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67|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站在时光之外看时光之内系列》第62、63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7 0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时光之外看时光之内系列》第62、63首发


  那深情的微笑凝固了我的全部

  ——罗西尼6首《弦乐奏鸣曲》









  有一段时间,在沉浸于幻想的途中我时常记起一抹深情的微笑,那是罗西尼戏剧般的微笑;是穿透时光之内继续奔涌在时光之外的微笑;它旺盛地存在,抵挡时间的冷酷消磨,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在我身上,停在我的耳边和心上,我也出神地和它一起微笑,那一抹深情凝固了我。无疑,那是召唤至深的艺术感染力而凝聚的微笑,你可以把它想象为深情的、无微不至的,甚至可以包融一切复杂和纷乱的微笑。聆听罗西尼的6首《弦乐奏鸣曲》,我习惯把兴致放在第2首和第4首上。大概延续了许多年,这习惯依然没有更改,就比如这个冬日、快要接近岁末的中午,我把自己完整地沉浸这两首作品中去,一会儿,所有的劳累和木讷瞬间瓦解。

  某些时候,我常把音乐理解为私有的内容之一,它更多属于情绪,音乐触动情绪然后展开思考,或者轻松,或者重量,可无论如何,它都与某一个人的人生有着亲密接触。历史是属于时间的,艺术则把固守在时间里的一些抽象内容剥离掉,只留下了情绪和思想。是你的,他的,更多人的思想综合。沉浸其中,快乐或者忧伤,共鸣的美自然地流露出来,之于自己,也是好的。或许很少有人能像罗西尼那样富于喜剧般的惬意和细腻入微的白描人生,在我看来,他的人生是一部几乎全部铺展开来的白描画卷,你无法在其中反思一些厚重的哲学思想,更无法共鸣那些艺术家所固有的苦难气息。当你陷入在他基于欢快之上的美妙和华丽等诸多感受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罗西尼是属于白描的,他直率,却不失细腻;个性简单,却不缺创意;在集优美于一体的时刻,他甚至还流露出一个市井人特有的惜财风范,很生趣,这就有利于他对诸多喜剧作品的透视角度和思考。

  与罗西尼的作品相遇,总是岁末与新年的交接时光,就好比此刻,倒计时三天以后即将新年。仿佛只有在节日之前与他的作品相纠结就会有个好运的开端似的。罗西尼的画像看起来更像一位中世纪的希伯莱人,古板、庄重,表情接近于淡漠,神态少于沉思。但据说罗西尼这一生都是不缺钱花的,他一生善于理财,在他不出作品的40年里,生活不仅没有陷入困窘,反而美满。这在音乐家的历史中是不多见的,除了根底好的家庭,像门德尔松式的优越与阳春化,再没有可以与罗西尼的小康状态相比的了。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毕生不受爱情、贫寒、以及疾病的因扰,这实在是幸运的,上天在给天才设置重重磨难的时候,也忘不了相应地给予一些眷顾,没有选择地给予,落在谁的头上,就算他幸运好了。

  这样说不是我鄙夷罗西尼的幸运,倘若没有原则和比较地这样去说,至少他本人的灵魂会在天上冲我发脾气的,轻率地判断会不得好报。我只是想起了许多热爱着的音乐家,如果他们能有一分如此地被眷顾,或许会多活一些年也未可知。然而,我是真的沉浸在他的欢快里无可自拔了,几乎我也能感受到心灵上升起的那一刻深情微笑,它们把我的人生就此凝固,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属于我的困境或者忧伤,以及劳累和顿失,我的嘴角也不禁和这些声音一起微笑,没有理由和目的地笑,这在任何人是不多见的。

  在罗西尼的6首《弦乐奏鸣曲》中,第4首显得格外华丽和欢快,几乎是空前的。在诸多室内乐的构思中,这一首体现了它独有的单纯和优雅,甚至会觉得那微笑竟来自一场持久的矜持之后,才奔淌而至的一股单纯的清澈。主题在弦乐轻巧的断奏中,如一个娇小玲珑的少女温婉地展开倾诉,装饰音脱离了巴洛克气息而显出格外浪漫和贴切地一滑而过,不失真,不造作,有种经历世故而复沉入世故之感;最令人听来感到无比愉悦的是弦乐的伴奏织体,它们的分解令人想起钢琴作品中许多练习曲的分解和声,原始、纯净、简单、清晰,极容易引起注意和共鸣,你会想起越于这些声音之外的声音。人总会对最初涉入的知识印象深刻,当某一天有了亲临的重复感,你会变得莫名其妙地开心,甚至忘乎所以。从主题,到发展,再到高潮,以及主题的不断重复,那些声音简直要把生活的原本内容切割成两半,一半浪漫,眩目的灿烂;一半平和,入世般的沉静,轻灵。





