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8-11-29 11:51 编辑
诗词,貌似文学中的极品,文字堆砌的精华,高高在上,显得很神秘。其实若不贴近生活,就是宫廷里的靡靡之音,毫无意义。在诗词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大文豪,还是小文人,古往今来都有深入生活的很生动的例子,而陶渊明就是其中高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不过现如今,更有直白如话的,像湖北女诗人余秀华就赤裸裸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也不晓得是诗词进步了,还是文人含蓄的观念改变了。
闲话少叙,偶得一文友夫妻间诗话趣事,今特供大家一乐:
妻“怨”(七绝,平水韵)
爷有钱就买书。藏书甚多,妇只好听之任之。只是为了读取方便,爷总把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从卫生间逐步占领到了床上。对此,妇颇有微词,作诗曰:
爷见后,默默收起各处书籍归于书房,从此,遂相安无事。 夫“愁”(平水韵,仄起)
忽然发现妇能歪诗埋怨,虽不及唐宛儿钗头凤那般文采,爷也觉得妇可出得厨房了。这日,爷陪妇逛街,遇多年不见的同窗好友,友惊云:“爷,这是你的大闺女吗?”,爷忙纠正:“NO,NO,是贱内,贱内!”。归来,爷效仿回赠妇一首:
妇闻之,急网购古龙水、蛤蟆镜、牛仔装赠爷,自此,双双返老还童 。邻里笑曰:一对老黄瓜刷绿漆——扮嫩。
呵呵,诗词竟深入家庭,夫唱妇随如此,也是美事一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