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夫学易之与时偕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29 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1-10-29 09:58 编辑

村夫学易之与时偕行
  
  清华大学的教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词都出自《周易》,如今被选入小学课本,用不了几年,就会和“床前明月光”一样普及,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了。
  
  当然,熟知这两词和了解《周易》完全是两回事。尤其是“自强不息”,有人将其视为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也无可厚非。这里要讨论的只是,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都只是《易传·大象》中对《易经》的一种解释,而且只是对于“亁”“坤”两卦的解释,根本就不能代表整部《易经》的要义,至于后人这种字面上的浅显理解更不能代表《易经》真正的精髓。本文只谈前者。
  
  一味自强不息不行吗?当然不行。不懂得休息只管加班会使人猝死的,这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可做证明。对个人是如此,对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秦朝只管开疆扩土,统一全国后不事休养生息,北征匈奴,南征南越,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骊山陵,穷兵黩武和过度消耗民力的结果是迅速灭亡。汉高祖“马上”得天下后,听信儒生建议,及时调整策略,不搞“马上治之”,结果国祚绵延数百年。简单点说,劳逸结合才是硬道理。
  
  而《周易》“乾”卦讲的就是劳逸结合的道理。
  
  还是从《大象》中的“自强不息”说起。《周易》的《象词》分为两部分,每一卦的《象词》称为《大象》,每一爻的象词称为《小象》。所以,“乾”卦的《象词》就是对“乾”卦的解读。其词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向来,人们都习惯把“天行健”连在一起读,解释为“天道刚健”((行,名词,释为“道”,若释为“运行”就差得更远了)。正因为天道刚健,所以君子要效仿天道,自强不息。其实这么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中,“乾”卦的卦名为“键”,通“健”。通行本的《周易》卦名“乾”其实也通“健”。整个卦名就是刚健的意思。在六十四卦《大象》中,所有的都是由卦象而及卦名,最后再由此引出所受的启示。如“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屯”卦:“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乾”卦没有理由例外。所以“大象”中的“健”根本不是刚健的意思,就是一个卦名而已(当然,这个卦名就是刚健的意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就是乾卦(健卦)的意象,君子应该效仿天道而自强不息。
  
  说了半天,似乎没有说“自强不息”有什么不对。实际上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对。乾卦(健卦)就是讲刚健的,从乾卦里体会到自强不息有什么不对呢?不对的是《周易》里不只有一个乾卦,还有“坤”卦,还有其他六十二卦,一个自强不息,或者再加上一个厚德载物,根本代表不了整个《周易》的思想,更代表不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就如专讲改革的“革”卦的《大象》说的是“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你能说“革”卦讲的就是要好好修订历法指导时用的吗?荒谬!
  
  当然,毕竟“乾”“坤”二卦与众不同,是六十四卦之首,更是整部《周易》的核心。《系辞下传》载:“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把“乾”“坤”两卦视为一窥《周易》堂奥的“门户”。整部《周易》,无非是阴、阳二爻组成的卦图及对卦图的解读文字。而“乾”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无疑在《周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问题只在于,《大象》一般只是从某一角度进行解读或适当引申,根本代表不了本卦的要义。要想深入理解,还是要看卦爻词本身。
  
  恰恰“乾”卦的卦词又是最能引起争议的,因为其简略,因为其普遍。简略到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普遍到这四个字在其他卦中也反复出现,区别只在于或多一两个字,或少一两个字(如“亨,利贞”“元亨,利牝马之贞”)。最叫人混乱的是同为《十翼》之《易传》之一的《文言》中的分开解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把完整的句子掰开了弄,完全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训诂或考证,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这四个字应该在中间断句:“元亨,利贞。”“元亨”就是大顺,“利贞”就是利于稳定行动(“贞”,一般释为“正”,在此释为“定”,与“正”有相通之处。所谓“稳定行动”不是不动,而是不乱动,是按部就班地动。)换言之,“乾卦”虽吉(事实上一般时候不吉,因为六爻皆阳,而“孤阳不生”),但也不能一味“自强不息”,而是要保守前进。
  
  而这一思想,在六爻词中体现的就更明显。
  
  初爻词,初九,潜龙勿用。”《小象》的解释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一般释为初九阳爻处在一卦的下位,就像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所以要韬光养晦。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帛书《易传》中的《二三子》则解释为:“孔子曰:龙寑(潜,或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谓寑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訽(狷)在廷,亦猷(犹)龙之寑也。其行滅(或:淢)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龙勿用。”注意其中的“时至矣而不出”,讲的根本就不是地位低下而无法施展,而是时机到了却不肯出山,分明是一种退缩的表现。《周易》认为,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勿用)。
  