  
  或许罗西尼的6首《弦乐奏鸣曲》完全可以归类为不规则的弦乐四重奏,是的,我在几个版本不同的封面看到过独立演奏的第四首,就被笼统称为“罗西尼的弦乐四重奏”,其中没有中提琴的编置,却有大提琴,当然还有传说这些仅仅是罗西尼的游戏作品,可它带给人的欢快,以及那深情的笑容,凝固了我的全部。罗西尼是属于白描的,但我们依旧会在他的作品面前,感受戏剧般的欢快和流淌而出的几许深情。如果说罗西尼是属于白描的,那么罗西尼在6首弦乐奏鸣曲之2则是他白描之外的一个插曲,是欢快之后凝聚的深情思考。在这一首乐曲中,有着简短的思考和抒情,凝重沉缓的乐句背后依旧隐匿不住随时要迸发的热烈情绪。罗西尼是属于白描的,但他更是属于艺术的,他只是把简洁的思想和纯净的叙述从生活的原本中拎出来,有如游戏般地重塑为许多普通人都很轻易陷入共鸣的艺术之声。或许是罗西尼简单率真的个性,才令那些不平凡的声音毫不顾虑地直抵入那一切聆听的心绪,但确信这些声音是无以伦比的,在这些声音的包围中,几乎没有等级,甚至可以穿越任何一个纷扰、低微的市井。

  罗西尼以喜剧闻名于世,在他的人生里也就足见热辣的喜剧之风。他在过第十八个生日的时候已经七十二岁,但他那样吝惜钱财,以至于缩减了过生日的次数,他认为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在过生日之前人们集了两万法郎为他立纪念碑,他听了说:浪费钱暑,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这样的风趣,是一个艺术家极具现实和市井气息的风趣。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厚的宫廷味,深受上流社会赏识,这令他的生活也相应富有。在他诸多的歌剧作品中,对生活的思考过于现实化,并由此而倍加呈现生活的生动,对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戏剧情节发展紧张,旋律丰富,节奏敏捷,等等特性,又致使罗西尼的歌剧充满活力。这6首弦乐奏鸣曲是他个性的缩影,也是他生活意境的写照。

  上天给予了他天才的命运,更给予了他平和、素朴的平凡生活,在他的生平简介里,几乎看不到情感与疾病等困苦折磨,这使一个人很具艺术而又平淡地活下去,没有大的波折。像舒伯特的早死,舒曼的错综情感,柏辽兹式的爱情,以及门德尔松式的门第,这些,罗西尼都没有。我想,上天这样的分配大致是公平的:舒伯特的早死换来的是他灵魂的不朽;舒曼的复杂最终融入到他的大量作品之中,倘若没有那一系列的复杂,作品的主题该如何空洞;柏辽兹是幻觉与疯狂的,如果不是这样,《幻想交响曲》成就不了他的梦想和未来;门德尔松的门第太可观,他的作品才绽放出旋律的空前艳丽;罗西尼就该是白描的,如市井般无华的人生,甚至低俗得奢财、好物。可正由于罗西尼是白描的,他才有可能有怀揣着着天才的非凡能力,他的早期作品奔涌倍出,如流水一般不可抵挡;上天给了他天才的命运,就注定不会再给他深厚的哲学观和致深的思想,于是他的生命就在平凡和天才之间游走,一半给了艺术,一半留在市井。

  在第2首奏鸣曲中,弦乐拉开了一道长度背景,大提琴厚重地隐在其中,继尔是小提琴的几小节独白,弦乐组紧紧与它交织,似乎是在一问一答;沉缓的节奏过去,首席小提琴极慢地装饰音轻柔地滑过,弦乐组与大提琴的声音就凝聚在一体,渐渐微弱,隐约喻示下一个动机的转折。我极度喜欢穿插在其中的大提琴,它总是那样及时和贴切地与主题相呼应,相比之前与之后的几首作品,第2首显示出了绝对的平和与安宁。而在它无限深情的乐句里,时刻感受到有那样一种神奇的微笑,那笑容是入骨的。第2首,不容怀疑地成为第1首的重要转折,就好比一段奔放、雀跃的欢快情绪之后,便升成为一种婉转的叙述,展开另一番思考,这是罗西尼唯一深情的一面。我想,或许正是他简单和直率的叙述,才会把一些原本复杂的内容做格外透明的处理,复杂感消除了,许多被思想搁浅了的艺术就有可能复兴起来,比如过分接近于平民色彩、思想的直率、创意美的大众化,以及对喜剧机智化角度的切入和叙述,内容平和,节奏明快,叙述平易近人,能引发许多底层民众的广泛共鸣。罗西尼的6首《弦乐奏鸣曲》,流光一般四散出罗西尼音乐构思中的天才成分,成为弦乐史上最为光辉的乐章。

