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论:翻译和评论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7-8 15:12 发表
读书读到阴险的形容,这话真该让钱钟书先生来听听啊


这句很感兴趣,展开来说两句

顺便更正主帖,刘小枫的《金蔷薇》
17#
发表于 2013-7-8 16:2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吧,莫言获奖,还要归功于他生长的时期。他的文学记录很不讲究,却以他不讲究的方式,他把那个时期坷坷垃垃地叙述出来,再经过译者加工,让世人品尝到了历史实质性的东西。
18#
发表于 2013-7-8 17:2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评论,就想起了已经远去的文学守灵人胡河清。他的文学评论不仅是梳理而更是创作,有他在,评论更郑重其事。
19#
发表于 2013-7-8 17:3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是翻译和评论。这个我深有感触。自小没少读外国书,上当时候也有。关键就是名头大,质量差。什么原因?不知道选择译者,不知道选择出版社。及至明白这一层,已经是三十余岁矣。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忘形于事件进行中,而不顾及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换言之,欢欣于我在读外国名家著作啦,却无视谁译的,哪家出版社出的。各种版本,如果你用心,高下立判,偏有不少人会忽略,买书的时候迷糊,看书的时候更不管。如此荒废时间还自得。怎样面对正经八百的文学评论,怎样善待它们,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翻译作品,这样事情本应该引起我们注重。如今有水版此帖,可谓指路明灯。
20#
发表于 2013-7-8 18:47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有人翻译的是文,有人翻译的是魂。最深层灵性相通,表达出来却不同。文学就是对生活的曲译,对生活有再造之恩呢。
21#
发表于 2013-7-8 18:47 | 只看该作者
有人翻译的是文,有人翻译的是魂。最深层灵性相通,表达出来却不同。文学就是对生活的曲译,对生活有再造之恩呢。发重啦
22#
发表于 2013-7-8 19:2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的书,我就读过《源氏物语》唉,回家恶补书藉,哪一天要能如一版这般博学,就此生无憾了!
23#
发表于 2013-7-8 2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7-8 16:13 发表


感谢高老师交流,心都开花了
那就常来打扰了。
24#
发表于 2013-7-8 21: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卞之琳和戴望舒还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我真是孤陋寡闻得厉害。
我读书时喜欢看外国文学作品,多是小说,不会选择译本。逮到什么看什么,因为没有对比也就不知道优劣。许是我死板,对待译文我还是喜欢看“硬译”,感觉那样更忠实于原著些。那种“曲译”虽然美则美矣,毕竟译者创作的成分多了一些,始终离原著要表达的意思远了一些。我刚才声明过了,我这个人死板,一水看了估计要朝我扔砖头,我得准备好头盔和面具。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7-8 17:29 发表
说到评论,就想起了已经远去的文学守灵人胡河清。他的文学评论不仅是梳理而更是创作,有他在,评论更郑重其事。


可叹其英年早逝,又是联想到杂文界的徐怀谦,走这条路实在是可惜了才华。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7-8 21:23 发表
第一次看到卞之琳和戴望舒还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我真是孤陋寡闻得厉害。
我读书时喜欢看外国文学作品,多是小说,不会选择译本。逮到什么看什么,因为没有对比也就不知道优劣。许是我死板,对待译文我还是喜 ...


若不是最近复习了一些信札书话等所谓的闲书,很多人都尘封在记忆里了。选择译本其实很主要,特别是目下泛滥的图书市场。只是有的时候,在你还不知道译者是硬译还是曲译的时候,就已经上了圈套,特别是在外文不好的情况下,原著没的看,只求译文能锦上添花。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3-7-8 18:47 发表
有人翻译的是文,有人翻译的是魂。最深层灵性相通,表达出来却不同。文学就是对生活的曲译,对生活有再造之恩呢。


我知道云二的英文水平可以读原著的
28#
发表于 2013-7-9 04:49 | 只看该作者
莫言五年级毕业,能把故事捋顺喽,这本事就不小。他沾了《红高粱》在戛纳电影节获奖的光,也沾了翻译的光。
29#
发表于 2013-7-9 10:01 | 只看该作者
我读外国文学如陀螺一样不追问译者和版本,因我不懂,所以只是看故事情节,与其中的人物一同欢天喜地或悲天悯人,在乎的是故事的完整性与情节的大构架。
30#
发表于 2013-7-9 1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7-8 22:08 发表


若不是最近复习了一些信札书话等所谓的闲书,很多人都尘封在记忆里了。选择译本其实很主要,特别是目下泛滥的图书市场。只是有的时候,在你还不知道译者是硬译还是曲译的时候,就已经上了圈套,特别是在外文不好 ...

说到原著,我老公买了好多册英文原版书籍,他当年特意从出版社购买的,花了好多钱。买来后,他也没怎么看,都在书架上睡大觉呢。人有时候真怪,买书也像买首饰,没买的时候想着买下来拥有它多好。真正买到手了,也不一定天天戴在身上或者捧在手里。拥有和不拥有,有时候也就那么回事。看我瞎扯什么呀?
赞同一水说的因为外语不好,没法和原著对比,买翻译版本全靠感觉的说法。我的外语不行,以前学的已经忘光了。我估计是栽进坑里都不知道那种傻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0 04:05 , Processed in 0.0805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