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吼一嗓子梆子戏 来趟石匣不后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11 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兰玲 于 2024-3-11 22:20 编辑

吼一嗓子梆子戏 来趟石匣不后悔

兰玲


空濛生叠嶂,淼淼水流长。

石匣含秋意,山乡着翠妆。


隐隐青山,迢迢绿水,坐落在轿顶山下的石匣古村,一条流淌了数百年的古河道——瀛汶河,东西走向悠悠贯穿村庄,把整个山村割裂成南北两块。祖祖辈辈的石匣人,为了出行方便,不断地在河面上建桥——罗锅桥、泉子眼桥、石匣大桥、幸福桥,新旧石桥,在弯弯曲曲的河道竟有二十四座之多,真真的应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诗美景。

大山里,丰裕的水分毫不吝惜地汩汩流淌,日夜不息。凉水泉,也称报孝泉,是大汶河的发源地,常年不枯,冬季水流不结冰,水质甘甜纯净,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季节,村里人都喜欢从这里取水,或洗衣做饭,或是浇一浇院中花盆里的菊花、门前墙根下的一畦青菜。那是山里人忙碌生活中的一种雅致、一份闲适。

老天大概是对此宝地多有青睐,“恩赐”凉水泉、双井泉、淬火泉等多达三十六处泉眼。山有魂兮水有灵气,山水相依入仙境,天上人间共此处。我们这一群爱山爱水的游者,总是逛不够这大山里的神仙居!

游山玩水,有山有水才完美,说的正是此时此刻。今年的这个秋季,雨水特别的丰盈,给石匣披上一件烟雨迷蒙的外衣,让石匣的美竟如此这般,妙不可言。行走在石匣古村街道,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有着浓郁的山野气息的味道。那味道是亲切的、厚重的、淳朴的。沿着河道,一队擎着雨伞的红衣行者,正轻歌漫行在沿河小道,笑靥如花恣意勃发,几份闲情,几份感慨。雨中的一物一景都牵动着愉悦的神经线,在这奇美的山水之间跃动。走着走着,脚步在一段略似长方形河段停留。这里就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关于石匣村名来由的传说。还原史料记载的一句话,“村东有一方匣形石槽,槽中潴水有鱼。据此取村名石匣”。石匣人用最简单的想法、最容易记忆的名词,勾勒出这大山的神韵,高山峡谷、奇峰峻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
滴水崖依旧像从前一样,湿漉漉的崖壁上穹枝横斜,生机活泼,崖壁下清溪脉脉,幽静秀美。这里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说远古的时候,崖下有个碗大的坑,里面经常会流出一些碎金子,财气虽少却源源不断,只不过后来遇到贪心的人,急于求财,偷偷把小坑挖成大坑,结果水流得更畅快了,金子却再也没有出现。故事的真伪已无法考证,但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所有梦想都是靠实打实的勤奋努力和坚守才能实现。而正是有了石匣人祖祖辈辈的勤劳坚守,才能使她如此璀璨耀眼,如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颗文化文明底蕴深厚的明珠!

在这古风古韵的山庄,总会生出无限个多情多意的遐思。每一次踩着青石小路,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和感受。比如冬天有凉水泉的温暖,秋天有红野果的酸甜,春天有迎春花的嫩润。雨中的石匣,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首先是那一棵巨大的酸枣树,长在高高的崖边,粗壮的枝杈满是刺,身子向外倾斜,一副不可侵犯的模样。它究竟存活了多少年?它是在寂寞地等待吗,还是温柔的守候?枣树无语,或者是不屑于回答。崖壁上面是农家院子,院主人在酸枣树上嫁接了一枝枣树,成熟的枣子落在地上,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雨水的清新,这是不是说,这棵枣树的存在,也验证了石匣人在生活和实践中所凝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雨中石匣还另有一种俏皮的美。一道不起眼的小坡沟,由高向低浅浅地倾斜着,若在平时呀,怕是没有些许的水流。那些干褐的地皮、裸露的小石子像打蔫了的顽皮孩童,七零八落地躺着。如今,在雨中,浅浅的沟壑里蓄满了水流,洋洋洒洒向下倾泻,如同挂着半山腰的细碎的府绸缎面,透着股清冽,透着股雅馨。那些顽皮的小石头,也像是被注入了精气神儿,被流水冲刷得光洁可爱。这山这水便多了份灵气,多了份朦胧醉意。
石匣人有一个习俗叫“过半年”,过半年中最隆重的节目是唱大戏。石匣的大戏叫“章丘梆子”,呵呵,听这名字就带劲哦!章丘梆子为什么会在石匣盛行?相传,石匣人的先祖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至此。“问我祖先是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数百年来,无数华夏子民,唱着这样的歌谣,完成对先祖的思念、寻根和祭拜。章丘这块宝地,迎来了众多背井离乡的移民,使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许多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艺人,他们把自己本地的戏曲剧种带到这里,并在当地语言、风俗、章丘秧歌、民间音乐等艺术形式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剧种——章丘梆子。这给这片寂寞的山野带来一股清新奔腾的艺术春风,使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山里人,在咿咿呀呀的唱词中,在唱念做打的锣鼓声乐中动情、加劲,朝着理想的目标快乐生活有奔头!

