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2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弱在内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5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7-12-15 16:08 编辑

弱在内里
——浅谈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薄弱学校是个泛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精确的界定。通常人们较为认可的无非是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成果等方面整体水平不高,与先进学校有差距。当然,如果全面落后,自然是薄弱学校;局部落后也在薄弱学校之列。


    薄弱学校常常和“农村”是捆绑在一起的,其实,并不绝对,一方面农村未必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城区学校也不是尽善尽美。况且在均衡达标之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如果单从某一个片面、某个点来看农村学校的话,是很难将他们与“薄弱”之间挂钩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校舍达标,场地宽阔、班班通、多媒体全覆盖,功能室齐全,乍一看,弱在哪里?


       笔者一直工作在农村,将近三十年,很喜悦地看到并分享教育突飞猛进式发展的喜悦,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前景怀有深深的忧虑,理性告诉我,农村依然薄弱,弱在内里。


    这个“内里”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软件”,硬件上来了,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硬件的重要性远远小于软件的作用。教育史上太多的例子表明,大学不是大楼,而是大师,流动中的西南联大至今无法超越,低矮的平房和缺衣断粮的情况下,伟大的教授依然能写出伟大的文字。中小学亦是同理。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性的管理思想,培养人才是打折扣的,成果是让人怀疑的,我们的“薄弱”恰恰就体现在这里。


       先看老师的短板。编制的局促制约了老师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的编制是一套机械的计算方法,更多的使用于较为标准的班级,比如一个班级50人,每20人一个老师,一个班二点五个人,刚好。但不适用小班额和超小的班额,农村里充斥着大量的小班额,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六个班级四五十的学生,而现行的编制算法是完全学生数来核定,那样换算的教师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更遑论开足开齐课程了。


       教育是教师的发出者,连人员数量都难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并取得多么大的成果是较为困难的。


      其实,薄弱在管理手段的薄弱。我们知道,做好任何一件事,主观能动性往往起决定作用,怎样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来都是教育管理者的努力所在,包括一直在普遍使用并备受推崇的绩效工资改革,究竟能起多大调节作用,事实上是有疑问的。因为每个人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本人的工资基数确立的,我们允许别人产生绩效工资隶属于本人的理解,因而,给动员绩效工资增加了难度,其次,教育原本难以量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考试和考核是有禁忌的,剩下的备批教辅测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施教者本人,量化考核的意义不大,方法和手段上很局促。相反,越走越远的一个事实是,为了应付这种考核,学校以及相关的部门用材料来替代,材料成为检查的唯一依据,“材料化”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上面的检查还是学校内部的检查,学校里堆满了整齐划一的档案盒,这种档案盒与教育本身有多大关系,是有疑问的。


      既然难以量化,就跳开量化,至少减少量化,教师的绩效工资划给本人,减省一切不必要的考核评比,给教师松绑也就是在给教育松绑。


      另外一个我们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单位里,由于编制的限制,如果人员都凑不齐,就有一部分老师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你能怎么办?还能换人不成,哪里有人可换?明明知道这个情况,往往也只能默认事实的。


      现在农村学校还有另外一个情形,确实超编。这是有的,因为学生锐减,老师不减,自然就超了,一个和尚可以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呢?大约可以轮流着挑水或抬水,四个和尚呢?五个六个呢?多半只能没水喝了,对于仅仅是数量上富余的教师,怎样整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


     农村学生大面积涌向城市,农村大量的中青年教师被城市以选调进城的方式抽取。剩下大面积的中老年教师以超编的假象分担着七零八落的学生教育,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没有发展的希望,管理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见招拆招的水准。


    还有“维稳”作为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我们的现实当中,动作只要稍微大一些,自然就会余波不断,使得很多管理者采用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理念——还能怎样呢?


