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天黑了,记得回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7 00:52
标题: 天黑了,记得回家
时光左岸之:


                                                          天黑了,记得回家

·嘎玛丹增·
·

  写下倒囥子三个字,囥,难了我。川南话语里,很多话没法书写。帕乌斯托夫斯基曾告诫,对于生僻难懂的方言俚语,需要用括号注解的,最好别用。我顽固地认为,用倒囥子称谓烧白、扣肉,好像更准确形象。就像小时候,一年四季习惯光着脚丫贴近大地,全身上下都舒坦,穿上鞋子反觉别扭。

  娃儿呐,去把脚底的泥巴洗洗。不是给你买了一双胶鞋?不要舍不得。快过年了,我再给你做一双新布鞋。母亲不到30岁,背已经有点驼了,从缝纫机机头偏过头来说。北风透过竹串架墙,在屋里乱窜,把糊墙的报纸边角吹得哗哗作响。母亲赶紧按住了机头下的衣料,打了一个寒噤。我家没有钱买木炭取暖,竹编烘笼里的炭灰,还是从隔壁兽医站的灶膛里掏的。我放下背兜,揭开烘笼上面的盖布,递到母亲手里。母亲把手放在烘笼上,隔了好一阵,脸上才有了一点血色。

  我家没有灶房,自然也没有柴灶,只有一个用搪瓷脸盆做底的煤炉,放在缝纫社公用天井一侧。我就在那里生火做饭,燃料大多是我在酒厂垃圾场捡来的碳花。老家方言里,把没有完全燃尽的煤炭,叫做炭花,很是形象。我和小伙伴提着竹编撮箕,举起小锄在垃圾堆,刨出那些没有燃尽的二炭时,真的就像看见了柑子花一样。

  今晚就吃红苕粑,已经给你放在桌子上了。母亲在继续唠叨。土陶水缸的水还是满的,可以不下山去井里挑水了。听见母亲说话,其实我已经看到,缸钵里的红苕粉,勉强能够做四个粑粑。捅开灶膛,对着灶眼煽起蒲扇,直到火苗在鼎锅底蹿动,才舀起一瓢冷水,站在天井边的石条槛,冲刷满脚的污泥。这时候,觉得天气有点冷,腿杆上起了鸡皮。赶紧趿拉上旧布鞋,开始蒸红烧粑。小镇的童年都栓在灶台上,谁家的孩子都离不开烧火做饭。

  天井不大,可以看到小片天空和一棵皂角树。叶子早就掉光,枝梗张牙舞爪的毫无生气,有点像我成长中的身体。皂角成熟时,母亲举着竹竿,站在树下吃力地啪打枝桠,我在地面拣拾。我曾经试图上树,免得母亲那么辛苦,但多次摔倒,从未成功。后来,我的一个伙伴,掏鸟窝时从木梯高处摔倒,被活活摔死了,让我感到了害怕,再也不敢攀爬笔直的皂角树了。事实上,我从来就没见过有人爬上去过。那些晒干后的皂角,放置在竹筐里,母亲把它揉碎泡水洗头,偶尔也用来洗衣服。

  我经常坐在天井里,望着皂角树想一些奇妙的事情。想得最多的,当然是粮食和油荤。如果我当年知道“芝麻开门吧”的密语,一定会在想象中,无数次成为念它的主角。我没有阿里巴巴那样幸运,除了会念叨我饿我好饿,只认识粮食和牲畜。镇上茶馆里的说书人,应该是镇上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但格林童话或安徒生,距离他和我一样的远。夜间,茶馆里总是挤满黑压压的人头,我和小伙伴们没有茶钱,只能拥在门口踮起脚尖听故事。说书人站在两张方桌重叠架高的位置,摇着纸扇,挥着堂木,说武松、薛仁贵已经非常精彩。每晚都在“欲知后事如何,明晚请早”的结束语中,不舍地离去。故事不是粮食。从小就知道,再美的故事,取代不了柴米油盐,也喂不饱肚子。在小镇上,没有一种美好,比大米和猪肉更美好。

  家里粮食总是不够。秋收的时候,镇上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背起背篓拿着小锄,纷纷涌向田野,拣拾稻穗麦粒,在农民收获过的土地里,翻挖遗漏的红苕或者花生。最喜欢去二娘家。二娘是我家的远房亲戚,绕来绕去的属于什么样的亲戚,我至今没弄清楚。只知道二娘好,给我好吃好喝,离开时,背篓里总是被红苕洋芋、豌豆胡豆塞得满满。

