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苏东坡的诗情画意 [打印本页]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1:44
标题: 苏东坡的诗情画意
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9-3-18 11:22 编辑

《苏东坡的诗情画意》
文 / 牛老伍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公认的。但是“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最早明确论及诗画关系的是苏轼。”如果我没有看到陈小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论文,还真不知道。不仅如此,陈先生更认为他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家莱辛的观点相左。

    都是艺术,书画和诗词有何异同呢?其实它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莱辛大致用媒介的角度、题材的角度、欣赏者接受的角度、艺术思想角度这四点来详细描叙了它们的不同,简单点说就是“画的题材主要是以并列的方式在空间中存在的静止的事物,而诗的题材则是以动态的方式在时间中存在的运动事物”,在我看来,莱辛用很大的篇幅说的东西,而我就用两个公式来表述,就是:画=空间+静物,诗=时间+动物。(动态事物,包含并不局限于四条腿的动物。拙见,见笑了,呵呵。)

    我不想在这里做归纳和总结,来写莱辛《拉奥孔》读后感,或补充陈小春的高见。苏轼在诗画里有怎样的具体的表现,才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画两种艺术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了。所以,苏东坡的作品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充满了诗情画意。

   陈小春的观点很“学术”, 莱辛的表达更深奥,但并不影响我们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画,用欣赏画的视角去读诗。现在就让我们去看身兼书画、诗词两门艺术的苏轼究竟是如何“融通合一”的。

    有限于笔者这两种艺术细胞的短缺,虽然不是是画瞎诗盲,却也只是在肤浅层面了解。这里并不打算大谈苏轼的画,也不讨论苏轼在画上提的诗词,而只是在自己有限的水平里,去看看诗词里的那些不经意外露的画面,是如何配合主题的。品读苏轼是如何诗情画意的,从另一种视角去欣赏他的作品,看是否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作,在诸位行家里手面前,诗词的解析我就不赘述了,从绘画要素来看在其中的表现。首先我们看构图:青天、圆月、楼宇同框。这些是静物,很简单的物象,构成了一幅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这幅画是一个舞台,舞台的主角就是“我”。虽然物象寥寥,但画面愈少细节,当然愈容易表现或传达诗情韵律。

     另外,是不是美景,怎样的美景,我们进一步看色彩。这首词里,没有过多的色彩,淡得就像一幅水墨画。看苏轼轻轻的着色:“青天”,青就是青色。很多人可能对青色有误解,以为是青草之色,而按照光谱的色序:赤橙黄绿青蓝紫,青应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在绘画艺术中,称之为冷色。然后再看潜在的颜色:在如水的月辉里投影的清影,恰恰月辉把整个画面的颜色的饱和度降低,增添了几分透明,构成一幅色调很和谐的美景图,只不过,它的冷色调配合着诗情溢出画框之外。

   而要强调的是这幅画中唯一的暖色块,很强烈:朱色,也就是大红色,红尘俗世之色,与月宫的寒形成了强烈对比。它出现在画面并不突兀,而更加配合了诗意。很好的配合主题把“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此例,我们就知道了诗词里的色彩分两种,画面色彩和感情色彩,他们在这里趋向于淡淡的冷色,非常协调、互相映衬,完满!

    如果说,轻描淡写不足以发现其诗中画的唯美,那么我们在看看苏轼浓墨重彩的另外一篇。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同样,我们先看构图:风和日丽,潭边四周树木浓密搭建了一个大自然的舞台,舞台的主角:人和各种动物。然后我们看看色彩处理: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可谓五彩斑斓,暖色为主,饱和度浓得难以化开:深红、绿暗里黄童白叟相衬托,动景、静景巧妙结合。这种貌似纷乱的色彩却不失协调的视觉冲击对读者产生如印象派国画之美。而诗人只想用它来记录心中的某一印象,并不以描绘眼前的景物为满足,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美不胜收,很好地体现了诗画同一之妙。

    上面就构图、色彩的基本绘画要素来讲讲我在苏诗中见到的画,肤浅得很,不及苏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之万一,加上本人仍未踏入诗和画的大门,所以不敢对留白、线条、白描等诸多绘画要素在诗歌中的表现妄加猜测。但是,粗浅的水平,并不影响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欣赏艺术的另外一面,带来抛砖引玉的作用。

