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用一朵禅意约你入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0:13
标题:   用一朵禅意约你入诗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7-7-25 17:41 编辑

  
                                                   用一朵禅意约你入诗

  一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读诗;心乱的时候,我喜欢出去走走,看花,或听泉。一个盛夏的午后,我和先生来到万佛堂石窟。

  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一千五百年了,是东北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建筑群,开凿在大凌河北岸福山的悬崖峭壁上,是平东将军拓跋元景兴建的,用来为孝文帝祈福消灾,与云冈、龙门石窟一脉相承。景区中,有雕刻的佛像一万六千尊,现存大小洞窟十六个,四百三十余尊石刻造像。

  离得不远,也不常来。我们走进景区,感觉明显修缮了,与以前大不相同。顺着小路,来到最著名的元景造像碑前。这是堪称国宝的魏碑极品,被一个封闭的玻璃罩保护着,透过玻璃,我们看到魏碑体的文字遒劲秀丽,方圆适宜,结构严整,刻出了毛笔书写的味道,这在北魏名碑中是极为罕见的。前苏联人曾断言,长城以北不是中国领土,周恩来总理就曾以这块摩崖魏碑佐证,有力地反驳了他们的妄言。

  站在碑前,风,从远处吹,历史浩荡袭来。这伫立在福山上的魏碑,临风沐雨,看千帆竞过,早已波澜不惊,把自己过成了一个个烟霞笼罩的普通日子。小字越千年,在黑色的底框里荧荧灭灭,谁在这炎热的夏季,挥汗如雨?又是谁擎着烛火,照你刻刀凸凹飞转?拂去时间的尘埃,昨日就在眼前,却换了人间。

  无缘由地感动,只为刹那间,心弦被拨动,那些疾书与印记,那些繁华与消隐,那些虔诚与求索,那些生生死死……流转到我这里,我看到了眼前的因果,却无以名状。真正的繁华,我们从来没来得及看清,一眨眼,繁花落寞,又是一个新生。

  这里石刻的佛像多,大小不一,神态各异,佛像的发髻还保留着某种传统,与现在的佛像不同。印象最深的是在摩崖上的笑佛,那隐隐的笑,像蒙娜丽莎,好像看见了什么,又好像只是会心一笑,是痴笑人间的迷茫吗?

  总感觉佛和世俗生活疏离,高高在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佛总是垂首低眉,安详恬然,他是来度人的,从而享受最单纯的喜悦。而佛又是威严的,不容任何人亵渎,如同一个有尊严的人保持自己的心性一样。

  这时,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小孩子在佛殿前哭闹,母亲说,再哭,佛该不高兴了,小孩子突然就怔住了,不哭也不闹。想起一个朋友讲过的真实故事,那年,他们高考结束,同学们来万佛堂玩,一个男生对着佛辱骂,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在佛像上爬来爬去,像肆意践踏。从这里回去,大家又到大凌河游泳,男生溺水而亡。

  孩子是有灵性的,他知道轻重。那个男生的一生,就这样宿命而多艰,就这样没了踪迹,淹没在广漠的尘烟中。我不信佛,也不知道有没有天人感应,但无论何时,善良都是人的本分,不轻贱别人,尊重所有,这是人的底线。

  人总会慢慢走向某个未知的结局,就像我们不知道何时生,何时死一样,这个结局与人类对自身不可预见的命运如出一辙。我们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所以,对生命的真相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性而科学。

  走过一个又一个石窟,仿佛穿越在古今中,仿佛变成了那个举灯礼佛的人。

  在一座佛殿前,抬头望,艳阳如织,空荡荡地打量着残缺的石佛,笼不住一缕微风,几声鸟啼。俯瞰山下池塘边,那些祈福的人们就像袅袅升起的烟雾,忽隐忽现,一会儿就散尽了,无声无息,只留下断断续续冒着青烟的灰烬,证明人间的消息,留下一段偈语。突然有前世今生之感,我站在那里,有花可赏,有生命流淌,还能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就是领受了天大的恩宠呢。

  二

  其实,我是为这一池莲花而来。

  莲花总是和佛有数不清的缠绕。佛教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许多花都有香气,都柔软、干净,而莲花“华实齐生”,因此,担负起了佛教的象征使命,被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花,被赋予更多内涵。

