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木鸠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3 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市博物馆,看到一只口含粟米的木雕斑鸠。听馆员讲,这原是一只装在鸠杖上的斑鸠鸟儿。


  斑鸠很熟悉。每春四五月,一种像鸽子一样的鸟儿,就开始在家乡的田野上鸣叫。叫的声音,既像“布谷,布谷”,又像“小姑等等,小姑等等”。


  老人们叫它鹘鸠子,我们叫它野鸽子。


  家乡凉州,有许多劝人行善积德的曲子。斑鸠叫声像一声急促的“小姑等等”,来源于凉州小调《小姑贤儿》。讲述了一位姚氏之子继孟娶妻后,夫妻恩爱。姚氏偏爱女儿英英,时常借故虐待儿媳,英英为此感到不平,巧妙保护嫂嫂,并以自身为例劝说母亲,最终姚氏改过,婆媳和睦的故事。传说,故事中的嫂嫂和英英,死后都化作了斑鸠鸟儿,一同飞向天庭。英英前面飞,嫂嫂后面追。一边追,一边叫“姑姑等等,姑姑等等”。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据说汉高祖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被打败了,项羽紧追不舍,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刘邦躲藏在灌木丛中。当时正好有一只斑鸠鸟落在树上,而且不断地鸣叫。项羽的追兵赶到,理所当然的认为树下无人,否则斑鸠鸟不会自由自在的鸣叫。由于有了斑鸠的掩护,刘邦终于脱了险。等到刘邦当了皇帝,为了纪念这只不同寻常的鸟,所以做了鸠杖用来帮助行走不便的老人。不过,从这以后,汉代的每一个皇帝,对赐鸠杖一事都很重视。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因为根据出土的文物,早在汉代以前就有鸠杖了。


  老人们给我们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是希望后人们都能尊重家里的老人。即使手里没有什么鸠杖,至少,饿了有饭吃,病了有医瞧。那时乡村,一家子四世同堂,是常有的事情吃饭穿衣,也都是首先考虑老人小孩。家里热热闹闹,也没有什么矛盾。逢年过节,一家人挤在一起,是要族里老人磕头拜寿的。


  村子里的老人,到了七八十岁后,就会拄拐杖。遇着孙子淘气,拿起拐杖头轻轻敲一下,以示警示。但有谁拄过鸠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毕竟,鸠杖是皇上钦赐的,平民百姓,那就那么容易拥有呢。


  若历史上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汉代。年过七十的老人,就会拥有皇家所赐的鸠杖一根。


  出土于咱大凉州磨嘴子山的《王杖十简》中,清楚的记载着当时社会拥有鸠杖的人的特权。简里说,年纪大的人,赐给王杖,王杖上,要以鸠来装饰,让百姓看到王杖,就好像看到符节一样。


  符节在当时,可是很有权威的象征。张骞出使西域,就持着汉武帝给的符节。即使在匈奴之地生活了近十年之久,符节却不敢丢。多次遇险,也是符节救了他。还有苏武,北地当牧羊馆数十年,受尽了匈奴的侮辱,符节一直陪在他身边。


  汉代制度,允许受王杖的老人,自由出入官府或者天子驰道的旁道。如果他们做生意,还可以免除他们的商业税,就如同儒学盛行的山东人一样。如果持有符节的老人,是一位孤寡老人。那么,其他愿意赡养老人的人,也可以免除他们的赋税。


  其中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河平元年,汝南郡西陵里,有一个叫先的人,已经七十岁了,接受了王杖,受到其他部族的殴打了他。先上诉到郡受,郡守又报到了廷尉。廷尉说,如果案情属实,那个殴打先的人,就判死刑。


  这样的严令之下,谁还敢不孝顺老人呢。


  其实,我也有点奇怪的是,为啥王杖柄上,就一定要雕刻一直斑鸠鸟儿。仔细观察了那只木斑鸠,才发现,那只小小的斑鸠,卧在鸠杖头上,若用一只手去握,正好也就一巴掌大小。作为手杖的支衡点,自然很合适了。王杖的顶端以鸠鸟作为装饰,据说鸠鸟是古代的“不噎之鸟”,朝廷以此来表达对老人们饮食正常,身体健康的良好祝愿。《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还是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过一次祭祀仪式,安排一次特殊的会宴,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下只要七十岁的老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明帝座上客。盛宴之下,皇帝还赐给酒肉谷米,和一根做工精美的手杖。


  “鸠”者,“九”也,九是最大的阳数,大成之数,又称天数,乃阳之极,象征极高极深极多极大极广,又具有吉祥尊荣之意。鸠者,久也,意寓长久持久永久之意。所以,斑鸠长辈们是极其尊荣的。


  博物馆里的这根鸠杖长约2米左右,杖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硬木,刨削光滑,鸠鸟口含食粒,雕刻精致,直卧其上。


  这种鸠杖,在甘肃武威汉代墓葬中曾有多次发现:


  1959年磨嘴子东汉墓发现3根鸠杖,杖长1.94米,杖身顶端均有一完整的木雕鸠鸟,以母卯镶在杆上。1982年又在这里发现一根鸠杖,鸠鸟雕刻极为精美,木鸠保存非常完整,彩绘、木色如初。1984年五坝山墓群23号墓发现一根鸠杖,杖长2.1米,握手处光泽明亮,杖头一只鸠鸟置于其上。1972年在旱滩坡墓群一座东汉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一根鸠杖,置于棺前,鸠鸟喙略残作蹲伏状,张口含食。1987年又在这里发现的汉墓中也出土一根鸠杖,保存完整。


  汉代文化,对于整个武威,乃至河西文化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高年赐鸠杖的风俗一直延续后世。《晋书·山涛传》载:“文帝以涛母老,赐藜杖一枝。”《新唐书·玄宗纪》载:“丁酉,宴京师耆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李白《白鸠辞》中“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即为此事而作。


  时值当今社会,敬老爱老,已经形成一种很好的社会风尚。养老金,高龄补贴等等优惠措施的实施,给暮年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经济保障。


  那天坐公交车,一个年届六旬左右的老人上来打卡,计费器说老人卡时,我问友友,老人卡收费吗,朋友说,老人卡半价。又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上车后,计费器又说,敬老卡。朋友说,敬老卡就是免费了。一时,真的很感动,一千九百年后,我们国家的老人们,已经人人手握“木鸠杖”了。




2#
发表于 2024-11-14 04:15 | 只看该作者
斑鸠在古代,被誉为长长久久、幸福祥和的吉祥鸟,制成的鸠杖,也象征着尊老爱老。一根鸠杖,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一首宋代词鹧鸪天曰:鸠杖庞眉鹤发仙。诗中有史笔如椽。爱莲自是平生趣,吟到梅花晚更坚。珍九鼎,食万钱。谁如有子彩衣鲜。蜀陈旧事君须记,贵盛还当具庆年。其中第一句,描述了老寿星拄着鸠杖,鹤发童颜的样子。
3#
发表于 2024-11-14 20:2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文珺版主关于敬老养老话题的最新力作!将武威博物馆出土文物木鸠杖阐述的淋漓尽致,让人知道了背后隐藏的价值和意义,且由此推而广之,从公交卡反映出国家对老人的尊重……
      问好!祝福安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1:2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11-14 20:28
拜读学习文珺版主关于敬老养老话题的最新力作!将武威博物馆出土文物木鸠杖阐述的淋漓尽致,让人知道了背后 ...

感觉再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只能向这些老文物靠拢了。;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08:18 , Processed in 0.04829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