弟?本来,我拜访您时带了一个玉如意想作为见面礼,没想到您比坊间所传更加爱‘莲’。深感惭愧,唐突之处,诚望海涵!但这幅画,当是晚生一生需要悬挂于正屋厅堂的瑰宝啊!”


后来,周敦颐不止一次地回想起他和王安石的这次“京城会晤”,直到熙宁六年,在五十七岁那年的六月初七病逝,这个未解之谜还在心间?那就是,王安石是否真正读懂了他当年所赠的那幅画呢?真实的状况是,此后的王安石在仕途上日渐声隆。周敦颐也记得,那次会面后的第七年,即位的宋神宗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次年,神宗召见王安石商讨摆脱面临的政治、经济与外侵困境的对策,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随后上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此在宋朝政坛叱咤风云数十年。身为宋相的王安石,职业生涯中有几件清廉的故事,也时不时地传入周敦颐的耳廓:


有一次,王安石患哮喘病,医官要使用紫团山人参作为重要成分。当时薛师政托人把这种人参送去,王安石坚决拒绝,言辞凿凿地说:“我一辈子没有用紫团山人参也活到了今天!”。还有一次,因王安石的面色黝黑,为了保持仪表,门人让使用澡豆,他却认为肤色乃天生,于是断然拒绝。在担任宰相期间,王安石曾收到友人赠送的作为感谢的三百瓶好酒,始终坚持不接受,甚至将酒送往官府表明不接受任何形式贿赂的心迹。每每听到这样的传闻,周敦颐不止一次想:难道王安石真的读懂了他的那幅画吗?


此后,周敦颐还有一件事刻骨铭心。嘉祐八年五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至,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他凝神提笔,稍一思索,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写下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短文——名传后世的《爱莲说》。那幅手稿,他后来作为礼物赠给了王安石。在去世前写了一封信,他叮嘱儿子周寿,定在王安石在他的墓前祭拜时交付。


熙宁六年六月的一天,王安石得到周敦颐去世的噩耗,处于党争漩涡的他向着庐山莲花峰的方向,双膝跪地,痛哭流涕,心绪如潮汹涌,久久地不能平息。他哪里能想到,辞官归隐的周敦颐骤然辞世,令他痛断肝肠,深感惋惜之至……可是,他由于远隔千山万水,不能亲去灵前祭奠,并送周敦颐最后一程。那一天起,王安石每天都会在那幅《清莲图》前凝视良久,或者小心翼翼地打开《爱莲说》的手稿,虔敬地诵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每每读罢,总是泪流满面。不用说,他又怀念周敦颐这位恩兄了。


此后的事,周敦颐没法知晓。次年四月,曹太皇太后、高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便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这年六月七日,王安石特地赶到庐山莲花峰的濂溪畔,深深地跪在以家乡之名命名门前溪流的周敦颐的墓前。闻讯赶来的周寿,郑重地把一封写着“介甫亲启”的书信双手呈在王安石面前。王安石接过颤抖着双手打开的信,分明看见那一张素净的信笺上,只端端正正地写着一个字。那一刻,他再一次泪如雨下,几乎哽咽高呼:“恩兄啊,第一次和你相遇,就是因为读懂了您的《清莲图》,才恳求您惠赠予愚弟的啊!”


王安石在周敦颐墓前久久跪拜,直到一场猝不及防的阵雨淋得浑身湿透,才在周寿等人的竭力相劝下起身。临别时,王安石对周寿说:“您的父亲一生爱莲,懂莲,并以绘莲之画和写莲之文教诲与我,实乃吾人生导师也!”顿了顿,他又续接话头:“你也许想知晓,你的父亲给我的信中写的什么?真真切切只有一个字——廉!其实,他要告诉我的,我早已心如明镜般明晰。”因为,他在莲池畔的那个夜晚,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为那幅《清莲图》中的“莲花”是由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廉”字组成的。


此后,王安石再去周敦颐墓前祭拜,他欣喜地发现恩兄的墓前,池塘内的莲花又一次开得繁盛而圣洁。不远处,在林梢间喧闹如潮的夏蝉,似乎在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廉,廉,廉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着写了一篇所谓的小说,发在这里请师友们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刘老师发文【太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嘉祐五年六月,蜀地合川的莲花,比任何时候都开得繁盛——对于解职回汴京开封的周敦颐来说,冥冥中似有上苍特意的安排。”  



