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时光深处话东坡之每日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871#
发表于 2018-10-30 10:09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0-30 09:13
早,云馨姐,祝旅途快乐!

桃子妹妹早,我已经回到家中了!
872#
发表于 2018-10-30 11:17 | 只看该作者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山水”的爱好。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212字)
873#
发表于 2018-10-30 17:11 | 只看该作者

此词上片写苏轼被贬谪颍州之时,他坐船经水路到达颍州,看到清澈的颍水滚滚向东逝去,望着远去的船渐渐消逝在远方,心中特别哀愁。他想起当年和胞弟相约,一起归瘾,然现在受奸人陷害,被贬偏远苍凉之地,身不由己,躺在床上听到雨声都感到很蕭瑟呀。感叹这样长久的离别,头发都熬白了。

下片写到两人相见的往事,举杯共饮,有时泪洒衣襟,有时又哈哈大笑。于是苏轼期待兄弟俩重逢的那一天,一起好游玩,一起寻找春天。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愿望呀。

苏轼直抒胸臆,表达兄弟俩感情多么深厚。
874#
发表于 2018-10-31 0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31 04:09 编辑
2018/10/31


满江红·忧喜相寻
[宋] 苏轼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本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称赞了董氏夫妇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
下片进一层写董义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


875#
发表于 2018-10-31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0-31 10:06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0-31 04:05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31 04:09 编辑
2018/10/31

早晨好秋老师,您辛苦了。
此首《满江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董毅夫由四川夔州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副使。不久,致仕,于第二年三月回归老家江西,路过黄州。董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而结识了苏轼。苏轼和《满江红》以答谢之。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下片进一层写董义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这首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
876#
发表于 2018-10-31 09:15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0-31 04:05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31 04:09 编辑
2018/10/31

《满江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元丰四年七月,董毅夫由四川夔州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副使。不久,致仕,于第二年三月回归老家江西,路过黄州。董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而结识了苏轼。苏轼和《满江红》以答谢之。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877#
发表于 2018-10-31 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0-31 17:54 编辑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元丰四年七月,董毅夫由四川夔州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副使。不久,致仕,于第二年三月回归老家江西,路过黄州。董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而结识了苏轼。苏轼和《满江红》以答谢之。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全篇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304字)
878#
发表于 2018-10-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10-31 09:00
早晨好秋老师,您辛苦了。

云馨姐和秋老师,早上好!秋安!!!
879#
发表于 2018-10-3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8-10-31 09:24
先占沙发,再细读细评!

坐了沙发,我来一杯“茶” 给您吧!!!

tea6.jpg (60.33 KB, 下载次数: 132)

tea6.jpg
880#
发表于 2018-10-31 10:08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0-31 04:05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31 04:09 编辑
2018/10/31

忧愁烦恼与欢喜开心的事总是相互交替延续着,董毅夫罢官,夫妻二人同甘共苦共荣辱,心不忧亦不惊,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贪享荣华富贵。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携手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本词主要围绕董氏夫妇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在人生沉浮中,夫妻同心不为得失失意。称赞了董氏夫妇的高尚情操.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远离尘世过上美好家庭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人间美事呢?!
881#
发表于 2018-10-31 17:11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0-31 09:55
坐了沙发,我来一杯“茶” 给您吧!!!

太感谢艾桃老师了!
882#
发表于 2018-10-31 17:54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0-31 04:05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31 04:09 编辑
2018/10/31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元丰四年七月,董毅夫由四川夔州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副使。不久,致仕,于第二年三月回归老家江西,路过黄州。董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而结识了苏轼。苏轼和《满江红》以答谢之。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全篇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304字)

883#
发表于 2018-11-1 07:15 | 只看该作者

        2018/11/1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宋]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884#
发表于 2018-11-1 0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1-1 21:41 编辑

问好!早安!秋实老师辛苦了!

词的上片借用典故,西汉的郑庄好客,以任侠自喜,常置驿马在长安郊外,以接待宾客,夜以继日,常恐不遍。“落笔生风”借用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词的上片应是称赞闰州太守文采过人,声名远播。下片“高山白早”借用佛家语:“如日出东天时,先照高山”,苏轼自喻人生易老。愿佳人从此回家,过上风轻云淡,恬然自得的生活。(152字)


885#
发表于 2018-11-1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1-1 11:09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1-1 07:15
2018/11/1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__秋老师今天给我们推送一个新的词牌。秋老师辛苦了。

《减字木兰花》: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郑庄好客,成语,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汉代人郑当时十分好客,后遂以"郑庄好客 "用为好客之典。
这首诗,每句句首藏一个字,合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据说苏轼自杭州召回朝廷,过京口、润州太守林子中设宴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子中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从良,即不当妓女而嫁人。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本郡府长官批准。苏轼时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笔题了这首词于牒后,批准她俩落籍从良。
这首词是词人借做客,为歌姬郑荣、高莹求情脱籍所作。开了“藏头词”的先风。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字面意思就是说,从此回家,过那种淡然自得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20:52 , Processed in 0.21109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