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0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如何阅读《老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7 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从年前读《老子》一书,现在已经读过了40章,从数量上算已经过半。现在觉得理解起来不像初读那么费力,阅读速度也有所加快,有点心得体会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要弄清楚“道”的本质、功用、表现等等。《老子》又称为《道德经》,可见是讲“道”的书。“道”规律也。只有真正理解“道”,才能更好体会《老子》其余各章。什么是道的本质?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是万物的本源,养育万物,解除它们的纷争,使之调和。第十四章定义了道的具体形态: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无形、无状,又是客观存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第二十五章的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广大无边,运行不息,返回本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运行的规律。掌握了“道”,对于一件事情知晓了来龙去脉,就可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避免危险。它的功用表现为:第二十一章的“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幽深又无形的存在,却又冥冥中影响着万物。“德”,便是“道”的显现与作用,道,战无不胜。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是质朴的,幽微不可见,天下却没有谁能臣服。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永远顺其自然,但是它却没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
  可见,道的幽微贯穿世界的始终,甚至比天地要早,它无形、无象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万物的运行遵循着它的轨道,自我化育,自我生长,运行总要回复本源。守道的人和着道的韵律、节拍,便能达成自己的愿望。“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国君能唾手可得天下,百姓自动归附,形式像河流入海,上善若水,谁能挡得住呢?
  道的表现与形式若此,但仿佛是浮在云层之上,向往人间的神仙心情。它到底如何作用于万物,我们又要如何去应对?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就是这样啊,暂时的委屈是为了以后的越发圆满。第二十七章说:善行,无辙迹……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最高的层次,是取胜于无形,非刻意却能得到最完美的收获。第三十六章更是提出了最深沉的智慧: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欲擒故纵还是麻痹对方的策略?这都和有、无在一定条件下的转换不可分割。第十一章以车毂上辐条的空间与器皿中空的地方,才能更令其发挥作用,提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二者之间的辨证存在,互相依存,失此去彼。第四十章则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知道这个规律,以上的疑惑便可以迎刃而解。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的“退”是为更好地“进”。退一步,真地是海阔天空。所以第四十二章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一切事物有时候减损它反而使它得到增加,有时候增加它反而会减损它。
  辨证中的对立、统一就是这样啊!似太极推手,缓缓运行于天地万物,分阴阳,二者相交成均匀和谐的状态,二者的对垒中,你消我长,万物在互相激荡中形成了新的和谐。
  我们对“道”所持有的尊重与仰视,而行动进退的依据又如何呢?第九章说的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凡事适可而止,不过度、过分,这就是自然规律。做到适时的收手与放弃,便是个睿智的人。他要具有包容之心。第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包容之心是公允正确的前提,之后的周全周道,符合自然天道的结果便顺理成章。可见包容之心的至关重要,仿佛岔路口的决策与选择,像羊群中的头羊,它的方向影响群体以后的行进路线。第二十二章提出了坚守“道”这一原则的人所应持有的态度: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第二十八章进一步强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放低姿态,永恒的道德便不会离失,能充足地回复于“道”。
  掌握了道,又能做到放低姿态、进退上的适可而止、心境的包容、做到这些,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便能做到“故明”;“故彰”;“故有功”;没有与天下相争的心,天下才没有人与他能争啊!达到这样的境界,怎么不万事顺意,心想事成呢?
  我读《老子》,开始是不厌其烦地每章细致地写下感想。但是,阅读过第二十章之后,就发现所遇见的每一章几乎能跟前面的章节,找到对应,或者是对其的解释、细化,或者是对新情况处理方法的派生。
  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老子》,我以为不能拘泥于个别词句的解释争议。除了老子本人,后人谁也不知道他写下《道德经》之时的真正心境。后人解读的《老子》,千千万万。可以说都是一家之言,我们尊敬权威,但要不迷信不拘泥,才是真正的治学态度。天下的道路有多条,更有条条大道通北京、罗马之说。其中有几条被世人公认的捷径。不能说有所偏离就是歧途。难道没有所谓的“独辟蹊径”吗?真理是无限的。蹊径必然有,并且还等待世人去发现。所以用包容的心境对待学习中的疑惑与争论,才是最正确的。通过学习、有所得有所悟,提炼了思想,升华了境界,便是收获。至于收获的大与小,多与少,跟个人能力有关。不是我在此想要表述的范畴。
  就一段时间的学习,写出了以上几条总结,自己以为是学习《老子》所需要把握的脉络,粗浅甚至谬误不可避免,但我会以包容之心,期待各位方家畅所欲言的指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3-27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说得不错,入门很快,短时间内就悟到了“以道解道”这个方法,这可是了不起的收获呀!要知道,有很多人花了几十年才发现这一方法,比如湖北社科院的袁育才老先生,有的花了几十年还没有入门,比如一些哲学教授或哲学家(具体我不好点名)。太多都是在第一章第一个字“道”,就被卡住了,再就是被老子不厌其烦地对“道”进行描述所套住了,认为老子描述的“道”就是道。老子之所以要描述道,那是为他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并不等于就是道(定义),这就好比我们对春天进行描述或赞美说它是春姑娘一样的,就不能认为春天是个姑娘,更不能说春天是个女的,这是大错特错的。
  《老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对道进行定义,以至于后人两千多年来没有几个人入门,更难以对《老子》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解读,才导致有说《老子》唯心的,有说《老子》唯物的,有说《老子》消极保守的,有说《老子》积极主动的;有说道是物质的,有说道是精神的,有说道是非物质非精神的,有说道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不一而足。这一切就在于对道没有一个准确(或明确)的定义。以我看来,什么是道呢?道就是世界万事万物(包括人)万象的道理、原理或自然规律或客观规律,也就是它们的性质、性状、特点、特征、信息或数据等等一切内涵和外延。是不是这样呢,有很多人可能不赞同。
  好了,话题扯远了,随着你对《老子》一步一步地深入解读,会得出道的定义是什么的,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当对道的定义搞清楚了,解读《老子》是很轻松的,用不着花几十年或穷其一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说得不错,入门很快,短时间内就悟到了“以道解道”这个方法,这可是了不起的收获呀!要知道,有很多人花了几十年才发现这一方法,比如湖北社科院的袁育才老先生,有的花了几十年还没有入门,比如一些哲学教授或...

能得到照版的鼓励,我很高兴。
确实像您说的这样。我现在的阅读不用每章写的那么细了。

4#
发表于 2008-3-30 2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学习龙女斑斑的好文!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学习龙女斑斑的好文!

感谢春山文友的支持。

6#
发表于 2008-4-1 0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这样的解读是把知识融化进了自己智慧里,活学活用,其妙无穷。

7#
发表于 2008-4-4 2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学习!
看来还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对,欲速则不达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2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最初由 柯英 发表
这样的解读是把知识融化进了自己智慧里,活学活用,其妙无穷。

感谢您的鼓励。
我遵照这几点,现在已经粗读完了这本书:)以后请您多指点。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2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8 编辑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学习!
看来还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对,欲速则不达啊!

你过谦了。
我的体会是读前20章比较吃力,等读过40章之后,就寻到了规律,越读越快了。
多交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6:25 , Processed in 0.0475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