  这些与我无关,我只喜欢这绵延在佛前的莲,淡淡的粉,不带一丝轻佻,不妖娆惑人,那么纯洁,那么素净,片叶不沾身,天然就散发出仙子之气。

  站在池边,眼前就是莲花的场,静静地,一枝枝莲花亭亭地跃出水面,不忧亦不惧,于田田的叶子之上,高挑而洁净。花骨朵儿饱满丰盈,粉红色,如同豆蔻女儿心,面对喜欢的人,一瓣瓣打开,藕花深处,浅浅笑意,回首嗅青梅的娇。一边深情款款地开,一边依依不舍地落,就像自然给莲疏花,以保证果实圆满。

  莲花朵朵,似敲响了前世之门,宛若来自天堂的清音,连浅水处的小石子,仿佛都有佛性,会背《莲花经》似的。

  这池莲花的背景是土褐色或金色的佛像,肃静,垂手,或坐或立。莲蓬与莲花互相映衬,花与果同时呈现。水下面,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藕,丝丝相连。我不知道是佛像面对莲花而智慧生,还是莲花鲜活了千年的佛像?最不可言说之情,必将无言以对。一个个刻着历史的雕像,磨光了多少光阴的薄刃,削平了多少征战的棱角,越来越变得平和安详。

  莲花,就是一盏灯,慈悲喜舍的灯,一朵,两朵,三朵……愿我们皆为掌灯人。

  水边放生处,一个灰衣僧人和一个放生的女子垂首而立,面对鱼儿,低声超度生灵,在若有若无的诵经声中,慈怀慢慢苏醒。我不是出家人,也不笃信佛经,却莫名地喜欢缭绕的佛音,喜欢单调的诵经声,一声,一声,渐入佳境。

  此时,一池莲娇羞静美,连同水边的小蜻蜓,仿佛都入了定,提纯了心灵,持守着安宁。

  有些光阴就是用来小坐的,比如现在,我坐在石洞对面,莲花前,啜饮一杯清茶,咂吧一下,满嘴香,是醉花阴的妙,是淡定的甜。鸟鸣也不多,零星细碎,趁人不注意,就滑到沟沟坎坎上了。莲香似有似无,时光干净,一束束滴落指尖……

  想起莫名就喜欢的那首歌《七朵莲花开》,知道了为什么喜欢,在莲瞬间的娟秀间,忘却凋零的悲切,听涛涛水流的轻吟,读懂了岁月匆匆的辗转,聚与散,开与合,都有禅意。浮生花开,月静日长,岁月枕香。莲自心中生,心似莲花开,赏花的心情,心静即安,然后,一世安然。

  我愿意交付所有的澄澈,所有的花香和鸟鸣,献给那些前朝旧事的青苔,以及所有深藏不露的苍茫。我这样的中年女子,眼睛近视了,即使贴近它,也看不那么远,那么透,只能体悟一点点慈悲与善意,那些深邃的遥远,于我就是缥缈的前世,可望不可及。可触碰这石像,目见莲花开,忆及你,我的灵魂也肃敛,借着一个王朝的盛世余音,尽享自己的欢颜。

  三

  一般佛山前都有水,万佛堂也不例外,是万年前就有的大凌河。

  佛山前的水大多波涛汹涌,佛像矗立水边,大多为镇江祈福。大凌河水并不多,因为干旱,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水黄色,浑浊,没有堤坝,就那样自由奔向海洋。这条河孕育了10万年前的“鸽子洞人”,也孕育了世界第一朵花开、第一只鸟鸣。

  流淌了这么多年,它明显老了,流水日渐平缓,潺潺之声弱小,它就像饱读诗书的老者,满腹经纶,却也日薄西山。散淡的云用发梢垂钓河水,于是水便有了洁白的念想。在这晴朗的下午,白云低垂,唾手可得,它善于用压低自己抬高河水。我不知道水中有没有几块石头,被细流反复冲洗,我想用它代替我说不出的那部分内容。

  我知道,佛像在大凌河面前是小字辈,它只看到了千年的河流变迁。这些年,大凌河已经没有了脾气,甚至快没有了内容,这个江湖已经不能称其为江湖。那些曾经的恩怨无需再关注,那些鸟儿散布的小道消息,也可以被彻底删除,莲花回收了那些鼓噪与八卦。

  我无权在水边指指点点,曾经的河的美,沙知道;风的轻,石知道;这里最初的美,被大凌河里的每一条鱼看到,我没有参与,一无所知。一个无知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河水依旧在流。北岸是万佛堂以及莲花池,南岸是村里的住户,人间烟火,是最温柔的力量。有人家生火做饭,有人在河边放羊,朴素、温和,同呼吸一样自然,这是寻常日子里千丝万缕的光线,如果有什么可以称得上理所当然,那一定是万物之于自然,烟火之于人间。

