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06|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轻盈的,流动的——敬一兵散文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2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轻盈的,流动的——敬一兵散文印象

  读敬一兵的文有很长时间了,总想着写点儿什么,但却一直瑟缩着,主要原因,是怕自己的浅陋,亵渎了这些曾让我深深流连的文字。但久藏于心的一些想法,又实在不吐不快。那么,还是写出来吧,我自写我的,大家心中自有独属于个人的感受。

  敬一兵的文字是厚重沉实的,不论是选材还是蕴于其中的思想,都让人感觉到开阔舒朗气势磅礴,他的文字绝对不是轻柔的和风,而是震撼心灵的轰雷。这一点,但凡读过他文字的人,都能感觉到。所以,我所说的轻盈,是指他的行文,你看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哪有一丝晦涩与滞重?如果文字是花,那么他就是游弋在这座大花园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舒展他的双翅,任性而为地采撷着他心仪的芬芳的花朵。于是那或浓或淡的气息,便在字里行间漫溢出来,氤氲满园。

  他是一个思想者,他的目光是独特的。他用随处可见的事物,抒发着自己的感悟,或昂扬或压抑;或深情,或愤懑。这些意象,在他的文字中俯拾皆是。如《木棉花》 中,“质感而又厚实的花瓣,让花的形状,有了骨骼般的力度,丝毫也看不见柔弱娇气的痕迹。鲜明而又华丽的红色,富有侵略性,只看一眼,就让我感觉到一朵朵木棉花,就像是母亲临盆时从子宫里流出来的一滴滴殷红的血。”在我的眼里,木棉花是遥远的南中国的女儿,与我的距离真的是天南海北,遥不可及。记得当时看着这篇文章的时候,还着意去网上搜索了一下。那硕大沉实的花朵,结结实实的悬在枝头,让我为连接着花的枝忧心了好久,怕那样沉甸甸的花儿,什么时候一失足,栽进土中,零落成泥。所以,木棉花的花语让我心动,“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幸福。”是呀,太灿烂的,只怕它转瞬就会逝去,那就好好珍惜吧,握在手中,珍而重之。敬一兵的文字从不说教,却自然而然地让我浸润其中,潜移默化的力量,更容易悄然融入,所谓教化,其实恰恰缺少这样的一种力量。文字本是私密的个性化的事情,在这一刻却深深地打动了读着它的人,那么,我想,它的力量也一定是被加了N次方的。我相信,不只是我,它也一样吸引了更多喜欢着它的人。

  《石头》这篇文章,让我分外留意,因为那时候,我也正在酝酿着写一写这随处可见的毫不引人注目的石头,我想,它们的存在,正像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底层最卑微的人们,朴素的近乎平庸。有几个人,会在行走的途中,留意一块石头的存在呢?就像,我们从那一群人面前走过去,连侧目的想法都没有。但是,任谁也无法否认,正是这些卑微的石头,成就了城市的路桥楼房甚至更多,它们实在应该得到应有的注视。而且应该是崇敬的注视。如果我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这一点的话,那么敬一兵却比我开阔得多,在他的视野里,石头不再是那硬硬的,冷冰冰的事物,它的内涵,远大于它呈现给我们的一切。他眼里的石头,的确袒露了我所说的那层意思——“与其说石头被城市覆盖,不如说是石头驮载着城市。忍辱负重,用自己的身体驮运历史,时间,社会和城市,并且始终不改自己的决心和意志,这就是从容的本质。”从容,这个词是清淡的,却是走过世事繁复之后的淡而处之,不急不徐,安之若素。如果说石头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自诩为灵长类的我们,是应该脸红,应该羞涩的。更何况,在他笔下,石头的内涵还要丰富得多。“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种东西来喜欢,我宁愿选石头。”敬一兵这样说,是有着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说“石头表里如一,没有喧哗与虚伪,一切都是质朴无华,实实在在。”他是把石头当成一个知己来写的,他们有着同样的内敛,沉静,不事张扬,他们一样拒绝加入指手划脚和评判中去。由文及人,我想他应该是一个这样的人。