    窃以为,东坡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诗中的画,画是配角,是衬托,是渲染,决不能达到喧宾夺主的程度。反正亦然。而在我们的创作中,这种宾主关系是要有所注意的。

    在诗画同一中,抛开整体架构等太过专深的诗论和画论外,我认为画是写实,诗是写意;画是静止的,诗是动态的,这样的同一,呆板的画面就鲜活而富有了灵性。进一步来说,一切活动的事件,是由片刻的静止组成,这里,我们就引入诗画同一之帧慨念,这将更好地将“诗画同一”应用在“诗画差异”论中,或者,他们原本就不矛盾。拙(慨)念乃一时奇想,很不成熟,限于篇幅,拟另文专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在书评版一派【佳人有约】中,俺草草发这小文是不是东坡之大腹——“一肚子不合时宜”呢,呵呵……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9-3-17 21:53
苏轼是奇才,情琴书画样样精通,牛老师此篇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苏轼,写得好!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9-3-17 21:56
哇,牛老爷也真是个勤快人,这么多的灵感分些给我嘛。我瞧瞧这次又写的啥哈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7 21:56
牛兄浪漫,佳人有约。
我来充当佳人可否?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9-3-17 21:59
窃以为,东坡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诗中的画,画是配角,是衬托,是渲染,决不能达到喧宾夺主的程度。反正亦然。而在我们的创作中,这种宾主关系是要有所注意的。

分析的到位,准确,支持!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9-3-17 22:01
我就用两个公式来表述就是:画=空间+静物,诗=时间+动态。

这个观点奇特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9-3-17 22:01
柳藏 发表于 2019-3-17 21:56
牛兄浪漫,佳人有约。
我来充当佳人可否?

牛老爷说,就等着三变呢祝福牵手成功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7 22:01
在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中有提到以六识入诗,画是其中一种。诗如人,可以是多维的美丽。
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则分解得更为详细。好诗之所以穿透千年而不衰,便是用文字将人事物以最恰当的形状保留了下来,成为刹那永恒。
谢谢牛兄好文。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9-3-17 22:05
哎呀,牛老爷啊,下次能不能写篇简单些的,看得我的头发炸了又炸,都成原子烫了
这首词背过,这首歌也唱过,就是不能像牛老爷这般解读。好吧,我现在准备从小学一年级读起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18
云馨 发表于 2019-3-17 21:53
苏轼是奇才,情琴书画样样精通,牛老师此篇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苏轼,写得好!

呵呵,最近好忙,先发,再跟着修改,云馨诗词高手,多提意见哦。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2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9-3-17 21:56
哇,牛老爷也真是个勤快人,这么多的灵感分些给我嘛。我瞧瞧这次又写的啥哈

小妖精笑话俺了,这是欠了柳版和晰子的,

刚去你的占了个位置,我修改修改这里的错别字,在去学习!

说实在的,俺是想先看别人说些啥。不过,浏览了一遍,觉得话题不很轻松呢,还要细细琢磨才敢说话。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28
柳藏 发表于 2019-3-17 21:56
牛兄浪漫,佳人有约。
我来充当佳人可否?

呵呵,笑话版&书评版被你们几个版主如诗画同一般,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我们浪迹忍俊不禁的,敢不跟九宫版主的脚步吗?

呵呵,柳版高才,引领书评版热火朝天,话题很深。(柳兄)本是佳人,俺也要在幼稚园办了毕业典礼才敢 如约而来,这里是替九宫兄探路的,;P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29
云馨 发表于 2019-3-17 21:59
窃以为,东坡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诗中的画,画是配角,是衬托,是渲染,决 ...

谢谢云馨赐分支持!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30
云馨 发表于 2019-3-17 22:01
我就用两个公式来表述就是:画=空间+静物,诗=时间+动态。

这个观点奇特

呵呵,德国人就是太啰嗦,简单的两个公式,莱辛居然写了一本书!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3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9-3-17 22:01
牛老爷说,就等着三变呢祝福牵手成功

呵呵,还在这里逗趣俺,快回去泡茶,客人都站到围墙外边了!