  水如众生端坐,众生皆有诗音。

  来到这一脉水系,赏这一山佛像、一池荷花、一袭流水,感觉自己是轻的,悄无声息的轻,面对如此庞大,如此虚空,我完全失去了主张,把控不了。那些原以为很重要的事都变得无足轻重,看得多了,定会让我这样的凡俗之人有点胸怀和静气。我没有勇气大声说话,我的话语迟缓,我说出的话一点分量都没有,都不如一滴细雨、一叶葱绿,不如这袅袅炊烟,我只能忍受安静,安于安静,这样的我能穿越过去的无情,所有饱含热泪的委屈、所有莫须有的惆怅、所有世人的误解,只管打马过来,我承受得起。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我还想的是宽宥,可一时又不知道宽宥什么,只觉得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原谅的,真实的是,大自然哪里需要我们原谅,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那是自然的本义,我们好好安顿自己的心灵,才是王道。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一直认为,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颂,而是心中有悟,常思己过;心中有善,施与他人,过好烟火日子,求得灵魂的安宁。诗意是纯真,是朴素,是美丽;禅意是包容,是仁厚,是宽慈,而莲花两者兼备,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盈盈一水间,分得一丝清凉,就有了生活的意义。

  与其说,先人为我们造佛修庙,倒不如说,他们给后人建造了一脉谱系不断的心灵驿站,供后人休憩、思索。

  在此片刻而已,一生已近,我自欣然。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以下图片来自于我市摄影家宋东风作品,谢谢宋老师

3.jpg (244.36 KB, 下载次数: 980)

3.jpg

2.jpg (267.12 KB, 下载次数: 1005)

2.jpg

1.jpg (305.34 KB, 下载次数: 1017)

1.jpg

4.jpg (378.53 KB, 下载次数: 998)

4.jpg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7-24 10:18
沙发坐到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7-24 10:19
没仔细看文,先看到美妙的荷花仙子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7-24 10:21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7-7-24 10:22 编辑

水如众生端坐,众生皆有诗音。

这一句好有禅意啊,赞一个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10:22
先挂个号,一会儿来慢赏问好红红,早上愉快!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7-24 10:25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立红此篇如那荷一般静美优雅,我是无需多言了。给立红也上一首我前两天新写的咏荷诗吧。

暗自梳妆慢卷帘,清香远溢却无言。
三生情系池塘月,一样嫣然并蒂牵。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7-24 10:49
粗读,先加分,慢慢品读学习。
问好、夏安!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11:05
对人、事、境,不起烦恼,谓看破。这世间,没有恒常,没有自己心目中描摹的那个理想国。无论顺境或逆境,安心就好。心清净了,一切都清净;心自在了,一切便自在。我们总说放下,其实放下并不意味心的轻松,也非放弃。轻松也不是懈怠的表现,轻松是一种心境,没有佛的心性,却也自在悠然。自在非放逸,随缘自然不是随便。我们认真地活着,是因为心的执着。念起念灭,归于心!这一副皮囊,亦随心转!我不懂佛,但我欣赏莲的姿态!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7-24 11:18
好美的题目,估计内容也如诗意般奔涌。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11:19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25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立红此篇如那荷一般静美优雅,我是无需多言了。给立红也上一首我前两 ...

谢云姐夸赞,姐姐的诗句也不错哦,同样很赞!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7-24 11:35
一出行,观佛,观荷,咋像悟道高人一样,充满了禅意。有了如水般柔的文字,潺潺的流过……
作者: 湘江往北    时间: 2017-7-24 11:39
是不是走近的每一个人,内心都是安宁的,看世间,与佛语,那一池莲,花开为谁,花落为谁!梦里一声叹息,惊扰了尘世的梦!
沿着自己的路,不紧不慢,缓缓走过内心,如同自己的呼吸一般,契合灵魂,自然妥帖,尤喜第二章!
问候:)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7-24 12:24
同样的庙,同样的佛,同样的景,同样的莲,内心世界不一样的人,所看到所感觉的都会不一样。只有立红这样本身就具有禅心、一心向善,心地柔软的人,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悟,写出这么美妙的文字。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7-24 12:28
真是看醉了。任何的文字,缀在立红的文章下面,都会显得苍白,无味。所以咱就不挖空心思回复了,就只欣赏美文好了了……
作者: 甄小竹    时间: 2017-7-24 12:35
本帖最后由 甄小竹 于 2017-7-27 19:35 编辑

来读李老师的散文,读之如沐清风,也随着老师唯美的叙述走入景中。读老师笔下的佛,想起那年走过敦煌的千佛洞,那佛各异形态无不在眼前晃动。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佛和莲是故交,与莲亲近了,便有了佛性。莲,我是万分喜爱的,只是我身处新疆,莲便少了些。
喜欢老师行云流水的文字,问好老师!
作者: 踽凉愚者    时间: 2017-7-24 13:20
本帖最后由 踽凉愚者 于 2017-7-24 16:36 编辑

