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68|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风、花、雪、月”也沉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
“风、花、雪、月”也沉重

        题记:这是“黄”花。但它不开在“昨日”。却只在今”被我提起,灌之以“三言两语”酿成了薄酒就着这三二盏答谢《境遇》。

         其实,都是赘言。是多余的话意味着仅是某种即兴不等待故,我尽量地让叙述慢下来,再慢下来好躲开情绪上的某种焦灼。某种迫不得已某种快捷。以及些许“不假思索”和“斟酌”。的。“不假思索”我发觉自己并不讨厌这个词。

       《境遇》终究是一场属于土地上的“风、花、雪、月”。谁也不能否认“写”的目的无不关乎这些。或者除却生活,还有些别的也未为可知。但终不过是“风、花、雪、月”这样的四季常态,不容人稍做停留。那向阳的高枝,向西的风向,最后的指向始终牵扯的只是这些逝水的“渔”即言语。或者是言语之上的言语。若一件袍子的衬理。考究与否、做工是否精巧是不得不去斟酌的一件事。毕竟与温暖这个词有关。所以,除却我的笔墨不愿沾染的“脚步”、“情”与“事”外,还是有我愿意谈的。如我一贯所持的言语上的“挂一漏万”。

       倘若允许比喻。言语其实是种子。它们,是幸福的孩子。被鸟嘴携带出树林。落在田野。开花结果。不种不收。自生自灭。不能掌控天气、不能改变风向。四季的谷物在扬花的故事里走进走出时,会长茎脉的皱纹,会枯萎。这时,需要的是这粒种子的自持,自控能力。

        试想,人若是地衣,对其旋斡以黑暗,于是言语就戴上枝叶的墨镜,令它对写者自我深渊的窥视。这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成就的过程。是一种生长:一个人长久地禁锢在一种阴影里无法穿透,你守着孤独是因为理想,是为了爱和生存的信念。你清瘦,忍耐,孤苦无告,一直与命运苦斗,每天混杂在冗繁负重的流沙里,甚至可能会忽略上苍每天赐给你的阳光和闲暇,于是在一种霉变的气息中像一只蚯蚓,不断地剪断自己身体,流血,然后慢慢愈合了伤口,一寸寸地吸起地衣深处的养料,与黑暗中杂草般的根系纠缠,突然在某一天浮出日子暖洋洋的表面。是欣慰。

         请原谅。我对《境遇》旁枝错结的细节、写作方法、思维模式、哲学范畴或者理念的不涉及。毕竟那是属于植物思维的事。与我的叙述无关。毕竟任何一种“植物”(这里指房子)都有自身的花序。有隐密的不可解的基因。它们,属于各自骨骼的伤。或者是对黑暗与幽闭的畏惧之后诉求、渴求社会的认可及“突将”出来的急切与无奈。那诡异、忧伤的花须在昏暗光线中浮动如影。细长的花瓣隐约着月光的跳跃。我不否认自己看到了这些,也欣喜于这些。但我尽量让笔没看见这“珍品”。又或者,只当是见识上不知不识,是自己浅薄未曾为这繁华富丽的“忧、美”心生惊怯。终究它们是“海市蜃楼”。只在某种意义上。只能实现给那些身处沙漠中的人以一时的生机的目的。

         似川端康成、春上春树、昆德拉,卡夫卡的手法毕竟只属于写作者本身。不能模仿,不容复制。也不便模仿。更不适合拿来比较与被提及。
   
       若一定要,也只能象残雪笔下的“美人”。偷偷保留它富余的养颜部分,以求“文字”的“容颜常驻”。因为你不是“他”。更不是经典“们”。殊不知,一花一世界。或者这样说,在文字里又成了我某种臆断上的主观。但谁又能说自己的文字不是一种主观上的“形而上学”?!

        故,当叙述的泡沫一旦散去。我又回归到了“言语”这个词。房子“言语”源头,追溯起来我觉得最先应该是梭罗的《瓦尔登湖》。那个愿意躲开众人,独个儿享受手工活的乐趣。享受木料在自己手中安然卷曲的男子,一旦从那间小木屋里入世。依旧带着它自身的气质“朴素、浑厚”。或者这种“安之若素”的本质正是一种植物本该有的气质。房子的言语就有这种气质。它与后来的“舞姿忧伤、曼妙,文味象某某经典、写作方式的变幻”全然无关。毕竟“川端康成”们不是“房子”。“房子”也不是“川端康成”们。

        这样的叙述又涉及我今早看的汪曾祺的《五味》。那是一个爱吃的老头。他什么都吃,且都那么津津有味,但改变不了他粗朴的穿着,与自身语言的本质,依旧是个老头——淡定中有成为路数的老辣。幸乎?不幸乎?谁也不好立马对此下断言,毕竟文字的盖棺,是在身后。是在年岁的沉淀与他人的评定。   