谢谢小妖精赐分支持!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38
柳藏 发表于 2019-3-17 22:01
在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中有提到以六识入诗,画是其中一种。诗如人,可以是多维的美丽。
傅庚生的《中国 ...

一直认为柳兄底蕴深不可测,加上文采偏偏,寻常只敢来瞄瞄,不是“骗子”骗来,可不敢班门弄斧。

最近无聊,虽然很忙。朋友(责编)的过刊就随手在忙的间隙读了几篇,有点感想,就来跟柳版做“思想汇报”了,还请多多指导!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7 22:4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9-3-17 22:05
哎呀,牛老爷啊,下次能不能写篇简单些的,看得我的头发炸了又炸,都成原子烫了
这首词背过,这首歌也唱 ...

哎,彼此彼此,我一边修改小文,一边在思考小妖文字后面隐藏的东西,“看得我的头发炸了又炸,都成原子烫了”

今天要带着问题入眠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7 22:55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7 22:38
一直认为柳兄底蕴深不可测,加上文采偏偏,寻常只敢来瞄瞄,不是“骗子”骗来,可不敢班门弄斧。

最 ...

牛兄太过谦虚了。书话版的口号是“谦虚使人落后”。
——鲜然不与时俱进,便受制于人。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7:30
我来辩驳一下兄的这个观点:画=空间+静物,诗=时间+动态。
画,并非空间加静物,这个观点有些偏颇。比如《清明上河图》,它完全是动态的,无论从观感来说,还是从画旨来讲,都是动态的。中国画的妙处就在这里。风花雪月,均可以在笔墨之下得意体现。
诗,也并非时间加动态,也必须有空间与留白,须得疏密有致,有留白,方能让诗犹如活泉。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7:3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些人说起源于赵孟頫。其实也有些道理的。艺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总是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继承与发扬中,抵达一个新的领域。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7:52
我和兄抬抬杠,不抬杠,不好玩么。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7:52
对了,桃花树下写字,真正是一枕花香,似乎,幼稚园毕业的日子不远了。情商没有那么低么。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3-18 08:40
欣赏学习,增加见识,问好老师!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09:14
柳藏 发表于 2019-3-17 22:55
牛兄太过谦虚了。书话版的口号是“谦虚使人落后”。
——鲜然不与时俱进,便受制于人。

呵呵,如此,淡泊于红尘,制于人和受制于人都不是俺的所爱,还是在幼稚园念念“云对雨,雪对风,老鼠对臭虫”的好。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8 09:17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09:14
呵呵,如此,淡泊于红尘,制于人和受制于人都不是俺的所爱,还是在幼稚园念念“云对雨,雪对风,老鼠对臭 ...

虫字好像韵调不对嘿。。。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09:21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8 07:30
我来辩驳一下兄的这个观点:画=空间+静物,诗=时间+动态。
画,并非空间加静物,这个观点有些偏颇。比如《 ...

呵呵,晰子果然巧舌如簧,俺找找四十年前骑摩托车时戴的头盔还在不在?要不,把阿拉伯人的头巾借来一用?

德国人莱辛所言我以为不差,他谈的(区别)在物理层面,晰子谈的在心理层面,要不,晰子老乡待会岂不会把齐白石的虾白灼了?



作者: 蛇珠    时间: 2019-3-18 09:27
诗画本同源
一对并蒂莲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09:29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8 07:3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些人说起源于赵孟頫。其实也有些道理的。艺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总是会你中有我 ...

晰子老乡真的是能言善辩,还会偷换概念。

或许真的就是“起源于赵孟頫”,而陈小春说的是““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最早明确论……”,苏论的确是比较系统的在理论上阐述了这些东西,晰子可参考其论文。赵论或不够系统全面,当然,“艺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就像今天我们谈论《红楼梦》并不是曹雪芹一人之功一样。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8 09:31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09:29
晰子老乡真的是能言善辩,还会偷换概念。

或许真的就是“起源于赵孟頫”,而陈小春说的是““ ...

你们说的诗和画,我都不懂,只能瞅着能不能捉个虫子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9:43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09:21
呵呵,晰子果然巧舌如簧,俺找找四十年前骑摩托车时戴的头盔还在不在?要不,把阿拉伯人的头巾借来一用? ...