  九二爻词,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小象》的解释是“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比喻君子从压抑的状态走出来,可以广泛施德于天下。帛书《易传》中的《二三子》则解释为:“孔子曰:{此言君子待人谦则利}。嗛,易告也;就民,易遇也。圣人君子之贞也,度民宜之,故曰利以见大人”。讲的是君子要谦和就民(走下基层)。恐怕这是孔子从卦词自己体会出来的道理,从爻词中实在找不到依据。
  
  九三爻词,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最有意思,一般的解释是“君子要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但易学家廖名春研究后认为,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惕”,帛书作“沂”,通“析”,是“止、息”的意思,和“戒惧反省”没有关系。帛书《易传》中的《二三子》中说:“孔子曰:此言君子务时,时至而动{也,待时以承事},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时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务时,犹驰驱也,故君子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故曰“夕沂若历,无咎””还是强调了一个“时”字,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白天要勤奋努力,晚上则好好休息。这才是这句爻词的本义。《易传·文言》中则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的也不是什么要效法日月“永不停息”,而是要效法日月,该出来照临天下时就出照临天下来,该沉到地平线下休息就沉到地平线下休息。《小象》中的解释为“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怎么个“反复”呢,就是勤奋努力和适当休息之间的交替嘛!否则,白天拼命,晚上还得警戒反省,活得也太累了,完全不符合《周易》思想“中和”的基本原则。
  
  九四爻词,或跃在渊,无咎。”一般解释为或者飞上天空,或者留在深渊,进退都没有灾祸。似乎还差那么一点儿。比如,《小象》中解释为“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只说了“进”,没有说“留”。《文言传》则说:“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讲的是要“进德修业”,要“及时”。以及“或跃在渊,自试也”,讲的是“自试”。都没有“留”的意思。综合来看,九四爻的意思是要抓住时机,大胆尝试,积极努力。而不是“潜龙勿用”——明明有本事却藏着掖着不显露、不发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九五爻词,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小象》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就是作的意思,表明君子在此时应该大有作为。所谓的“九五之尊”就是指这个地位,也是指这个时机。帛书《易传》中的《二三子》中说:“孔子曰:此言{龙齐乎天而不忘民也}。君子在上,则民被其利,贤者不蔽,故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讲的是君子在上,应该积极作为,泽被天下的道理。对于普通人,在此时,则如日中天,就应该大展拳脚,努力进取。乾卦六爻中,如果说九四爻还有一个“或”字,提醒人们虽然“进无咎”但也不要冒进,仅仅要勇敢“自试”才行。到了九五爻,就完全可以放下包袱,积极进取了。所以只有九五爻才是真正应该“自强不息”的时候。
  
  可是凡事都有个度,干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上九爻词亢龙有悔”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小象》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帛书《易传》中的《二三子》中说:“孔子曰:此言为上而骄下,骄下而不佁(殆)者,未之有也。圣人之立正(政)也,若遁木,俞(愈)高愈畏下,故曰抗(亢)龙有悔”。意思相当明显,不作过多解释。
  
  “乾”“坤”两卦与其他六二十卦不同的是,这两卦分别是六爻纯阳、六爻纯阴,所以六爻词外分别还有一条“用九”“用六”爻词。乾卦的“用九”爻词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帛书《周易》中作“迥”,通“通”。用九,就是全是阳爻的意思。《小象》中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多少有点儿叫人费解。不是说“天老大,地老二”吗?怎么“天德不可为首”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天德”(天行、天道)理解的错误。“自强不息”只是天德的一个方面,“与时偕行”才是乾坤两卦,也即整个《周易》的要义。对于“用九”爻,《易之义》释为:“子曰:让善之谓也。君子群居莫敢首,善而治,何疾)其和也?龙不侍光而动,无阶而登,{君子效之者,故曰“键,元亨利贞”}。此键之羊(详)说。”《文言》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形象点儿说,这么多有德能的人都不竞不争,天下为公,不就是共产主义,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最后,再引帛书易传《易之义》中的几句话把以上内容整理一下:子曰: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动),不动则无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动则沉,此柔之失也。”是综合“乾坤”两卦,从“刚柔”两个卦义来说的。这也正是《周易》刚柔相济的基本辩证思想。下面还有,“是故天之义,刚建(健)动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动阳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义,柔弱沉静不动,其吉保安也。无刚救之,则穷贱遗亡。”很清楚,强调的还是刚柔相济,根本没有只管一味“自强不息”的道理。
  