         言语一旦被纠结成文、成集就是一种典当:把自己典当给文字。或,将文字典当给自己最后,或被转手货卖、或被收藏、或被辗转相传。都是一种“别”。是一种“伤”。永不期赎。试问谁又能在“回光返照”的路上再次看到昔日不曾被收并的广阔的天与地,看到美丽的春暖花开与花香鸟语的田园呢?我们的眼前,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是邻里的人情薄若纸……试问那时你还会有当时的“风月心情”?!故,它们是那些花儿,虽不能如昔时那般表述。却,有些恒久存在。不容忽略。相逢在时光里,又在时光里互相离散。开过,即美。在过,就好。

       只需笃定明了,若房子现在的状态。

          若说《境遇》别的妙处。则是它的薄荷味。对一个长时间埋头进规则“写作”的人而言(请注意这里是写“作”,而非写“字”,譬如象我)。其语言的气质,形状,以及对象都受到局限,都无法随性,不能淋漓,更不具备与写者语言相符的气味。不似暗夜的某一刻,内心有着悖离自己的痛感与无奈。在规则里除去沉默书写,并努力服从外,别无他法。。但,常规下明白这不是妥协。而是,面对。沉实从容地应对所有,担承适当的角色与责任。时光里的坐标与定位,需得经历多少才能确准。越多平缓。越少起伏。成长是艰辛漫长的过程。这是房子文本言语“朴素”长久而真实的态度。烟火人生里的清心毕竟是很难持久的东西。故,对既是读者又是写者的旁观者而言,当那些缱绻缠绵与惊艳华丽的文字,已逐渐消失。老去。亦当学会安心。学会继续遗忘。毕竟还有前路要走。

        若再邂逅。那则是另一场“挥”与“握”。这不是连《易经》、卦相都能占卜到的叙述情节。可能关涉变故,又或者遭遇另一个艳阳天。然而最后都会尽散在春的“名气”之外,在枝叶的“光环”之外。似黄花?!不是黄花!

           言语的会晤总是短暂。懂与不懂且都随它。即便凉薄若水,瘦得冷清!

   
   


2#
发表于 2009-12-9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先记号。下午来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12-9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富有知识性的语境,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3:11 | 只看该作者

早就该应房子的约的一次言语上的对谈,如此而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回杜版:班门弄斧,罪过,罪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3:13 | 只看该作者

^-^ 要常写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富有知识性的语境,学习 [/quote]
我的“来”中财。主要是冲着老人家们来的。这里有不少人的思想很深厚,文字功底也深厚。只是不知自己还会盘旋于此几日。先写了再说。毕竟“坚持写”就是硬道理。

6#
发表于 2009-12-9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又是一篇房子的随笔集《境遇》读后感。从粗读到细读,感受越发明显,那就是:此文从语境上具有特殊性和深刻性。我想这也就是房子版主邀请你写读后感的原因之一。作者如一位精雕细刻的工匠,深入在对《境遇)的肌理文理间,从而在剖毫析芒中达到思辩之美韵,阐释之深透,剀切之中理。好文。精华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5:01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又是一篇房子的随笔集《境遇》读后感。从粗读到细读,感受越发明显,那就是:此文从语境上具有特殊性和深刻性。我想这也就是房子版主邀请你写读后感的原因之一。作者如一位精雕细刻的工匠,深入在对《境遇)的肌理文 ... [/quote]
你们真心回评比一些物质的东西重要。你给我精华,我权当一种鼓励:)

8#
发表于 2009-12-9 1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拜读欣赏房子文集的心得与感悟。

9#
发表于 2009-12-9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这样的字,粗看随意且有些孤傲,细读必定有着几许温情,这温情应该源自与对文字的敬仰,对文字的熟知。感慨之余,我在你的字里同样也可以找到房子老师的影子,这样的字是深沉而又深邃的,这样的字就像一双游走的冷峻目光,不但可以洞穿文字的皮囊,同时也会洞穿我的心!
问好,远握!

10#
发表于 2009-12-9 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谁在水底招摇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言语其实是种子。它们,是幸福的孩子。被鸟嘴携带出树林。落在田野。开花结果。不种不收。自生自灭。不能掌控天气、不能改变风向。四季的谷物在扬花的故事里走进走出时,会长茎脉的皱纹,会枯萎。这时,需要的是这粒种子的自持,自控能力。
学习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09-12-9 1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  读评比较宽深。不经杜版提示,未知是论房子文集。空了再读。
  问好!

12#
发表于 2009-12-9 20:40 | 只看该作者
此篇评论角度新颖,体悟深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支持精华!
13#
发表于 2009-12-9 20:5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非常的凝练独到,虽是写评,却有冷眼看世界的味道.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09-12-9 21:16 | 只看该作者
        <境遇>更多是关于灵魂走向,关于人性本真的美好的呈现。谁在水底招摇作者对房子老师散文随笔集的解读,文笔老道,有个性,冷峻富有张力。欣赏,支持精华,问好朋友!
15#
发表于 2009-12-10 01:0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一旦呈现给大众,所有的关于文章的说法与评论,从某种意义上都不关作者的事。我如此说,是觉得读者的读与感怀,都源于读者自己的经验和心智,就像我在书里说过的,我认为文字是一种多半沉在水里的冰山。这篇文章原出于《境遇》的感受和联想,也显现出作者的理解与个性。对此,我也是深表感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17:59 , Processed in 0.18849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