       我不信佛,至少不是十分虔诚。原因很简单,佛讲究因果报应,劝人向善,修好积德。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完全两码事儿:“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谁积德行善,就令他立刻去死。谁卑鄙无耻、作恶多端,就令他万寿无疆。这哪里是惩恶扬善呢!
       清朝乾隆皇帝曾赞扬承德避暑山庄围墙外的喇嘛寺:“一座喇嘛寺,胜养十万兵”。由此看来,佛学根本就是统治者统治劳动人民的工具而已。
       当然,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一心向善,严己宽人,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就像立红那样,很值得称赞颂扬。但在这样的全部好人中,绝对不都是佛的信徒。你信吗?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7-24 15:31
喜欢莲!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7-24 15:31
欣赏莲!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7-24 15:31
支持莲!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7-24 15:50
立红这文,写得宁静,写得佛心禅意,字字句句,如莲一般,清新、干净、美好,读来温润、安静。
看景,好像看的不是景,是自己的内心。写景,好像写的也不是景,写的是自己这一路的所悟。文字从容、自在、平和,想立红坐在池边时的样子,也是这样的,微微笑意,满心柔和;想立红写这文字时,也是这样的,安静从容,写着写着,心间似开了一朵莲。而离立红远远的我,读这文字时,读着读着,就看到了莲,看到了它的好。这就是文字的好吧,通过文字,看到了那个时候的立红,看到了立红眼中世界的好,也成就了我心中的好。
文中句子真是好,读过一遍还不舍,要再读一遍。读到“我承受得起”一句时,心想,是这样是这样,面对这份好,一面温软了,一面又坚强了。还有“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还有“诗意是纯真,是朴素,是美丽;禅意是包容,是仁厚,是宽慈,而莲花两者兼备,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盈盈一水间,分得一丝清凉,就有了生活的意义。”这里就不一一摘录了,只是立红真是敏锐,把握得这样分毫不差。
不说喜欢,可是立红知道,我喜欢。
欣赏!问好!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7-24 16:41
莲花朵朵,似敲响了前世之门,宛若来自天堂的清音,连浅水处的小石子,仿佛都有佛性,会背《金刚经》似的。————可改为《莲花经》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7-24 16:52
好像是胡兰成说的,佛是一枝花。能够在在佛前的一枝莲中参悟如此丰富的哲理,你有慧根啊!
立红这篇文字写得很大气,原本就在清新优美的文笔,再加上细致入微的体悟和思考,便有了深度,有了灵魂。静静地读你的字,想象着石窟前静观自得的人和那一池莲花,诗意的、佛意的,似乎都相通了。
作者: 芳菲    时间: 2017-7-24 17:17
标题如诗,整篇散文也诗意盎然。这样的游记读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7-24 17:37
  这章字为游记散文,写出了自己对佛理禅思的理解与认知,尤其是佛前的莲花也有了某种启迪,最后的感知使人赞叹: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颂,而是心中有悟,常思己过;心中有善,施与他人,过好烟火日子,求得灵魂的安宁。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7:39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18
沙发坐到了

谢谢云馨来读,奉上大西瓜,解渴!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7:40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19
没仔细看文,先看到美妙的荷花仙子了

宋老师的摄影非常好,是我们市里知名摄影家呢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7:40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21
水如众生端坐,众生皆有诗音。

这一句好有禅意啊,赞一个

谢谢云馨喜欢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7:41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10:22
先挂个号,一会儿来慢赏问好红红,早上愉快!

妖妖忙去吧,不急,不急的,照顾好自己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7:42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25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立红此篇如那荷一般静美优雅,我是无需多言了。给立红也上一首我前两 ...

云馨好厉害!这诗歌写得那么好,我记下了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23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7-24 10:49
粗读,先加分,慢慢品读学习。
问好、夏安!

谢谢九宫来读。你做斑竹时的小说评论读过多次,为你的认真与专业所感动。不做版主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写自己的文字了,期待读到您更多的散文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26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11:05
对人、事、境,不起烦恼,谓看破。这世间,没有恒常,没有自己心目中描摹的那个理想国。无论顺境或逆境,安 ...

妖妖的评写得真棒!
一切归于心,心是一切的缘起,随缘就是随心,随本心。人的本心都是善良的,把善良挖掘出来,发挥到极致,就一定是得道之人,生活不会亏待 的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27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7-24 11:18
好美的题目,估计内容也如诗意般奔涌。

题目是文字之眼,每次都很注意,标题党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28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11:19
谢云姐夸赞,姐姐的诗句也不错哦,同样很赞!

