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08|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祖国今年多少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 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祖国今年多少岁




        国庆节看中央台电视,看着看着,7岁的小孙子突然问我:“爷爷,爷爷,我问你一个问题,祖国是哪个国家?”我告诉他:“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国家,我们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国,就是中国。”孙子若有所思,自语道:“啊!祖国就是中国。”“是呀,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孙子想了想,又问:“那么,爷爷你是不是中国人”?我感到好笑,小孙子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说:“我当然是中国人咯,这还用问吗?”“不对!”小孙子坚定地说,“爷爷你都64岁了,可是祖国还只有61岁,你比祖国大3岁,就是比中国大三岁,怎么会是中国人呢?”这时,电视里正好出现“今天是我们伟大祖国61岁生日”的播音,(升旗仪式节目)我无言以对。

        祖国到底多少岁?我们常说,我们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如果自黄帝时代算起,我们的祖国约有4700多年历史,也就是说已有4700多岁。即使自有文字记载、有朝代的夏朝算起也有4000多年,自商朝算起也有3600多年。倘若按照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算起,还要早于夏朝以前数千年。另外,从政治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在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距今已有6000多年。这样,我们的祖国就有6000多岁了。

          我不是历史学家,不敢下祖国到底有多少岁的定论,但不管怎样,说祖国61岁,是个错误。而且这种常识性错误每年而不是偶尔一次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电视台以及各报刊和互联网频频出现,特别是去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出现的频率最高,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都反复的、频频的出现诸如“祖国60华诞”的播音和字幕,这就很不应该。还有令人忧虑的是,犯类似这种“不知祖国多大了”常识性错误的,还大有人在。现略举几例:
 
 
         先看今年高考四川卷语文作文题: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再看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的综合素质测试,几乎每一届都有不少歌手闹出笑话,不少歌手在属于基本常识答题时交了白卷,得分为零。比如兄弟五人演绎《沂蒙山小调》后,在回答综合素质测试题时竟不知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几座名山分别在哪个省。还有的歌手在回答关于扁鹊是谁的问题时,竟亮出“扁鹊是一种鸟”的答案。

         今年815日,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可中央电视台新闻里面播音员将降半旗说成下降到旗杆的一半处。十点现场直播,哀悼现场刚刚切换回直播间。降半旗主持人康辉又说是降到一半。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吗?可以构成一个面吗?当然不能。这点常识连小学生都知道。一条线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小学老师教给我们最简单的口诀,是“两点成线,三点成面”,所以,一个点是不可以构成一条线的,也不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更不可以最后构成立体。合理的数学表述应该是点移动构成一条线、线移动构成一个平面、面移动构成几何体,或者线是点的集合,或者把“一个点”的“一个”这个数量词去掉。然而,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却偏偏让出高考题的专家们给犯上了。所以,这一被指为“无知的高考作文题上网后,立刻引发热议。

        所谓降半旗,并不是像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讲的那样,将国旗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而是先将国旗升至旗杆顶,然后再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三分之一处。一般的人不知道,但作为中央台的播音员不应该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这应该属于常识性问题。

        明星、名人经常在电视露脸,犯常识性错误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还有现在的一些电视剧,犯常识性错误的现象简直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当然,名人也是人,名人也会犯错,但话又说回来,名人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就要比一般人更加注重学习才是,以尽可少犯错误尤其是常识性错误。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念过书,犯以上这些常识性错误,当然情有可原;如果是偶尔犯一次或者两次,也情有可原。可偏偏不是,偏偏是一些“重量级”人物在犯错,偏偏是一些名人专家在犯错,又偏偏屡犯不改。就说祖国多少岁的问题,年年都在重犯,年年都把祖国与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混淆,闹出一些“祖国比爷爷小三岁”的笑话来,这就很不应该了。难道知识渊博的电视台的播音员的知识连我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孙子都不如吗?按照这些播音员的说法,对于61岁以上的人来说,岂不是要把“祖国啊母亲”改为“祖国啊妹妹”了吗!(180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辛文 于 2010-10-1 14:0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0-1 14:1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国庆节,这个话题很贴题,粗略读了一遍,记号,有空再读,问好。
3#
发表于 2010-10-1 15: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选得好,也问得好?

从整个华夏大民族历史来看,应该5000多岁了吧!

从传统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来看,应该61岁,是虚岁。但孙中山被国共两党推为民主先行者,显然,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又不是纯粹的朝代更迭关系。

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就比较复杂了。也许,未来的历史又将会有新的评价吧!
4#
发表于 2010-10-1 16: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所言极是。如今常识性的谬误可以谓比比皆是。

说到这个,我又忍不住要说一下某些文粉革粉们葱白的时代了,这很大程度原因是由于那段浩劫,造成的文化断层和精神文明遭遇强权践蹋的后遗症。
5#
发表于 2010-10-1 20:05 | 只看该作者
辛老师所言极是,常识性的错误有些人会经常犯的,但是在面向公众的媒体人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而错误,专家更不应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常识大家应该懂的。扁鹊又怎么会说是一种鸟呢?
6#
发表于 2010-10-1 20:1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考察的问题。
炎黄子孙, 如果严格看来,也嫌略窄。华夏,或许可以代表悠久历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柳藏 的帖子

谢谢关注此话题,现在对犯这些常识性错误都无所谓了。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07: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10-1 20:17 发表
值得考察的问题。
炎黄子孙, 如果严格看来,也嫌略窄。华夏,或许可以代表悠久历史。

炎黄子孙是大众说法,华夏就高一个层次了,一般民众不熟。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0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0-1 15:40 发表
这个话题选得好,也问得好?

从整个华夏大民族历史来看,应该5000多岁了吧!

从传统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来看,应该61岁,是虚岁。但孙中山被国共两党推为民主先行者,显然,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和新中 ...

按照辞海的解释,祖国,是自己或先人生长居住的国家。也就是世世代代繁衍之地。问好!
10#
发表于 2010-10-2 09:03 | 只看该作者
这叫偷换概念,不是祖国,是党国啊.特色理论认为:1949年之前都是黑暗,所以光明王朝只有61年。
11#
发表于 2010-10-2 09:08 | 只看该作者
常识性错误,这几个字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0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0-10-2 09:08 发表
常识性错误,这几个字好。

谢谢玉先生!是的,我倒认为是常识性错误,并不是有意把祖国说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就不是祖国么?毛泽东是哪个国家的,他的祖国不是中国么?当然不是。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1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0-10-2 09:03 发表
这叫偷换概念,不是祖国,是党国啊.特色理论认为:1949年之前都是黑暗,所以光明王朝只有61年。

我倒觉得不是在偷换概念,而是无知。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知识问题。
14#
发表于 2010-10-2 10: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一问倒是把祖国的概念讲清了。的确,应当把祖国的岁数搞清楚,也应当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祖国搞明白。概念不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们懒得区分了,约定俗成叫上了,就难改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1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10-2 10:27 发表
这一问倒是把祖国的概念讲清了。的确,应当把祖国的岁数搞清楚,也应当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祖国搞明白。概念不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们懒得区分了,约定俗成叫上了,就难改了


概念不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们懒得区分了,约定俗成叫上了,就难改了
我也觉得这恐怕是个重要原因,但这不行,这样会误人子弟。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19:16 , Processed in 0.0557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