西画和中国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西画更讲究空间感。但中国画,尤其诗画合一的文人画,完全颠覆了西画的这个观点。如果了解中国画,按照西画的物理方式,从起点开始,方向就反了。
诗画合一,说白了,就是中国文人画,它是唯心主义。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9:46
如果兄聊到苏东坡,苏东坡的画,就是典型的文人画,文人画,他有一套独立的认知系统,影响这套认知系统的,是儒和道。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09:47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8 07:52
对了,桃花树下写字,真正是一枕花香,似乎,幼稚园毕业的日子不远了。情商没有那么低么。

想不到兄还多愁善感么。
三月春回,正适合多愁善感。那么,佳文有约,来一篇?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09:48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3-18 08:40
欣赏学习,增加见识,问好老师!

建华文友好!

拙作浅见,文友见笑了,谢谢留玉支持,问好!新周快乐!:handshake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09:57
蛇珠 发表于 2019-3-18 09:27
诗画本同源
一对并蒂莲

呵呵,珠珠的字很有意思,豆豆更有意思,俺家的粮仓有见涨了,

谢谢珠珠赐分支持!问好!新周快乐!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10:16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8 09:43
西画和中国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西画更讲究空间感。但中国画,尤其诗画合一的文人画,完全颠覆了西画的 ...

      西画涂色于布,国画着墨于纸,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其实,西洋画和西洋诗亦不缺诗情画意,只是表现手法不同,怎样用静止的媒介表达动态的东西,这点中西的论调就有所不同了,然而,最终他们还是殊途同归,就像儒道佛三教合一。

诗画同一也不是苏的专利,唐诗宋词里均能领略其风采,只是苏(在中国)提前“理论化”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9-3-18 15:32
不懂画,亦不懂诗歌,俺就知跟各位打趣胡说八道一番。这下可是没法啦。牛师傅这从今人聊到苏轼,从画到诗,又从文到书画,除了惊讶以外,就余下流汗了。

作者: 青青湖边草    时间: 2019-3-18 15:44
牛老师多才多艺,解读尽在情理之中。观点新颖别致,致敬。
作者: 一缕阳光    时间: 2019-3-18 15:47
此文文字很学理、很现代、很新潮,不失为一篇好评论!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9-3-18 15:53
很奇特的归纳,我怎么看都对!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8 16:54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10:16
西画涂色于布,国画着墨于纸,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其实,西洋画和西洋诗亦不缺诗情画意,只是表现手 ...

在我看来,西画真的缺少诗情画意,我觉得他们更喜欢讲故事。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8 17:28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8 16:54
在我看来,西画真的缺少诗情画意,我觉得他们更喜欢讲故事。

无论中西画,均有诗情画意和讲故事。例子太多,懒得举了。

静安先生说,唐诗宋词,在于唐诗重于写意,而宋词侧重写事,故宋落唐后。
画理亦可延伸否?


作者: 山笛    时间: 2019-3-18 21:44
加了豆子,还没来得及读,补上。

牛兄这是美玉当前,不是抛砖引玉。

诗画的关系,是讨论艺术境界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牛兄条分缕析,入情入理。
作者: 山笛    时间: 2019-3-18 21:51
最后的落脚点,应该还是靠近拉辛的观点。

关于诗与画,我觉得也不用非常统一。无论国画还是西洋画,工笔和写意,都是有的。
诗词也是这样,苏轼的词有一部分比较飘逸洒脱,比如这首,但也有细针密线的,比如南宋大家吴文英。

诗画关系,苏轼说的比较准,也原则,牛兄延伸的也棒。
补充一点,就是王维诗的画面感是诗人是超强的,同时,王维也是画坛名手,《辋川图》名作。诗人里画家应该是很少的。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9-3-18 22:01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7 22:22
小妖精笑话俺了,这是欠了柳版和晰子的,

刚去你的占了个位置,我修改修改这里的错别字,在去学习! ...

牛老爷子,我哪里敢笑话啊,这样的文章,我是写不出来的,真话!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9-3-18 22:03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7 22:32
呵呵,还在这里逗趣俺,快回去泡茶,客人都站到围墙外边了!

谢谢小妖精赐分支持!

