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讲面子,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传统,而是渗入到骨子里的习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也曾有智者劝导人们不要追求虚无的面子,但始终不能在国人的思维中产生些微的波澜。老子就告诫:“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面子与生命比较哪个更重要呢?这本是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在“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固有观念影响下,我们却能得出相反的结论。老子甚至把面子问题上升到最高的道德标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争,自然是不需要面子。《道德经》存在几千年了,谁又漠视哪怕一点点面子呢?同时代产生的儒家思想直接就打了老子一个嘴巴:“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是强调“礼”的,礼通俗点说,就是给人面子,而“和”是给人面子的方法。这是我们对于面子的理解的主流,所以,即使像老子那样的名人,也丝毫改变不了国人对于面子的重视。
面子有多重要?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可杀不可辱”的价值取向便可见一斑。知识分子大约只是处于中国社会阶层的中游,是受夹板气的人,被上面驳了面子,争不回面子,干不过人家,只能上吊投湖吃安眠药;被下面驳了面子,便是秀才遇到兵,又怕斯文扫地而不屑争回面子,只能气得五脏六腑倒置,吐血而死。总之是面子等于生命。以知识分子为分水岭,在其之上的人面子也更重要,而且越往上层面子越大,不同的是,他们的面子等于别人的生命;在其之下的人面子则小,而且越往下层面子越小,直到把面子全部给了别人。但不是说最底层的人就没有面子,正因为他们能给别人面子,恰恰说明他是有面子的,只不过面子小而已。
面子依附等级而存在。等级越高的人面子越大,等级越低的人面子越小。帝王的面子齐天,所以叫天子,小老百姓的面子如尘埃,所以叫蝼蚁。但面子小,却是不能小觑的,所谓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是也。帝王那么大面子哪来的?还不是无数小老百姓给的?县太爷都可以耀武扬威,也是小老百姓的微小面子堆积出来的。
面子越大的人,对面子的重视程度也越大,反之亦然。由于重视,心理意义上的东西就有了现实的价值。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把这种虚无的东西转换为实用的东西,这就是面子的代价。当然,面子的代价也是按层次由小到大的。在一定层次上,面子的代价是可以衡量的,比如,我不知道那些在大街上要饭的人是不是中国最没面子的人,但他们的面子也是可以衡量的。当他们舍了面子抱住别人的腿哀求时,他们得到了施舍。他们所得就是他们面子的代价,而施舍他们的人因为有了面子而付出,所付出的就是他们买面子的代价。当人们习惯了以面子换取物质需求的时候,他们的面子叫“猥琐”。
一些小人物也在追求面子。他们比要饭的重视面子,但又付出不了多少物质的东西以维护面子,所以常常以几近哀求的方式希望别人给他们一些“薄面”。一个饭桌上,两个刚相识的人唠得火热,然后就有了探寻对方底细的动机,背后当然是揣度对方今后有没有用。“在哪高就?”“市政府。”询问者立刻神情庄重起来:“贵干?”被询者便顾左右而言他了。再追问,对方显然有点尴尬,目光里就有了哀求的成分。不知趣者坚持问,被询者无奈:“保洁。”于是询问者正襟而坐,掠夺了对方的面子,贴在自己脸上,自然有了面子。小人物往往在讲究面子时并无实物付出,不过是夺了别人的面子或被别人夺了面子。他们的面子叫“虚伪”。
再往上一点,就是那些愿意为面子付出的层次了。他们懂得面子在中国人心中的极其重要性,也肯为维护面子付出自己的物质拥有或精力,甚至精神。当然,他们也深知用面子能换回什么。这样的人占了中国绝大多数人。他们几乎天天游弋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像个商贩,精打细算,做着物质与面子交换的买卖。一会巴结上司或有用的人,出卖面子,换回自己所需,转身就施舍下属或有求于自己的人,买回面子。裂变的人格使他们时时在痛苦和快乐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满足畸形发展的需要。他们的面子叫“和”,或者叫“相互尊重”。
上面已经提到,中间层次的面子最尴尬。这个层次的人,一般都是社会倡导要人们尊重的人,他们表面正好代表中国礼制的中间环节,上达而下传,实际是,他们恰恰被架在火上烤炙着,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以物质为标尺的社会里,他们更尴尬,一根无形的绳子拴着他们,使他们不能也不会以面子换取什么,而且,除了面子,他们也没有多少可以换取面子的物质筹码,于是死扛。下面的人才不管你那么多,看得起你是给你脸,看不起你,你又能奈我何?我给你脸,你能给我什么?上面的人也不会管你那么多,他们的面子更重要。所以这些人最尴尬,面子是他们的唯一,有人抢夺他们的面子,他们只能拿命去维护;上面的人要是给了他们巨大的面子,他们支付不起什么,又不能用面子还人情,也只能付出生命,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嘛!他们的面子叫“尊严”。
尊严之上,自然是“至尊”。至尊者,王侯将相也。他们能享至尊之敬,皆因拥有巨额的资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活到这个份上的人,面子就是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他们与“仕”不同,他们非常清楚面子是依附于身体的,没了命也就没了面子,所以他们是不会用生命换取面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不至于面临要命还是要面子的选择,供他们换回面子的资源太多了,比如真金白银、比如疆土,比如别人的生命。这样的事历朝历代太多太多了。褒姒不笑,幽王多没面子!于是上演“烽火戏诸侯”,不过是失去点人心,那不是就笑了吗?再不笑,杀了她。八国联军进北京,老佛爷吓得屁滚尿流,仓皇出逃,实在有失大雅。之后知道洋人不过是要点钱、要点地,早知如此直接说就行了嘛,弄得哀家丢了脸。给他们,就当打发讨吃的了!至尊依旧。玩得最大的事崇祯。皇太极有什么资格议和?一个宵小的反贼,竟然要与天王老子平起平坐?大明的脸往哪搁?于是,血流成河。可惜国也没了。崇祯是要面子要过火了,最终别说面子,命也没了。
《易经》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已经在天上了,所以有“九五至尊”之说,意思是到了极点,因为再往上,上九:亢龙有悔,物极必反了。用于解释面子,就是已经给了你天大的面子了,如果还要,只有后悔的份了。但这是有形的。物到极致,终会归于无形,故有“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辞》的解释是:“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面子本来是虚妄的,虚妄的东西只能靠虚妄的东西托住,方得永恒和无限大,能托住无限大面子的虚妄的东西叫“思想”。思想无边无沿,它把面子也托举到无边无沿的境界,看不见摸不着,可谓“见群龙无首”,归于无形的面子,永不可失。
所以,没有思想,就不要顾及面子了,否则,死要面子活受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