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析谭嗣同《狱中题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7 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作于1898年9月,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怀着待死的决心,拒绝了日本使馆为他提供“保护”。在是月24日,在浏阳会馆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于壁上题写了这首浩气千古的绝命诗。

  此诗的开篇引用了两个典故,第一句“望门投止思张俭”中的张俭是东汉名士,曾经当过山阳东路督邮。因为弹劾宦官侯览,受到迫害,长期逃亡在外,望门投止,老百姓破家相容。谭嗣同在诗中借思慕张俭,来抒发对变革先驱康有为的思念。第二句“忍死须臾待杜根。”中的杜根,也是东汉人,官居郎中。安帝时,邓太后执柄朝政,大权交给她哥哥独揽。杜根敢于在朝廷上指斥邓太后,要她还政于安帝。谭嗣同在此借用杜根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所以准备慷慨就刑、忍受须臾之间的杀头之痛,是为了用自己的死来激发后人,期待着像杜根这样的人物出现于朝廷。藉此二句也看出谭嗣同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诗的第三四两句直抒胸臆,以明心志。其中“我自横刀向天笑”,表明了他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气概。这也是后来谭嗣同在菜市口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一个心里写照。第四句“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去”,指的是英勇就义,也表明是自己的选择;“留”是指继续变法改良的大业是自己的愿望。谭嗣同以巍巍昆仑作比喻道出了自己对去留的认识:“去”者舍身取义,警示后人,“留”者避难出走,亦如高风亮节的张俭,一样的悲壮,一样的崇高,一样的惊天地而泣鬼神。两者都是维新救国的赤胆忠心,都和巍巍昆仑山一样,永世长在。这一句在意蕴上也是对前两句诗的一种回应。

  写此诗的第五天谭嗣同献出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他的伟大爱国精神、热爱人民与追求真理的情感、坚强斗志与崇高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历久不衰的高度敬仰与深沉缅怀。这诚如毛泽东在年轻时所说:“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
                 06-2-27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11 08:22 | 只看该作者
人能把精神的一瞬化为永恒,
学习版主好文并祝贺。
3#
发表于 2006-3-11 08:2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良木!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人能把精神的一瞬化为永恒,
学习版主好文并祝贺。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00: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版主,还要多多过来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08:10 , Processed in 0.0524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