  二娘经常对母亲说,娃儿小,平时就让他到我这里来,汤汤水水的管娃儿吃饱。他吃得了好多嘛,煮饭时多添一碗水就够了。一碗水的哲学,和哲学无关,那是一方土地对人情世故的朴素表达。二爷早年过世,剩下二娘拉扯着四个孩子活命,家里最小的表姐大我三岁。表姐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无钱进县城看医生,至今不明的疾病,早早地夺走了她的性命。我在二娘家里,断断续续地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我和表哥表姐一同劳动,做一些轻浅的农活。躲在二娘羽翼下,得到了远远超过表哥表姐的眷护。一个农民母亲,总是宁愿亏了自己孩子,也不会亏待我这个外人。那是天地般广阔的母亲情怀,既帮助我家度过了无数饥寒交迫的日子,又让我从小谙熟了爱的厚度。

  二娘于我的恩情,就像阳光雨露。我总是被二娘宠着,穿着整洁,无拘无束,比在自家还舒服。我吃白米干饭,表哥表姐喝稀粥,我碗里有腊肉,表哥表姐吃咸菜……于今想来,真是对不住表哥表姐们,抢走了最好的食物,占领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关爱。二娘就像土壤,总是用无需回报的富饶,源源不断地生长着粮食和温存。我被二娘紧拥的恩情,种在了生命源头,每一次心跳,必然柔声感激。

  在亲人那里,贫穷不是命运的谶语,苦难对于人生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

  娃儿呐,我在蒸笼里,给你留了一碗倒囥子。春节前,我从二娘家回来,母亲见到我,就说出了惊喜的秘密。缝纫社年节聚餐,一年一次,母亲留下一碗扣肉,存放在楠竹蒸笼。母亲抱着我揭开它的时候,一只土陶碗醒目地躺在那里,碗里已经长满厚厚的真菌,白绒绒的一层,兔毛样蓬松在碗沿。晚间,母亲把倒囥子蒸热了。煤油灯下,母亲一块也没舍得捻。幺儿呐,你看你这么瘦,你多吃点。当年,在我和母亲的眼里,那就是一碗幸福的猪肉,是否腐化变质,纯属邪念,不可能纠缠我饥饿的童年。

  娃儿呐,好吃吧?多吃点。我给你做好了新棉鞋,过年穿。吃饱了就试试。

  那是谁的声音,在时光左岸,燃起暖黄的灯火,朗照着成长的心灵。几句话里,该有一连串的温宁厚爱,那个必然听到的耳朵,又该是怎样的一生丰盈。即便黑夜终要到来,亲人高举的火把,不会让你的旅程披星戴月。

  我是那个被故乡放入喉咙的细节么?再也不为粮食愁苦的时候,被亲人念叨了一生的乳名,如今却暗哑在途中,再也找不到唤他的嘴唇。

  总是如梦月光,带我魂归故里。

  漫漫长夜,一直听见有个声音在喊:娃儿呐——如果天黑了,记得回家。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2-27 00:56 编辑 ]
作者: 叶柄    时间: 2010-2-27 06:05
丹增的文字充满温情与爱意,独特而洒脱!欣赏并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7 06:58
我是那个被故乡放入喉咙的细节么?再也不为粮食愁苦的时候,被亲人念叨了一生的乳名,如今却暗哑在途中,再也找不到唤他的嘴唇。
在那日子贫苦的岁月里,是暖暖的母爱,哺育长大了童年。许多贫瘠的细节,氤氲在字里行间,让读者的眼睛发涩,让读者的心儿哽咽。等到好日子来了,母亲却已远行。欲报无门。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2-27 08:50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2-27 08:23
文章充满了真挚的情愫与感念的色彩,读来惬意。老乡的文字很有嚼头,严重欣赏并支持精华!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2-27 08:44
读来让人隐隐有股酸涩和哽咽,情之为情就在母亲对儿子的一言一行中!拜读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0-2-27 08:48
震撼、感动中........

“天黑了,记得回家!”多么恩实的一句话!
传承吧!-------这应该是一种责任,亲情面前,即便永远不曾有过黑暗,我们都需要回家。
渴了、饿了、孤单了!想了、梦了、思念了!回家。我们要回家!
感谢老师清晨送上的第一缕阳光!
握手、问好!


[ 本帖最后由 董万军 于 2010-2-27 08:49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7 10:47
先记号。马上吃饭了。晚上回来欣赏。问好战友!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2-27 11:46
原帖由 叶柄 于 2010-2-27 06:05 发表
丹增的文字充满温情与爱意,独特而洒脱!欣赏并学习!