谢什么,那是本妖分内之事
对于诗词的鉴赏,我是很肤浅的,况且,我历来对诗词不感兴趣,所知的也就是这几首千古绝唱了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2:58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3-18 15:32
不懂画,亦不懂诗歌,俺就知跟各位打趣胡说八道一番。这下可是没法啦。牛师傅这从今人聊到苏轼,从画到诗, ...

幸福小草 :看看,这个肉麻劲,能让后来者起鸡皮疙瘩。  发表于 2019-3-18 15:22


呵呵,小草朋友呀,不美言几句,还不被他们追着说“骗子”了,要文文?高帽戴着,也不好意思说俺什么了呀……,

麻一下就麻一下呀,呵呵……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3:04
青青湖边草 发表于 2019-3-18 15:44
牛老师多才多艺,解读尽在情理之中。观点新颖别致,致敬。

青版过誉了,

谢谢好友赐分支持!问好!敬茶!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3:06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9-3-18 15:47
此文文字很学理、很现代、很新潮,不失为一篇好评论!

呵呵,说得我可要骄傲了,

柳版说,“骄傲使人进步”,谢谢好友赐分支持鼓励!问好!敬茶!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3:08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9-3-18 15:53
很奇特的归纳,我怎么看都对!

文姐可没有说错,这些本来就没对错,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的。

谢谢文姐的豆豆,问好!敬茶!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3:19
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9-3-19 00:02 编辑
山笛 发表于 2019-3-18 21:51
最后的落脚点,应该还是靠近拉辛的观点。

关于诗与画,我觉得也不用非常统一。无论国画还是西洋画,工笔 ...

和山笛兄玩,就是没秘密,小小的一个伏笔,还落在最后,还被暴露了。

诗、画不存在混搭,也没有互相“入侵”。(不同形式的)艺术本来就没有边界的,某些理论是相通的,或者说是换了一种名词来解释。但是,用不同形式的(艺术)视角看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体验,尽管艺术的表达者是无意识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

谢谢山笛兄弟的豆豆,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8 23:21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9-3-18 22:03
谢什么,那是本妖分内之事
对于诗词的鉴赏,我是很肤浅的,况且,我历来对诗词不感兴趣,所知 ...

俺也不是很懂,常常闹笑话,以前还去诗词版泡泡,现在都不敢去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3-19 08:54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23:06
呵呵,说得我可要骄傲了,

柳版说,“骄傲使人进步”,谢谢好友赐分支持鼓励!问好!敬茶!:handsha ...

这句我没说过。。。。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9-3-19 14:39
问候牛。真牛~~~~~~~~~~~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19 16:09
鲜然 发表于 2019-3-19 14:39
问候牛。真牛~~~~~~~~~~~

谢谢鲜然!问好!敬茶!

来书评,俺是汗牛,淹没在这里的书海之中,可不牛。(汗牛充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19 16:51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22:58
幸福小草 :看看,这个肉麻劲,能让后来者起鸡皮疙瘩。  发表于 2019-3-18 15:22

你不是幼稚园没毕业么?
骗子的意思你明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20 07:03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19 16:51
你不是幼稚园没毕业么?
骗子的意思你明白?

兄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我偏不告诉你。
作者: 山笛    时间: 2019-3-20 19:02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18 23:19
和山笛兄玩,就是没秘密,小小的一个伏笔,还落在最后,还被暴露了。

诗、画不存在混搭,也没有互相 ...

牛兄,咱俩的观点是一致的。
你可能稍有误解,那偶继续切个角度说。

画偏静态,诗偏动态。比如:拍一部电影,不可能由一幅画或几幅画来拍,
但小说和文字,拍成电影就很多了。原因,就是文字,是偏动态的,可以切割来看的。
比如追剧。

画,是绝不能切割的,一眼就能看到全部了,但理解是要费功夫的。
小说长诗等文字,不可能一眼看完的,但看了局部,也会理解局部的意思。

大方向我是跟你走的,只是表述比较个性了一些。
这条,我回的认真,也算实在,不是虚语哈。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20 23:15
山笛 发表于 2019-3-20 19:02
牛兄,咱俩的观点是一致的。
你可能稍有误解,那偶继续切个角度说。

