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7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一则禅宗公案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1 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一则禅宗公案说起



  中国佛教讲究一个禅字。禅宗六祖慧能曾有一段佳话流传久远。


  五祖弘忍选衣钵的继承人,曾召集门徒各作一偈语,以察看他们修行的深浅及开悟的程度。当时神秀作了一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看了偈语直摇头,认为神秀没有悟透。而六祖慧能却以一个不识多少字的樵夫身份,反其调而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古绝唱。得到了独具慧眼的弘忍大师的认可,选其继承衣钵,成为了禅宗第六代祖师。



  最初知道这个公案是在哲学课上,大家的感叹至今历历在目。慧能的偈语的确让人拍案叫绝,仅仅在神秀的原偈上一改,境界大变,真正的超脱。把一切的一切都放下,何处寻烦恼?看来悟性与学识不成正比,慧能的悟性之高慧根之深的确无人可及。慧能颇有些唯心主义,心在佛性在。心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就呈现什么样子。慧能对佛的理解透彻而超脱,令人赞叹。


  随着阅历的增长,再读这段公案,我不禁有了一丝丝的怀疑。眼中只要有芸芸众生,尚在人间行走,看到现实世界的种种缺陷,也许神秀的偈语更具普遍意义,更实在些?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行走的人不说绝对所有,至少大部分人都是有劣根的。那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恰好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污点,时刻注意清除自身的污垢,还自己一个清白之身。佛以为这样不好吗?以为这就是愚钝吗?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的句子:一个天机畅达,追求生命至理的人,其最高境界不是自登极乐,而是重回尘世,与众生共命,此即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我的心忽地一惊,是啊,超越世俗的修禅养性固然不错,但躲避世俗的修禅养身就有点违背佛性了。


  再看慧能的偈语,太机巧,超脱到让人难以相信。万般的俗念皆无,一切的杂事皆空,省事倒也省事,然而如此修为的根源之归于何处?没有依托的禅修,没有具象的超渡,意义何在?勤修不值得提倡吗?人的劣根的摒弃不是有个过程吗?难道结果永远重于过程吗?顿悟固然好,可能做到有几人?人哪都具备如此的慧根呢?这样的疑惑在我的心中存积着,迷茫着,也反省着。忽而觉得自己也许不够通达,有些愚钝吧。


  倒是最近在种种的烦心事中有了一点新的体悟。难道佛只能是在世俗的领域中游走,染一身尘埃永不领悟吗?高境界固然不可求,然而佛不是利益的权衡,明知难为而为,明知不可而求,也是佛的一种坚持。地藏菩萨曾发过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不是真正的佛性吗?总有人以水至清则无鱼来为自己的利益开脱,然而不求鱼何怕水清呢?照此说来,慧能的偈语就是最高的境界。心即万物,心在佛即在。只要相信有最高的境界,愿意求得至清之水,那不就是一种了悟吗?佛是什么,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见证。慧能的禅就是一个美丽的梦,神透的禅就一个不断挣扎自我净化的过程。在生命的历程中,有一个美丽的梦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亲切地注视着我,我便不会在人间烟火的熏染中迷失心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确是不同凡响的偈语。



[ 本帖最后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1-31 15:2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31 15:18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整理完,与大家交流。
3#
发表于 2010-1-31 21:5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兰。

我很高兴,没想到这么灵犀,下午再读如空的文章就回了一个长帖,就提到六祖慧能。还真没想到,你说的这篇作文正是围绕着这首诗偈来展开的。没有太大的道理,在慧能和神秀的渐悟和顿悟上,一般的参禅人最初都是你那样朴实的感觉,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曾经在渐与顿的取舍上来回画圈儿,但最终还是找到了慧能最高境界的源泉。对这则禅宗公案,熟悉的人应该很多。这里只高兴你最后的段落,能将禅宗融合在自己的生活中,让我们看出了你的深刻体悟,这就是成绩。无论风动、幡动,当然不及心动。

4#
发表于 2010-1-31 22: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楼上,问好兰——哈哈,我晕!楼兰。。。
从同事那里要来几本佛经,发现这东西对我来说最多停留在学术领域。我是大俗之人,厌极红尘也爱极红尘,也许我无佛缘,凡事有心做主。如不是伤心透顶,不会参禅修佛的。
那个偈语故事也听说过,不过楼兰的解读比较新颖,学习了。对于禅的东西,我一遍两遍都领悟不透。今日烦躁,等心静时会再来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1-31 21:51 发表
问好兰。

我很高兴,没想到这么灵犀,下午再读如空的文章就回了一个长帖,就提到六祖慧能。还真没想到,你说的这篇作文正是围绕着这首诗偈来展开的。没有太大的道理,在慧能和神秀的渐悟和顿悟上,一般的参禅人最 ...


