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5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脆弱与强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0 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看了一篇文字。其中涉及几个诗人和作家,海子,戈麦,顾城,徐迟,他们才华横溢,却先后走了极端,让自己的灵魂做了一次彻底的飞翔。不可置疑,他们曾经是照亮人们心空的星辰,但可以肯定,他们也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的行为成为一个悖论,你无法确切说他们究竟是脆弱还是强大。


  脆弱源自内心。是内心蛛网一样的思绪导致了脆弱轻而易举入侵。当你还能够把控自己言行、思想的时候,往往自信,强大,无坚不摧。阳光正面的东西充盈你的心里,身体也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而一旦陷入精神泥淖,就淫雨霏霏了,就愁眉苦脸了,就痛不欲生了。甭管你是谁,钱财权势才气光环都没用,谁也不例外,谁也无法幸免。而艺术家天生浪漫诗性气质,抑郁苦闷也就更容易,遭逢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走入精神的死胡同也就好理解了。在这个死胡同的名单上,还可以列出一长串,梵高,莫泊桑,杰克•伦敦,叶塞宁,芥川龙之介,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伍尔夫,茨威格,法捷耶夫,海明威,老舍,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三毛……诸多中外大家,以这样的方式荟萃一堂,令人扼腕。


  诚然,不仅仅是艺术家,就是其他人也存在着极大的精神危机。汶川震后涌现的不少自杀事件,频繁见诸网络报端的大中学生走上不归路事件,普通老百姓的自寻短见……种种精神危机引发的事件充斥我们的视界,让人无法漠视。说别人显得遥远,还是说自己家的人吧。我在自己的不少文字里写到姥姥,她的和善,亲切,慈祥,给人深刻印象。而有两点我没提及,一个是抽烟,再个是抹牌。抹牌我只是听她老人家跟我说起过,抽烟则常见。随姥姥住的日子里,我一个表弟一来就蹿到我姥姥家,好言好语向姥姥讨纸烟抽。娘儿俩一边亲切地拉呱着,一边美美地抽烟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我不抽烟,当时不抽,日后也不抽,所以无法体验想象那种美气。但在我的文章里涉及姥姥的时候,我自觉把这个细节做了过滤,心里感觉这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一切与我心目中美好形象相悖的姥姥言行,我都做了回避。这算是一种本能吧。实际上这才是真实的情形,也不一定就不好,说来也很正常,世上抽烟的人多了,抽烟的女人也不少,自己没认可是由于不习惯,或者其他原因。但我无法忘记我最初看见姥姥抽烟时候的感觉。限于时代制约,也限于自己年少,诧异之余,感觉并不好。那时候,我仅仅看到过电影中的女特务抽烟,其他女人我是没见过的。我现在能理解姥姥的抽烟了。因为每年都有不短的时间离开姥爷住在乡下,漫漫长夜对于一个女人的考验是真实的。如何熬过漫漫长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在一个又一个独处的长夜里,陪伴姥姥的,除了孤寂,还是孤寂。虽然也有不少时间我是陪着她的,但那种陪伴并不能有效缓解姥姥心里的苦楚。正是在这绵延不绝的孤寂里,姥姥学会了抽烟。而事实证明,姥姥仅仅享年58岁就因为肝病匆匆离世,一来与她生性气量小、容易生气有关,二来不能说与她常年独处,内心经受重大的熬煎没有关系。积郁忧心,进而伤肝,这是很可能的。