     山笛兄说得对极了!小文最后“帧慨念”,就有这些意思。

     在技术层面,物理上,静止的画面如果频率高于24帧,就因为视觉暂留而连续活动起来。

      艺术上,静止的(绘画)场景,经过语言的分帧,同理。并且,各帧(画面)语言出现断层,出现跳跃,就会破坏(画面)语言的连贯性,就会突兀……

      因此,诗词就是一个多帧的画面,完全符合画的全部特质,并且,一个失败的画面注定就会出现一个不成功的诗词。

      呵呵,胡诌多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21 07:04
山笛 发表于 2019-3-20 19:02
牛兄,咱俩的观点是一致的。
你可能稍有误解,那偶继续切个角度说。

也并非所有的画一眼都能看到全部,有时候,它比诗更有空间的距离。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21 14:43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21 07:04
也并非所有的画一眼都能看到全部,有时候,它比诗更有空间的距离。

公式化的东西,往往会失之偏颇。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9-3-22 07:48
许久未见,清朗依然,喜欢,问好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22 10:59
言默然 发表于 2019-3-22 07:48
许久未见,清朗依然,喜欢,问好

呵呵,哥呀,真的是好久不见了,我还打算到黄鹤楼帖寻人启事了呐。

俺来这里是胡诌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骗”了好些豆豆呢,要回九宫那里务正业了,不然那兄弟会说俺“见异思迁”的,哈哈……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22 11:07
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9-3-22 11:08 编辑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21 14:43
公式化的东西,往往会失之偏颇。

俺来这里“玩”得很开心,谢谢各位的豆豆。

我回言兄说:俺来这里是胡诌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骗”了好些豆豆呢,要回九宫那里务正业了,不然那兄弟会说俺“见异思迁”的,哈哈……

确实是这样的,蝉衣杨老师关于文字“认真”之说,我是很认同的,而书评版恰恰的很“认真”的地方,也是很严谨的地方,因老顽童“玩性”难改,加上上班工作重,真是只适合于吃快餐。若好朋友大作来了,俺也会偶尔客串一下,来调节一下太“严肃”的气氛,呵呵,支持老乡的“工作”。
作者: 山笛    时间: 2019-3-22 18:28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3-20 23:15
山笛兄说得对极了!小文最后“帧慨念”,就有这些意思。

     在技术层面,物理上,静止的画面如 ...

过去的动画,可以用几千张手绘连起来,但动态也不是很自然。
画,在欣赏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定格的美。

诗歌小说不一样,相当动态,现代诗有时一两行就能给人岩浆喷涌之感。
作者: 山笛    时间: 2019-3-22 18:30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21 07:04
也并非所有的画一眼都能看到全部,有时候,它比诗更有空间的距离。

我说的是简单的全部,一幅画,摆你面前,0.1秒,你就能看到全貌了。
如果给你只有局部,是肯定猜不出其他的部分的,文字不一样的,猜正是神奇之处。

几十万字的小说,给几个小时也不可能看完,但不影响阅读的快感。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22 21:05
山笛 发表于 2019-3-22 18:30
我说的是简单的全部,一幅画,摆你面前,0.1秒,你就能看到全貌了。
如果给你只有局部,是肯定猜不出其 ...

画也并非0.1妙。有些长卷,比一万多字的文字精彩。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9-3-22 21:22
山笛 发表于 2019-3-22 18:28
过去的动画,可以用几千张手绘连起来,但动态也不是很自然。
画,在欣赏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定格的美。 ...

呵呵,说得有些长,有些专了。

俺曾在工会搞宣传,所以对影画的物理技术比较熟悉些,这里只讨论文文。

书版几日,有些吃力,主要是胸无点墨。答应晰子的任务也就结束了,虽然很不成功。
作者: 言泊远    时间: 2020-6-7 18:40
好文,拜读,欣赏;写活了苏东坡,亦赞美了苏的精彩;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啊!
作者: 冰峰雪鹰    时间: 2020-6-7 20:47
小哥哥晚来一步给牛嗲嗲捧场。好人气啊!好眼红好眼红!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0-6-8 08:50
这匆匆草就也是不同反响,新一周问好老顽童!早上好!
作者: 言泊远    时间: 2021-10-26 20:33
窃以为,东坡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诗中的画,画是配角,是衬托,是渲染,决不能达到喧宾夺主的程度。反正亦然。
太有道理了,朋友所论极是,激赏,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