看到如空的贴子时,看到你的留言我笑了。神会。
现在看来,我还是倾向于慧能的偈语。

一水版,你不说要写梁武帝与佛教吗,期待你的大作。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5: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1-31 22:46 发表
学习楼上,问好兰——哈哈,我晕!楼兰。。。
从同事那里要来几本佛经,发现这东西对我来说最多停留在学术领域。我是大俗之人,厌极红尘也爱极红尘,也许我无佛缘,凡事有心做主。如不是伤心透顶,不会参禅修佛的。 ...


云端果然了得。要来几本佛经就停留在学术领域了,起点很高嘛。
我是在学术门外闲逛,沾上点学术的光就喜不自禁了。笑。欣赏你的厌极红尘也爱极红尘,有同感。
7#
发表于 2010-2-1 16:12 | 只看该作者
老孔提倡的也就是入世,试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解脱不了,他又怎么普渡众生呢。如果佛与人两者只能择其一,我宁愿选择人因其有爱有恨有情有意这才是灿烂的人生,哪怕寂灭我亦无怨无悔。
8#
发表于 2010-2-1 20:55 | 只看该作者

看一水版主的回帖,再看楼兰的感悟,真是心有灵犀——我也认为六祖的顿悟并不比神秀的渐修高多少,或者说,法本无高低。
顿悟固然好,可是在不识字的条件下,能够仅仅凭借《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就顿悟的只有慧能一个,别人是万万不行的。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渐修更符合实际。
如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过这是中国人“断章取义”之后的,因为后面还有半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没有那个灵感,就只好一步步老实走了。
读《论语》,我就想,如果当年我在孔夫子身边为徒,会是哪个水平呢?看子贡对诗经的理解,孔子说“始可与谈诗”矣,我怎么也理解不到那个层次。可是子贡照学一知十的颜回还差远了去呢!至于我,老师教的这个“一”恐怕都理解不透,又何谈“知二”,所以大概也要被老师骂作“不可雕也”之流的吧?
9#
发表于 2010-2-1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2-1 15:43 发表


云端果然了得。要来几本佛经就停留在学术领域了,起点很高嘛。
我是在学术门外闲逛,沾上点学术的光就喜不自禁了。笑。欣赏你的厌极红尘也爱极红尘,有同感。


楼兰是误解了,我说它在于学术领域,是觉得它对我而言过于深奥,我是敬而远之的。我一张白纸,不学无术:)
我觉得生活智慧,有许多需要在生活中体会,佛的悟性,可能是对智者的一种升华点化,而我缺少积累,也不想成佛,如来可以呼风唤雨,一样任由天下苍生苦乐无常:)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2-1 21:00 发表


楼兰是误解了,我说它在于学术领域,是觉得它对我而言过于深奥,我是敬而远之的。我一张白纸,不学无术:)
我觉得生活智慧,有许多需要在生活中体会,佛的悟性,可能是对智者的一种升华点化,而我缺少积累,也 ...


哈,其实也不算误解。我明白你的意思,半是玩笑地鼓励表扬一下你。
11#
发表于 2010-2-2 1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1-31 15:16 发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西夏文章很深刻。这句话可以有很多思索的,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显现一种坦然、自信的纯真胸怀。

这句话应该是禅宗最富代表性的的。
12#
发表于 2010-2-2 14:3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对佛不同年龄、身份环境的人应有不同理解。修身因修的心境,但行为上还需好好入世。如果国家总理们都去修禅,我想未必是好事,呵呵。
13#
发表于 2010-2-2 20:54 | 只看该作者
对惮意解读的如此透彻,看起来楼兰的慧根不浅呢。
14#
发表于 2010-2-2 21:47 | 只看该作者
顿悟还是渐悟,出世入世,值得思考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石头会说话 于 2010-2-1 16:12 发表
老孔提倡的也就是入世,试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解脱不了,他又怎么普渡众生呢。如果佛与人两者只能择其一,我宁愿选择人因其有爱有恨有情有意这才是灿烂的人生,哪怕寂灭我亦无怨无悔。


石头有性格。修禅与我们而言也就是一种调节。赞同你的观点,入世与出世也是相对而言。首先要乐意做一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9:31 , Processed in 0.0971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