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师不能无意中给学生增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9-7-11 18:06 编辑

    我先给大家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读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有一个题目,让我们找出每个三角形的三组底和高。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增加了两步,把每组底和高都量出来,然后要根据量的三组底和高,把面积分别算出来。结果那个题目折腾得我一晚上不得安宁。原来,每个三角形都有这样的情况,按照量出的三组底和高分别计算,结果竟然是不同的。第二天,我问了同学们,他们算出的结果和我的又不一样。当时,同一个三角形,面积只能有一个,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我的结果都有三个,同学们的又不一样。

    前段时间,我在办公室给同事讲这件事情。有个年轻的老师,也是教数学的。她问我:“灿哥说得太神奇了,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么会不一样呢?”这个时候,我说:“我小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完全明白了。只要是测量就会有误差,不可能绝对精确。你量的长度既然都有误差,你把三组底和高分别相乘再除以二,结果肯定不同。这三个面积大小上非常接近,但一般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用的尺子精确度也会有不同,量出的结果肯定还会有不同,这同样会产生误差。”

    我们当年的数学老师,她犯的错误其实很多人都在犯。我们经常讲,要减轻学生负担,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掌握的知识是有限度的,不能人为地增加学习难度。老师备课要认真思考,如果加深了题目难度,是不是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学生一旦不能解开这些困惑,那就成了弄巧成拙。例如,我上面说的这个案例,我们今天当然知道这是误差,可是小学生,他们不知道啊!这个题本来只让学生找出三组底和高,学生把底标出来,把高画出来,不就行了吗?后面再去让学生测量、计算,这就是多余的了。你不去增加测量和计算这两步,学生学习时还会那么吃力吗?误差本来不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学生有这样的困惑,也就不奇怪了。作为老师,确实应该检讨自己,这是不该有的教学失误。

    请大家注意,我绝对不是说教学不应该拓展延伸,而是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适度原则,否则会弄巧成拙。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讲,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这个知识点,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呢?我的答案是不能。有人说,科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能抽一天的固定时间,组织学生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呢?我们都知道,中国跨东五到东九五个时区,但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北京时间。东八区中心附近的地方,测得的最高气温一般在下午两点左右,这是没有问题的。还有的地方在东八区以外,尤其是中国西部的一些地方,测得的最高气温还在下午两点左右吗?三年级学生还没学地方时和区时,如果测得的结果不是下午两点左右,你怎么给学生解释?所以,这样的实验不做比做了要好。

    总之,我们老师备课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我们提高学生的能力没错,但要考虑到实际认知情况,不能因为拓展延伸而给学生带来多余的困惑,无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7-11 14:57
说实话,给学生减负就是一句一直在喊的口号,压根就没几个老师当真。

必要发负担要有,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7-11 15:02
我家里孩子,一年级,每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三小时才能写完。完全就是疲劳轰炸。
本来孩子就小,贪 ...

主要不是时间多少的问题,而是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9-7-11 15:13
有的老师是为了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或者兴趣,但是往往会弄巧成拙反而无形增加了孩子们的压力。所以反而适得其 ...

是的,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可以延伸,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我在文章中说的两个例子就是这么回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7-11 17:13
三角形那个增负是老师的思维死板造成的。我记得我家孩子的几何课和物理课里,最开始都有“度量”这一节,物 ...

是的,有的老师看问题不全面,教学时忽视了很多细节,人为地给学生增加了负担。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7-11 17:13
三角形那个增负是老师的思维死板造成的。我记得我家孩子的几何课和物理课里,最开始都有“度量”这一节,物 ...

有的老师本身知识水平就不够,自然想不到这些细节。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19-7-11 17:56
要求老师自己做一遍是对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李灿很认真,亲自试水了。

有的老师备课不认真,闹了很多笑话。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19-7-11 18:06
想到近日网上的一道有争议的题:

中考、高考题目中也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

点评

20÷2X=5,x=? 答案是0.5,家长都认为是2  发表于 2019-7-11 18:11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19-7-11 18:06
想到近日网上的一道有争议的题:20÷2X=5,x=?
答案是0.5,家长都认为是2

0.5当然是胡扯,正确答案就是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9-7-11 19:28
老师不能无意中给学生增负——题旨明白无误,老师也要不断增进教学方法!

是的,老师不认真备课,带给学生的困惑太多。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槐安. 发表于 2019-7-11 22:41
老师得调整自己的思维,不能总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也得适应学生。

是的,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自己认为教的没有问题,却不知道学生理解起来有困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7-11 17:13
三角形那个增负是老师的思维死板造成的。我记得我家孩子的几何课和物理课里,最开始都有“度量”这一节,物 ...

是的,如果一条边的长度是1/3厘米或者根号二厘米,你用尺子怎么可能量得出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7-15 09:17
测量的精度取决于人的视力,和测量对象的精度、测量仪器的精度等等,即使已经很精准了,放大n倍看,依然 ...

是的,所以死板的老师只会把学生带到沟里。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7-11 15:02
我家里孩子,一年级,每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三小时才能写完。完全就是疲劳轰炸。
本来孩子就小,贪 ...

必要的负担应该有,但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程度,增加难度。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7-15 09:17
测量的精度取决于人的视力,和测量对象的精度、测量仪器的精度等等,即使已经很精准了,放大n倍看,依然 ...

是的,数学老师一定要知道这一点,否则教学上就会闹笑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2 13:02 , Processed in 0.0795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