  下面还有对“乾”卦六爻的综合解释,“子曰:键六刚能方,汤武之德也。“潜龙勿用”者,匿也。“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君子终日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或(跃)在渊,隐而能静也。(飞)龙在天,{跃}而上也。亢龙有悔,高而争也。群龙无首,文而圣也。”其中初九“潜龙”不是时机不到而潜,是时机到了仍然在潜,是不被提倡的。九二“见龙”是主动显现,但仍保持着谦虚的品德。九三“终日乾乾”是“用”,“夕沂若厉”是“息”,一动一静,劳逸结合的含义相当明显。九四“或跃”是能上能下,应时而动。九五“飞龙在天”是不息努力。上九“亢龙有悔”是劲使过了头。用九“群龙无首”则是从心所欲,不争而争。
  
  纵观“乾”卦,不难发现“时”字在其中的重要意义。《说卦》云:“乾为天”《,杂卦》云:“乾刚”,《大象》云:“天行,健。”总之,乾卦的卦义就是刚健。帛书易传《易之义》云:“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动),不动则无功。”所以在此时,积极行动是主流。如初爻“潜龙”不动是错误的,但如上爻“亢龙”动过头了也是错误的。如二爻“见龙”,谦虚而动,如三爻“乾乾、惕若”动静结合,如四爻“或跃”大胆尝试,都是必要的。而如处在五爻“在天”之时,则应该彻底放开手脚,积极努力,因为那是“赶上了好时候”,“是其时也。”如此,才可能达到“群龙无首”的自由王国。
  
  可以说,《周易》中一个伟大的思想就是对“时”的特别重视,所以绝不会轻易提倡“自强不息”,也不会没有原则地提倡“厚德载物”。而是要遵守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彖传·益卦》)的基本原则,做到“与时俱进”。该进时进,该退时退;该努力时努力,该休息时休息。《周易·彖传》中多次强调“X之时义大矣哉”,就是在指导人们当处于“彼时”时应该采取的不同态度。如此的辩证思维,方是“乾”卦乃至整部《周易》的精髓所在。
  
  最后,以刚刚无意中搜到的宋代诗人许月卿一首诗中的几句结束本文:
  
  易为六经宗,学易贵知时。时止则时行,时义大矣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10-29 10: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沙发是我的。刚看了题目,把握得真准。
3#
发表于 2021-10-29 10:40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周易的都不是凡人。
劳逸结合说的容易做时难。
有时候我更用过犹不及来提醒学生们。
4#
发表于 2021-10-29 1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21-10-29 12:17 编辑

乾卦六爻因时而成,且这个时是连续的一个过程,像一粒种子的成长,也像一个人的成长,种子从一开始播进土里,就要不违农时,待时而出,见可而动,但无论当其时还是时不利,无论潜还是跃还是悔,长的念想是不会熄灭的,因时而调整,却不因时而熄灭,一时一个长法而已。我这样理解“自强不息”。
5#
发表于 2021-10-29 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21-10-29 13:10 编辑

且,“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强字一个息字的问题,还有一个自的问题。那个强而不息的动力,源于自己。六个阳爻,纯阳至健,这不是外力驱动能达到的,非自强的内动力不可。乾坤,易之门户,先有不会熄灭的内动力再入此门户,继续琢磨别的,若是长的念想都没有,躺平了,还进去看什么热闹。
6#
发表于 2021-11-1 1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东西高深,我努力地看了一会,放弃了 ……
7#
发表于 2021-11-3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薰古琴 于 2021-11-3 15:55 编辑

加精华理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老师从《周易》新解,非要有新意,也有哲学意味。刚柔相济,劳逸结合的观点才是周易的灵魂吧。文章引经据典,层层解读,拓展视野,增长了知识。精华鼓励。
8#
发表于 2021-11-11 21:02 | 只看该作者
读懂《易经》很难,读透更难。如空兄深得精髓要旨!
9#
发表于 2021-11-13 22:36 | 只看该作者
周易的灵魂,这很值得思考和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4:29 , Processed in 0.1259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