有表扬与互相表扬相结合之嫌;P
的确,云馨不表扬,立红也会表扬妖妖的,这评写得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30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7-24 11:35
一出行,观佛,观荷,咋像悟道高人一样,充满了禅意。有了如水般柔的文字,潺潺的流过……

草这评写得也如此诗意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34
湘江往北 发表于 2017-7-24 11:39
是不是走近的每一个人,内心都是安宁的,看世间,与佛语,那一池莲,花开为谁,花落为谁!梦里一声叹息,惊 ...

谢谢北北!喜欢你的评论,不论是谬赞还是建议,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还是专业的,今天读了你的那篇文,感慨颇多,有思想的人总不会被文字遗忘的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35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7-24 12:24
同样的庙,同样的佛,同样的景,同样的莲,内心世界不一样的人,所看到所感觉的都会不一样。只有立红这样本 ...

萍姐谬赞!虽然不信佛,但每次去寺庙都带着虔诚的心去感悟。这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真的靠我们自己去悟的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37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7-24 12:28
真是看醉了。任何的文字,缀在立红的文章下面,都会显得苍白,无味。所以咱就不挖空心思回复了,就只欣赏美 ...

姐姐说的是啥话呢?任何文字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谁也不比谁更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39
甄小竹 发表于 2017-7-24 12:35
来读李老师的散文,读之如沐清风,也随着老师唯美的叙述走入景中。读老师笔下的佛,想起那年走过敦煌的千佛 ...

小竹说的敦煌立红也去过,没走过一个洞窟,都小心翼翼的,随着手电筒的灯光,去观赏独一无二的艺术。莲与佛真是如小竹说的那样,是故交,互相补充着,在尘世度苦难的人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19:3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19:28
有表扬与互相表扬相结合之嫌
的确,云馨不表扬,立红也会表扬妖妖的,这评写得好!

哦哟,真的有那么好吗?我再看看哈,如果真的不错,我就自夸一下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40
踽凉愚者 发表于 2017-7-24 13:20
我不信佛,至少不是十分虔诚。原因很简单,佛讲究因果报应,劝人向善,修好积德。但,在实际生活中 ...

信不信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向善的心,永远做好人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41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7-24 15:31
喜欢莲!

我也是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41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7-24 15:31
欣赏莲!

:handshake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41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7-24 15:31
支持莲!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53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7-24 15:50
立红这文,写得宁静,写得佛心禅意,字字句句,如莲一般,清新、干净、美好,读来温润、安静。
看景,好像 ...

昙花的认真解读让立红感动!文字好坏,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写而已,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我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不是每一处都有写点什么的冲动的,这个小地方去过三次,都没留下只言片语。它在我们县里,车程一个小时。看到朋友圈上不少朋友晒这里的荷花,心痒痒,周日叫上孙小炒,我们在一个炎热的天儿出发了,他其实不爱看,没办法,受不得我的软磨硬泡,只得当司机。真是为着那池莲花而去,比起西湖的面积要小很多,但花离得很近,触手可及,又多了一份亲近。
佛,莲,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脉精神的家园,在景区外面徜徉,热得要命,但一进入荷花池,进入洞窟,就清凉无比,让人从里到外的舒服,莫非是佛在度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众生?
感动于昙花长评!不说谢谢了,我们互相懂得就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19:54
柯英 发表于 2017-7-24 16:41
莲花朵朵,似敲响了前世之门,宛若来自天堂的清音,连浅水处的小石子,仿佛都有佛性,会背《金刚经》似的。 ...

谢谢柯老师建议,其实,我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佛家经典:$只知道《金刚经》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19:56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19:26
妖妖的评写得真棒!
一切归于心,心是一切的缘起,随缘就是随心,随本心。人的本心都是善良的,把善良挖 ...

好吧,我狠狠地表扬自己一下,以妖性悟禅意,不容易啊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00
柯英 发表于 2017-7-24 16:52
好像是胡兰成说的,佛是一枝花。能够在在佛前的一枝莲中参悟如此丰富的哲理,你有慧根啊!
立红这篇文字写 ...