  这个看起来极像希伯莱人的罗西尼画像,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想象中的罗西尼定格在此。一种沉稳,神态的世故,以及表情上的古板,与他的所有作品有极大的反差,甚至感受不到太强的个性冲击,或许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罗西尼,之于任何人假想中的罗西尼不同之不同。我喜欢听他的室内乐作品,虽然与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有了明显不同的感受,但那充足代表了某一个音乐时期的标志。我喜欢白描式的罗西尼,喜欢他的直率、明快和清晰,听他的弦乐奏鸣曲,他戏剧般的欢快就感染了我,我感到自己也在深情地笑,内心仿佛突然盛开了一簇簇月白色的、细碎的小花。

  备注: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1810至1829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创作了一生所有的三十多部歌剧及其它作品。《弦乐奏鸣曲》是他十几岁时才华横溢的作品。
  
  完毕。

  暖。09年12月28号。面对并记录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3-27 06:5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6:54 | 只看该作者
在此问候天赖之声版的老师、文友:周末愉快。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6:57 | 只看该作者
  从62章开始,每一章做出大幅的修改,正如此刻,是全面修改过了的。我在努力,我会更努力,全心全意,不遗余力。
4#
发表于 2010-3-27 09:55 | 只看该作者
赏读小暖的文字
聆听优美的乐曲
学习小暖的严谨
5#
发表于 2010-3-27 10:11 | 只看该作者
细腻、深刻(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和质感敞亮,是我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新气象。音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必然带有乌托邦的性质,它也必然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常常的悲哀是,我们越是想让音乐变得合乎理想,就越是会离开音乐的接受者,我们越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读者看到更多的、更新的东西,音乐和读者可能就越是采取拒绝的姿态。如果拒绝也是一种接受的话,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与我们的解读就会因其不幸而变得幸运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了音乐具有强烈的抽象和主观色彩的原因所致。表达的智慧总是先于接受的智慧,我从文章里读出的作者的这个意味,让我更透彻地理解了作者的认识观。以散文描述的优美文笔,细腻缜密地对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的艺术特点展开——充分地展开,辨认——仔细辨认——再仔细辨认,感悟——深入地感悟——再透彻深刻地感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种距离、各种背景的条件下来考证和解构,然后再在一个高度上重新还原,让我们从音乐本身,特别是音乐背后的许多情感、人性、感性景象和音乐与生活终止了的地方再次唤起了激情和理性,重新找到了精神和物质的意义,是为本文带给我的最大享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西尼与音乐、音乐与作者、作者与罗西尼都在文章制造出来的辨证逻辑的这个系统中,彼此占有等同的地位,等同的价值和等同的意义,这种平等甚至是混沌的状态,完全符合自然的属性,符合了自然的属性,就是符合了音乐的属性,其间映衬和反射出来的恬淡、随和、包容的意味和元素,无不是音乐的意味和元素。能够把音乐揭示到这样的程度,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止境了。这篇文章堪称力作,确实精彩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3-27 09:55 发表
赏读小暖的文字
聆听优美的乐曲
学习小暖的严谨


————
谢谢夫子老师,暖要多向夫子老师学习!更喜欢您的名字,夫子山闲——很诗意的名字!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27 10:11 发表
细腻、深刻(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和质感敞亮,是我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新气象。音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必然带有乌托邦的性质,它也必然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常常的悲哀是,我们越是想让音乐变得合乎理 ...


————

敬老师:周末好。外出刚回来,读着您不倦的教诲,暖好感动。同时,在这深厚、精到的点评章节中,暖又上了一堂丰富的知识之课。敬老师除了指导暖写作之外,更多还给暖上着格外生动与优秀的点评课,沿着老师的旗帜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暖把这些话打印下来并收藏,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和进步!
8#
发表于 2010-3-27 11:31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解读,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0-3-27 13:24 | 只看该作者
暖的文字总是能细腻到极致,尽管我不懂音乐,但是透过文字我能直接感觉一种不可阻挡的穿透力。
音乐或许就是一种美妙的心理感觉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想象吧!
问候暖!
祝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10-3-27 11:31 发表
细腻的解读,欣赏问好!


————

谢谢吕老师来读,多指点暖,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6: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0-3-27 13:24 发表
暖的文字总是能细腻到极致,尽管我不懂音乐,但是透过文字我能直接感觉一种不可阻挡的穿透力。
音乐或许就是一种美妙的心理感觉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想象吧!
问候暖!
祝福!


————
谢谢万军朋友悉心点评,问好,周末愉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6:59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3-27 17:08 | 只看该作者
周末,屋外暖暖的阳光进入,一边听音乐,一边来读你的文字,是种享受。
问好楼主,谢谢分享。祝周末愉快!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晚亭 于 2010-3-27 17:08 发表
周末,屋外暖暖的阳光进入,一边听音乐,一边来读你的文字,是种享受。
问好楼主,谢谢分享。祝周末愉快!


————
谢谢亲爱的晚亭悉心读评!暖好感动!
15#
发表于 2010-3-28 15:2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再次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 01:13 , Processed in 0.16963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