的确是这样,欣赏学习。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2-27 12:02
令我感动的文字,学习。祝丹增元宵节快乐!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2-27 14:28
天黑了,记得回家——
因为家里“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因为家里有缝纫机上母亲探过的慈爱的面孔,便是没有那碗溢着香气的“倒囥子”,也会记着不论身在何处,天黑了,一定回家……
问好嘎玛老师。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2-27 14:30
黄天厚土一样重的二娘,还有那碗长满兔毛一样的蒸肉,烙在记忆里,亲情与粮食,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显得如此温暖及苦涩。好在不再被饥饿困绕的时候,我们依然在怀念。牛一样的反刍,被恩情泡大的时光!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2-27 15:36
       用目光回望和丈量身后的路,时光的影内与心情感的律动在朴素纯粹的叙述里流转。生存的寒意因母亲“娃儿呐——如果天黑了,记得回家”的深情淡远,丰富的情感触须,深入而舒展。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嘎玛哥。元宵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2-27 16:28
温情而有亲情的文字,母亲与二娘两位女性,关爱的朋友长大成人,而贫困的生活却教会了感恩,学会了顽强生存……
    学习朋友文友美文,祝福元宵节快乐吉祥!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8 07:32
再提上去。问好战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8 08:35
在亲人那里,贫穷不是命运的谶语,苦难对于人生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在贫穷的日子里,总有许多温暖的细节温润着我们的心灵。文章里以大量的细节,记述并回念着畴昔生活中对自身成长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细节。细节,就是力量,就是灯盏,就是光焰。实际上,当记忆以一种生命的价值仍然存在的时候,千万别把他们遗弃。支持精华!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2-28 10:40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2-28 16:46
那时童年里的时光格外惹人流连回眸,亲切的就象在你身边在你眼前。
细节是文章的筋骨,筋骨也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2-28 18:04
质感利落的语言,总是秉承着呼吸的灵光,将我的思绪曼妙的很远很远。邂逅它们,如邂逅冥冥之中与我的头顶相对的美丽星座。这样的文字,只需淡淡的对视,心便清亮的飞起来,有几许凄美的光,把一张苍白的脸氤氲出希望的红晕。
荷风祝老师元宵节快乐!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2-28 18:06
母亲的呼唤是我们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母亲的呼唤是我们铭记一生的温馨故事。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2-28 20:40 编辑 ]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10-2-28 20:39
增哥好文。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3-1 08:25
母亲的情、二娘的情,浓浓的亲情。战友的文字,因爱而有了温度。学习并问好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10-3-1 08:42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2-27 08:23 发表
文章充满了真挚的情愫与感念的色彩,读来惬意。老乡的文字很有嚼头,严重欣赏并支持精华!

确如敬老哥所言,这老兄的文字确实耐读。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3-1 08:50
我已看到了嘎玛丹增先生在我文章后的跟帖,非常感动!现在看了先生的新创散文,感觉字里行间情愫饱满,白描的文字温情、感人,充满了感恩之情。娴情逸致用先生文尾抒情的文字排成一首诗回增:

天黑了,记得回家


静默的岁月,
为何?
时常在我的耳畔,有一种
声音响起。
那是谁的声音,
在时光左岸,
燃起暖黄的灯火,
朗照着成长的心灵。

天黑了,记得回家。
一连串的温宁厚爱的暖语,
从童年的远处回响,
构建了我一生的丰盈。
即便黑夜终要到来,
亲人高举的火把,
不会让你的旅程披星戴月。

天黑了,记得回家。
我风雨兼程,
只为赶回温香的故里。

[music]http://fjbbs.fjnet.com/music/200903/W020090306581855715935.mp3[/music]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1 08:56 编辑 ]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0:57
怠慢各位朋友了,深感歉意不安,俗务着实太多。

祝福朋友们春天愉快:)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1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7 06:58 发表
我是那个被故乡放入喉咙的细节么?再也不为粮食愁苦的时候,被亲人念叨了一生的乳名,如今却暗哑在途中,再也找不到唤他的嘴唇。
在那日子贫苦的岁月里,是暖暖的母爱,哺育长大了童年。许多贫瘠的细节,氤氲在字里 ...


这个系列不想再写了,这篇显得燥点。

祝福高版春天愉快:)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2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2-27 08:23 发表
文章充满了真挚的情愫与感念的色彩,读来惬意。老乡的文字很有嚼头,严重欣赏并支持精华!


谢谢一兵兄:)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3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0-2-27 08:48 发表
震撼、感动中........

“天黑了,记得回家!”多么恩实的一句话!
传承吧!-------这应该是一种责任,亲情面前,即便永远不曾有过黑暗,我们都需要回家。
渴了、饿了、孤单了!想了、梦了、思念了!回家。我们 ...