章丘梆子属非遗传承项目。章丘梆子传承人于亮兴,不仅是土生土长的石匣人,还是爱戏如命的戏痴。从小在祖辈的耳濡目染下,扎实学戏,执着理想,亮相舞台,辗转腾挪,字正腔圆,惟妙惟肖。这位朴实憨厚的大山汉子,本已在明水城里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当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指令传来,一直痴爱着章丘梆子的于亮兴,毅然辞去工作,回到生养他的家乡,主持乡村工作,并担任起抢救和恢复章丘梆子戏剧的工作。每每有人慕名而来,于亮兴都要亮开嗓子,即兴来一段章丘梆子。那一声声唱念做功千百妙,总能抓住戏迷们的心,让听者和唱者一起陶醉在这美不可言的韵味中。这不,还在展室介绍梆子戏史的他,一听到文友们的请求,便情不自禁,开腔演唱,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一段“鲁明征西”唱得是洋洋洒洒、荡气回肠。

石匣这块宝地,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而更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也许,从有人的踪迹开始,就给这块青山秀水之地注入了文明和艺术的种子,并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石匣的寺庙是一大景观,寺庙之多,有“十里三寺”和“三里五庙”的称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兴隆寺。它兴建于何年何月,历史上没有记载,但由历代主持口口相传,到如今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了。这里山幽林深,给人一种神秘感。寺庙前,宽宽的、长长的台阶仿佛直通天庭,可以想像当年拜佛上香的人穿梭期间,熙来攘往,络绎不绝,寺庙内一片繁华盛世,而如今在台阶上踯躅前行的身影不过十几。台阶上油腻发亮的东西,那是千年老树的汁液滴落一层层累积而成,它们一定经见不同朝代不同面孔不同心思的朝拜者,也洞察了世事如烟的沧海桑田。

寺庙背靠轿顶山,相传为释迦牟尼诵经念佛之圣地。佛祖坐轿来,教化世俗人,深山藏古寺,山泉洗尘心,曲径通幽处,林密掩青苔。山峰不算陡峭,山路不够崎岖;春来时,青青野草满山坡,深深林荫蔽天日;夏至时,碎碎山花多烂漫,缕缕草香染发际;秋到时,树影婆娑鸟惊飞,唧唧啾啾声入耳;冬临时,白雪皑皑铺满山,银装素裹更妖娆。如此幽深雅致之境地,如仙境般让人神往,难怪佛祖会选此地传经布道,教人度己。碧云崖下有深洞,相传为明代一张姓僧人在此修行得道成佛之地。因此,常有拜佛求神者前来许愿,保佑其平安与幸福。下行一段路,一个被隐去大半个洞口的山洞,据说叫方丈洞,抗战时期泰山军区廖荣标将军受伤,被藏身此洞疗养,里面宽约数尺,内有石床、石桌、石碗等物。洞壁虽有残破,但那个年代所发生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仍然是人们心中最珍贵的纪念。

因雨天路滑,很多人没有爬山,只是在寺中寻访那些古老神奇的传说故事。于是,我又看见了那开得粉艳艳的指甲花。这花儿,夏天的时候,在石匣是随处可见的。只不过,在这秋季的雨天,我竟然也能够和它们不期而遇。它们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在院子里找一块刻意种花的空地,松土,施肥,撒种子,浇水,然后看着它们慢慢长大——石匣的指甲草像是随意长起来的。也许头年在某个地方种了,生根、发芽、开花、结籽,成熟的种子会被山风吹起、山雨冲刷,跌落到路边的石缝里或是河岸的峭壁上,然后,就那么美美地野性地开着,释放着爱情一般的热情。

石匣,这个藏在深山,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承载了多少雪雨风云,书写了多少华美诗篇!正如铿铿锵锵的戏剧舞台,听的是岁月稠浓,品的是人生蹉跎。吼一嗓子梆子戏哟,来一趟石匣不后悔,喝一碗暖胃的伏羊汤哟,人生得意最精彩!




2#
发表于 2024-3-12 23:05 | 只看该作者
石匣,这个藏在深山,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承载了多少雪雨风云,书写了多少华美诗篇!正如铿铿锵锵的戏剧舞台,听的是岁月稠浓,品的是人生蹉跎。吼一嗓子梆子戏哟,来一趟石匣不后悔,喝一碗暖胃的伏羊汤哟,人生得意最精彩!

----感觉像一首不错的歌词,情感充沛,内涵丰富。
3#
发表于 2024-3-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趟旅游,移步换景,山泉丰美,山景秀丽,还听了章丘梆子,参观了石匣寺,接受了文化熏陶,果真是不虚此行!
4#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5:48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4-3-12 23:05
石匣,这个藏在深山,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承载了多少雪雨风云,书写了多少华美诗篇!正如铿铿锵锵的戏剧舞 ...

谢谢高老师美赞,石匣也好像一首美丽动听的歌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5: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3-13 09:43
这一趟旅游,移步换景,山泉丰美,山景秀丽,还听了章丘梆子,参观了石匣寺,接受了文化熏陶,果真是不虚此 ...

是的,去过多次那里了,次次看不够她的美景啊!
6#
发表于 2024-3-15 10:55 | 只看该作者
   石匣,这个藏在深山,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承载了多少雪雨风云,书写了多少华美诗篇!正如铿铿锵锵的戏剧舞台,听的是岁月稠浓,品的是人生蹉跎。吼一嗓子梆子戏哟,来一趟石匣不后悔,喝一碗暖胃的伏羊汤哟,人生得意最精彩!
   跟着文友的笔触领略石匣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感受其不同凡响的文化魅力和神采!问好文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20:5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3-15 10:55
石匣,这个藏在深山,有着古朴风貌的山村,承载了多少雪雨风云,书写了多少华美诗篇!正如铿铿锵锵的戏 ...

感谢文华老师捧读美赞,文化并祝老师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3:12 , Processed in 0.0549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