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阅读刘云若的小说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4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阅读刘云若的小说说起
                          
                   lqm407



  我有个随手拉书翻阅的习惯。前天拉过了一本书,原来是本小说,书名叫《春风回梦记》,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作者是刘若云。

  虽然常看书,但我对现代文学作品看得倒不是很多。现代文学看得最多的是鲁迅的书,那时满世界尽是他的书,没有其它,不看不行,所以很长时间就觉得鲁迅确实伟大,孤零零地伟大。除了他与他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就什么也没有,如同一片沙漠。

  “文革”后上大学那阵,现代文学教科书上也尽是些与政治紧紧挂勾的作品,讲的是“思想性”,也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性,单调而粗糙,艺术性较差,大多是口号式和概念化

  我不知道台湾的现代文学史是咋样写的,是不是与大陆上的大同小异,为着他们的政治服务?文学,应该有超越性,象中国的四大名著一样,各种各样的人都能看才行。如果有大陆上能看,在台湾不能看,在台湾能看,在大陆上不能看了,那叫什么文学啊。

  文学不那么政治化后,我终于知道除了鲁迅,中国现代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质量同样很高。老舍、巴金等人的书八十年代看了点,但那时书多了,就顾不上尽在他们身上花精力。最近几年还看了点周作人、梁实秋、胡适、沈从文等人的作品,觉得中国现代还是有好作家的

  刘若云可以说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作家,但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读来没有丝毫的阻滞感,比鲁迅的文字流畅多了。据介绍,刘若云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写出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我只阅读了《春风回梦记》和《海誓山盟》这两部。按年龄,已经不轻意动感情的时候了,但这两部小说,却着着实实迷惑了我。我仅用了四、五时间就将它们看完了。看完后还意犹未尽,总想着写点读后感之类的东西。

  《春风回梦记》算是言情小说,也是当时被鲁迅他们称为鸳鸯蝴蝶派小说。不管啥派,小说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环境。如果能在小说人物长廊里竖立起一两个鲜明不朽的形象,让读者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部小说塑造的是一个妓女的形象。妓女是中国古典作品中已经写烂了的人物。凭良心说,在作家的笔下,大多数妓女的形象是美好的,象杜十娘、李香君等。所以,在这方面进行超越,其难度是很大很大的。可是,这部小说却做到了超越。我认为,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如莲,在对爱情的执著方面已经超过了杜十娘、李香君等人。而且,如莲这个形象没有丝毫概念化的毛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与历代妓女不同的是,如莲是个没有什么“文化教养”的女子,她出身于普通老百姓,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环境。她是粗野的,放肆的,但她对爱情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最后,她终于用生命祭奠了爱情。看后令人不胜唏嘘。

  《海誓山盟》写的是女子复仇的故事,但也构思巧妙,故事复杂,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

  刘云若的作品出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真是难能可贵,就是与当代的一些作品相比不知高妙了多少倍。但在我的这篇文章中,我主要不是深入评论刘若云的作品,而是感叹为什么多年来我没有机会看到这样好的小说。我深切地感叹解放以来的文艺禁锢政策。

  解放后,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胡适、周作人、梁实秋、张恨水、张爱玲、刘云若、卜宝南这些人的作品那时候,我们国家一边在工农业方面瞎折腾,一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搞极左。伟大领袖过份看重文学艺术的作用,一掌握政权就在全国范围内折腾《武训传》、《清宫秘史》、《红楼梦》等作品和胡风、俞平伯、丁玲、陈企霞等人,好多次政治运动就是从文学艺术开始的。就是“文化大革命”,也是从批判《海瑞罢官》,树立“样版戏”发轫的。“文革”中,除了极个别的“革命作家”外,其它作家与其作品基本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批判。

  记得上山下乡那阵,我们知青中间流传着本手抄本,《塔里的女人》和《北极风情画》等小说,觉得好得不得了,惊叹世界上竟然还有着这优美而感人的书。虽然有些人因偷读而被批斗和检讨,但我们还是偷偷传抄,好多篇章甚至背得下来。我们知道小说的作者叫无名氏,也叫卜宝南,于是我们就偷偷摸摸地寻觅他其它的作品,但天苍苍野茫茫,到哪儿去寻找呢?一直到“文革”结束十多年后,我才找到了卜宝南其它一些作品,就毫不犹豫地花钱买了下来。

  再说到刘云若方面。我还没有发现鲁迅“嘘”过刘云若,但鲁迅批过鸳鸯蝴蝶派作品却是真的。在那个时候,“左翼”的文艺政策其实也是解放后文艺政策的滥觞,好象一切作品都得为政治服务,其实也就是得为党服务,否则就是不爱国。喊叫着让文艺明晃晃地提枪上马,那就是极左,也是作秀。中国是个基本文盲的国家,老百姓基本上与文艺无关,所以不能将文艺的作用过份夸大。即使是鲁迅的作品,鼓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作品也是极少数,也就是《友邦惊诧论》那么几篇。另外,“左翼”鼓吹抗日题材,却又不让作家真实地反映与描写当时政府的正面抗日活动。“左翼”真正抗日的作品很少,大多是揭露政府“黑暗”与社会贫穷腐败的作品。

  有一段时间,我对当时的所谓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的争论有了兴趣,也深入学习与研究了一番,看后也觉得可笑。鲁迅说在抗日的大旗下,也可以写作哥哥妺妺的作品,但事实上他也心口不一,不断地痛骂鸳鸯蝴蝶的作品。现在看来,那时文学作品内容是很丰富,数量、质量不错能够流传下去的作品,不是那些为政治服务的作品,而是那些真实艺术地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现在,一些现代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读者与观众甚多,就充分说明着优秀艺术的长久魅力。