  想起曾经那个午后。那天,不记得父母去了哪里,只记得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在一种极其冷静的状态下,我把蓄谋已久的计划付诸实施。这个机会纯属上天所赐,我十分认真且从容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当那些被我处心积虑偷偷积攒起来的白色药片让自己借助开水一吞而下之后,我长长出了一口气。我平静地仰躺在自家的大炕上,把自己交给了无常。日暮黄昏,夕晖透过玻璃窗,洒在我脸上,以至于我必须眯上眼睛。对生活彻底的恐惧与迷茫,让一个经受了些许波折的高中生十分清醒理智地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行为。懦夫。逃兵。我脑海里依稀闪过这些说辞。但是我不在乎,甚至有些心安理得。现在想来,这该是怎样一种草率和无知,用“可鄙”“混账”等词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觉醒来,天光放亮,明晃晃的阳光依旧照耀着我无耻而略显疲倦的脸庞。至今我都不能明白,究竟是那些白色药片狡猾地欺骗了我,还是慈悲为怀的上天不忍收留我。能够明白的是,我还活着。家里依然只有我一个。家人都没回来。自编自导自演的这出戏,没有一个观众。这似乎令人沮丧。我照常起来,有些懒洋洋的,做饭,收拾自己,开始了庸常而又崭新的一天。前一晚的那种坚决,那种勇气,已经无影无踪。隔了一夜,却如同隔了一个世纪。那是1981年。当时我18岁,而在我心里,是可以算作1岁的。是生命的开始。这件事情,一直未曾跟父母言说。我自感羞惭。我讳莫如深。


  30年前的那些时日,是令人难忘的。心里拥有了某些东西,堵得发慌,没人倾听,无处发泄,只好拿那些无辜的蜜蜂出气。1981年的那个夏日,我究竟虐杀了多少邻家的蜜蜂,无法得知。我只知道,自己深陷于这种虐杀中,不可自拔。直到十多年后的1995年,我才以小说《春日故事》对此作了艺术的表达,并于次年《五台山》杂志第一期发表,也算是给纠结不已的心理作了一个疏通。


  或许对我的精神状态有所觉察,一年多后,1983年的一天,父亲跟我做了一次长谈。这是我们父子之间绝无仅有的一次深入的谈话。之前没有,之后没有。不善言谈的父亲轻易不给我这样的机会。


  父亲说,人活着是因为有生的希望。人就是在互相教育。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来结束整个生命。


  父亲说,这是一般人的生活规律,你认识不了,是因为自己思想受了刺激,以后慢慢会认识了的。


  父亲说,一个人既然来到世上,就应该把这一生度下去。过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也是有的,不过那是极少数人,他们经受的刺激太深、打击太大了。


  父亲说,……


  可惜,当年的自己太无知了,未曾挂心,几乎忽略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2009年1月31日,正月初六,罹患糖尿病、肾脏炎多年的父亲,终因心梗、脑梗并发,溘然辞世。之后,经受着痛楚熬煎的日子里,我一次次泪水长流,想起1983年那天,父亲和我的那一次长谈。他的苦口婆心,让我幡然醒悟,却追悔莫及。


  在这样一个现实而又多样的世界里,个体的极限成为某种标志。或者臣服,或者逾越。极限横在那里,你得面对。精神状态决定了生存状态。个体意识决定了个体生命。面对极限,你的选择是一定的。任何选择都有道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童话。而现实距离童话总是很遥远。活着是理由。死去也是理由。在理由这个坚实的支撑下,怎么选择都情有可原。但是结果显然不同。诚然,不幸是快乐的源泉。任何快乐都是因为你战胜了艰难才获得。但是有个极限。超过极限,就是悲剧。幸与不幸与个体相关。生命的质量无法在同他人的比较中体现。活着本身说明了所有。除此而外,一切没有意义。……谁敢说他的生命历程都是由鲜花掌声构成?无限多样的事物,皆说明了辩证法的不可动摇性。一个人来到世上十分偶然,在世的行走也充满各种可能性。瞬息万变绝对不是夸张。就像不同字词的不同组合,构成的轨迹含义截然不同。从庞大的宇宙,到渺小的个体,无不如是。尽管活着的过程里充满波折,病痛,苦难,不快,但战胜这些之后的欣悦与慰藉也是真实存在的。只要能在轨道中行走,就有办法,否则,你玩不转世界,让世界玩转你。


  作为每个个体而言,最永恒的参照物是类似于天空、大地、山河的物象。也正是这些物象给予人不竭的思想力量和精神源泉。你是脆弱的,同时你也是骄傲的。你是自卑的,同时你也是强大的。任何事物都能给你明确启示。当你能安静下来沉思,一窥自己内心,便会觉察,便会明白。一旦意识到这些启示的深刻含蕴,你就成熟了。随着日月逝去,智慧和经验就存储在你的内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你的脆弱就日益受到抑制,你的强大就日益成长。除了自己,谁也无法帮你。而那些曾经貌似强大的艰辛波折,只好在你面前俯首称臣。


