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10-5 21:26 编辑
佛经故事品读之《波斯匿王祖母命终经》
首先还是要申明一个问题:佛会不会说谎?佛会不会作秀?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金刚经》中所言:“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以及《长阿含经 清净经》载:“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也。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所以毫无疑问:佛不会说谎,佛说的每一句都是真实的,是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不仅佛不会说谎,而且佛也不会当面说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长阿含经》卷第五《第一分典尊经第三》载:“如来言行相应,所言如行,所行如言。”也就是佛之言行必定一致。所以,如果自称为佛弟子,自认为是佛的信徒,那么便应该确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佛都绝对不会有胡说八道的情况,也绝不可能有违法违戒之事,哪怕是出于要渡化别人之类“高尚”的原因。
这是一个大前提。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且看一段佛经故事。
我们都知道,佛住世时有一位著名的波斯匿王,他受妻子和儿子引导而皈依,成为佛的在家弟子。然而身为国王,修行条件却远远不如那些常住阿练若(梵语,清净处,后一般指佛寺,又译“兰若”)的比丘们,所以修行了很长时间,仍无太大进境。
波斯匿王有个祖母,是他“极所敬重”的,忽然年老命终。出城将祖母火化(梵语:阇维,屠毗)并“供养舍利毕”(早期“舍利”一记号就是指火化之余的尸骨,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他心里悲痛得连国王的威仪也顾不得了,“敝衣乱发”来见如来,“稽首佛足”后“退坐一面”。
佛见他这副模样,便问他:“大王,从何所来,敝衣乱发?”
于是,波斯匿王便讲了此来的原由。佛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借机为他说法。
佛先问波斯匿王;“极爱重敬祖亲耶?”——你特别敬重老祖母吗?
波斯匿王回答的是:“极敬重爱恋”,不仅如此,他甚至说L“若国土能有象马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
和我们普通人的心理一样,当自己最亲爱的人离开时,我们也会希望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交换。
同样,我们也知道,这种愿望只是悲痛时的一种心理转移而已,而一旦回到事实,必将面对“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的痛苦。
面对这样的痛苦,一般人的劝解是,叫他节哀顺变。而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作为佛法的发现者与宣讲者,大概可以有如下选择:或是施大法力,叫波斯匿王已故的祖母死而复生;或是叫她的灵魂出现,和波斯匿王说几句话,哪怕是在梦中安慰一下;再不济,也可以告诉波斯匿王: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你的祖母死亡还不过七天,还没有随业投生,应该及时念经超度,方可使她投生天人,免堕恶道。
然而起死回生绝不可能,永恒不变的灵魂一事亦是为佛所否认,超度一事更不靠谱。佛一再强调业力自受,纵是至亲,不能相代。《大宝积经》中云:“纵经千百劫,果报还自受。”甚至专门讲超度的《地藏经》中都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所以说,超度一事纯属扯淡,别说弄几个和尚念经,就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不能超越业力去超度别人(甚至都救不了自己的命),甚至连佛自己也不能超越业力去超度别人,当释迦族被毁灭时,佛同样无可奈何。
那么,佛是怎样规劝伤痛中的波斯匿王的呢?对于已一定佛学基础的在家弟子,佛的教诲无他,只有借此时机,再次讲授正法,教他坦然接受这样的事实:“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因为这个世上,只要是有情生命,无一例外地,只要有生,最终的归向就只有一个——死亡。
那么,这个“众生”都包括哪些人呢?
那些低等的生物暂且不论,只看人类好了:“正使罗门大姓、刹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无论你有多高的身份地位,早晚得死。 “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即使是天上的自在天王,也避免不了,早晚得死。 甚至佛教的圣众:“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已经证得最高果位的阿罗汉,同样得死。 “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还有不经别人教授,独自悟得佛法的缘觉,或译为独觉、辟支佛,同样得死。 甚至最伟大的佛本身:“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辄死,终归磨灭,无不死者。” 这就是佛的教诲,这就是世间的真理。在这个世上,无论是拥有无上权力的帝王将相,还是拥有无数财富的名商大贾,甚至出家修行的和尚道士……我们见过哪一个长生不老了呢? 不仅一切众生都会死亡,佛还教导了我们绝对不可避免、不可改变、为能长久的“世间四事”: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谓为四?一者有常必无常,二者富贵必贫贱,三者合会必别离,四者强健必当死。(《法句譬喻经》无常品第一)或者绝对不可依靠、不可凭借的“人间四事”“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何谓为四?一者少壮会当归老,二者强健会当归死,三者六亲聚欢娱乐会当别离,四者财宝积聚要当分散。”
难道不是吗?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见过任何一样东西、一件事情可以永久存在吗?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见过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健康、永远不老、永远不病、永远不死吗?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见过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富贵、世代富贵吗?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见过任何一次相会、任何一次相聚会永不分离吗?这就是事实的真相,这就是无可置疑的真理!这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佛的真实教诲。 在本经的结尾,作为一名有着一定基础的佛的在家弟子,波斯匿王通过再次聆听佛的教诲,终于再次认清了事实的真相,所以也在某种程度上从来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而另一位因最疼爱的女儿突然发病死去,自家刚刚成熟的麦子又被野火烧光以至于“忧恼愁愦,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的梵志,则在听了佛的教诲后“心即开解”,最后从佛出家,很快便得了阿罗汉道。(《法句譬喻经》无常品第一)
有怀疑吗:如有怀疑,那就是怀疑佛语的真实性,那就是怀疑佛“如来”的称号是否够资格。 那么,不妨再强调一下:《长阿含经 清净经》载:“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也。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所以,佛说少壮必老,强健必死,乐会必当别离,财宝必当分散,有出生就必有死亡,岂会有错?要知道,“诸行无常”可是“三法印”之一啊,现代科学证明,连整个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会有毁灭的那一天,又何况微不足道的一个生命?“三法印”是人们普遍认可的验证佛法真伪的的照妖镜,岂能有错? 附: 《波斯匿王祖母命终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出城阇维。供养舍利毕。弊衣乱发。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弊衣乱发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我亡祖母。极所敬重。舍我命终。出于城外阇维。供养毕。来诣世尊 佛告大王。极爱重敬念祖亲耶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说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 佛告大王。正使婆罗门大姓.刹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刹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于诸敌国无不降伏。终归有极。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以如是比。大王当知。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辄死。终归磨灭。无不死者。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 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 善恶果自受 恶业堕地狱 为善上升天 修习胜妙道 漏尽般涅槃 如来及缘觉 佛声闻弟子 会当舍身命 何况俗凡夫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法句譬喻经》无常品第一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弟子说法。时有梵志女,年十四五,端正聪辩,父甚怜爱,卒得重病,即便丧亡。田有熟麦,为野火所烧。梵志得此,忧恼愁愦,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 传闻人说:“佛为大圣天人之师,演说经道,忘忧除患”。于是梵志,往到佛所,作礼长跪,白佛言:“素少子息,唯有一女,爱以忘忧,卒得重病,舍我丧亡。天性悼愍,情不自胜。唯愿世尊,垂神开化,释我忧结”。 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谓为四?一者有常必无常;二者富贵必贫贱;三者合会必别离;四者强健必当死。”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常者皆尽 高者必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梵志闻偈,心即开解,愿作比丘,须发自堕,即成比丘。重惟非常,得罗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