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喝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15 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4-9-16 10:33 编辑

    对于国人,茶是不可离之须臾的饮品。对于文人,茶更是他们吟咏不已的对象。唐代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歌》《七碗茶诗》)里曾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作为文人,即使境界早已超越普通文人,鲁迅依然不能免俗,也要拿茶说事。比如,1933年9月30日鲁迅就作有《喝茶》一文(最初刊载于1933年10月2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丰之余,后收入《准风月谈》)。

    鲁迅在《喝茶》里说: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

    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鲁迅为写文章的需要,将看似简单的喝茶一事,分为泾渭分明的两类。


    一类人喝茶只为解渴解乏解暑、补充水分。“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喝茶,肯定是要滋润“欲裂”的“喉”,解其“干”渴,也顺便解解乏,解解暑,补充补充水分。当然,茶终究比单纯的水要多一些味道,多一些功用。所以,即使喝茶只为解渴解乏解暑、补充水分,也比只能灌井水的要“高级”一点,“讲究”一些。


    另一类人喝茶是享受是格调品味。“有功夫”、已经有“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的“骚人墨客”,大体可归于此类。窗前一丛芭蕉下,半躺半坐在竹椅上,捧一本书,就着一杯清茶,偶尔细啜一口,慢慢咂咂,一边享受清风徐徐,一边“悲哉秋之为气也”,便是“骚人墨客”追求的日常。


    现实中,喝茶并不如鲁迅所言要么月白风清,要么市井烟尘。


    我喝茶,很是市井烟尘。渴了,泡着茶时喝茶,没泡茶时喝水,一阵牛饮鲸吞,一大杯茶或一大杯水见底。喝的多是绿茶,多是粗茶。因为绿茶易寻,因为粗茶不贵。知道本地的雪眉、毛峰,外地的龙井、碧螺春等等是好茶,喝起来肯定更有味道,更舒服,但喝不起。夏天,茶里加菊花,清热解暑,抵抗酷热。冬天,茶里泡枸杞,滋阴补肾,补充热量。唯一讲究的是喜欢喝清明茶,每年清明茶上市都要买一点,觉得清明茶有一股特异的清香,仿佛山野的气息,有土地的滋润,有茶尖露珠的清凉。


   也偶尔月白风清。与朋友一起喝茶,一壶清茶端坐茶几,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淡黄淡绿。大家围几而坐,吹牛谈天,开玩笑侃大山。虽不渴,也偶尔啜一口自己杯里的茶,在嘴里含一含,再顺着喉咙而下,仿佛要在它慢慢的流动里寻找到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自己坐在窗边看书,身边也会放一杯茶,看到值得回味处,端起茶啜一口,在嘴里荡一荡,仿佛是在咀嚼文字,仿佛是与写文字的作者讨论商量。虽理解或与作者主旨甚至不知作者所云,却也颇为自在自得,自以为是地陶醉一下。


    喝茶除了鲁迅所说的二者,还有一类,即把喝茶弄成艺术,比如茶艺。此时喝茶,不再是喝茶,而是在艺术创作。更有甚者,将喝茶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茶道。这些,都是我这样的凡人不可望更不可及的了。


    其实,鲁迅这篇《喝茶》并不是在说喝茶,而是借茶言他。茶只是一个“由头”,只是一个“道具”,真正想说的在“茶”之外:“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这样的笔法,民歌里也有。湖北恩施土家族有民歌《六口茶》:


    男: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


    男:喝你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哥嫂噻早已分了家。


    男:喝你三口茶呀,问你三句话:你的那个妹妹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妹妹噻已经上学哒。


    男:喝你四口茶呀,问你四句话:你的那个姐姐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姐姐噻已经出了嫁。


    男:喝你五口茶呀,问你五句话:你的那个弟弟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弟弟噻还是个奶娃娃。


    男: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有多大?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


    每句唱词里都有“茶”,却并不是在说“茶”,而是借茶探询,借茶调情,将青年男女萌动的春心借“喝茶”表露无遗。虽然鲁迅借茶说的是“理”,《六口茶》借茶言的是“情”,但二者都是借茶说事。同理,恩施土家族民歌《六口茶》与唐代卢仝《七碗茶歌》虽然唱的、写的都是茶,但一俗一文,一诙谐生动一庄重典雅,一言在茶外一意在茶中,对比着读,也颇有意趣。


    有时,鲁迅也有时代性。《喝茶》一文,讥讽的是“享这‘清福’”的有闲阶级,暗赞的是“破衣粗食”的劳苦大众,表明了自己“没有秋思”、不无病呻吟的态度。在当时,鲁迅的言说应该是准确且有必要的。人生天地间,地位不等,爱好不一,情趣各异,追求有别,俗语便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何喝茶,喝茶为啥,是完全自主的选择,说不上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鲁迅《喝茶》里的观点或可及于当时,若延至今日甚或延至万世,以为标准,就大可不必甚至有些指驴为马了。


    附带说一下。《喝茶》一文,鲁迅落款时间为“九月三十日”,从《鲁迅全集》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10月2 日《申报•自由谈》”的注释推测,所谓“九月三十日”应为1933年9月30日。黄乔生编著的《鲁迅年谱》,1933年9月的记事至“29日”即告完结,即并未将“作《喝茶》”一事收入。这,不知道是“作《喝茶》”一事不足以进入年谱,还是黄乔生的失误。


2#
发表于 2024-9-17 10: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支持发帖。祝愿您及家人中秋节快乐!
3#
发表于 2024-9-18 11:19 | 只看该作者
《谈<喝茶>》,从唐代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引出话题,通过引用鲁迅文章《喝茶》中的内容,分析鲁迅关于“喝茶”的两种观点;随后引用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六口茶》,分析其传情达意的特点;最后,又论及鲁迅“喝茶”的观点,并对鲁迅文的写作时间做了考证。拜读。
4#
发表于 2024-9-30 16:00 | 只看该作者
老先生节日快乐!
《六口茶》看似神侃,意在调情。既是调情,也就侃得没边了,呵呵。
爹妈八十八,弟弟是奶娃,这老两口好身体啊!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9-30 16:00
老先生节日快乐!
《六口茶》看似神侃,意在调情。既是调情,也就侃得没边了,呵呵。
爹妈八十八,弟弟是 ...

《六口茶》侃得是有些玄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36 , Processed in 0.0671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