     "嘉佑” 是北宋,宋仁宗的年号。现在的河南开封是当时的京城——汴梁,也成东京,汴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5-6-11 10:08 编辑

“这合川的莲花最懂得我濂溪的心思,
茂叔兄爱莲早已名传九州
对于解职回京城汴梁的周敦颐来说”



    1. 嘉佑五年六月,这样写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宋仁宗执政的“嘉佑盛世”。
   2. 解职回汴京 ,赏蓮在四川? 这个要有个说明。
   3.“我濂溪”,“茂叔兄”都是指周敦颐, 一个是“名字 ”,一个是尊称。 不知这样理解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5-6-11 10:00
“这合川的莲花最懂得我濂溪的心思,
茂叔兄爱莲早已名传九州
对于解职回京城汴梁的周敦颐来说”

感谢您的细心阅读和真诚指导。“合川”这个是我弄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夕晖在驿门外莲池内的莲叶与素洁的莲花上流连忘归
“他邀王安石到驿馆客房休息,”

       注意这两个“驿”,
      “驿馆” 旧时是指 传送公文的人,在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这篇《‘莲’之爱》,意指做官要清廉,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立意很好! 加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梦游太虚版”很吸引人哈!中财论坛各个栏目的当家大咖都来发文助阵咯!欢迎欢迎,感谢感谢!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选题很新颖,《爱莲说》作为千古佳作,作者以此为题。把周敦颐和王安石两位非常有成就的诗人,曾经的过往绑定在一起,二位友人的心心相惜,这份友情令人动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在作品背景上用了花式信纸,在字体和排版上很讲究,为太虚作者们打个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淀派 发表于 2025-6-19 17:47
刘老师,在作品背景上用了花式信纸,在字体和排版上很讲究,为太虚作者们打个样! ...

我的 母亲 经常 为了 一点 小事 打我!我 现在 真的 生不如死!

父亲 已经 报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花淀派 于 2025-6-20 17:13 编辑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5-6-20 11:13
我的 母亲 经常 为了 一点 小事 打我!我 现在 真的 生不如死!

父亲 已经 报警了 ...

不能确定你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不得不说,你的经历顶别人几辈子的都复杂曲折。如果是假的,拿着整个论坛的文友开涮,非常不道德,总在给人添乱,添麻烦。几年来,在网站有过诈死,随意拉黑文友,假扮各种角色制造话题,情绪一小时一变,今天或许高兴放飞自我,明天就歇斯底里......跟你在一个网站,我们是开了眼了,不过也有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25-6-20 17:35 编辑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5-6-20 11:13
我的 母亲 经常 为了 一点 小事 打我!我 现在 真的 生不如死!

父亲 已经 报警了 ...

   养你这么一个理解力奇葩,行为反人类的孩子,做母亲的一定非常苦恼和绝望。不对,你也应该人到而立了吧 ?别整天小诗意小诗意的自淫。你跟个祥林嫂似的败坏你母亲,你让她情何以堪。头几天你还以你母亲之名,把她树造成护小鸡的母鸡形像,这么快就忘了?

   老是在别人文章后面文不对题发神经,太影响大众情绪,太倒人胃口,你不自知么

就凭我 的亲身经历,你一次又一次幻想喷在我头上的污水,就可以想像你母亲为什么打你。不知感恩也就罢了,反复无常也就罢了,还不间断的作妖, 不打你打谁?活该!
至于你 父亲报警的事,亏你想得出,说谎也要过过大脑。除非你父亲跟你一样脑壳有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5-6-20 17:32
养你这么一个理解力奇葩,行为反人类的孩子,做母亲的一定非常苦恼和绝望。不对,你也应该人到而立了吧 ...

当妈的打孩子,当爹的就报警。如果都这样,就天下打乱了......

点评

然也。哈哈哈  发表于 2025-6-20 17: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 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7-13 06:56 , Processed in 0.0338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