有没有慧根,我不知道,可能与佛是有缘的吧
2001年去峨眉山,第一次去,冒雨抵达光明顶(是叫这个名字吧?)根本没想会遇到什么,只是觉得来一次峨眉山,不到山顶是遗憾的。雨过天晴,竟然意外看见了佛光,这海市蜃楼啊,美不胜收!下山和司机说的时候,他羡慕不已,说,他每年到峨眉山不下几十次,从来没见过佛光,你有福了。
虽然不信佛,但我信奉与人为善,助人如助己,曾有同事说我是她的贵人,这让我受宠若惊,我觉得能做点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是快乐的。
谢谢柯老师高评,祝夏安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01
芳菲 发表于 2017-7-24 17:17
标题如诗,整篇散文也诗意盎然。这样的游记读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谢谢芳菲来读,祝福!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04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7-24 17:37
这章字为游记散文,写出了自己对佛理禅思的理解与认知,尤其是佛前的莲花也有了某种启迪,最后的感知使人 ...

谢谢文华版主高评,写这篇的时候,想起您的《佛前一簇花》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04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19:39
哦哟,真的有那么好吗?我再看看哈,如果真的不错,我就自夸一下

;P果然好的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05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19:56
好吧,我狠狠地表扬自己一下,以妖性悟禅意,不容易啊

慰劳自己点什么呢?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20:1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20:05
慰劳自己点什么呢?

本来想奖励自己整一瓶杰卡斯,现在心情愉悦度超标了,恐怕一瓶不得行哦,还得切二斤牛肉,这个成本有点大哦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7-7-24 20:54
先记下,再慢读。
作者: 湘江往北    时间: 2017-7-24 20:56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19:34
谢谢北北!喜欢你的评论,不论是谬赞还是建议,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还是专业的,今天读了你的那篇文 ...

谢谢你,遇到喜欢的文章总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问候:)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0:58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20:17
本来想奖励自己整一瓶杰卡斯,现在心情愉悦度超标了,恐怕一瓶不得行哦,还得切二斤牛肉,这个成本有点大 ...

;P妖妖吃二斤牛肉的样子,我想象下……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1:01
张小刚 发表于 2017-7-24 20:54
先记下,再慢读。

谢谢小刚,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1:02
湘江往北 发表于 2017-7-24 20:56
谢谢你,遇到喜欢的文章总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问候:)

北北客气了,要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呢,每次评论都那么认真,不管评论谁的文章,都是这样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7-7-24 21:03
云馨 发表于 2017-7-24 10:25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立红此篇如那荷一般静美优雅,我是无需多言了。给立红也上一首我前两 ...

云馨,你的诗,写的出神入化。立红的散文,又是精彩绝伦,你们两相得益彰啊!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1:04
春秋 发表于 2017-7-24 21:03
云馨,你的诗,写的出神入化。立红的散文,又是精彩绝伦,你们两相得益彰啊!问好!

谢谢您来读,鼓励立红的话,俺当鞭策了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7-7-24 21:13
立红的文章,不仅充满诗情画意,更彰显一种容纳百川博大襟怀,让人叹服啊!读你的文章,无疑是一种享受,让人爱不释手.....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1:23
春秋 发表于 2017-7-24 21:13
立红的文章,不仅充满诗情画意,更彰显一种容纳百川博大襟怀,让人叹服啊!读你的文章,无疑是一种享受,让 ...

欢迎春秋老师做客!您总是不遗余力地鼓励立红,谢谢,谢谢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7-7-24 21:32
弄得我也想去看莲花了

找个有花的地儿,晃荡一圈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4 21:36
鲜然 发表于 2017-7-24 21:32
弄得我也想去看莲花了

找个有花的地儿,晃荡一圈

快去吧,莲花等着爱花的鲜然呢!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7-24 21:3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20:58
妖妖吃二斤牛肉的样子,我想象下……

这是在家里吃,要是在外面,我定然拍着桌子大吼一声:老板,换大碗来
哈哈,是不是很爽啊
作者: MLMC    时间: 2017-7-24 23:08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一直认为,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颂,而是心中有悟,常思己过;心中有善,施与他人,过好烟火日子,求得灵魂的安宁。诗意是纯真,是朴素,是美丽;禅意是包容,是仁厚,是宽慈,而莲花两者兼备,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盈盈一水间,分得一丝清凉,就有了生活的意义。

  与其说,先人为我们造佛修庙,倒不如说,他们给后人建造了一脉谱系不断的心灵驿站,供后人休憩、思索。


很美的句子,很深的禅悟。
作者: MLMC    时间: 2017-7-24 23:12

正像大家评论的,很美的佳作。

内容新颖、独到,对人生、对生活、对人对事,都有深沉的参悟。

尤其为人、处世,善良,正道等等,立红都有见地。

佳作!赞!