      教师队伍的自我认同感薄弱。教师从来都是一个被冠以“神圣”二字的职业,教师育人,作育光辉,天地君亲师,一直是这么下来的,左了一点,然而,短短几十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师生平等,蹲下来看孩子,也对,可以说刚好是天平的中点。可就在最近几年,全社会对待教师的观念严重滑坡了,网络和媒体不遗余力地宣扬教育的丑闻,一粒芝麻瞬间滚成了一个西瓜,全社会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教师——还有悲催的校长,情何以堪?一个社会把教育工作者置身于舆论的风尖浪口,始终怀疑着这一行业的道德水准,不仅仅伤了教师的心,更会祸及教育本身。


       与此并行的是,社会对于教师待遇的漠视。就在今年,在很多地方连续出现教师为争取待遇而集体上访的事例,教师们以教师法为依据,要求待遇不低于地方公务员,除了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之外,得到实质性的回复了了,再次置身于尴尬的境地。这样的情形又多半集中在县区和乡村,因为很多市区教师,这方面的差距并不大。大量的农村教师手持在乡村工作二十年或三十年的荣誉证书,忽然发现一年的收入还抵不上人家发的一次性奖金,心里的失落不平是可想而知的,再然后和他们大谈奉献和牺牲,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成分。


       时常,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自我审判,他们已经在怀疑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应的一个事实是,几乎很少有教师本人支持自己的子女或亲人再去从事教育工作,而社会上一流二流的学生在就业打算的时候,早已将教师轻轻搁置。


       没有人愿意当老师才是最大的隐患。


       在各种薄弱环节当中,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薄弱才是最为严重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2-15 16:1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省重点学校,但我的两位老师都在农村小学,可见农村有极强的软件,只是没人去想如何运用,发挥不出效力罢了。至于教师的待遇,那是个很可笑的待遇,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都不吃大锅饭了,唯独教师还吃着,有作为开两千,无作为也开两千,于是大家都知道了,教师这行是“良心活”。不同的是无作为无风险,有作为有风险,譬如我给孩子们编了个经典诵读,几次校稿之后还是有个错别字,于是我被告了,而且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我不够严谨……
3#
发表于 2017-12-15 17:1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真是隐患不少。这个一孔最有发言权。
4#
发表于 2017-12-15 18:03 | 只看该作者
理想的教室是,一个教室12个学生比较合适,但是很难。农村学校普遍一个班级60个学生,太过分了。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
5#
发表于 2017-12-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说过一般不再谈教育了,因为我早已认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更重要的是,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的事,在社会大环境下,教育不可能一枝独秀。
除非强制性,我从不为教育捐款,因为多么可见的现实叫我彻底心冷了:当年大家捐建的山区希望小学楼房高耸,却早已空置,没有一个学生了。学校大量图书、仪器、电脑都在闲置,没人让用或没人肯用。
国家很有钱,4%啊,不差我们这点钱,关键是即使你捐了钱仍用不到正经地方……
6#
发表于 2017-12-15 20:46 | 只看该作者
我只知道,如果没有广大的农村作为我们国家最坚实的后盾,框架就会塌方。
7#
发表于 2017-12-15 21:3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越是想说,却越是无语。面对这个事关生存发展的大局,却说不出话来。这样的悲哀,相信不是我一个才有。
8#
发表于 2017-12-16 07:07 | 只看该作者
做老师的最有发言权,关心教育的都是好老师。
9#
发表于 2017-12-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被教育弱视的角落,那里更需要关爱。一孔兄是有担当和良知的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6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7-12-15 16:15
我在省重点学校,但我的两位老师都在农村小学,可见农村有极强的软件,只是没人去想如何运用,发挥不出效力 ...

你的意思是“零大于负一”?不干活,反倒没什么责任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2-15 17:12
看来还真是隐患不少。这个一孔最有发言权。

没有什么发言权,这只是根据需要写的一个材料,算是分享吧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7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12-15 18:03
理想的教室是,一个教室12个学生比较合适,但是很难。农村学校普遍一个班级60个学生,太过分了。怎么能保证 ...

农村现在到没有大班,可小班是好,给的老师少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8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2-15 19:30
我曾经说过一般不再谈教育了,因为我早已认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更重要的是,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的 ...

我也懒得谈这事儿,这是应景的一个材料,写完一看,也能算篇文章了,说说想法罢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9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7-12-15 20:46
我只知道,如果没有广大的农村作为我们国家最坚实的后盾,框架就会塌方。

当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农村人,要么曾经是,要么现在是,要么将来是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19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7-12-15 21:32
教育,越是想说,却越是无语。面对这个事关生存发展的大局,却说不出话来。这样的悲哀,相信不是我一个才有 ...

都不说话,就更没希望了,尽管,我们很多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06:20 , Processed in 0.07234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