  2014/2/19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4-2-24 09:5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2-21 07:02 | 只看该作者
昨晚,我就梦见我爸爸的脸,清晰地,他生前的座右铭:1,老天爷不摁脑袋,就得往下扑腾。2 谁打没有泡不倒墙的

这两点让我受益一生,并继续传承。

有点建议:咱爹咱姥姥应该单独立意写一写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靖子 于 2014-2-21 07:02 发表
昨晚,我就梦见我爸爸的脸,清晰地,他生前的座右铭:1,老天爷不摁脑袋,就得往下扑腾。2 谁打没有泡不倒墙的

这两点让我受益一生,并继续传承。

有点建议:咱爹咱姥姥应该单独立意写一写

靖子的梦具有普适意义。
建议很好。
4#
发表于 2014-2-21 11:27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样的文章,无疑会增长内心的强大。
脆弱与强大在我看来都充满了某种执着与痴迷。圣经上有句话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
5#
发表于 2014-2-21 12:1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夏版的这篇文章,吴霜想说句话:来自生活里的点点感悟,只言片语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吴霜学习了。
6#
发表于 2014-2-21 12:33 | 只看该作者
文前所举事例令人震惊也令人惶惑,但细究起来,人在某件事情上的过于执着定会让人的心灵世界扭曲,必要的时候的确需要作退一步想。人的过程,简而言之:既来之,则安之,可矣。
欣赏新作,问候夏版!
7#
发表于 2014-2-21 15:18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后,我在想,夏版虐杀蜜蜂和雷立刚用烟头烫蚂蚁会是一码事么?
8#
发表于 2014-2-21 22:49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侯德健那时写过一首歌,名叫《三十以后才明白》,具体的时间点当然不是绝对的三十岁,可以是四十岁、五十岁乃至于一辈子都不明白也是有的。不过,大多总是过后才发现,年轻的时候就是年轻,有些悸动,有点无助,总是想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等到稍许明白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过滤之后,回归本真:从容是福,平淡是真!
9#
发表于 2014-2-22 07:30 | 只看该作者
辩证,是中国文人中最喜欢的写作方式,能够热情投入,能够冷静观察,平衡之间,就往往是一篇大文章。
10#
发表于 2014-2-22 12:44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日月逝去,智慧和经验就存储在你的内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你的脆弱就日益受到抑制,你的强大就日益成长。除了自己,谁也无法帮你。而那些曾经貌似强大的艰辛波折,只好在你面前俯首称臣。

越成长越快乐,从脆弱里一点点磨练出坚强和坚韧。活着,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11#
发表于 2014-2-22 14:38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是姥姥 ,后来是父亲,中间是自己。
这样的随性写作,给人的启迪不言而喻。如果将这三位一体再粘合粘合,而成为一个拆不散的整体,我想这于整体结构结合还是必要的。我想这可能也是靖子美女想表达的,喜欢这样的交流。
12#
发表于 2014-2-22 15:04 | 只看该作者
从才华横溢、却又走极端的诗人和作家说起,阐述对生命的理解,继而以亲人以及自身的经历再次将对生命之感悟延续,这样的写作,无疑是生动的,因而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悟彻,从而获得坚强的力量。欣赏新作,问好夏冰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4-2-21 11:27 发表
读这样的文章,无疑会增长内心的强大。
脆弱与强大在我看来都充满了某种执着与痴迷。圣经上有句话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
事实上,脆弱和强大都是两极的呈现,也就是你所谓某种执着痴迷。凡事皆有度。:handshake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荷吴霜 于 2014-2-21 12:12 发表
读了夏版的这篇文章,吴霜想说句话:来自生活里的点点感悟,只言片语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吴霜学习了。
谢谢吴霜。周末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4-2-21 12:33 发表
文前所举事例令人震惊也令人惶惑,但细究起来,人在某件事情上的过于执着定会让人的心灵世界扭曲,必要的时候的确需要作退一步想。人的过程,简而言之:既来之,则安之,可矣。
欣赏新作,问候夏版!
退一步海阔天空。话在理,具体做到就不易。谢谢李老师。周末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2 05:58 , Processed in 0.0587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