语言也很美妙。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07:43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7-24 21:37
这是在家里吃,要是在外面,我定然拍着桌子大吼一声:老板,换大碗来
哈哈,是不是很爽啊

妖妖,这气派像江湖好汉似的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07:43
MLMC 发表于 2017-7-24 23:08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一直认为,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 ...

谢谢米粒老师光临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07:44
MLMC 发表于 2017-7-24 23:12
正像大家评论的,很美的佳作。

内容新颖、独到,对人生、对生活、对人对事,都有深沉的参悟。

过奖了,您,问好夏安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7-25 09:11
早起晨练归来,再次细细品读了两遍,好一篇纯洁唯美的散文篇章!单就文笔语言、文学造诣而言,您一直是九宫在这个网站最佩服的作者之一!不服不行啊......
就此文单解,尘世喧嚣,用一朵禅意随作者一同进入诗境,暂放人世烦恼爱恨情仇,搁置人生酸甜苦辣,抛开际遇的顺利或逆流,去参悟佛意去净化心灵,这是一种何等的释然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放下何等的意趣啊!此游,我看到了佛意真谛,我领悟着莲花的禅缘,我游历着山水的寂静,我探索着人生的思考.......此作文笔清新、精炼、优美而大气,有参悟有思考有意境有深度,一句一词、写作手法技巧运用出神入化,成就了赋有血肉和灵魂的篇章!仔细读来,竟然找不到一丝弊病或瑕疵,九宫只有学习的份啊!
遥祝安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7-25 10:45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4 19:53
昙花的认真解读让立红感动!文字好坏,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写而已,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我去过的 ...

从立红这段文字中,又发现一个与立红相似的地方,哈哈哈。立红不会开车对吧?我也不会
单位里无论男女老少,独我一人没有驾照。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15:19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7-25 09:11
早起晨练归来,再次细细品读了两遍,好一篇纯洁唯美的散文篇章!单就文笔语言、文学造诣而言,您一直是九宫 ...

能入九宫眼中的优秀作者,是立红意料之外的惊喜!感谢认同!
对于宗教题材的文字并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自己不信,说起来总会有点隔,所以,得到九宫等一系列朋友的鼓励,心里又有了些许信心,大家厚爱立红,我懂。以前不喜欢去寺庙,一般孩子考学,家长都去我们这里很有名的寺院烧香祈福,我从来没有,因为不信。每次出去旅行,有寺庙的地方都很反感,反感那里的香火味道,也反感推销高香等盈利行为,自从年岁渐长,特别是去台湾中台禅寺后,对佛教有了另一种理解,原来宗教可以是这样的,干净的、没有香火的、纯粹的信仰。对于信仰,总是充满尊重与敬意。以后,再去佛寺等宗教场所,就多了份理解,你可以不信,但可以了解别人的信,你可以不去拜,但不轻视别人的拜。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才慢慢懂得了一些禅意,一些人生的新道理。
和九宫说了这么多,烦了吧,再次谢谢细心点评,祝福夏安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15:23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7-25 10:45
从立红这段文字中,又发现一个与立红相似的地方,哈哈哈。立红不会开车对吧?我也不会
单位里无论男女 ...

;P昙花抱抱抱抱:hug::hug:我们相似的太多了,其实,我有驾照,2012年就考了,但我不能开车,一是没兴趣,不需要,有时间,我宁愿步行。二是胆子小,害怕撞人,没再练习,反正家里他们俩都能开,我坐享其成也蛮好啊
作者: MLMC    时间: 2017-7-25 19:14

再赏,很美。

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尤其是,文文体现了立红的为人、出世,等等一些思想、观念!

很有价值!

大赞!:victory: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7-7-25 21:08
清透,大气,散发着端庄气象的文字,极好的一篇。问好立红!祝笔键!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21:10
MLMC 发表于 2017-7-25 19:14
再赏,很美。

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谢谢米粒老师再来读!您的喜欢是我继续的动力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21:10
文珺 发表于 2017-7-25 21:08
清透,大气,散发着端庄气象的文字,极好的一篇。问好立红!祝笔键!

