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99|回复: 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18书】书:只是另一种刑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7 0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4-17 22:22 编辑

       人的一生,真正有用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不读书会死,读书的人一样得死。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刑场”。不读书的人死时什么样?我们都见过,而读书人怎么样死?很多人未必能够见。

       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夫婿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安徽濉溪县人,我算其老乡。风格清峻的诗文"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切入现实,反映时代思想,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都高度肯定之,即使写的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别有峻切气韵。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四十岁在刑场上奏曲《广陵散》,一样可以见其兴高与采烈,司马昭不久便意识到错误而追悔,大约也欣赏这种高蹈的独立。生命已然随《风入松》,死的如此高调,直垂后世千年为范。只是隋炀帝开始的取仕考场上,嵇康的研究成果列入了考试科目,苦了学子。这,也可能是让后人学习嵇康的死法。


       如果说屈原、嵇康等读书人的殉道赴死构成了书是另一种刑场,那么这些让历史荒芜着后悔的读书人里,不得不说说“天下的读书种子”——方孝孺。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被封为燕王,燕王之名的谐音是阎王,可能预伏了一种历史的谶语。燕王朱棣能够在政局大定的情况下举事成功,成为封建历史上取得这种成功的唯一之人,不得不感谢朱元璋杀尽了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功臣。也正是因为这种逆袭的原因,封建正统的政治思想家方孝孺不能接受朱棣的“叛逆”,拒不起草朱棣的即位诏书。朱棣以灭九族相威胁,方孝孺甚至喊出灭十族也不写诏书。十五世纪初,45岁的方孝孺被杀于南京雨花台东麓,并被灭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誉为“读书种子”(朱棣高参姚广孝的创意)的大儒,姚广孝知道方孝孺重气节不会归顺朱棣,请求朱棣不要在成功之后杀害方孝孺,朱棣也答应了。但是事态的发展也被姚广孝事先看透:读书的种子没有被留下,朱棣甚至设立特殊的文字狱——保存方孝孺的片言只字都有罪。


      方孝孺为他的政治理想、主张、信仰、思想而不求生害仁,选择杀身成仁。表面上,这一事件只是方孝孺成就了他读书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而在历史的深壑里,这一文人的品格形象的覆灭,其历史作用类于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说”后,陈演恪以他深邃的历史眼光,把安史之乱确定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读书人的角度说,方孝孺被诛灭十族也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十四世纪往前,中国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能力,不逊于西方,之后直至十九世纪末的500年间,几乎一蹶不振。这段500年的历史,也是外国人常说中国缺少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之原因。读书人在政治上的心理阴影,再也无法抹去,至今仍心有余悸。


       方孝孺为文,选材严、开掘深、主题鲜明、议论大胆、寓热于冷、以形传神、借喻对比寓言等技巧运用娴熟。其文章,醇深雄迈,纵横豪放,“出入东坡(苏轼)、龙川(苏辙)之间(《四库全书总目》)”,“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明史》)”。


       方孝孺的死及其被诛灭十族,是否彰显了书是另一种刑场?!


       非政治思想家的读书人,因为读书而“迂阔”以致走上刑场的,也有很多,比如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是苏州吴县人,应该是著名的为民请命效仿者。


       灾年带领百姓抗粮哭庙被处以极刑,“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话让送断头饭的狱卒记住并传诵。刑场上对着两个儿子:梨儿、莲子(乳名)吟出上联“莲子心中苦”,让儿子对下联,孩子正在悲伤时,哪有这等心思,他只好自己接对:“梨儿腹内酸”。与儿子怜与离的情殇,工稳地镶嵌在双关对仗之中。人头落地后,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是不是“好疼”?天知道!金圣叹可能知道。因为他读书太多,批书更多,而且敢修改原作。根据杜甫的“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他写下“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来自自然又强调努力,其文本细读的主张和思辨思想——昭然。出自他评论批改的《水浒传》《西厢记》版本,不仅提高了小说戏剧的文学地位,也直接影响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文学发展。毛氏父子借金圣叹的名号,大力创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注《金瓶梅》、脂砚斋自信地评点《红楼梦》,其后的各种文学批评,都有金圣叹的影子。脂砚斋认为金圣叹笔下的叶小鸾创生了林黛玉、金圣叹虚构女子聚会的无叶堂造就了大观园,不知道是否属实,可是我能够看到脂砚斋的“草蛇灰线、横云断岭、烘云托月”等,直接来自金圣叹。周作人说“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这一论断,可以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家特别关注金圣叹、强调细读文本的观点里找到印证。


       不少人写作,以幽默自居,不知道是否超过金圣叹?这,主要得看临死前的表现。以及死时和死后。


       不读书会死,读了书的一样得死。或许读书人只是想死的不一样而已。为了死的不一样,读书吧!也可以不读书,反正是死。所以,读着书走向生命终点的方法可以看作——书:只是另一种赶赴刑场的方式。







评分

1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7 02:04 | 只看该作者
老杨同志真是辛苦,这么晚还在写文文,看起来好高深的样子,明天慢慢来读。挺尸了
3#
发表于 2018-4-7 02:07 | 只看该作者
哦,对了,这个标题不错,蛮好蛮好!寓意深远,值得细品
4#
发表于 2018-4-7 03:51 | 只看该作者
衣衣这是怎的了?这么消沉啊,跟死干上了。《书:只是另一种刑场  》仔细想想也对啊!

点评

他活得腻味了呗  发表于 2018-4-7 13:09
5#
发表于 2018-4-7 06: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新作,欣赏,祝好!
6#
发表于 2018-4-7 06:4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博大精深,说读书与死。

“不读书会死,读书的人一样得死。或许读书人只是想死的不一样而已。”这个赞成,我也是这样想的。;P
7#
发表于 2018-4-7 07: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尤为厚重精深。

书:只是另一种赶赴刑场的方式。为这句话折服赞叹!这也是读书与否之最根本的区别。
8#
发表于 2018-4-7 09:15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一生都以死终结,结束似乎相同,读书与不读书的过程却千差万别。老师剖析深刻,景仰。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25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4-7 03:51
衣衣这是怎的了?这么消沉啊,跟死干上了。《书:只是另一种刑场  》仔细想想也对啊!

老兄消沉吗?只是谈生命两端的自然现象以及在生死中间的这一段如何对待人类文明的结晶之载体——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30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珍 发表于 2018-4-7 06:34
学习老师新作,欣赏,祝好!

前天,小狐狸邀请我发文支持这个活动,所以临时写了俩草就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31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18-4-7 06:41
还是博大精深,说读书与死。

“不读书会死,读书的人一样得死。或许读书人只是想死的不一样而已。”这个 ...

我也是。死时能够明白,活着有点情趣。足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33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8-4-7 07:07
这一篇尤为厚重精深。

书:只是另一种赶赴刑场的方式。为这句话折服赞叹!这也是读书与否之最根本的区别 ...

死,每近一天,能够多读一点书,是我的快乐。也希望大家都因为读书而心美。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34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4-7 02:07
哦,对了,这个标题不错,蛮好蛮好!寓意深远,值得细品

标题只是态度和观点。不一定对,希望对自己有启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3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4-7 09:15
人的一生都以死终结,结束似乎相同,读书与不读书的过程却千差万别。老师剖析深刻,景仰。

还是读书好啊!读书后能够写点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让文字闪耀生活,人生多一点情趣,多美!
15#
发表于 2018-4-7 09:38 | 只看该作者
蝉衣兄弟哎,你是在哗众取宠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3:23 , Processed in 0.0561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