谢你点评!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4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2-27 14:28 发表
天黑了,记得回家——
因为家里“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因为家里有缝纫机上母亲探过的慈爱的面孔,便是没有那碗溢着香气的“倒囥子”,也会记着不论身在何处,天黑了,一定回家……
问好嘎玛老师。


风铃好!天天开心:)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6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2-27 14:30 发表
黄天厚土一样重的二娘,还有那碗长满兔毛一样的蒸肉,烙在记忆里,亲情与粮食,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显得如此温暖及苦涩。好在不再被饥饿困绕的时候,我们依然在怀念。牛一样的反刍,被恩情泡大的时光!


时光左岸就是关于饥饿和亲情的,一想到阎连科和莫言已经把饥饿文学写到了极致,草草收场了。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8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2-27 15:36 发表
       用目光回望和丈量身后的路,时光的影内与心情感的律动在朴素纯粹的叙述里流转。生存的寒意因母亲“娃儿呐——如果天黑了,记得回家”的深情淡远,丰富的情感触须,深入而舒展。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嘎玛哥。元 ...


回家,这个语词的动态,总是让人安全。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8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2-27 16:28 发表
温情而有亲情的文字,母亲与二娘两位女性,关爱的朋友长大成人,而贫困的生活却教会了感恩,学会了顽强生存……
    学习朋友文友美文,祝福元宵节快乐吉祥!



谢谢于老师!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1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28 08:35 发表
在亲人那里,贫穷不是命运的谶语,苦难对于人生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在贫穷的日子里,总有许多温暖的细节温润着我们的心灵。文章里以大量的细节,记述并回念着畴昔生活中对自身成长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 ...


永生战友春安:)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21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2-28 16:46 发表
那时童年里的时光格外惹人流连回眸,亲切的就象在你身边在你眼前。
细节是文章的筋骨,筋骨也是文章的灵魂。


房子眼尖,谢谢!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22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2-28 18:04 发表
质感利落的语言,总是秉承着呼吸的灵光,将我的思绪曼妙的很远很远。邂逅它们,如邂逅冥冥之中与我的头顶相对的美丽星座。这样的文字,只需淡淡的对视,心便清亮的飞起来,有几许凄美的光,把一张苍白的脸氤氲出希望 ...




诗性的点评,谢过!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3-4 01:23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1 08:50 发表
我已看到了嘎玛丹增先生在我文章后的跟帖,非常感动!现在看了先生的新创散文,感觉字里行间情愫饱满,白描的文字温情、感人,充满了感恩之情。娴情逸致用先生文尾抒情的文字排成一首诗回增:

天黑了,记得回家
...



躬谢了!这个系列原不想抒情,结果还是留下一个抒情的尾巴。

春天快乐:)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3-4 07:34
先记号,慢慢品读!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4 07:46
有谁没有困苦过,有谁生来就富足。而苦难才会创就高尚、切真的记忆,我们在记忆中,令许多尘世间的喧扰、繁乱等诸多外在的情绪还原为如初的透明和晶莹,在叙述中,记忆有着可以重新更改和罗列的特权,这个特权是太完美的,它可以令原本深情的一切更加深情,甚至夺目,叙述的艺术就是这样不朽下去的。“天黑了,记得回家。”“那个必然听到的耳朵,又该是怎样的一生丰盈。”——这句话,是诸多精华深处的精华,解密了所有记忆存在的至上精神。全文的场景穿插极为自然与亲和,带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凝炼的笔触,深遂的思考,以及有律动感的画面,从一个人记忆的某一端一路延伸下去。认真阅读和学习,真的很好!问好嘎玛哥,春天快乐!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0-3-4 10:44
这字让我读过之后,感动非常。
好!
问候你!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0-3-4 10:56
兄弟,感人的文字啊!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3-4 11:21
漫漫长夜,一直听见有个声音在喊:娃儿呐——如果天黑了,记得回家。

质朴的语言,暖暖的亲情,那一声声呼唤,是世间最美妙的乐音。问好朋友。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3-4 16:20
问好嘎鎷老师,近来很忙,来坛子的时间很少,感觉对不住老师和文友们。
今天进来问声好,多保重了!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3-4 18:18
极其逼真的生活复原,极其浓烈的美好情怀!问好并学习!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3-4 21:54
兄长叙述文字的拿捏,总是学不来的,继续学习。问好!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3-5 19:44
标题: 回复 1# 嘎玛丹增 的帖子
二娘就像土壤,总是用无需回报的富饶,源源不断地生长着粮食和温存


苦难对于人生从来都是温情,最能滋润这个世界。


问好并祝福兄长
作者: 天边的彩霞    时间: 2010-7-15 22:07
母爱的无私与厚重,二娘的善良令读者感动。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