谢谢文珺鼓励,恰好,刚读过你的那篇余秀华文,很好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7-7-25 21:14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5 21:10
谢谢文珺鼓励,恰好,刚读过你的那篇余秀华文,很好

学习你舒缓的写作手法。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5 21:15
文珺 发表于 2017-7-25 21:14
学习你舒缓的写作手法。

我也不知道什么样具体的写法,就是想啥写啥,再改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7-7-25 21:17
境由心生,莲因池异。
感动于佛前细腻的体悟。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7-25 21:29
感动,只为刹那间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6 09:40
何也 发表于 2017-7-25 21:17
境由心生,莲因池异。
感动于佛前细腻的体悟。

谢谢何老师鼓励!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6 09:40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7-25 21:29
感动,只为刹那间

是的,很多感动都是刹那间生成的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6 11:39
无缘由地感动,只为刹那间,心弦被拨动,那些疾书与印记,那些繁华与消隐,那些虔诚与求索,那些生生死死……流转到我这里,我看到了眼前的因果,却无以名状。真正的繁华,我们从来没来得及看清,一眨眼,繁花落寞,又是一个新生。
立红最擅长这样的感悟,这样的提升,让心灵走入一个新的境界。从中受到启迪。爱读!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6 11:41
本帖最后由 海树 于 2017-7-26 13:29 编辑

突然有前世今生之感,我站在那里,有花可赏,有生命流淌,还能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就是领受了天大的恩宠呢。
徜徉在美好的意境,似乎忘记了今夕何夕~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6 11:45
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许多花都有香气,都柔软、干净,而莲花“华实齐生”,因此,担负起了佛教的象征使命,被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花,被赋予更多内涵。

你这一说,我感觉莲花更增加了禅意,辩证的对立统一在莲花身上也体现的很多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6 13:18
莲花前,啜饮一杯清茶,咂吧一下,满嘴香,是醉花阴的妙,是淡定的甜。鸟鸣也不多,零星细碎,趁人不注意,就滑到沟沟坎坎上了。莲香似有似无,时光干净,一束束滴落指尖……
你描写的这般妙处,真让人沉醉其中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6 13:27
在你的文字中,神游万佛堂,感受禅意、诗情,令人流连忘返.。
作者: 王玉环    时间: 2017-7-26 14:30
读这样的文字,真的应该洗了手,燃了香,静静地慢品了……
作者: 王玉环    时间: 2017-7-26 14:32
问好立红老师。欣赏学习中……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7-7-26 16:18
印象最深的是在摩崖上的笑佛,那隐隐的笑,像蒙娜丽莎,好像看见了什么,又好像只是会心一笑,是痴笑人间的迷茫吗?......文好美,图也美,是不是也该启程走进你的诗画里呢。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7-26 19:46
手机上读了一遍。真好。红姐姐,这个字真好。:victory: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7-26 19:52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7-26 19:58 编辑

手机不便,回头再和姐姐说话。夏安。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7 07:27
海树 发表于 2017-7-26 11:39
无缘由地感动,只为刹那间,心弦被拨动,那些疾书与印记,那些繁华与消隐,那些虔诚与求索,那些生生死死… ...

在这样的遗迹前,容易有历史怀思,发思古之幽情。有时觉得,古迹真是神奇,越千年与我们相遇,繁华不再,迹象犹存,看一眼,相当于和古人握手,赚到了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7 07:29
海树 发表于 2017-7-26 11:41
突然有前世今生之感,我站在那里,有花可赏,有生命流淌,还能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就是领受了天大的恩宠呢 ...

只有感叹活着,感恩生活的份儿了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7 07:33
海树 发表于 2017-7-26 11:45
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许多花都有香气,都柔软、干净,而莲花“华实齐生”,因此,担负 ...

是呢,荷花又叫莲花,我更愿意叫它莲花,清香气。花开见佛,应该说的是她们啊
作者: 戈眉    时间: 2017-7-27 07:44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一直认为,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颂,而是心中有悟,常思己过;心中有善,施与他人,过好烟火日子,求得灵魂的安宁。诗意是纯真,是朴素,是美丽;禅意是包容,是仁厚,是宽慈,而莲花两者兼备,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盈盈一水间,分得一丝清凉,就有了生活的意义。

边行边悟,立红的文字有见解,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7 07:45
海树 发表于 2017-7-26 13:18
莲花前,啜饮一杯清茶,咂吧一下,满嘴香,是醉花阴的妙,是淡定的甜。鸟鸣也不多,零星细碎,趁人不注意, ...

茶,鸟鸣,莲花,树荫…合一起让人心格外静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27 07:49
海树 发表于 2017-7-26 13:27
在你的文字中,神游万佛堂,感受禅意、诗情,令人流连忘返.。

昨天一个移民美国的闺蜜说,她怎么没去过万佛堂呢,临县的,我们那时候都不旅游,真是没去过,直到后来学生社会实践去,才第一次到那里,和我这次去,也完全不同,不修缮的,我觉得更原始素朴
作者: 海树    时间: 2017-7-27 07:4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7 07:27
在这样的遗迹前,容易有历史怀思,发思古之幽情。有时觉得,古迹真是神奇,越千年与我们相遇,繁华不再, ...

这也是一种相遇了。哦,相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