  同样以物喻人,“葡萄藤” 成了叶子的家长,它严正地指挥着叶子吸收阳光,“谁也没有先来后到霸占最佳位置的权力,大的叶子不能够因为自己身体的强壮,肆无忌惮与小的叶子争抢。互利互惠的友爱,让藤和叶子完全可以自豪地认为,倾轧和欺负,极有可能就发生在它们生活的周围,但绝不会出现在葡萄藤的世界里。”如果说《葡萄藤》阐述了群体生活的智慧,那么“三叶草”的与世无争,则凸显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兰草”“花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娓娓诉说着。

  请原谅我引用了很多原文中的字句,我这样做,只是希望能更好地说明我关于轻盈的观点,他的这些文字,看似随意而为,却都蕴含着这样或那样的道理,他在安静从容地叙述中,以翩然地姿势,轻盈地抵达了他所想望着的高度。

  接下来,说一说流动,流动的,我当然指的是意识,许多人把这些自由流淌的思想,称为意识流——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轻易交叉穿插,形成一种独特的内心独白。“意识流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方法,其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流’字。人类心理活动的种种意识 :回忆、印象、想象、观感、推理以至直觉、幻觉等等,交替混杂,汇集成一股活动的‘流’,从而表现其‘流动性、混杂性、呈现性’的特点。”我相信,敬一兵的文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表现手法。流动的,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真实深刻地记录。他的思想是深的,高渺的,或者我不该指望我的这枝破笔能传达出什么来,但是我想,我应该不舍地为之努力。他前期的文字,意识流的形态更加明显,比如《走出我的皮肤》、《躺在音符上》等等,近来,他的写作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能是因为意识流里面穿插了白描手法的缘故,文字更趋于浅近,更趋于平实,读起来更容易理解。他的每篇文字,心灵独白的成份都很多,这还是缘于意识流的,他轻易就能把毫不关连地事物,轻易联系到一起,他的思想,可以灵活地跳跃到他想抵达的任意一点,读着这些字的人,却绝不会感到突兀。可见,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中,行文,结构,主题,原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那些流动的意识是自然而然,让我们从中认识到他的技法的娴熟,或者说是思想的成熟。我看到《痕迹》《萌动》《轮廓》时,更坚信了这一点。比如,他在写到《感念金沙江》中,有这样一段话,“能够看见形状的雨和雾,看不见形状,但却能感受到力量的阳光,风,还有盆地闷热的水蒸汽,随时随地都迎了我走来,像一个郎当少年,用合围的姿势,触摸我,然后才在我的身后,消散,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它们消散而去的每一条路,不是通往我身边的岷江,而是通向了记忆里的金沙江。”他在写到金沙江的时候,思想里的信息量是多么大呀,他是怎么圈住它们,让它们只按照他的意识流动的呢?他的智慧与深刻,让我感佩。流动,是属于水的,他的文字,也如水般淙淙流淌着,汩汩不息,尤其是流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更形成了水势的汹涌。滚滚而来,淹没我,也不息地流向你。

  而他笔下写人的文章,让我欲罢不能的是其间澎湃着的真情。你看“补鞋匠”高尚的人格,本应该无所作为的他,却仅靠补鞋的一点微薄收入,贴补已故战友的家庭。他的崇高,让所有的人仰视!你再从“我的母亲我的爱”中感受母子之间那波澜不惊的深情——正因为这深爱太满了,它看起来反而是平静的。是呀,我们的成长,哪一步不是在母爱那无私的包容中前行的呢?那个不在母亲身边的儿子,怎么能抑制行文时无意流露出的淡淡酸楚呢?