  总之,我的观点是:对于文艺作品,应该让其按照自己固有的运行规律发展竞争和衰落消亡。作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去管他。不要将文学的作用看得很重,文学颠覆不了什么。政府与领导人也不要象过去一样用行政手段对文学与作家进行树立、扶持、张扬或封杀、压制、批判。在这方面,我国的惨痛教训太多太多,应该为戒。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0-5-4 10: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4 18:5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4版。惭愧得很,没看过刘云若的小说,有时间就文中提到的找出来看看。
3#
发表于 2010-5-4 22:42 | 只看该作者
一水版都没有读过的小说,我自然也没读过,呵呵。
我也得找来读读。4版借此要表达创作个性和自由的问题。现在的个体写作还是比较自由的。问好4版。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0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5-4 16:06 发表
我的观点是:对于文艺作品,应该让其按照自己固有的运行规律发展竞争和衰落消亡。作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去管他。不要将文学的作用看得很重,文学颠覆不了什么。政府与领导人也不要象过去一样用行政手段对文学与 ...


  谢谢李版主的好评。
  我们写作,其实文学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我们大都是为爱好而写作。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文学政治作用不如领导人的一句话。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0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5-4 18:52 发表
问候4版。惭愧得很,没看过刘云若的小说,有时间就文中提到的找出来看看。


刘云若的小说挺好看,挺吸引人的。应该找来看看。问候一水版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0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5-4 22:42 发表
一水版都没有读过的小说,我自然也没读过,呵呵。
我也得找来读读。4版借此要表达创作个性和自由的问题。现在的个体写作还是比较自由的。问好4版。


  谢谢楼兰阅读。
  现在是自由了,但是,几十年来却不是这样。
  大家都鲁迅那么尊崇,这与几十年来的政治气候大有关系。如果知道鲁迅时代其它人的一些情况,我们的看法也许会更全面一些。
7#
发表于 2010-5-6 01:47 | 只看该作者
4版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文章娓娓道来,并不是一篇纯粹的书评,而是从一个被历史忽视的好作者谈到一段别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章有批判,但是没有愤激,只有心平气和的反思。这一点是鲁迅文章所没有了。

很赞同你最后一段,应该给文化人创造一种宽松的言论自由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下,百花才能齐放。

真正的百花园一定不能彻底消灭杂草,当我们用除草剂杀光了杂草时,也顺带杀死了一些无名的却美丽的小花!

刘若云、周树人不正是这样的优秀作家吗!
这百草园里不仅仅只有革命家周树人,还有他弟弟周作人。
8#
发表于 2010-5-6 11:2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对,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纯粹的书评,所谓没有愤激,只不过叫貌似心平气和的反思给掩饰了,批判文学与政治挂勾为思想性服务,楼主的文章便是倾向性极强的作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未必不好,只是唱的“时间地点”不对, 鸳鸯蝴蝶派也是如此。把文学流派和它产生的那个环境割裂开来而单纯评价文学本身,好手法。

鲁迅的不朽在与有人总“忘不了”他。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5-6 01:47 发表
4版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文章娓娓道来,并不是一篇纯粹的书评,而是从一个被历史忽视的好作者谈到一段别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章有批判,但是没有愤激,只有心平气和的反思。这一点是鲁迅文章所没有了。

很赞同 ...


  谢谢微风版主的好评。
  现代文学好作品很多,好作家也很多,但多少年来他们有的红得耀眼,有些暗淡无色,这是政治在作怪。现在,我们可以谈谈这种现象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0-5-6 11:28 发表
说得对,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纯粹的书评,所谓没有愤激,只不过叫貌似心平气和的反思给掩饰了,批判文学与政治挂勾为思想性服务,楼主的文章便是倾向性极强的作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未必不 ...


  看来,思想观点不同的人总是要从反面说话的。我喜欢听到玉德先生的不同观点。
  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文学都不能一味地为政治服务,为形势服务。鲁迅大量写作文章的时候,也正是日本占领东三省,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候,但他并没有写出许多旗帜鲜明的抗日文章;在许多人抵制日货的时候,他可以在日本人那里喝茶聊天。另外,他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主张“哥哥”“妺妺”的文章可以写。也就是说:后庭花也是可以唱的,文学不一定总是为国防服务。
  看来,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比当年的鲁迅先生更左些。
11#
发表于 2010-5-8 13:10 | 只看该作者
.
   
    “哥哥”“妺妺”可以写,问题怎样写。《伤逝》里的“哥哥”“妺妺”便非单纯的“娱乐”功能,也非“提倡新政制,保守旧道德”鸳鸯蝴蝶派宗旨所能包容。当历史激荡时期,文艺的教育功能被强调到首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梁启超就说过: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在当时条件下对鸳鸯蝴蝶派的批评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它批判的是游戏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批判的是对半殖民地“十里洋场”的帮闲和帮忙。虽然这一类靡靡之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作用。

    分析问题总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当的的新文学有理由批判鸳鸯蝴蝶派,而且批判的也非鲁迅一人。今天早已凋亡的鸳鸯蝴蝶派得到某种程度的复活,是因为过去的某些情境也复活了。在为鸳鸯蝴蝶派求公道时,别颠覆了当时的历史公道。

    看来,思想观点不同的人总是要从反面说话的。我喜欢lqm407这句话。指别人为左的人,总是以右为光荣的。一篇简单的书评,竟把“左翼”文艺和解放后的经济文化都否定了。不简单。“解放后,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胡适、周作人、梁实秋、张恨水、张爱玲、刘云若、卜宝南这些人的作品那时候,我们国家一边在工农业方面瞎折腾,一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搞极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23:03 , Processed in 0.1165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