  如果敬一兵的文字是一个开满了鲜花的大花园,那么,我很有幸欣赏了离我最近最静的那几瓣,她们暗香馥郁,风姿娉婷。可惜,由于我的浅薄和无知,我不是个合格的爱花人。
2#
发表于 2009-6-12 22:28 | 只看该作者
  哦。今天运气不错,赶上了两个大沙发。提一下先,再读。
3#
发表于 2009-6-12 22: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清风的赏析文章,感觉到抓住了敬版文章的思维特质,“他的文字绝对不是轻柔的和风,而是震撼心灵的轰雷。”“流动,是属于水的,他的文字,也如水般淙淙流淌着,汩汩不息,尤其是流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更形成了水势的汹涌。滚滚而来,淹没我,也不息地流向你。”一直以来,对敬版的散文。总是有这样的阅读体验,难得你很巧妙的剖析出来了。
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09-6-13 02:20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慢慢欣赏。辛苦了!
5#
发表于 2009-6-13 04:58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的文字是厚重沉实的,不论是选材还是蕴于其中的思想,都让人感觉到开阔舒朗气势磅礴,他的文字绝对不是轻柔的和风,而是震撼心灵的轰雷。这一点,但凡读过他文字的人,都能感觉到。所以,我所说的轻盈,是指他的行文,你看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哪有一丝晦涩与滞重?如果文字是花,那么他就是游弋在这座大花园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舒展他的双翅,任性而为地采撷着他心仪的芬芳的花朵。于是那或浓或淡的气息,便在字里行间漫溢出来,氤氲满园。

如果敬一兵的文字是一个开满了鲜花的大花园,那么,我很有幸欣赏了离我最近最静的那几瓣,她们暗香馥郁,风姿娉婷。
作者饱含激情,对敬版的散文做了透彻的解析,读了让人感觉心中明澈,深感受益!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09-6-13 07:06 | 只看该作者
而他笔下写人的文章,让我欲罢不能的是其间澎湃着的真情。你看“补鞋匠”高尚的人格,本应该无所作为的他,却仅靠补鞋的一点微薄收入,贴补已故战友的家庭。他的崇高,让所有的人仰视!你再从“我的母亲我的爱”中感受母子之间那波澜不惊的深情——正因为这深爱太满了,它看起来反而是平静的。是呀,我们的成长,哪一步不是在母爱那无私的包容中前行的呢?那个不在母亲身边的儿子,怎么能抑制行文时无意流露出的淡淡酸楚呢?


因为至爱,敬版的文字里才流淌着生命的恋歌。因为博学,和我们阅读的目光构成一种仰望的角度。问好两位!
7#
发表于 2009-6-13 07:12 |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过敬老师的文后,总要想上一段时间,那应该是震撼心灵的轰雷吧,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09-6-13 07:35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再慢慢品读,问好!
9#
发表于 2009-6-13 08:2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
10#
发表于 2009-6-13 08:4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棒。
11#
发表于 2009-6-13 08:4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写的很不错,拜读了。
12#
发表于 2009-6-13 21:43 | 只看该作者
读敬老师的文章,配合你的这个文,更能令人加深理解。
很欣赏。
13#
发表于 2009-6-13 21:53 | 只看该作者
他前期的文字,意识流的形态更加明显,比如《走出我的皮肤》、《躺在音符上》等等,近来,他的写作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能是因为意识流里面穿插了白描手法的缘故,文字更趋于浅近,更趋于平实,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
不错的文字!如你所说,敬版的文字以前我根本看不懂,现在能嚼出味道了,是因为他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文风,也许正是为了适合我们众多人的胃口吧,真的感动于他的这种精神。
欣赏美文!问好二位!祝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2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6-12 22:28 发表
  哦。今天运气不错,赶上了两个大沙发。提一下先,再读。

哈,霍版,沙发不错吧?期待你的意见呢!
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2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6-12 22:40 发表
学习清风的赏析文章,感觉到抓住了敬版文章的思维特质,“他的文字绝对不是轻柔的和风,而是震撼心灵的轰雷。”“流动,是属于水的,他的文字,也如水般淙淙流淌着,汩汩不息,尤其是流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更形成了 ...

哈,你看,知音原来在这儿呢。早知道,咱俩联手呀!
唉,只能徒叹奈何了吧?
问好如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19:13 , Processed in 0.0590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